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涯探索工具- MBTI 人格測驗新詮釋

更新於 2018/12/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做 MBTI 人格測驗時,應該注意些什麼?以免測出來不準確?
本文討論出自職場丼成員:邱宥琳

前言,介紹一下自己:

介紹一下我自己的背景:我 2012-17年自己創業做線下娛樂產業,2018年初大轉職,現在在網路產業做 PM。當初,職涯大轉彎時,『MBTI測驗』這個工具幫助我非常大。最近要年底又有一批轉職潮,超多朋友都跑來問我心路歷程,稍微整理之後,覺得也可以分享在這個社團給大家!希望對最近在思考轉職的大家有幫助~

MBTI 測驗?做過超多次但好像沒用?

相信大家都一定做過 MBTI 測驗,但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譬如每次做過超多版本題目都不太一樣、選的答案都有點遲疑,導致做出來的人格結果都會不同...
這邊主要想跟大家分享,怎麼更有效地利用這個測驗,還有怎麼做會更準確

測驗時應注意的 Tips

1. 首先要瞭解這個測驗的假設跟意義:

MBTI 理論利基在於每個人具有的天命與本性,致力找出每個人性格中,經過社會化,但不會全然改變的部分。有了這個思維才能理解為什麼以下其他要點是很重要的。

2. 拋棄「政治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在台灣教育下,我們做出來的結果格外不準,因為我們被教育有一定成功的模式與範本,我們會傾向選擇「正確」的選擇,而不一定選擇反應自己人格特質的選項

3.思考自己在順境中的經驗而非逆境:

測驗中會問你一些,如何做決定的經驗等等,要盡量去回想自己順境中的選擇,因為人在逆境的時候會選擇隱藏自己的本性,下意識覺得自己是某項特質不好導致逆境。

4.找朋友幫忙一起測:

不要只自己做,請2-3位身邊的朋友幫你一起做,從他們的角度看你在處事跟工作的專長跟傾向。找的朋友也盡量是在順境中認識的,甚至是年少一點認識的朋友可能更純粹。

5. 從第四點的結果去反思,對照自己應該是什麼特質:

如果某個特質跟朋友們做出來的相差太大,可能是在某些情境下太過於突顯 or 隱藏自己的本性,可以去反思兩種可能以釐清自己真正的本性:
(A)是否在測驗中誤選了「理想我」的特質?我們會因為嚮往某種自己沒有的特質,或想成為某種人而選擇某些答案。
(B)是否在測驗中避開「非理想我」的特質?我們會因為不想成為某種人,而下意識抗拒承認自己的本性,去選反面的答案。

6. 試著回想日常生活或是小時候

通常在面對日常生活的選擇時,比較沒有其他壓力,更是順應本性的行為,小時候或是求學時的經驗也是。舉例來說,假日的時候你會不會規劃週末的行程?還是起床就看今天想幹嘛,沒幹嘛過一天也不會覺得虛度光陰而挫折?從這個小地方就可以看出來你是屬於 J 或是 P 的人格~

四個面向各代表什麼?更有益的新詮釋與使用方式。

不知道大家往常使用這個工具,是不是就看測驗結果的建議職涯或是工作類型總稱?(ex: ESTP 企業家 or ISFP 藝術家...)
我其實認為分開看『四個象限』更能幫助自己思考職涯與產業:
外向 E — 內向 I(生活從哪裡獲得動力&正能量?)
實感 S — 直覺 N (獲取資訊的方式)
思維 T — 情感 F(做決定的方法)
判斷 J — 知覺 P(對未知&選擇的容忍度)
若是做出來是 E(外向),那就可以很清楚知道,如果做行政、內勤、不會跟人接觸的工作,你一定會覺得每天工作沒動力;若是你是 J(判斷),那去新創產業甚至是自己創業,每天要面對的未知與彈性太多,可能會讓你容易挫折,因為你更喜歡明確的執行帶來的成就感。
因此更去了解每個面向所代表的意義,其實才能幫助你更細節地去思考什麼樣的職涯適合自己的「本性」。

關於四個象限的頗析,網路上都有很多分享,我覺得這篇蠻值得參考:
MBTI 人格面向剖析(中文)
MBTI 人格面向剖析(英文)
不知不覺就寫得有點多了XD有空再跟大家分享更多轉職思考的心路歷程
歡迎大家對 MBTI 測驗有其他心得可以一起分享交流!
另外,補充其他參考資料(by 侯智薰):
  • 簡單易懂且介面好看的人格類型分析
  • 看看有哪些名人跟你同一個類型吧?

