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壞你的歷史教科書:文明認同和國家認同可以分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臺灣讀過中國史教科書的人,後來不少人發現到其中的「偏見」,也就是上一篇談到的東西,再加上現實上中國的逼迫,對中華文明的某些產物感到嫌惡,對中國史則直覺地質疑其浮誇作假,或者說根本是在自慰。

這種現象,是文明認同和國家認同混合導致的結果,但其實兩者是可以分開的。最好的例子是日本。日本的古文明認同是「中華」,你可以看到,日本人會喜歡看三國志,也會把三國志當成自己的古代史,用中華成語等。

但這些不會令他們懷疑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他們有了日本這個國體後,能夠把文明認同(中華)和國家認同(日本)完全分開,正正因為如此,既不會認為自己不是日本人,也不再需要刻意「去中國化」,既不以中華歷史為榮,亦不以中華歷史為恥,卻欣然覺得關羽張飛的靈魂可以轉世為日本女高中生。

西方普遍認為自己是希臘、羅馬文明的繼承者,比方說,在希波戰爭的電影裡,會把自己代入希臘一方。但他們也不會認為自己是現代希臘人或義大利人,會把現代國家的「希臘」和「義大利」,跟古希臘和古羅馬分開。

但中華不知道是刻意還是無意的,把「中華文明」直接解讀成「一個自古以來存在的現代民族國家」,直接把文明等同民族國家,尤其在教科書裡這麼做。所以才會產生「四千年歷史的國家」、「唯一流傳至今的四大文明」、「所有分裂時期都是內戰」的說法。

這些說法導致的是,要把中華文明開始到現在的所有歷史,都要根據目前的政治需要去解釋,再加上要灌注「大一統的必然性」。所以才會變成,要不就是為整個四千年歷史為榮,背負古人的所有光榮,要不就是以此為恥,背負他們所有的罪惡。

而為了現代的政治需要,解讀有時更是很奇怪的,例如岳飛打金人,滿清殺漢人,這些問題會變得非常的尷尬。為了應付這些問題,又產生了「無差異同化論」(所謂「漢化」),就是直接認定對方被文化融解。可是這種文化消滅論自然非常刺激少數民族,並引起週邊民族的敵意。

這些都是在勾起現實政治的痛點。另一方面說,討厭中國的人,則也想把自己跟中華歷史完全割離,這又是另一種矛盾。因為中華文明對臺灣的影響是非常現實而且龐大的,如果把臺灣人說成跟中華沒有關係,也是說不過去的。

一切問題的根源,始終在於文明認同和國家認同的混合。但現實來說,不論藍綠統獨,大家對「中華」的觀點都很一致,基本上就是兩者是混合的。這使我們對古中華史的觀點,滲入太多感情和現實政治立場,不是傾向全盤肯定,就是傾向全盤否定,這兩者都不太健康。

