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衛

含有「心理防衛」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前陣子有朋友問我,人類對別人無端的敵意到底是從何而來?我說我的說法雖然不是很嚴謹,但你可以參考一下。 我以前是教師,修過教育學。多少要修一些關於人類心理的知識,學習一些理論,不論是道德層次理論,還是行為主義理論,都有指出一件事,那就是在動物的邏輯,動物是透過痛苦去學習的:做錯了事你就會痛苦。 找
在團隊合作中,我們常因別人的行為感到困擾,卻忽略了其背後未被看見的故事。本文以小故事及自身經驗,分享如何學習用「心」去看人,而非只看表現,並強調同理心和覺察的重要性,提醒我們應先覺察自身情緒,再嘗試理解他人,最終才能在團隊合作中達成共識。
Thumbnail
固執不只是倔強,更是內心受傷的反映。許多固執的人,童年時期經歷過父母的否定和冷漠,導致他們缺乏對外界的信任。為了避免再次受傷,他們用固執築起一道保護牆,這樣,別人就動不了他們。
我自己也覺得,很多看似硬脾氣的地方 其實是因為曾經有不被尊重、被否定的經驗,才會變成我的原則不能被踩 練習自己作主、慢慢嘗試改變這些方法,感覺都能幫助固執的人一步步鬆動心裡那面牆~
面對「我不行」的聲音,你不需要完美,只要勇敢承認害怕、放下防衛、接納成長痛,嘗試踏出一步,累積證據。BRAVE就是那盞指引燈,幫助你轉化挑戰,把「我不行」慢慢變成「我可以」。踏出第一步,你比昨天更接近成長。
Thumbnail
挑戰路上,總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卡住我們的努力。抗拒調整、找藉口、急著下結論、轉移注意、完美主義和看不見其他可能,這六種心理防衛讓我們在關鍵時刻停下腳步。面對這些心魔,提醒自己:只有跨出防衛,才能遇見更強大的自己。
Thumbnail
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不完美,但是我們不需要,也不能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因為這樣傷人又傷己。我們可以允許自己短暫逃避,但是面對才是真正解決之道,也才能避免惡性循環。我們常說要多愛自己,而愛自己的先決條件就是要先「認識自己」,在心態上降低對於別人的依賴與控制,看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那天個案小美來諮商關於家人關係的議題,在她冷靜的外表下,一談及衝動事件,眼淚馬上流了下來,她忿忿不平地說:「上次和家人一起去露營,我說我身體不舒服,想要待在營區休息,不想再去爬附近的山。他們說好,也沒有要留下來陪我,然後說他們兩個小時就會回來,結果,我整整等了四小時,快到天黑才看到他們有說有笑的回來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我們在開始上學之後,很自然也習慣地會用在家庭裏的互動方式和其他人相處。把老師當成父母的替身,把其他同儕當做自己的手足對待,或複製和父母相處的行為與同儕相處,不論是討好或是妥協,又或是對抗或指揮,以自我中心的角度,決定和認定他人的存在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