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風景】 正月蔥二月韭,吃當季的蔬果最對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一向喜歡韭菜的我,遇到和韭菜相關的食物都不排斥,舉凡韭菜水餃、韭菜盒子、韭黃炒蝦仁、蒼蠅頭(韭菜花炒肉末)……等,都是餐桌上的嘉賓,它獨特的氣味深受我的喜愛。

就因為這些平民食物一年四季充斥在身邊,所以我雖喜愛韭菜,但我並不知道何時是韭菜最佳的季節。這種被食物欺騙的感覺,英國名廚高登•蘭西(Gordon Ramsay)曾說過很重的話,他說什麼食材在什麼時期最美味,廚師最清楚,因此他應該負起教育消費者的責任。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每回在餐廳用餐最後上桌必有的紅色西瓜,廚師肯定是要挨罵的。因為西瓜盛產在夏天,但我們卻一年四季總有紅西瓜可品嘗?

沒錯,我們被一年四季都存在的蔬果搞得很混亂,失去了季節感。

raw-image

那天在合作社看到韭菜,二話不說馬上挑了一包,口裡還嚷著說:「哇,韭菜很少見呢。」旁邊社員立刻搭腔:「正月蔥,二月韭,現在吃韭菜正得時。」沒錯,現在正是吃韭菜的好時節。於是這句出自《本草綱目》的俗諺就這麼被我記著,心想,喜歡韭菜還不知韭菜何時最好吃真是慚愧,以後要牢牢記住這句俗諺。

事後再讀杜甫〈贈衛八處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突然就明白,夜晚冒雨出門剪的為何是韭菜,因為這既符合節令也能夠表達出主人的心意。春分,正值農曆二月中,此時氣溫仍微涼,日夜溫差大,不管是氣候或土壤的條件,都使得韭菜呈現出最好的狀態,又嫩又甜。

根據中醫的說法,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身體和大自然的節奏同步,理當協調平衡。這就不難解釋,為何都說要吃就吃當季的,因為順著季節生長的植物,飽含最佳的營養,同時也不須農藥就能長得好,不管從哪一個面向來看,口感、養生、減少碳足跡、友善種植等,吃當季蔬果絕對是最聰明的選擇。

如果不知道什麼是當季蔬果,走一趟市場,看看攤位上擺放最多的大概就是了。

若從文字學來看「」字,也別有一番趣味。「韭」是象形字,根據造字原則,象形字(註1)是根據物體的外貌畫出。所以底下的「一」表示地,上面的「非」表示可連續割剪的菜蔬。因此「韭」的發音同「久」,就是「一種而久」「一歲而三四割」的延伸意。

