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hmitt 的著作有個顯明的特點,即其風格上慣以文章首句點明整本著作的主旨(至少就我目前之閱讀其著作之經驗為止),於本著作中即為:「國家的概念以政治性的概念為前提。」
而政治性的概念為何?不同於道德中的善惡、美學中的美醜、經濟上的盈虧等等,自成一獨立之範疇,而在此範疇中的獨特劃分判準即為:敵友。「它標誌著一種連結或分離、組合或解組的最後緊張度」而衝突之產生與否,並非以事先確定之普遍規則決定,也不是中立的第三人決定,而是只有實際上的參與者,才具有這種可能,也才具備有做出決斷的權能,亦即他者是否具備他者之政治意義上之適格,進而產生對自身存在之否定,基此對其防衛並戰鬥,以維護自身之實存。
且,政治性的概念,並非規範意義上的概念,而是實存意義上的概念,換言之,價值無涉的。「敵人只是一群在實際上、即根據事實可能性而在戰鬥中的人,對立於另外一群處於相同情境的人。」且敵人在意義上僅限於「公敵」,私人之敵並非政治性概念中敵人意涵所包攝。而敵友與戰鬥概念上之實存意涵,即其所牽涉到之物理性毀滅的真實可能。
基此,所謂的政治實體,即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決定的實體,這也是我們指稱國家作為權威性實體之政治性所在。也就是說,在戰爭的這種緊急事態中,能做出敵友此最終判斷之權威性實體,即為國家。而戰爭的真實可能性就是政治存在的前提,這就對應到著作中的首句斷言:「國家的概念以政治性的概念為前提。」
這也就是國家作為政治實體在緊急事態—戰爭中,所具備之作出最終敵友判斷權賦—主權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