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終於又回來科普創作知識了。中間這一周經歷各種備課方面的摧殘,半死不活,但起碼還能動筆。寫寫創作方面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充電、回血的手段,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稍微回憶上一周講些什麼。
上一周,我們說到篇幅至關重要,影響從選材、劇情編排和人物設計等等層面。極短篇以爆點為核心,花費所有篇幅與心思換取一瞬間的火花;短篇以事件為核心,文字與人物都是為那精心設計的起承轉合而存在。而這一周,我們要介紹長篇小說與極長篇小說。
廢話不多說,我們馬上開始。
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乍看之下沒有什麼差別。除去群像劇,大部分的小說會有幾名個性鮮明的人物,有一個具體的事件,有起承轉合,如果刻意不看篇幅,快速看過去甚至連排版都大同小異,那麼短篇和長篇的箇中差異究竟在哪裡呢?
那就是人物的比重增加了。
在長篇小說,我們一樣談戀愛,卻會更關注正在談戀愛的「人」。情侶A的個性,價值觀,童年陰影;情侶B的恐懼,渴求,兩個人的相斥與衝突,以及最後走向的結局。人物的個性、優點、缺點和價值觀開始大幅主導劇情走向。看完一部長篇小說,很多時候甚至能說出幾名主要角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甚至於,長篇小說描寫的不只是一個普通事件,而是影響角色人生的一個關鍵事件。
舉一個例子:
這一部愛情小說當中,角色A從小被情勒、家暴,所以他個性怯弱,深信只有討好才能獲得愛。
但A的人生很長呀,出生、幼稚園、小學、中學、初戀、大學、進入職場、第一場戀愛、第二場戀愛、步入中年、第三場戀愛、老年、死亡。這麼長的歷程,難道我們要從頭寫到尾嗎?
所以作家可能只會挑出「第一場戀愛」這件事來寫。
在這部小說,我們會知道A全部的背景,也會知道他在這「第一場戀愛」的各種資訊,例如:與對方的相處風格,大大小小的衝突,A和伴侶如何為了彼此調整自己,調整後的結果,以及這一段關係最終的結局。
讀者會對A人生中的第一場戀愛聊若指掌,卻未必會知道這件事以外的經歷。只要作家覺得對劇情沒有幫助,就不會把其他事情放進來。所以,我個人把被作者挑中唯一事件稱作「人物事件」。我們能從人物事件大致知道這個角色是什麼樣的人,但我們也很清楚只要這個事件畫下句點,故事也會同時走向尾聲,如果作者岔出去談A其他的經歷,讀者就會變得極度沒耐心,甚至棄坑。
讀者確實變得在乎人物,但比起人物的一生,他們更在乎這單一事件的結局。人物和事件同時被關注,但事件還是佔上風。
一些更關注人物的作家和讀者讀到這裡,可能會開始有些沮喪,但還不用急著難過。
到了極長篇,情況會變得更不同一些。
極長篇小說的主角和其他主角大差不差,他一樣擁有目標,採取行動,付出一切努力只為了完成自己最初的願望。但讀者是一種只能專注在單一核心、單一事件的生物,我們又要怎麼創造出一個極長篇幅又波瀾壯闊的唯一事件呢?
