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帶一箱書出走—《貝加爾湖隱居札記》的隱世書單

更新於 2022/10/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東有人在家民宿的書櫃/二零一九年/崎路
Quand on se méfie de la pauvreté de sa vie intérieure, il faut emporter de bons livres.
  若我們害怕內心匱乏,那就帶一些書。
  所以席爾凡.戴松(Sylvain Tesson)前往西伯利亞森林裡隱居半年之前,他擬出了一張書單,帶了一大箱的書前往貝加爾湖。他仔細解釋了他選書時的考量:
  若是以為隱居就是能用力讀艱澀的書,那就大錯特錯了。
  旅行時不要帶與目的地相關的書。
  於是他帶了充滿幻想的書、哀傷的書、感性的書、冷酷的書(三島由紀夫)。帶一些與森林生活有關的書,比如森林裡的傳奇故事(魯賓遜漂流記)、道德(奧爾多‧李奧帕德以及梭羅)、哲學與詩(尼采、叔本華、斯多葛主義Stoïciens),偶爾需要放鬆,需要一些刺激的冒險或犯罪推理小說。最後,幾本鳥類、植物、昆蟲圖鑑,好認識接下來的新朋友。
  他的書單(中文部分參考中文版貝加爾湖隱居札記之翻譯)如後,算一算總共有六十七本書。裡面有許多看起來十分吸引人,在這本隱居扎記內也時不時引用討論。但有些書真的滿出乎意料,比如說我一直無法想像用法文讀老子道德經。戴森後來在雪豹那本書裡就引用了道德經,可能就是這時候讀到的東西吧。無論如何,我們看到了戴森靠哪些書陪他度過在冰雪裡遺世獨立的六個月。艱澀哲學書、野外冒險故事、許多越來越被推崇的自然文學、有些也許根本沒有其他譯本的法文書籍。

《地獄提道》Quai des enfers/Ingrid Astier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D.H.勞倫斯
《致死之病:關於造就和覺醒的基督教心理學闡述》/齊克果
《雪中的足跡》/艾利克 羅姆Érik l’Homme
《行腳舞台劇》/Philippe Fenwick
《艾格菲亞的後續消息》/Vassili Peskov
《印地安溪流紀實》/Pete Fromm
《醉心於上帝的人類》/Jacques Lacarrière
《禮拜五》/Michel Tournier
《淡紫色計程車》Un taxi mauve/Michel Déon
《閨房裡的哲學》/薩德侯爵Sade
《吉爾》Gilles/Drieu la Rochelle
《魯賓遜漂流記》/笛福
《冷血》/楚門.卡波堤
《在小木屋住一年》/歐拉夫.康鐸Olaf Candau
《婚禮》/卡謬
《墮落》/卡謬
《自己當島主》/湯姆尼爾Tom Neale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盧梭
《我的一生》/卡薩諾瓦
《世界之歌》/尚.紀沃諾
《富凱傳》/保羅.莫朗
《札記》/亨利.蒙特朗Montherlant
《七十而褪,第一部》/恩斯特.榮格
《叛逆論》/恩斯特·榮格
《戈耳迪厄斯之結》/恩斯特.榮格
《取向、毒藥和酒醉》/恩斯特.榮格
《非洲遊戲》/恩斯特.榮格
《惡之華》/波特萊爾
《郵差總按兩次鈴》/詹姆士.凱因
《詩人》/麥可·康納利
《血染月亮》/詹姆士.艾洛伊
《伊娃》/詹姆士.哈德利.蔡斯
《斯多葛主義哲學家》
《紅色收穫》/達許.漢密特 Dashiell Hammett
《物性論》De la nature/盧克萊修Lucrèce
《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默西亞.埃里亞德
《意志和表象的世界》Le Monde...,/叔本華
《颱風》/康拉德
《頌歌》/謝閣蘭
《宏瑟傳》Vie de Rancé/夏多布里昂 Chateaubriand
《道德經》/老子
《瑪利八德哀歌》/歌德
《短篇全集》/海明威
《瞧,這個人》/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采
《偶像的黃昏》/尼采
《星宿、雪與火》/約翰.海因斯
《最後疆界之人》/灰鴞
《論獨居小屋》/安東.馬賽爾
《在世界的中心》/布萊斯.桑德拉爾
《草葉集》/惠特曼
《沙郡年紀》/奧爾多.李奧帕德
《苦煉》/瑪格麗特.尤瑟娜
《天方夜譚》
《仲夏夜之夢》/莎士比亞
《溫莎的風流婦人》/莎士比亞
《第十二夜》/莎士比亞
《圓桌故事》/克雷添.特洛伊
《美國黑盒》/莫里斯.丹特克
《美國殺人魔》/布列特.伊斯頓.艾利斯
《湖濱散記》/梭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
《金閣寺》/三島由紀夫
《我答應》/羅曼.加里
《遠離非洲》/凱倫.白列森
《冒險家》/喬瑟.喬凡尼
  那你呢?如果要帶一箱書出走,你會選擇哪些書呢?
