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以為,一個人對自己充滿了吹噓與誇大的自滿,這才是自戀的表現。但是,當一個人,不停的淪陷在自己內心的情緒裡出不來,並且以自己的情緒為主要的中心,不論是放大自己的恐懼或憤怒,或是強烈的關注自己的不悅及不舒服,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戀的表現...
付費限定
人際關係裡,別總是只有你自己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88 字、4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4.3K會員
216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劇集中,第三代女兒金明曾經以為會和初戀男友順利的結婚。他們交往了七年,男友也一直對金明很好,他們很相愛。
愛情或許是兩人的事,但婚姻就不是兩人的事,而是兩家的事。在重視孝順(順從)的社會環境下,婚姻很難只需要相愛的兩人相處就好。
所以,一切的風雲變色,就從金明遇到男友的母親之

2025/04/08
在《苦盡柑來遇見你》劇集中,第三代女兒金明曾經以為會和初戀男友順利的結婚。他們交往了七年,男友也一直對金明很好,他們很相愛。
愛情或許是兩人的事,但婚姻就不是兩人的事,而是兩家的事。在重視孝順(順從)的社會環境下,婚姻很難只需要相愛的兩人相處就好。
所以,一切的風雲變色,就從金明遇到男友的母親之

2025/03/25
《苦盡柑來遇見你》堪稱2025年上半年絕對要看的影集。雖然敘述著1950年傳統、保守的家庭故事,但無論是愛純(母)或是金明(女兒),都有著守護家人也愛惜自己生命的勇氣。
有別於傳統家庭的母親總是抑制女兒的價值,把女兒視為和自己一樣「沒價值」「麻煩」「要小心看人臉色」「要討好他人過日」的延伸,愛純的

2025/03/25
《苦盡柑來遇見你》堪稱2025年上半年絕對要看的影集。雖然敘述著1950年傳統、保守的家庭故事,但無論是愛純(母)或是金明(女兒),都有著守護家人也愛惜自己生命的勇氣。
有別於傳統家庭的母親總是抑制女兒的價值,把女兒視為和自己一樣「沒價值」「麻煩」「要小心看人臉色」「要討好他人過日」的延伸,愛純的

2025/03/06
撇開人為了生存和生活,在現代要求各種條件和資本的社會中,必須竭盡所能的工作,為五斗米折腰的「活得好累」外,另一種「活得好累」的心境,大部分是因不良童年經驗而來的「童年創傷」所導致的。
童年經驗對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這段童年的經驗將會形塑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和對這世界的認知概念⋯

2025/03/06
撇開人為了生存和生活,在現代要求各種條件和資本的社會中,必須竭盡所能的工作,為五斗米折腰的「活得好累」外,另一種「活得好累」的心境,大部分是因不良童年經驗而來的「童年創傷」所導致的。
童年經驗對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這段童年的經驗將會形塑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和對這世界的認知概念⋯

你可能也想看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自戀者的正面有3C特質:魅力四射(charismatic)、
玉樹臨風(charming)、過於自信(confident)
那是他們經過多年的磨煉形成,最吸引人的特質。
自戀者的背面則是疑神疑鬼,挑東挑西,
不斷編輯自己的人設,卻要求對方要從一而終的順從。

自戀者的正面有3C特質:魅力四射(charismatic)、
玉樹臨風(charming)、過於自信(confident)
那是他們經過多年的磨煉形成,最吸引人的特質。
自戀者的背面則是疑神疑鬼,挑東挑西,
不斷編輯自己的人設,卻要求對方要從一而終的順從。

愛自己不是一直買東西犒賞自己,更不是用娛樂麻痺自己,而是陪著自己照顧自己。是在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學會不譴責自己的情緒、學會不忽略自己的需求。

愛自己不是一直買東西犒賞自己,更不是用娛樂麻痺自己,而是陪著自己照顧自己。是在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學會不譴責自己的情緒、學會不忽略自己的需求。

人要先有「我」,才可能真的做到捨「我」。如果你的自我發展是空洞的、缺少成就、發展和培育,那麼你說要捨「我」,那個「我」究竟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人活在不被允許有「我」的狀態,把「自我」當成是「自私」,以致我們的個體自我發展支離破碎,人格難以統整,情感和思想難以自我認同...

