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這個】周慕姿放心說/面對親人的無能感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前陣子在 YouTube 上亂找台灣的心理學內容時,發現了周慕姿放心說這個頻道。

周慕姿心理師這個人的風格,我還滿喜歡的,她所傳遞的思想與價值,算是和我的調性滿合的。我記得她曾在某部影片裡說過,她從小就發現,長輩的期待是永無止盡的,她沒辦法滿足所有的期待,她或許會把別人的建議聽進去,並且改善自己的作法,但是她不會過度的討好他人。

我通常對這種骨子裡埋著反叛因子、憑著自己的意志探索世界的人,都滿有興趣的。當他們充分的在這世界上打滾一番、看透人世間的道理以後,帶給世界的愛,總是最純粹、最無私的。



周慕姿放心說有一個系列叫做【放心來信】,在這個系列,周會讀觀眾的來信,而信的內容通常是觀眾近期生活的煩惱。讀完以後,周會再憑著她的諮商專業,分享她的想法。

而這一集的【放心來信】對我來說有特別的意義——某一份長年未解、埋在內心的苦痛,總算有了具體的形狀。



這集放心來信的第二位觀眾,在信中分享了關於罹癌親戚的故事。

觀眾分享,她有一位長輩正在和癌症病魔奮鬥,而在幾年前,也有另一位長輩罹癌過世。面對長輩時,她的內心充滿掙扎與困惑,她雖然想給予幫助,但是接近長輩時,內心又會出現一股強烈的排斥感。其他的親戚不理解她的行為,說她忘恩負義,長輩以前明明很疼愛她,現在他們遭受痛苦,卻沒有給予幫助。因為親戚的不理解,她也因此質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最後在信的結尾寫道,這樣的自己,是不是太軟弱了。

我聽完這封信的內容,還沒完全get到這位觀眾的痛點,周慕姿老師卻馬上讀懂了他的感受。

周面對鏡頭,用很平靜的聲音、稍帶哽咽地說:其實,在面對親人所承受的痛苦時,出現想逃避的心情,相當的人之常情。家人向我們抱怨生活瑣事,包括工作上、父母關係、或其他方面,我們的第一個反應通常是幫他們「解決問題」,告訴他們「就這樣做就好了啊」。然而,周接著說,我們會做出這種反應,其實是一種「逃避」。

我們在逃避的,是親人的「無能感」。

周慕姿老師怕大家聽不懂,停了一下,問問觀眾:「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這個說法。」我看著電腦螢幕,像是挖到什麼寶藏一樣,興奮的跟著點頭。同時,我的內心也有某一份停滯多年的未解情緒,終於好好的被看見,沿著神經迴路,化成眼角的淚水。

我突然懂了。

以前和很要好的朋友相處,朋友分享完他的煩惱以後,我的第一反應也常常是丟出建議。我想說,既然自己有能力看見更寬闊的視野,就應該幫助他們。當然,事情不總是那麼簡單,有時候說出來的道理,就算在我的腦中再怎麼合理,對他們來說還是沒有幫助。而且當他們聽不進去我的建議、仍然卡在原地的時候,我就會變得非常氣憤。

現在我比較理解了,他們或許並不需要什麼意見,而只是想要一份陪伴。他們搞不好早已竭盡所能地嘗試過所有選項,甚至連我的意見也試過了,但不管多努力,就是找不到路。這種深陷泥沼、停滯不前的時候,他們要的,其實就只是一個還願意不帶任何批判、看見他們內心狀態的朋友,聊一些重要也好、不重要也罷的屁話。

某種程度上來說,當對方已經相當無力,我還把自己的期待放在他們身上,希望他們「趕快解決問題」,也是一種滿自私的行為吧。

再來,回到我自己身上——我又是為了什麼而感到氣憤?