  其實這樣的經驗應該每個人都有過。帶本書在通車路上讀、三天小旅行背包裡塞幾本書、出國搭飛機漫長十幾個小時更是得先準備好...愛書人總是會想要帶上一本書,但到底要帶上什麼書才適合?戴森是時間拉長了,把書箱也放大了,六個月這麼長的時間軸內,沒有人、沒有其他資訊管道,只剩書本能回應我們心靈的空虛。會需要什麼呢?會需要找到苦思不解的答案、需要紓解喜怒哀樂、需要學習新的知識、或甚至只是轉移注意力隨便什麼東西。還可能需要什麼呢?
  上一次認真打包書是為了要出國讀書一年。出國前已預期會十分想念中文字,而且中文書絕對不是在國外能輕易找到的,因此一定要帶幾本書(儘管明明往常一年也看不到幾本書,這時候卻突然覺得十分重要)。怕忘記中文能夠多鮮豔,因此帶上了甘耀明的《殺鬼》。會需要家鄉,因此帶上了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如果需要暫時忘記自己身在異國受苦受難,就靠《熊與夜鶯》。會想念台灣的山,因此帶上了劉宸君的《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出國後請託朋友又帶來了黃麗群的《我與狸奴不出門》以及江鵝的《俗女養成記》,有兩位大姐姐的文字陪我面對這個世界多少無奈牢騷或歡欣大笑,多少令人欣慰。朋友特地遠洋寄過來的《植物獵人的茶道之旅》,在逛過歐洲的植物園後看一個英國人如何追尋中國的植物。
  如果真有一天我要隱居,要帶哪些書呢?得要能帶我離開現地、彌補想念;讓人大笑又要分擔悲傷。靠書本提醒自己世界有多寬廣美好,也靠它梳理生命中的一切。好好讀一讀世界經典名著似乎是個好主意,或者找找世界各洲各洋不同的故事。
  但必須是看得懂的書。哲學家們可能就先緩緩吧。
參考書目:
《Dans les forêts de Sibérie》. Sylvain Tesson. folio 5586, 2013.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席爾凡.戴松著,梁若瑜譯。木馬文化出版。2020年六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74內容數
小時候從書裡找到世界,長大後從世界回頭梳理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崎路 的其他內容
人類是動物,所以有了這些行為、情緒、意志。這並不代表我們必然得繼續遵從既有的規範或行為,也並不代表這樣做就是對的、就能保證人類的存續。相反的,在人類活動導致世界劇變的現今,我們必須持續反思甚至重新定義人類是什麼、為了什麼存在、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存在。
勞倫茲用動物行為的角度告訴讀者,他不需要靠魔法就能夠與動物對話。他是怎麼辦到的?他並不是訓練動物聽懂他用德語下指令,他先了解動物能聽懂什麼。
你不一定喜歡賞鳥,也不一定會因為讀了這本書而喜歡上烏鴉。但可能會記得松原始幽默吐槽烏鴉背後那種認真專注地熱愛。下次你看到烏鴉,就會想起世界上有竟然有專門研究烏鴉的研究員,還有很多為著自己熱愛的事物感到快樂的人。 他們如此可愛。
旅行定義的不是空間,而是一個心靈:隨時敞開心胸接納從未接觸過的事物、接納自己不為人知的脆弱、也可能發現自己原來也有強韌的力量。隨時準備好面對生活的各種變動,面對未知:可能精采、也可能什麼都沒發生。每個人的旅行一定都不一樣的;無論是單車環遊世界、在山林裡漫遊、在日常上班的人行道,或是,就在人生的路上。
了解了自己的侷限,知道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能否上癮、憂鬱、政治偏好,不代表我們就應該任由遺傳驅使我們。相反地,這些研究結果應該是要讓我們了解自己,同時了解別人為何與自己不同。在蘇利文的詮釋下,科學研究並沒有找到普世通用的唯一真理,反而讓我們更加清楚現今社會裡為什麼有這麼多歧異,並且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它。
