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財報的行為不用花錢,只要想做立刻就可以開始。從頭開始學習財會或經營企畫的工作必要的簿記、念MBA或學英語,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但學習讀財報的訣竅不但成本低廉,而且更有效率。
柴田尚樹
曾任樂天株式會社執行董事、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助教、史丹佛大學客座研究員。目前為AppGrooves、SearchMan公司共同創辦人。除了經營新創公司,也在網路平台「note」上連載「讓你看得懂財報的筆記」。傳授經營者、商務人士、技術人員等獨家的財報分析技巧。
培養金融素養 增添工作技能與資歷
「我每週要在員工面前談2分半鐘的『業界話題』,你去幫我收集資料。」這道命令就是我開始讀各公司財報的契機;當時是2006年到2009年間,我在樂天企畫室負責新事業開發相關業務。
當時樂天公司全球員工每週一早晨都要一起開會。會中有個主題,由常務階級(執行董事)以上的幹部輪流說明「上週業界話題」,而我的工作就是負責為這個主題「找話題」和「寫腳本」。
當時樂天已有上萬名員工,既然讓大家花時間來開會,一定要準備對大家有益的話題。如果只是拿著新聞報紙或網路媒體的報導照本宣科,員工們一定會覺得「我早就知道了」,那就失去意義了。而且幹部們都是大忙人,所以準備的資料一定要讓他們一看就可以「掌握重點」。
所以我想到的方法,就是精選競爭對手公布的財報或M&A(企業購併)資訊,並附上簡單的分析結果。只要是上市櫃公司,每季都必須揭露財報;樂天事業範圍極廣,涵蓋EC(電商)、金融、廣告等,所以在日本國內外的競爭對手可說是數不勝數。
分析競爭對手的財報,解說從財報中可以讀出的服務趨勢和經營戰略,就可以提供對員工日常業務有益的資訊,而且永遠不缺話題,這是我選擇這麼做的想法。
當時我一邊在樂天工作,一邊在東京大學研究所進修,學習MOT(科技管理學),也學到利用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有沒有什麼有效的對策」。
每週的財報分析,讓我把研究所所學實際應用在工作現場,讓理論知識真的成為實務上有用的知識;從這個角度來看,每週的財報分析正是絕佳的例行公事。
於是除了本業之外,讀各公司財報也成為我的習慣,現在甚至變成我的興趣,讓我成為財報迷了。離開樂天之後,我雖然在矽谷創業,但工作空檔或四下無人的時候,我還是會持續閱讀財報。
透過讀財報提升自我的3個案例
因為我是基於個人興趣走上財報分析這條路,所以「解讀方法」完全是我自創的手法;我也知道,真正的財會專家看到我的文章說不定會大怒:「你的財報分析根本連基礎都沒學好!」
不過,在此我要介紹3個讓我分析起財報更有信心的案例:
案例1:大幅提高比稿勝率的廣告業務
第1個案例是我的朋友A先生,他是廣告公司業務人員。
A先生常常發問:「請你教我如何看財報比較同業公司」,所以我就向他說明我的分析手法。幾次交流後我問他:「你把財報分析活用在什麼場合呢?」,結果他說是用來在比稿時勝過其他競爭對手。
事實上,A先生的比稿勝率極高,所以我反過來向他請教提案的訣竅。
他會在比稿前讀客戶的財報、並和其他同業比較,分析客戶表現好及表現欠佳的指標、單位經濟效益等。然後對客戶說:
「拜讀貴公司財報候,發現這個指標比某某公司差,我建議可以用這種廣告戰略來改善這個數值。」
聽到這種提案,不難想像客戶對A先生會留下什麼印象。
比起那些只會強調「打品牌」這種難以量化廣告效益的業務人員,客戶應該會覺得「這個人真的理解我們公司」吧。也就是說,A先生因為學會如何讀財報,而得以提升自己的業績。
案例2:培養出高度商業敏銳度的矽谷工程師
下一個要介紹的案例,是我在矽谷遇到的年輕工程師B先生。他是一位十分優秀的工程師,也是一位突出的極客。
他除了嫻熟最新技術,也能掌握細節數字,如「競爭對手的哪項服務因為新增了某某功能,活躍使用者數因此增加幾%。」
我問他理由。他說因為一心希望更多使用者使用自己經手的服務,所以他主動學習了有助於事業成長的各種策略。
學著學著,他對我的財報分析手法開始感到興趣,慢慢地,他和客戶之間的對話就愈來愈深入,如:
「哪家公司的最新財報顯示使用者數增加了幾%,你覺得它們的獲勝關鍵是什麼?」
有了幾次這種意見交流的機會,B先生也發現自己的工作有了變化。他表示,「客戶、員工會直接來找我討論,而不是去找直屬上司。」
