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疼痛 擁抱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疼痛是一種自然的本能反應,提醒我們遠離危險或避免傷害。當身體受到傷害或發生異常時,疼痛像是一個警報系統,告訴我們需要注意和處理。然而,當疼痛變成長期的慢性問題時,它不再只是身體的警告,反而可能帶來更多的困擾和壓力。許多人在長期的慢性疼痛中,會變得對疼痛過度敏感,甚至影響了對其他身體感覺的敏銳度。這種對疼痛的過度敏銳,使得她們難以和自己身體有連結。

在這些年費登奎斯的教學中,我經常遇到上述這樣的情況。然而不同於常見的治療方法重點在於去除疼痛,費登奎斯方法教導我們如何以一種全新的角度來面對和處理疼痛。例如在功能整合課程中,我們會先帶學生去多方探索與覺察身體其他部位的運動模式,而不是急於去矯正或改善不舒服的部位。學生往往會發現,當她們把注意力從疼痛的區域移開,去專注了解其他部位的使用,再回來探索不舒服的部位時,往往就能自然地讓疼痛改善。

幾個月前,我有了更有趣的體驗。當我因季節變換而發作的乾眼症引起頭痛時,我試著以費登奎斯方法教會我的覺察技巧來靜觀這些疼痛。我靜靜躺著,帶著接納與覺知去觀察我所感覺到疼痛的範圍、它是否感覺起來有某種形狀、是否有痛感最強的核心點等等,我驚訝的發現光是這樣的覺察就讓疼痛感減輕了。後來我開始將這種方法分享給學生,結果他們也有相同的體驗。

有句話說:“你越注意甚麼,它就會越擴大。”我發現當我們不再抗拒疼痛,而是帶著覺知和覺察與疼痛共處,疼痛的感覺反而會減少。這正是費登奎斯方法的精髓之一,它不僅教我們如何覺察並了解身體的每個細微變化,還幫助我們學習如何接納自己。通過這種接納與自我了解,我們能夠恢復身體的平衡,找到本然的舒適與自在。