對比起來,美國人雖然是希羅文明的繼承者,卻不需要跑去把羅馬帝國的罪惡和榮辱,攬在身上。至少他們不需要美化獨立前的歷史。


編輯:宅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lutema Dias-avatar-img
2020/04/11
與英國共享有不列顛文明的美國表示: #為啥要鬥自己的文明血統我搞不懂
avatar-img
鄭立的沙龍
4.8K會員
209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p>
鄭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6/04
對於當權者而言,他看的不是國家的利益,而是自身的利益與權力,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做不利國家整體的事情,乃至發動一場會輸的戰爭都不奇怪。
Thumbnail
2019/06/04
對於當權者而言,他看的不是國家的利益,而是自身的利益與權力,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做不利國家整體的事情,乃至發動一場會輸的戰爭都不奇怪。
Thumbnail
2018/02/27
談歷史上的中國,常常會遇到界定的問題。所以,我覺得不如先界定地理上的中國,再去談歷史。這也常常是一個翻譯的問題,怎麼說?
Thumbnail
2018/02/27
談歷史上的中國,常常會遇到界定的問題。所以,我覺得不如先界定地理上的中國,再去談歷史。這也常常是一個翻譯的問題,怎麼說?
Thumbnail
2017/11/21
歷史學者的東西,基本上就是小眾。最能為歷史「翻案」的東西,是文化娛樂:電影、電視劇、小說還有遊戲。
Thumbnail
2017/11/21
歷史學者的東西,基本上就是小眾。最能為歷史「翻案」的東西,是文化娛樂:電影、電視劇、小說還有遊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從台灣歷史的現實來說,台灣人作為一個整體本來就不是指任何單一族群,也沒有任何單一族群能代表全體台灣人,台灣人本身是各個擁有不同歷史記憶的族群,基於特定的歷史條件先來後到這個島嶼,在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下,首次出現了抵抗殖民統治的台灣人自決/自治的集體意識,並在二戰後基於中華民國的國家體制整個遷移台灣,
Thumbnail
從台灣歷史的現實來說,台灣人作為一個整體本來就不是指任何單一族群,也沒有任何單一族群能代表全體台灣人,台灣人本身是各個擁有不同歷史記憶的族群,基於特定的歷史條件先來後到這個島嶼,在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下,首次出現了抵抗殖民統治的台灣人自決/自治的集體意識,並在二戰後基於中華民國的國家體制整個遷移台灣,
Thumbnail
新中國的文化統戰,和舊中國半個世紀以上的黨國教育,灌輸給台灣人最毒的三概念分別是:中華文化、華人和閩南語。近來台派最喜歡的『神主牌』,是基於理性與法制的認知,是無法處理台灣人內建許久的中華文化情感。而這樣非理性的情感,也曾造成二二八台灣菁英和社會對中國的誤判。希望這代可以好好處理台灣文化認同的議題。
Thumbnail
新中國的文化統戰,和舊中國半個世紀以上的黨國教育,灌輸給台灣人最毒的三概念分別是:中華文化、華人和閩南語。近來台派最喜歡的『神主牌』,是基於理性與法制的認知,是無法處理台灣人內建許久的中華文化情感。而這樣非理性的情感,也曾造成二二八台灣菁英和社會對中國的誤判。希望這代可以好好處理台灣文化認同的議題。
Thumbnail
說了那麼多華獨人士的居心險惡,他們一樣繼續否認國史館的貼文,說著北平烤鴨的舊話。
Thumbnail
說了那麼多華獨人士的居心險惡,他們一樣繼續否認國史館的貼文,說著北平烤鴨的舊話。
Thumbnail
在台灣的我們,能從烏克蘭的歷史中獲得什麼啟發呢?或許我們現在該做的,正是釐清台灣人作為一個民族應該努力的方向,以及確保自身不受侵略的思考,以及該如何扮演好自己於世界民主陣營中的角色。
Thumbnail
在台灣的我們,能從烏克蘭的歷史中獲得什麼啟發呢?或許我們現在該做的,正是釐清台灣人作為一個民族應該努力的方向,以及確保自身不受侵略的思考,以及該如何扮演好自己於世界民主陣營中的角色。
Thumbnail
本篇將分析蔣介石在二戰後期,以其著作《中國之命運》描繪出的國內外戰後局勢規劃,以及國內民族政策的內容。地緣政治和民族同化為其主要考量,也反應了當時中國人對於非漢民族作法的基調。在未來美中協力架構下,也將成為中華民國對包含臺灣人在內的邊疆各民族,進行同化政策作法的邏輯。
Thumbnail
本篇將分析蔣介石在二戰後期,以其著作《中國之命運》描繪出的國內外戰後局勢規劃,以及國內民族政策的內容。地緣政治和民族同化為其主要考量,也反應了當時中國人對於非漢民族作法的基調。在未來美中協力架構下,也將成為中華民國對包含臺灣人在內的邊疆各民族,進行同化政策作法的邏輯。
Thumbnail
就像地球上所有的後進族群一樣,東亞大陸人對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總是充滿著一種莫名的仇恨。哪怕是東亞大陸的社會底層人士,一旦談起美國,臉上總是洋溢著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仇恨表情,好像他們被奴役著被壓榨著的悲慘生活是西方人或美國人造成的似的。
Thumbnail
就像地球上所有的後進族群一樣,東亞大陸人對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總是充滿著一種莫名的仇恨。哪怕是東亞大陸的社會底層人士,一旦談起美國,臉上總是洋溢著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仇恨表情,好像他們被奴役著被壓榨著的悲慘生活是西方人或美國人造成的似的。
Thumbnail
漢字、「中文」不是屬於中國的東西,更不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東西,但他們就把一些本來是人類文明共有的東西,佔據成為自己的東西,更予以排他,覺得別人使用就是虧欠了他們。
Thumbnail
漢字、「中文」不是屬於中國的東西,更不是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東西,但他們就把一些本來是人類文明共有的東西,佔據成為自己的東西,更予以排他,覺得別人使用就是虧欠了他們。
Thumbnail
當各國間的分歧越來越明顯的時候,經濟衰退,也許將會給下一次的世界性動亂帶來驅動力。對於前途一旦感到悲觀,出於自保的本能,就必然要抓住同類中的大多數,所以民族主義有其存在的必然,甚至大行其道。
Thumbnail
當各國間的分歧越來越明顯的時候,經濟衰退,也許將會給下一次的世界性動亂帶來驅動力。對於前途一旦感到悲觀,出於自保的本能,就必然要抓住同類中的大多數,所以民族主義有其存在的必然,甚至大行其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