過去太習慣於每一句話出口前都得自我審查、都得確定有evidence-base。認同對的、排斥錯的。但說故事絕對不應該是這樣子。寫作需要觀察,觀察世界才能寫,閱讀只是輔助自己確認觀察是對的,無法取代實際的體驗;而要觀察世界,必須抱著萬物一體的觀念。我想,就是要能夠跳脫單一價值、忘記批判,單純地去觀察吧
人類是動物,所以有了這些行為、情緒、意志。這並不代表我們必然得繼續遵從既有的規範或行為,也並不代表這樣做就是對的、就能保證人類的存續。相反的,在人類活動導致世界劇變的現今,我們必須持續反思甚至重新定義人類是什麼、為了什麼存在、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存在。
勞倫茲用動物行為的角度告訴讀者,他不需要靠魔法就能夠與動物對話。他是怎麼辦到的?他並不是訓練動物聽懂他用德語下指令,他先了解動物能聽懂什麼。
你不一定喜歡賞鳥,也不一定會因為讀了這本書而喜歡上烏鴉。但可能會記得松原始幽默吐槽烏鴉背後那種認真專注地熱愛。下次你看到烏鴉,就會想起世界上有竟然有專門研究烏鴉的研究員,還有很多為著自己熱愛的事物感到快樂的人。 他們如此可愛。
旅行定義的不是空間,而是一個心靈:隨時敞開心胸接納從未接觸過的事物、接納自己不為人知的脆弱、也可能發現自己原來也有強韌的力量。隨時準備好面對生活的各種變動,面對未知:可能精采、也可能什麼都沒發生。每個人的旅行一定都不一樣的;無論是單車環遊世界、在山林裡漫遊、在日常上班的人行道,或是,就在人生的路上。
了解了自己的侷限,知道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能否上癮、憂鬱、政治偏好,不代表我們就應該任由遺傳驅使我們。相反地,這些研究結果應該是要讓我們了解自己,同時了解別人為何與自己不同。在蘇利文的詮釋下,科學研究並沒有找到普世通用的唯一真理,反而讓我們更加清楚現今社會裡為什麼有這麼多歧異,並且從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它。
過去太習慣於每一句話出口前都得自我審查、都得確定有evidence-base。認同對的、排斥錯的。但說故事絕對不應該是這樣子。寫作需要觀察,觀察世界才能寫,閱讀只是輔助自己確認觀察是對的,無法取代實際的體驗;而要觀察世界,必須抱著萬物一體的觀念。我想,就是要能夠跳脫單一價值、忘記批判,單純地去觀察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1.《莉西的故事》(Lisey's Story) 2.《必需品專賣店》(Needful Things) 3.《魔符》(The Talisman) 4.《黑暗之半》(The Dark Half) 5.《戰慄遊戲》(Misery) 6.《Goth斷掌事件》 7.《只有你聽到Calling Y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書籍名稱是《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和納維德.莫迪裡。本書共有38章,敍述了出家成為僧人後的心路歷程,對於人際關係衝突、不自律、擔憂等議題提出智慧箴言,並分享對念頭、人際相處以及放下控制的看法。推薦大家閱讀。
Thumbnail
書中融合了納蒂科·林德布勞多年修行的智慧和他對現代生活的深刻反思。引導讀者探討生活的真諦,學會放下執著,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教哲理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智慧的指南。
今日,外出忙碌了半天。午後,稍作休息,開始著手整理舊書。經過兩個小時,我按照自己用書先後選出了70本。在挑選贈書的過程中,我有意外的發現,有些好書竟然被遺忘了。例如,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島》三卷本。當初,我購進的時候,索忍尼辛的小說中譯本擠滿書架,因為騰不出空間,只好把它們推向書架最深處。嚴格說來,
Thumbnail