其實,我就只是在他們身上,看見了非常討厭的自己。

當我陷入這種「你為什麼還不趕快解決問題」的狀態時,我時常覺察不到自己也在這段關係之中。我沒辦法接受自己能力不夠、停滯不前的樣子,所以迫切的鞭策自己,趕快往前,我甚至無法接受人性在本質上就存在著如此無力、無能、無解的狀態,所以當其他人陷入苦難,我就想要「解決他們」。

然而,就算我知道解答,他們卻聽不進去,我再怎麼用力的把解答塞進他們的腦袋裡,又有什麼用?

周慕姿老師強調,在面對親人的苦痛,出現想要逃避的感受,其實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當我們陪在所愛的人旁邊,看著他們經歷痛苦的樣子,陪在身旁的我們,卻什麼也沒辦法做,這種痛苦,其實需要非常強大的心理韌性,才有辦法承受。



過去幾年,我隱微地感受到自己的生命重複地出現某個議題,卻看不透自己被什麼困住。

在身邊幾位重要的朋友陷入了憂鬱以後,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這個議題。我很好奇、也很困惑,人究竟為什麼會出現心理相關的疾病?而我又能夠怎麼幫助他們?是這個充滿社群的時代,加劇了憂鬱的現象嗎?社群媒體真的和憂鬱症有關係嗎,或者憂鬱症其實一直以來都存在,或者只是現代人更願意公開談論憂鬱症,而讓這個現象更浮上檯面?真的有太多的問題可以思考了。

我是一個很願意讓好奇心帶領著我的生命,不顧一切想挖掘真相的那種人,而我挖掘真相的方式,並不是從客觀的面向出發,而是探索自身的感受。我真的很想要了解朋友為什麼會陷入憂鬱,於是我親身進入他們的心理世界,揣摩他們的內心狀態。當然,接下來的故事走向大概也能被預測:最後,我也讓自己進入了一個很糟糕的狀態。

綜觀來看,其實我會對於他人的憂鬱狀態有所「嚮往」,也是我的生命的課題吧。我隱約覺得,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每個生命都會自然的朝著特定方向前進,並且遇上相對應的挑戰。而我在這幾年面對的課題,大概就是學習放下,以及面對自己和他人的無能。

我不想承認自己的無能,或許是因為不願意面對「我就只有這樣」的失敗感吧。只是我現在認為,其實所有的情緒狀態,都只是暫時的。一旦我願意坦然接受現階段的無能,讓它自由地流過身體,那麼在我消化完了以後,身體也會自然地湧現下一階段所需要的能量。開心是一時的、悲傷與難過也是一時的,所有的情緒,都會過去。



其實我學到的東西,也能夠用幾個很簡單的詞彙說明——那就是傾聽、以及陪伴。

面對親人的苦痛,有時候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什麼都不做,並且陪著他們受苦。陪伴他們受苦,並不代表要讓自己陷入苦難,只是接受「有時候,事情真的沒有解答,並且充滿著無奈」的事實。「接受」也不代表放棄、沉淪、或拒絕成長,只是讓那些狀態自由的流動,讓自己穿透過去。