人要先有「我」,才可能真的做到捨「我」。如果你的自我發展是空洞的、缺少成就、發展和培育,那麼你說要捨「我」,那個「我」究竟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人活在不被允許有「我」的狀態,把「自我」當成是「自私」,以致我們的個體自我發展支離破碎,人格難以統整,情感和思想難以自我認同...
有一件很值得了解的事:在心理健康,即並非對情感與關係作防衛的層面,到底有甚麼人不會對愛情產生憧憬?那些滿足且因自己而喜悅的人,尤其是那些投身工作──這個工作應該屬於《聖經》意義上的「勞動」──並以工作的成就為理想而自我實現的人……
有一件很值得了解的事:在心理健康,即並非對情感與關係作防衛的層面,到底有甚麼人不會對愛情產生憧憬?那些滿足且因自己而喜悅的人,尤其是那些投身工作──這個工作應該屬於《聖經》意義上的「勞動」──並以工作的成就為理想而自我實現的人……

有一隻小白兔到河邊釣魚,結果整天都沒魚兒上鉤,他喪氣的扛著魚竿回家。
第二天小白兔又到河邊釣魚,結果還是都沒魚兒上鉤,他生氣的扛著魚竿回家。
第三天小白兔再到河邊釣魚,這次浮標猛烈搖動,小白兔驚喜萬分,他正要拉起釣竿,一條大魚跳出水面,對他說:「是怎樣?你要是再拿紅蘿蔔來釣魚,我就扁你。」

有一隻小白兔到河邊釣魚,結果整天都沒魚兒上鉤,他喪氣的扛著魚竿回家。
第二天小白兔又到河邊釣魚,結果還是都沒魚兒上鉤,他生氣的扛著魚竿回家。
第三天小白兔再到河邊釣魚,這次浮標猛烈搖動,小白兔驚喜萬分,他正要拉起釣竿,一條大魚跳出水面,對他說:「是怎樣?你要是再拿紅蘿蔔來釣魚,我就扁你。」

一個成人演變成一個自戀人格者,這就不太妙了,因為自戀人格者的形成,往往來自童年曾經經歷過羞恥或自卑,所反彈出來的自戀。這樣的自戀是為了杜絕任何會產生「我不夠好」的壞感受及壞評價,所扭曲變形而來的。

一個成人演變成一個自戀人格者,這就不太妙了,因為自戀人格者的形成,往往來自童年曾經經歷過羞恥或自卑,所反彈出來的自戀。這樣的自戀是為了杜絕任何會產生「我不夠好」的壞感受及壞評價,所扭曲變形而來的。
一段美好的感情總是令人懷念,然而隨著一段戀情的發展,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很多的東西,也相對的失去了很多永遠找不回的事物。
或許真正的長大就是願意離開那一段自戀且懷念的自己吧!
一段美好的感情總是令人懷念,然而隨著一段戀情的發展,我們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很多的東西,也相對的失去了很多永遠找不回的事物。
或許真正的長大就是願意離開那一段自戀且懷念的自己吧!

我們常常以為,一個人對自己充滿了吹噓與誇大的自滿,這才是自戀的表現。但是,當一個人,不停的淪陷在自己內心的情緒裡出不來,並且以自己的情緒為主要的中心,不論是放大自己的恐懼或憤怒,或是強烈的關注自己的不悅及不舒服,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戀的表現...

我們常常以為,一個人對自己充滿了吹噓與誇大的自滿,這才是自戀的表現。但是,當一個人,不停的淪陷在自己內心的情緒裡出不來,並且以自己的情緒為主要的中心,不論是放大自己的恐懼或憤怒,或是強烈的關注自己的不悅及不舒服,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