《空谷幽蘭》(Road to Heaven)是本奇書。內容大概是登山行腳、私宅開箱、加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綜合體。作者Bill Porter在書中深入探討了隱士傳統,以及現代隱士在深山角落中的神秘生活。
《我可能錯了》 中譯版在去年一月上市,隨即出現在各個平台,甚至被多位說書人、藝人等稱為他們2023年最喜歡的一本書,在好奇心驅使下,上了圖書館系統預約,半年後,我終於讀到它了。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
Thumbnail
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之2/生命跟自然跟命運的相遇 19歲開始騎單車、騎馬、坐船、步行在世界各地的法國作家西爾萬•泰松(Sylvain Tesson 1972~),把他在各個國家和不同文化底下的發現跟感受,改寫成短篇小說集《命若漂蓬》。 發生在十五個地方的十五個故事裡,他們跟自然跟命運交會的刹那,通通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1.《莉西的故事》(Lisey's Story) 2.《必需品專賣店》(Needful Things) 3.《魔符》(The Talisman) 4.《黑暗之半》(The Dark Half) 5.《戰慄遊戲》(Misery) 6.《Goth斷掌事件》 7.《只有你聽到Calling Y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書籍名稱是《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和納維德.莫迪裡。本書共有38章,敍述了出家成為僧人後的心路歷程,對於人際關係衝突、不自律、擔憂等議題提出智慧箴言,並分享對念頭、人際相處以及放下控制的看法。推薦大家閱讀。
Thumbnail
書中融合了納蒂科·林德布勞多年修行的智慧和他對現代生活的深刻反思。引導讀者探討生活的真諦,學會放下執著,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教哲理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智慧的指南。
今日,外出忙碌了半天。午後,稍作休息,開始著手整理舊書。經過兩個小時,我按照自己用書先後選出了70本。在挑選贈書的過程中,我有意外的發現,有些好書竟然被遺忘了。例如,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島》三卷本。當初,我購進的時候,索忍尼辛的小說中譯本擠滿書架,因為騰不出空間,只好把它們推向書架最深處。嚴格說來,
Thumbnail
《空谷幽蘭》(Road to Heaven)是本奇書。內容大概是登山行腳、私宅開箱、加上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綜合體。作者Bill Porter在書中深入探討了隱士傳統,以及現代隱士在深山角落中的神秘生活。
《我可能錯了》 中譯版在去年一月上市,隨即出現在各個平台,甚至被多位說書人、藝人等稱為他們2023年最喜歡的一本書,在好奇心驅使下,上了圖書館系統預約,半年後,我終於讀到它了。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
Thumbnail
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之2/生命跟自然跟命運的相遇 19歲開始騎單車、騎馬、坐船、步行在世界各地的法國作家西爾萬•泰松(Sylvain Tesson 1972~),把他在各個國家和不同文化底下的發現跟感受,改寫成短篇小說集《命若漂蓬》。 發生在十五個地方的十五個故事裡,他們跟自然跟命運交會的刹那,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