我們都在職場丼交流職場經驗,你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會員
8內容數
職場丼是增強你「向內管理、工作技巧、職涯生產力」的主動學習工作者臉書社群 此專欄是彙整社團內的精華討論,培養新時代的主管,讓經驗得以交流,讓職場議題不再只是靠北系列的內容! 【臉書社團】http://bit.ly/workdo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場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工作上推薦的生產力工具有哪些(電腦版雲端應用工具)? 從哪些管道學習生產力,和提昇工作效率的新知? 〔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侯智薰〕
職場不是小孩子吵架,要先把共同利益放在情意前,或許職場才是最痛快,最能包容衝突的場所?「雖然傷了利益,就立刻翻臉不認人;但當利益一至時,又能立刻握手言和。」 〔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侯智薰〕
JANDI Taiwan 的負責人,分享自己的小故事,如何影響未來對於 『團隊』的想法。有新的職能或工作缺,但卻不是去找即戰力填補?〔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曹凱閔〕
壓垮駱駝的真的是最後一根稻草的錯?但是稻草並不知道駱駝的能耐啊。認清自己極限,主動溝通,才是負責任的表現。 〔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侯智薰〕
分享的真人真事。HR 要的是績效,如果他考量到你可能有其他選擇,你的錄取機率反而會降低。瞭解公司的需求,比起呈獻自己有多厲害,可能更重要。 〔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Alvin Chen〕
接續「工作的被需要感」延伸討論,如何設計刺激回饋機制,讓員工們瘋狂地投入工作,在工作中尋找使命感? 〔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侯智薰〕
工作上推薦的生產力工具有哪些(電腦版雲端應用工具)? 從哪些管道學習生產力,和提昇工作效率的新知? 〔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侯智薰〕
職場不是小孩子吵架,要先把共同利益放在情意前,或許職場才是最痛快,最能包容衝突的場所?「雖然傷了利益,就立刻翻臉不認人;但當利益一至時,又能立刻握手言和。」 〔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侯智薰〕
JANDI Taiwan 的負責人,分享自己的小故事,如何影響未來對於 『團隊』的想法。有新的職能或工作缺,但卻不是去找即戰力填補?〔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曹凱閔〕
壓垮駱駝的真的是最後一根稻草的錯?但是稻草並不知道駱駝的能耐啊。認清自己極限,主動溝通,才是負責任的表現。 〔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侯智薰〕
分享的真人真事。HR 要的是績效,如果他考量到你可能有其他選擇,你的錄取機率反而會降低。瞭解公司的需求,比起呈獻自己有多厲害,可能更重要。 〔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Alvin Chen〕
接續「工作的被需要感」延伸討論,如何設計刺激回饋機制,讓員工們瘋狂地投入工作,在工作中尋找使命感? 〔本篇文章原討論出自職場丼友:侯智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經過數月的觀察,我發現大部分想要採取行動的轉職者,很常卡在不曉得該要如何執行的階段,除了跟心態有關以外,更重要的是,作為程式開發者,學習方式跟傳統台灣的教育方式大相徑庭。
Thumbnail