所以極長篇小說的最終目標若非超級遠大,便是非常困難。可能是找到不見蹤影不知生死的爸爸媽媽,可能是一場改革,一場政變,成為某個領域的「TOP1」甚至拯救世界。
改革和政變有非常明確的指向性,但我們同時也可以發現,極長篇小說的最終目標是可以有模糊空間的。因為目標太遠大、太理想,太模糊,從而才能容納各式各樣風格不一的事件。
例如:
主角的最終目標,是拯救被魔物侵害的世界。
但具體方法呢?好像有很多種。像是:清掃村莊外的魔物,加入騎士團,打倒小boss,和大臣打好關係,打敗跟魔物勾結的國王......等等。只要不離拯救世界這個目標,許多事件都可能出現在故事當中,這不只讓篇幅可以無限膨脹,也讓極長篇小說劇情方面有相對更高的彈性。
這是自由,也是挑戰。想想看,如果讀者花四個小時,就能讀完一本小說,為一場愛情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又為什麼要花幾個月,去關注一個三本磚頭書篇幅都不見得能夠拯救的世界呢?一定是這樣的作品擁有其他優點,能帶給讀者其他價值。
而那就是人物。
一般來說,我們仍然不會從角色出生寫到死亡,卻也不再需要小心翼翼的挑出一個最重要的事件,精心經營。只要某個事件能給予主角啟發,讓主角的性格發生重大變化,讓他挫折、沮喪、改過、振作等,學到更多更多事情,那麼那個事件就值得存在。
通常來說,一部好的極長篇小說,我們能看見角色大幅度的成長。傲慢的人學會謙卑,討好的人學會自愛,悲觀的人學會相信希望,樂觀的人學會對世間苦難抱持憐憫,甚至當他們改過改得太極端,物極必反,他們又會在迷茫當中將自己調整回更中庸,更適當的樣子。
也因為篇幅龐大,能夠容納非常多人物,人物之間千絲萬縷,所以極長篇小說的人際關係震盪幅度也非常劇烈。原本最討厭的混蛋卻成為最好的朋友;以為能走一輩子的朋友下一秒便轉身離開;看起來像好人的傢伙是壞人;看起來像壞人的傢伙是好人;深愛的人慘死;仇人近在眼前卻不能殺他;決裂的兩人和好如初......等等,這些事件不只能讓主角成長,甚至事件本身就是讀者關注的重點。
讀者非常在乎角色成長,以及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變化,這使得他們關注劇情的方式,會從「最終結局到底是什麼」,變成他們能不能「享受邁向結局的過程」,所以如何充實大小事件就變得非常重要。
當然,極長篇小說的劇情編排方式比較不同,但不代表極長篇小說就不在乎劇情,事實上,也只有細心經營每一個事件,才能撐起舞台,讓這麼多人物在上面共舞。
在這幾周,我們介紹了極短篇、短篇、長篇和極長篇,大家還記得各個小章的標題是什麼嗎?
以爆點為核心的極短篇
以事件為中心的短篇小說
圍繞「人物事件」展開的長篇小說
以人與人際關係為重點的極長篇小說
大家有注意到嗎?當篇幅越長,寫作重點就越來越從劇情移向人物。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說故事這件事情本身
不好理解的話,可以試著回想看看你在講八卦,或別人在講八卦的時候。為什麼是八卦呢?因為八卦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
如果是件小事,可能就會變成:
「唉喲,我剛剛看見一個阿婆摔了一跤!」
平鋪直敘,還在「劇情」的範疇。
但如果這件事情比較長,比較大,這一段八卦聽起來就會像是這樣:
「今年的迎隊簡直大爆死,都是那三個人的錯,好,這位是C,這位D,這位E,事情是這樣的......」
人物開始出現了。
「那個C齁,從以前就是這樣,聽說他國中發生了XXXXXX,高中又做了OOO,他根本就是個機掰人!」
好的,我們現在知道角色背景了。
「可是D……也不是壞人啦,他後來有去跟E道歉,他可能只是太衝動......」
很好,現在竟然連角色成長都有了。
當然,我們都想了解C有多機掰,D如何改過向善,E又是何其無辜。但事實上,我們聽八卦的時候,心裡大多都會浮現這幾句話。
切,我才不會這樣呢。
注意到了嗎?你把自己帶入進去了!因為你正在經由這一個八卦,體驗一個你從未有過的虛擬人際關係網。哪怕你是相對不會投射自我的人,也可能在心裡默默評價:喔~E的行為和性格聽起來有一點討好型人格。
人之所以會用理解人際關係的方式理解故事,最終還是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當我聽完這些故事、這些情報,我就可以了解交好誰,遠離誰,利用誰。聽故事,並理解成人際關係的樣子,幾乎是我們的本能。如果連聽一個可能不需要兩小時就能結束的八卦,都能讓你產生自我投射的行為,那又更何況是閱讀時間超過半天,甚至好幾個月的長篇幅小說?
所以說,短篇幅創作一句話都不能多說,要盡量將精力灌注於情節的經營上,長篇幅則相對來說,需要更注重人物塑造,甚至以人物為主體推進劇情。
前幾篇文說過,我擅長的領域是奇幻極長篇小說,再細分一點的話,我更擅長輕小說或者YA青少年小說風格,人物塑造因此是我相對強的一塊。下一篇,我們就會離開導論,正式進入「人物塑造」這一個大主題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