我們一起去了IKEA散步。因三人中便有三人剛搬家不久,所以漫無目的地去逛家飾店。當第一次見面的D看到我和K討論起(一般來說沒有必要但不知為何總是會有陣子很想要的假)羊毛地毯時,D流露出無法理解的表情但什麼也沒插嘴。
誠實以告,其實默默準備接球的我很訝異;同時不知道該不該為我自己的這份訝異感到可悲。已經很久⋯⋯不需要因為喜好不同而被他人否定了(而同時也不需要因為發生這樣的事情向別人解釋時還要加以申告我就是如此軟弱會因他人的一言一行一喜一憂。)更甚者也不需要配合別人的否定講一些「你說得對不過」的句型。
中途休息,我們去喝了下午茶。忘了我在說什麼但應該是習慣之後會被否定所以乾脆起點很低的自我描述,卻聽見從D的口中溜出我無比熟悉的句式:「啊~我知道你說的意思我懂因為(以下省略),」這下我可能有點驚嚇了。同時不由自主心想:比例上來說說話方式變圓融的方式幾乎只有一種,間接或直接的經驗影響。
因為語彙量豐富所以偶爾會打開來收聽的直播頻道;實況主說到去看牙醫的小故事。醫生說他的智齒看起來上下兩顆都是水平逆子,有可能需要考慮拔除。
實況主:「我自幼在東京生長,頗有江戶兒女的性格;於是一口答應醫師說『好哇好哇不若今天就拔了吧?』卻沒想到醫師笑容固若金湯沒有縫隙,回答我『因為不是小事,請您回去想清楚,我們再來討論也行的。』真的是哎唷我的天⋯⋯貽笑大方。」
在我聽起來才是不可思議的談話內容。也就是說⋯⋯如果他所說的江戶兒女氣質指的是豪邁不拘小節的話;應該根本不會因爲醫生的一席話而感覺自己粗魯無知,進而羞愧難當。重點是這裡日文他用的是「お恥ずかしい限りです。」不曉得該怎麼翻譯這個「限り」,純粹就我的感覺來說的話,就像是還在放浪喝酒的下一個瞬間,意識到秩序與規則的存在,突然收攏衣衽一樣(籠統得不明所以。)
不知道為什麼旁聽了一場跟我無關的面試。我說「不知道為什麼」的時候應該有三分之一是為了省略前提背景時。其中一位中年大叔的第一人稱在面試者面前居然是俺(おれ),然後在自己的主管面前居然是僕(ぼく)。我其實不知道這算不算常見的情境,但就我的偏見來說,這種人百分之百不能信任,意志薄弱之故,所作所為大多靠「世間的目光」引導;如果沒有很好的長輩在旁,可能會時常翻臉不認人。
當然我知道按照場合改變第一人稱是正確的,但其實上述情況全部都是在「商業場合」。他的第一人稱改變的根據看起來只是「當下彼此的權力關係」。再次依據我的偏見,會因為當下權力關係改變態度的人,基本上都是性騷擾潛在犯。是的,我沒有寫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