疼痛是我們身體發出的訊號,它邀請我們重新認識自己,學會關愛與接納。當我們用一個全新的角度來面對疼痛,並以覺察和自我接納的方式來處理,我們會發現,疼痛也能成為我們成長的一部分,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更加有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靜巷裡的聊心療身室
0會員
12內容數
這是一個聊心的空間 會和大家聊聊 多年來藉由轉念和靜心的練習 轉化人生五大考驗的心路歷程 這也是一個療身的空間 會和大家分享 多年來在學習與教導費登奎斯方法 ~這個有關大腦學習的身心學Somatic教育 自己和學員們的身心轉化的歷程 同時也會提供這個有關大腦學習的身心學教育的音檔 提供大家有親身體驗的機會
2025/03/21
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和他人的臉色,卻忽略了自己內在的真實感受。與自己的連結就會逐漸減弱,我們開始習慣忽視身體發出的細微訊號,只有在疼痛或不適時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長期下來,我們的身體變得麻木,對於細膩的感受完全喪失,甚至無法察覺自己的姿勢是否緊繃,呼吸是否順暢,肌肉是否過度使用。
Thumbnail
2025/03/21
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和他人的臉色,卻忽略了自己內在的真實感受。與自己的連結就會逐漸減弱,我們開始習慣忽視身體發出的細微訊號,只有在疼痛或不適時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長期下來,我們的身體變得麻木,對於細膩的感受完全喪失,甚至無法察覺自己的姿勢是否緊繃,呼吸是否順暢,肌肉是否過度使用。
Thumbnail
2025/03/21
這是一篇來上我的動中覺察課程的學員所寫的心得。 (文長~但是非常令人感動~) ​ 「記得好幾年前把費登奎斯的書籍3、4本買回家以後,就開始嘗試找過相關課程,但當時因為經費的關係沒有進一步進修,追過老師多年的貼文,對於老師的學生在身體上所獲得的轉變感到很神奇,期許自己有一天也能學會這樣神奇的與身
Thumbnail
2025/03/21
這是一篇來上我的動中覺察課程的學員所寫的心得。 (文長~但是非常令人感動~) ​ 「記得好幾年前把費登奎斯的書籍3、4本買回家以後,就開始嘗試找過相關課程,但當時因為經費的關係沒有進一步進修,追過老師多年的貼文,對於老師的學生在身體上所獲得的轉變感到很神奇,期許自己有一天也能學會這樣神奇的與身
Thumbnail
2025/03/11
最近連續兩周關於核心課程的過程中,我們藉由畫面中的這個動作來覺察身上不必要的費力模式,也探索了腰大肌的存在與使用。 這是一個很單純而常見的動作,在許多傳統的健身課程也會使用來鍛鍊核心;但要學習能夠做得很悠閒而輕鬆,實際上並不需要有很強壯的腹肌,只要在動中覺察課程中放下「要做到」的企圖心、聆聽
Thumbnail
2025/03/11
最近連續兩周關於核心課程的過程中,我們藉由畫面中的這個動作來覺察身上不必要的費力模式,也探索了腰大肌的存在與使用。 這是一個很單純而常見的動作,在許多傳統的健身課程也會使用來鍛鍊核心;但要學習能夠做得很悠閒而輕鬆,實際上並不需要有很強壯的腹肌,只要在動中覺察課程中放下「要做到」的企圖心、聆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每道傷口,都像上了一道心裡枷鎖。 長大後的我們,沒有小時候無所畏懼的勇敢, 每一步都走得謹慎小心,為了不再重蹈覆徹。 我們害怕傷害、害怕失去、害怕重新經歷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壓抑自己與身體疼痛之間的關係,並分享了三個個人成長與自我接納的故事。通過重新認識自己、調整姿勢、接受自身特質,作者鼓勵讀者發掘內在力量,療癒自己的心靈。這些故事觸及了許多人的成長與身體健康議題,讓人深感共鳴與啟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壓抑自己與身體疼痛之間的關係,並分享了三個個人成長與自我接納的故事。通過重新認識自己、調整姿勢、接受自身特質,作者鼓勵讀者發掘內在力量,療癒自己的心靈。這些故事觸及了許多人的成長與身體健康議題,讓人深感共鳴與啟發。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假如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一定要檢查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的習性沒有改,沒有調整,所以類似的事件會不斷的循環。
Thumbnail
今天的分享是關於幫一位個案遠距離療癒胸悶不舒服。 過程中解讀個案的心臟有壓抑委屈的感覺,有種不能得到什麼東西的感覺而覺得生活很苦悶。
Thumbnail
今天的分享是關於幫一位個案遠距離療癒胸悶不舒服。 過程中解讀個案的心臟有壓抑委屈的感覺,有種不能得到什麼東西的感覺而覺得生活很苦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如何在心靈上承受痛苦,並努力克服這種痛苦的過程。內心的傷口還在淌血,但人們仍然在努力讓痛苦變小一點,讓自己變得更強。文章中提到了親愛的曉一直努力的過程,以及這條路的長與辛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如何在心靈上承受痛苦,並努力克服這種痛苦的過程。內心的傷口還在淌血,但人們仍然在努力讓痛苦變小一點,讓自己變得更強。文章中提到了親愛的曉一直努力的過程,以及這條路的長與辛苦。
Thumbnail
「痛苦」總是讓人想要逃跑。不過在痛苦當中,卻可能有我們未曾想到的禮物。「痛苦」經常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逃跑則是最簡單的選擇。我們可以忽略痛苦,假裝沒事地,日復一日。然而,如果我們選擇面對自己的痛苦經驗,我們則有可能從中受益?
Thumbnail
「痛苦」總是讓人想要逃跑。不過在痛苦當中,卻可能有我們未曾想到的禮物。「痛苦」經常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逃跑則是最簡單的選擇。我們可以忽略痛苦,假裝沒事地,日復一日。然而,如果我們選擇面對自己的痛苦經驗,我們則有可能從中受益?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也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或許我們可以調教對痛的看法,讓我們痛得有意義。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也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或許我們可以調教對痛的看法,讓我們痛得有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