自古以來工程師之間就有「西裝筆挺的人和怪傑水火不容」的說法;所謂「西裝筆挺的人」,指的就是業務和總監等平常穿著西裝工作的人。他們不懂技術,常常會提出一些不考慮開發工時和實現可能性的要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多是「怪傑」的工程師,其實都受不了這些業務端的人。
反之西裝筆挺的業務人士,也覺得工程師是「一群不知道做生意要變通的人」。可是B先生因為反覆從財務分析的角度提出見解,最後成了公認「懂生意又值得信任的工程師」;從另一個角度來看,B先生因為學會讀財報,從而學到做生意的關鍵,愈來愈像是工程師的典範,不只能掌控服務開發,還能控制事業本身。
矽谷每天都有新服務誕生,而且每個人都試圖透過劃時代的科技和事業模式,破壞(Disrupt)現有產業。要在這種「成長代表一切」的環境下工作,即使是工程師也必須對商業有高敏銳度。B先生正是透過讀財報,培養出極高的商業敏銳度。
案例3:成功轉換跑道的商務人士
最後要介紹的案例是「讓你看得懂財報的筆記」的忠實讀者C先生。從結論來說,C先生因為讀了我的文章,得以客觀分析業界動向和公司現狀,最終捎來喜訊:「我順利轉換跑道到快速成長中的手機視頻廣告公司了。」
原本C先生任職於一家業績穩定的公司,並不用擔心沒工作。可是因為公司的經營方針追求穩定,很少有機會接受新的挑戰,讓他感到不安,覺得「一直在這家公司待下去是對的嗎?」
然後他分析了公司的財報,理解到公司因為在手機領域的事業投資落後同業,所以成長率也較低。因此他認為,與其待在這家中長期來看業績很可能走下坡的公司,還不如趁現在轉換跑道到其他高成長率的公司,對自己的職涯更有幫助。
高成長率的公司往往變化極快,負責的工作內容也因此常常改變;追求在穩定環境中默默地做好自己工作的人,或許不適合在這種公司工作。
即便如此,為了追求自我成長,C先生還是決定轉換跑道。我沒有資格判斷「哪種公司才是幸福企業」,不過至少C先生透過財報分析,可以自行選擇自己想要的未來。
「財報=困難」的誤解
以上以「讀懂財報可以改變什麼?」為題,介紹了3個案例,不過我要表達的重點其實只有一個,也就是不論是A、B還是C先生,都是在沒有財會專業知識的情形下,學會閱讀財報。
每當我提出「最好要讀財報」的建議時,不少人直覺反應就是「我不會簿記啊」。為了避免誤解,我在此重申:要「編製」財報,一定要有財會專業知識,可是如果談到「讀」(財會專家編製的)財報,只要知道訣竅,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學會;而就像上述3個案例一樣,學會讀財報真可謂好處多多。
現代的商務人士,不論自己喜不喜歡,每天都必須和大量「數字」奮戰。就算離開工作,每天也會經由網路或手機接觸到龐大的資訊量;可是只有少數人可以把日常接觸到的「數字」,轉換成自己可以再利用的「知識」。
我們就把「將資訊(數字)轉換成知識的技巧」,稱之為「金融素養」吧。
這是我個人的感覺,日本人的數學能力很強,也就是對數字很擅長,但不少人卻欠缺金融素養。如果用棒球來比喻,就像是練習傳接球時明明可以投出高速球,可是真的上場比賽,一顆好球都投不出來的投手。
在這種情形下,只要在你已具備的「讀數字的能力」上,再加上一點訣竅,就可以學會一生受用無窮的商務技巧。因為只要能用財報讀取各公司狀況和事業戰略的變化,就可以正確理解大量的相關新聞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因果關係了。
培養金融素養更勝於念MBA或學英語
不論東西方,過去進商學院念MBA(工商管理碩士),是飛黃騰達的捷徑。現代國際社會中,也有很多人認為必須會說英語。這些毫無疑問都是重要技巧,可是現今的社會中,除了部分管理階層或專業職位外,又有多少人在日常工作中必須用到MBA的分析技巧或用英語溝通呢?
就我在日本和矽谷工作的經驗來說,商務人士與其學習這些技巧,不如培養金融素養,對自己更有幫助,數字放諸四海皆準,可以跨業界、業種,活用在所有商務場景中。
從中讀取戰略的能力,對任何職業的人來說,應該都是「立即可應用在實務上的技巧」;而A先生、B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
「讀」財報的行為不用花錢,只要想做立刻就可以開始。
從頭開始學習財會或經營企畫的工作必要的簿記、念MBA或學英語,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但學習讀財報的訣竅不但成本低廉,而且更有效率。
筆者的作品將「讓你看得懂財報的筆記」的內容重新整理,並說明平常我的財報分析做法,希望你能因而學到一些知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