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有有將近七成的人對司法的公平性缺乏信心,將近八成認為窮人比有錢人更容易被判死刑,卻有八成五的民眾支持死刑。」
此為劇中引述廢死聯盟公布的數據,卻也存在民眾對死刑的矛盾,既對司法公平缺乏信心,又支持死刑判決。或者說,對司法缺乏信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沒有符合民眾對公平的想像。本劇共8集,由同名小說改編,小說作者、同時也是本劇導演的唐福睿,曾任律師。「因為自己夠了解法律,會知道它的極限和不足,你就不會想歌頌它,你想如實呈現這件事情。」藉由一樁外籍漁工刺殺船長一家三口的海濱命案,探討死刑存廢、外籍漁工過勞、政治介入司法、通譯缺乏、血汗司法(案件過多)等議題。
「政治是妥協,而妥協是最簡單的,因為你只要重複同樣的事情就好。」「法律是權衡跟妥協的產物。」「死刑本來就是政治問題。」法律並不代表正義,或者說僅代表某種意識形態的正義,被害人有被害人的正義、加害人有加害人的正義、司法有司法的正義、鄉民有鄉民的正義;如片中檢察官認為真相就是正義,卻又不相信有證人的存在。然而,即便沒有完美的正義,難道就不需要追求正義、追求真相嗎?法律或許尚未與時俱進,卻是現階段合理、妥協的結果。
本劇適逢國民法官制度上路(今年元旦上路實施)後第一次判決出爐(7/21審理殺夫案);作為民主法治的國家,國民法官制讓一般民眾得以走進法院,參與審判。其價值並非讓「恐龍法官」轉為「恐龍國民」,而是藉由國民走進法院,參與、理解法律邏輯、思維;認知到法律是人定的,必然是有限的、非完美的,如劇中描述立委立法的折衝與妥協。及法律與民意可能相衝突、矛盾的,如劇中法務部長認為「人權跟民意本來就是相衝突的。」藉此重建民眾對司法的信心及司法獨立的精神。
劇中有個笑話是:有個刑事開庭被告遲到,於是法官提議舉行說笑話大賽等被告到來,檢辯都同意了。法官先說:「無罪推定!」檢察官接著說:「偵查不公開!」律師不甘示弱的說:「律師倫理!」,此時被告匆匆忙忙衝進來大喊:「我是無辜的!」
我們都知道在判決定讞前,須遵守無罪推定、偵查不公開、律師倫理等原則,此為司法人員的基本素養與底線,即不管任何立場的司法人員都應該遵守,如此的判決才具有延續性、公平性,讓多數人得以信服。而死刑作為刑罰最重的處分;即剝奪憲法保障的生命權,審判過程更須嚴謹再嚴謹,程序公開透明外,須衡量是否犯情節重大之罪,無教化可能性等。
「教化可能性的鑑定,是一種對未來的人性預測,但它的方法科學嗎?它能透過同儕審查,由不同的人操作,得到相同的結果嗎?如果不能,那就只是一種說法而已,鑑定一百次,就會有一百種可能。」
劇中法官對教化可能性鑑定的立場,認為其並不符合科學,且是一種對未來可能性的預測。然而,教化可能性本身即非嚴格意義下的科學,因為人是無法被化約、僅作為對象物的,此即是「生命」與「生物」的差異;生物學解剖青蛙,所理解、認識的並非青蛙,而是無生命、不再活動、流變、不再產生關係的對象「物」。真正的青蛙是有生命的、活動的、流變的、產生關係的。如同建築設計,在符合建築法規、容積率、建蔽率及使用機能下,由不同的人設計,便會得到不同的設計結果。
教化若是一種可能性,一種對未來可能的預測,其可能性就不會是零。然而,如何評斷可能性是真或假?或鑑定是否能反映真假?未來尚未到來,僅是可能性的存在,惟一真的可能性在於,人都會死;人都是朝向死亡的存在。故人是活在未來的存在,如為了健康長壽而運動、均衡飲食,為了工作或考試報告而熬夜準備、研讀資料、為了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而花心思希望對方注意、為了下個月的薪水而折腰。對未來的種種可能性無時無刻不影響著現在的我,然而,重要的並非發生什麼(what)?而是如何發生(how);即教化可能性的重點不在教化的結果,而在如何教化;當教化關聯於被告的生命、存在,才有最大可能性、真正教化的可能。
「給群眾想要的,就不會有人記得他們應得的。」最後,一般民眾容易以非黑即白、最簡單暴力的方式選邊站。卻容易產生在證據尚未充足前,即未審先判、有罪推定的不理性行為。如最近以不起訴偵結的高雄蔡姓保母施虐女嬰案,在真相尚未釐清前,女嬰父親蔡男將蔡女當作嫌疑人,除跑到蔡女住處撒冥紙、潑漆、丟雞蛋、動手毆打蔡女,還上網出征、肉搜、找網紅帶風向,導致蔡女一年多來飽受霸凌之苦,靠安眠藥度日、甚至連遺書都寫好了。迅速執行死刑很簡單,卻無法杜絕下一個遺憾的發生,無法讓社會理性對話、省思與進步,無法讓社會朝向更安全、更公平、更正義的最大可能性。
A-Lin《天亮之前 Dusk Till Dawn》Official Music Video - 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主題曲
邱軍 - '隨波逐流 Drifted' Official Music Video - 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插曲
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