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
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來的自己就真的做不好時,才更甘心地嘗試未曾想過的方式。有些犯賤,倒也無比貼合人性。而成長也是如此伴隨而來。
手腳顫抖,則更未必是每個學員都會遇到的困境。對自己的肌力原就信心不足,過去幾週憑藉著柔軟度等其他身體條件彌補的缺失,隨著整體難度提升,逐漸捉襟見肘。
閃過腦海的是,回家後翻出淺淺塵封的啞鈴,每天多舉幾下、握著蹲幾組。所幸自己擁著一點點不甘心後,通常是想著如何克服。
短期內看不見顯著成果也無妨,運動和身體素質總是,講求積累。若有機會一點一點發現自己多支持了幾秒,甚至體型有了什麼變化(通常都是其他人說,自己實在不容易發現,或許這也是一種需要的練習),任何成長的反饋,都是對自己付出努力的肯定。是自己就能給自己的。也都是更了解自身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