我們能做的,就只有理解親人遭遇的事件、體會他們的痛苦,就這樣,就夠了。

只有這樣,也夠有力量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22會員
90內容數
創作就是在寫日記。是自我成長的日常紀錄,也是想法和情感的傳達。
2024/05/02
最近,我看了這個... 我的生活有很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網路上,不管是 YouTube 影片、Spotify 音樂、Instagram 短影音、朋友在 Telegram 隨手傳的迷因,都是我的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 我不用到世界的另一頭旅遊,就能從創作中體驗到另一個文化的思考和生活方式。 【Y
Thumbnail
2024/05/02
最近,我看了這個... 我的生活有很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網路上,不管是 YouTube 影片、Spotify 音樂、Instagram 短影音、朋友在 Telegram 隨手傳的迷因,都是我的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 我不用到世界的另一頭旅遊,就能從創作中體驗到另一個文化的思考和生活方式。 【Y
Thumbnail
2024/04/12
最近看了這個... 這個系列主要是和大家分享我在網路上看過的雜七雜八的創作,和看完以後我的個人想法。我平常花很多時間在上網,不管是看 YouTube 影片、Spotify 的音樂、Instagram 廢文、或朋友在 Telegram 分享的迷因,這些全都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是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
2024/04/12
最近看了這個... 這個系列主要是和大家分享我在網路上看過的雜七雜八的創作,和看完以後我的個人想法。我平常花很多時間在上網,不管是看 YouTube 影片、Spotify 的音樂、Instagram 廢文、或朋友在 Telegram 分享的迷因,這些全都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是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
2024/04/01
最近看了這個... 這個系列是分享我看完網路上的作品後的個人想法。不管是YouTube影片、Spotify的音樂作品、IG廢文、Telegram群分享的迷因,都是我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也是我的生活方式。我不用親自到世界的另一頭,就能看見另一種文化、思想、生活的可能性。 CFABC 鵝肉麵(前
2024/04/01
最近看了這個... 這個系列是分享我看完網路上的作品後的個人想法。不管是YouTube影片、Spotify的音樂作品、IG廢文、Telegram群分享的迷因,都是我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也是我的生活方式。我不用親自到世界的另一頭,就能看見另一種文化、思想、生活的可能性。 CFABC 鵝肉麵(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這個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經過努力與執著,磨練自己的才能,成為一個能夠陪伴與幫助他人的人。文章提醒讀者,羨慕他人所擁有的成果時,也應該考慮這些成果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並檢視自己願意付出怎樣的代價去獲得自己想要的。並分享以心理學為基礎,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Thumbnail
這個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經過努力與執著,磨練自己的才能,成為一個能夠陪伴與幫助他人的人。文章提醒讀者,羨慕他人所擁有的成果時,也應該考慮這些成果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並檢視自己願意付出怎樣的代價去獲得自己想要的。並分享以心理學為基礎,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Thumbnail
一位出色的心理諮商師,不會片面追求給來訪者帶來快樂,而是努力讓他們認識到自我完整的價值。
Thumbnail
一位出色的心理諮商師,不會片面追求給來訪者帶來快樂,而是努力讓他們認識到自我完整的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價值,活出自信與幸福,放下負面的想法和對自己的打壓,應該要專注於自己擁有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價值,活出自信與幸福,放下負面的想法和對自己的打壓,應該要專注於自己擁有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這本書談過度努力的故事,作者周慕姿以八個主角說故事,並講述了他們各自的困境和諮商過程中發生的轉變。文章談到人們在追求自我價值感時可能會被困在過度努力、迎合別人的迷宮內,提倡放下過度努力,給自己更多的空間和溫柔,並引導了自我接納和對自己的理解,並且帶著這份理解和溫柔面對人生的種種困難,創造新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本書談過度努力的故事,作者周慕姿以八個主角說故事,並講述了他們各自的困境和諮商過程中發生的轉變。文章談到人們在追求自我價值感時可能會被困在過度努力、迎合別人的迷宮內,提倡放下過度努力,給自己更多的空間和溫柔,並引導了自我接納和對自己的理解,並且帶著這份理解和溫柔面對人生的種種困難,創造新的可能性。
Thumbnail
他說:「有心有意」用力到不了,「無所用心」的用力才有可能性。 經過幾天沉澱,我看見,原來我面對自己的健康、職涯生涯、甚至生命覺醒,一直都在「有心有意」的狀態。我設定一個個外在的目標,努力要策略規劃、落實行動、成果追蹤,不知不覺形成了另一種型態的壓力...
Thumbnail
他說:「有心有意」用力到不了,「無所用心」的用力才有可能性。 經過幾天沉澱,我看見,原來我面對自己的健康、職涯生涯、甚至生命覺醒,一直都在「有心有意」的狀態。我設定一個個外在的目標,努力要策略規劃、落實行動、成果追蹤,不知不覺形成了另一種型態的壓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