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受疫情影響,讓許多人日常溝通時,選擇用文字代替口說對談,興許是過去政策:「只要家中有確診者,就必須間接或直接隔離」的因素,影響了家庭中父母教育孩童說話的機會(父母減少帶孩童外出和說話,因此減少刺激)。
會開始認識語言治療這個行業,起因是我姪女快兩歲多仍無法好好說話,周圍的大人開始察覺不對擔心到處求診才得知「語言治療師」這個職業,一般2-3歲孩童如果剛好有講話臭奶呆、使用字彙少、幾乎不能用句子表達這些狀況,就可以盡早上院所諮詢開始療程。
以前我有幫忙帶小朋友的經驗,發現許多小朋友在2歲時就很會說話,而我姪女2歲時卻不太會說單字(包括不常叫爸媽),基本上習慣用肢體動作表達他的需求和情緒,所以讓大人們都很擔心會不會是瘖啞。通常到大醫院諮詢,醫師需要長期判斷溝通才會協助轉診,所以如果你發現孩子有以下語言發展異常徵兆,盡早直接到語言治療所開始就診,而通常4歲是評估關鍵點。
有些家長會急著把小朋友到正音班,希望可以協助正音,但其實正音目標是學習如何使用與認讀注音,作為拼寫或閱讀工具;若是要改善發音狀況,需要到語言治療診所,學習構音以矯治無法正確發出或發得不夠清楚的音。
正音與構音不一樣,正音對於矯正發音沒有直接幫助。
在醫院的復健部或耳鼻喉科、各式復健中心、私人診所(復健科)、語言治療所、早療機構、學校系統、基金會等等,都能找到喔!
而像我以前錄音發音方式不對,常常錄到喉嚨沙啞,就可以藉由多休息、喝水、少吃刺激物,或找語言治療師幫助發聲練習,利用共鳴聲帶運動,訓練肺活量等方式來改善。
這邊擷取我購買的聲藝課程精華,簡單和大家分享,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就可以購買他們的線上課程。
假設情境練習
語言治療是一門學問,更是找回溝通的鑰匙,我自己的體悟是陪伴孩童成長同時,透過專業的引導或示範,實作時會發現自己很多知識盲區和忽略的問題。
成人間的溝通技巧是另一門學問,在親友、職場、上台等各種面相應用方式都不同,而談判更是高階學問,是為了贏取想要的利益,需要戰略與佈局,通常也會為了達到雙方或群體共同利益一致達成,需要多次對話。
這次的內容比較硬,也許許多人還碰不上這類問題,不過還是感謝有看完文章、聽完podcast的你。康永哥儒雅又幽默的說話方式,一直讓我很欣賞,穿透人心同時又感到撫慰,所以他的2本《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我都看了,也推薦《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