生涯是不斷自我探索,隨著時間和環境不斷變動的過程,是工作、生活和自我的總和。 開頭的這句話,是我對於生涯至今的體會和見解,生涯是一個會持續變動的歷程,所以我們也需要隨著時間去調整自己的方向。 之前做節目時,和來賓討論到幾個生涯探索上很常見的問題: 「我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 「我可以怎麼做嘗試
Thumbnail
2016年時,我是一個還在讀大二的英文系學生,那時候我與我的人生初戀交往不久,正處於非常愛與身邊同儕比較穿著打扮的時候。 那時的我,除了在課餘時間當家教打工外,我還有一個興趣,就是看美妝Youtuber學習如何保養化妝⋯⋯
Thumbnail
讀者W是我在經營自媒體時認識的朋友,他非常好奇我以往的工作經驗,以及想要成為工程師的自我探索及相關的心路歷程。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是不是生命中會有那麼一刻,是你突然發現自己非常想要做某件事,不做可不行,就彷彿一起床身體
Thumbnail
今年過年時,輾轉知道親戚A剛上大學,並選了資訊相關的科系來就讀,聽到的當下讓我非常的震驚,為什麼我會很驚訝呢?這故事要從去年說起。 當初A在填選自願時,也許是因為近期台灣的大學皆面臨少子化的難題,該大學的系主任親自上門拜訪⋯⋯
Thumbnail
電影「高年級實習生」中的Ben四十多年的職場歷練使他洞悉世情、進退有據,特別是在軟實力的部分,他的經驗、溝通技巧、跨領域視野都是難以速成的時間積累。如果要幫「高年級實習生」拍一個「重開機版本」,這次Ben的歲數不是70歲而是50歲。將會是另一段與之前的工作歷程幾乎一樣長的時間,一段新的精彩工作生涯。
前陣子我跟朋友一起去找了一個北藝大的教授做MBTI的討論,很有趣的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找身邊的人以自己為對象做的測驗,而不是只是自己做完就算了。因為自身面對自我一定有些盲點,我們選擇的答案有可能有幾種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經過數月的觀察,我發現大部分想要採取行動的轉職者,很常卡在不曉得該要如何執行的階段,除了跟心態有關以外,更重要的是,作為程式開發者,學習方式跟傳統台灣的教育方式大相徑庭。
Thumbnail
生涯是不斷自我探索,隨著時間和環境不斷變動的過程,是工作、生活和自我的總和。 開頭的這句話,是我對於生涯至今的體會和見解,生涯是一個會持續變動的歷程,所以我們也需要隨著時間去調整自己的方向。 之前做節目時,和來賓討論到幾個生涯探索上很常見的問題: 「我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 「我可以怎麼做嘗試
Thumbnail
2016年時,我是一個還在讀大二的英文系學生,那時候我與我的人生初戀交往不久,正處於非常愛與身邊同儕比較穿著打扮的時候。 那時的我,除了在課餘時間當家教打工外,我還有一個興趣,就是看美妝Youtuber學習如何保養化妝⋯⋯
Thumbnail
讀者W是我在經營自媒體時認識的朋友,他非常好奇我以往的工作經驗,以及想要成為工程師的自我探索及相關的心路歷程。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是不是生命中會有那麼一刻,是你突然發現自己非常想要做某件事,不做可不行,就彷彿一起床身體
Thumbnail
今年過年時,輾轉知道親戚A剛上大學,並選了資訊相關的科系來就讀,聽到的當下讓我非常的震驚,為什麼我會很驚訝呢?這故事要從去年說起。 當初A在填選自願時,也許是因為近期台灣的大學皆面臨少子化的難題,該大學的系主任親自上門拜訪⋯⋯
Thumbnail
電影「高年級實習生」中的Ben四十多年的職場歷練使他洞悉世情、進退有據,特別是在軟實力的部分,他的經驗、溝通技巧、跨領域視野都是難以速成的時間積累。如果要幫「高年級實習生」拍一個「重開機版本」,這次Ben的歲數不是70歲而是50歲。將會是另一段與之前的工作歷程幾乎一樣長的時間,一段新的精彩工作生涯。
前陣子我跟朋友一起去找了一個北藝大的教授做MBTI的討論,很有趣的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找身邊的人以自己為對象做的測驗,而不是只是自己做完就算了。因為自身面對自我一定有些盲點,我們選擇的答案有可能有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