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以前開始,發現到人很容易會鄙視他人,甚至做出輕視或是惡言對待他人,不管是因為衛生習慣、成績、家庭條件、交際、成就或是遊戲,都充斥著鄙視鏈,我一開始不以為意,漸漸的,我發現自己也陷入其中,變的唯唯諾諾、遇到他人的言語需要先打預防針和用惡意揣測他人,還是不理解為何人無法平鋪的把意思傳達出來,總是在不經意間把一些惡意包裝在訊息中釋放出來。這或許可以從我之前寫的文章來慢慢解析出來,從儀式感裡找出目前語境,在來到語言遊戲裡的相互權力鬥爭,在到不同階級下的符號詮釋。
人在一個陌生環境中,為了確認環境與自身的關係,會發明許多詞語來建立概念。與人溝通的第一個困難點出現:生活習慣,在不認識的狀況下辨識出另一個人,我們腦中只能藉由我們平時生活習性來去模擬他大概是什麼樣的人。像是:以我和我母親為例,我是一個能偷懶就偷懶,用些小聰明來達成自己想要目標的人,對於我母親來說,她是一位任勞任怨,用勤奮來達成自己想要的人,這時儀式感出現於自身,以我的儀式感來看,我媽是個只會努力的愚民,不知變通,以我母親的儀式感來看,我是一個好吃懶做的米蟲,整天想著不切實際的事物。儀式感可以隨著越多人擁有相似經驗而形成一個背景(像是:學校所教的、社會人們所追求的或是一群追求世界的真理(神明)),如同顏料染在白紙上,我們可以藉由特定行為來加強某個儀式感(像是:讀書讓自己越有富人的思維模式、從事做菜讓自己對於味覺的敏感度上升...),直到完全被浸染,讓自己的行為模式如同呼吸般每時每刻進行,也可以藉由拒絕做某些動作試著撇除(或多或少會留下一些痕跡)。這時我們能理解好基礎開始交流,但彼此的角色定位卻是問題。
雖然我們確定了彼此生活習慣下的基本認知,在遵循這些規則下,這些規則與我們自身產生了關係,根據我們目前語言形式會有不同位階和遵守的遊戲規則,通常會有五種形式:
演講:權力的形成(吸引、聚焦和引導他人的目光)
溝通:權力的流動(避免引起衝突和確保對話的流動)
說服:權力在對方(沒有權力的那方要求有權力的一方)
談判:權力在雙方(雙方合作並解決問題)
辯論:權力在第三方(雙方無法決定勝負,靠第三方分辨)
這些形式作為框架,方便人們扮演其中的角色並且扮演其中,例如:在工作中,你身為剛新進的菜鳥,對於主管的話,你只能聽進去,無論你認為這是錯誤或是不可行。又或是你在寫文章,如何用一些數據或是花樣來去吸引大眾的目光,漸漸讓大眾沉浸其中。也可能是你遇到喜歡的餐廳或是事物,想推薦朋友試試。這些都是既定的劇本方便人在交流,這種關於高低階位置的爭奪主要是確認人與人之間的說話的標定要訂在哪裡。你遇到主管(以台灣來說),當然你會點頭哈腰加上認同她的話語,遇到朋友,你保持互相尊重的方式來交流訊息,遇到你不喜歡的人事物,你會用鄙視的口吻來交談(或直接放棄交談)。我們常常會因為遺忘這個規則而陷入庸俗回答,通常下場就是會被認為"普通"、"沒有特色"或"無聊"等字眼。
有了基本認知和扮演的位置,你所選擇的話語限制許多,但相對的,你的思考也會不知不覺限定在一個區間。例如:你聽上司在吩咐命令,即使你覺得這個命令很模糊或是很糟,你也不可能直接跟老闆說,雖然你沒有體驗過頂嘴會有甚麼狀況,但這種割裂感和未知帶來的恐懼讓你決定不敢往那個地方想,再加上這句話的本質是服從,你也沒有修改的空間,這種行動反覆下去讓你漸漸把工作跟"混口飯吃"劃上等號,你不會對工作質疑,也不覺得公司有什麼進展,主管認為你沒有上進心,你對上班後的生活感到索然無味,甚至對自己空閒的時間不知道怎麼應用而感到折磨,陷入一個難以覺察的循環。
要說解決方法,可以從認知和打破預定開始,認知的部分,藉由閱讀或是看各種不同種類的書籍、影片、現實交際或是爽文,這個很吃運氣和是否有貴人相助,但很幸運的是,在這個網路資訊多如牛毛的生活中,藉由看不同種類資訊,形成一個知識樹,如果更深入的話,可以試著把一個領域的知識畫成一張圖,讓你對這個領域有一些認知,或許之後有了足夠的知識可以反推一些概念,像是:從他人寫的文章裡反推出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一些政策所產生的利益流動或是一些他人的建議如何讓你找到新的盲點突破...。
關於打破預定,主要是在角色扮演中打破原本大家對該角色的既定印象,例如:你在跟主管討論指派的任務時,你可以思考後反問他想要的效果是甚麼,或是指出任務一些實踐會發生的問題。在跟顧客銷售自己的產品時,稍加貶低顧客原有的產品,專業地指出自己的產品如何補足顧客原有產品的缺點,讓顧客試用產品後誇獎形成一個反差,讓顧客感覺因為這個產品而自我感覺良好。或是黛安娜皇妃,嫁到皇室讓自身地位提高許多,仍很謙卑的幫助貧困人士,遇到一般民眾會脫手套與人握手,這種降低自己身分與低階級的人互動,可以讓原本渴望受人肯定和注意的低階級的人感到開心,進而受到青睞。
實際上在互動也會遇到許多意外,不知道要講什麼、無法理解對方的想法或是見識太少等因素而在溝通上遇到許多麻煩。對我來說,目前無法理解的是社會上做人的道理,相對於一般知識,這些知識會被視為"潛意識"附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像是:對人禮貌、說話不能太直白、不能離題、能者多勞、男生要成家立業、不能過度展現自己的能力和想法等等許多只能靠互動得到(很不幸的,學校沒有教,只能自己摸索)。如何好好說話,對於這個問題的分析來看,主要是熟練和社會接受度,熟練度來說,藉由經驗累積可以達成,可是社會接受度來說,能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中揉雜一些自己的性格並且社會能接受,撇除性格完全是社會擬定下的理想型,這本身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因此,說吧,在這個混雜的語境大染布上留下的一痕,展現自己真實的樣子。
之前寫的一些關於說話概念的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