確實,花蓮吉安的白頭韭菜甚至可達一年六次採收之多;再次之,也可達四五次。然而品質卻是愈走下坡,纖維愈來愈粗不說,甜度及營養都不及春天的當季韭。

所以品嘗這時節最甜最鮮嫩的韭菜就是日本人說的「旬味」精神,甚至日語俗諺還這麼說,「吃了當令食材,可以多活七十五日」。養生之道果真是順應自然啊。

註1:許慎《說文解字》:「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誳,日、月是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天的沙龍
26會員
34內容數
夏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8
順著黑潮公路一路往北,在高速的暖流中帶來飛魚,像是信守承諾一般,潮來潮往,是永恆的約定。 在蘭嶼湛藍的海面上,每每看到躍身於天際的閃光便知道那是飛魚對生命的奮力一搏,有恐懼有冒險有勇敢。達悟人稱黑夜裡的星星為「天空的眼睛」,那白天凌空航行天際的飛魚就是「大海的眼睛」。
Thumbnail
2024/07/28
順著黑潮公路一路往北,在高速的暖流中帶來飛魚,像是信守承諾一般,潮來潮往,是永恆的約定。 在蘭嶼湛藍的海面上,每每看到躍身於天際的閃光便知道那是飛魚對生命的奮力一搏,有恐懼有冒險有勇敢。達悟人稱黑夜裡的星星為「天空的眼睛」,那白天凌空航行天際的飛魚就是「大海的眼睛」。
Thumbnail
2024/05/11
小孩愛吃蛤蜊,因此蛤蜊常常出現在我家的餐桌上。不管是煮一鍋蛤蜊清湯,或者炒一盤蛤蜊絲瓜,亦或是一盤酒蒸奶油蛤蜊,蛤蜊的鮮甜都是味蕾上難以忘懷的滋味。
Thumbnail
2024/05/11
小孩愛吃蛤蜊,因此蛤蜊常常出現在我家的餐桌上。不管是煮一鍋蛤蜊清湯,或者炒一盤蛤蜊絲瓜,亦或是一盤酒蒸奶油蛤蜊,蛤蜊的鮮甜都是味蕾上難以忘懷的滋味。
Thumbnail
2024/03/12
先把牛肋條乾煎鎖住肉汁,再起一鍋炒蒜末洋蔥丁番茄丁,然後加入番茄糊、牛高湯,最後撒上義大利綜合香料。湯鍋備料大致完成,接著把煎過的牛肋條放進湯鍋裡,倒入滿滿的紅酒。紅酒開始微微蒸騰冒泡,隨著時間,燉鍋邊的水位也逐次下降,愈加濃稠。每隔一段時間就去翻攪一次鍋中物,熱氣氤氳,紅酒燉肉交融香氣撲鼻而來……
Thumbnail
2024/03/12
先把牛肋條乾煎鎖住肉汁,再起一鍋炒蒜末洋蔥丁番茄丁,然後加入番茄糊、牛高湯,最後撒上義大利綜合香料。湯鍋備料大致完成,接著把煎過的牛肋條放進湯鍋裡,倒入滿滿的紅酒。紅酒開始微微蒸騰冒泡,隨著時間,燉鍋邊的水位也逐次下降,愈加濃稠。每隔一段時間就去翻攪一次鍋中物,熱氣氤氳,紅酒燉肉交融香氣撲鼻而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寒冷的月份,清湯和燉菜提供了溫暖的滋養。這是一道古老的最愛 - 是那種深厚而味道濃郁,用一些時令食材製作起來又很容易的食譜之一。時令飲食是我熱衷的事情 -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當地在應該生長的季節里生產的農產品,而不是使用從世界各地空運過來的食材。這樣,食物在其最有營養和味道的狀態下,而且你還能支持本
Thumbnail
在寒冷的月份,清湯和燉菜提供了溫暖的滋養。這是一道古老的最愛 - 是那種深厚而味道濃郁,用一些時令食材製作起來又很容易的食譜之一。時令飲食是我熱衷的事情 -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當地在應該生長的季節里生產的農產品,而不是使用從世界各地空運過來的食材。這樣,食物在其最有營養和味道的狀態下,而且你還能支持本
Thumbnail
冬天到春節,每年的 11~1 月,是一年當中鮮綠蔬菜最盛產的季節。 我們陸續介紹了,在中醫《本草》中即有記載,名字典雅、好聽的〝油菜〞古名〝蕓薹〞,〝白菜〞古名〝菘〞。 還有,許多深綠色蔬菜,富含鈣質,例如:芥蘭、菠菜、小松菜、川七、小白菜、油菜 ...... 等。很多現代營養師也常以一
Thumbnail
冬天到春節,每年的 11~1 月,是一年當中鮮綠蔬菜最盛產的季節。 我們陸續介紹了,在中醫《本草》中即有記載,名字典雅、好聽的〝油菜〞古名〝蕓薹〞,〝白菜〞古名〝菘〞。 還有,許多深綠色蔬菜,富含鈣質,例如:芥蘭、菠菜、小松菜、川七、小白菜、油菜 ...... 等。很多現代營養師也常以一
Thumbnail
以前在大都市生活時,買回來的新鮮蔬菜,都是直接下鍋煮,從未親手醃製保存,畢竟量少,沒有延長食用期限的需求。但如今在台東擁有自己的農場,不管種什麼蔬菜,都希望能夠儘量延長食用期限,才不會過度依賴用買的。
Thumbnail
以前在大都市生活時,買回來的新鮮蔬菜,都是直接下鍋煮,從未親手醃製保存,畢竟量少,沒有延長食用期限的需求。但如今在台東擁有自己的農場,不管種什麼蔬菜,都希望能夠儘量延長食用期限,才不會過度依賴用買的。
Thumbnail
每年三月「驚蟄」節氣時,總是想起邵雍的名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這時正因為經過了瑟縮濕冷的寒冬之後,暖陽乍現氣候轉溫,大地回春一片生意盎然,特別容易讓人充滿希望與信心,而開始安排一年的計畫與願景。
Thumbnail
每年三月「驚蟄」節氣時,總是想起邵雍的名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這時正因為經過了瑟縮濕冷的寒冬之後,暖陽乍現氣候轉溫,大地回春一片生意盎然,特別容易讓人充滿希望與信心,而開始安排一年的計畫與願景。
Thumbnail
吃過韭菜水餃都知道,韭菜易產氣,且後勁十足,常常讓人退避三舍。但韭黃就還好,營養價值也相當不錯,滋味更不會如韭菜那麼重口,質地又軟嫩,相當討喜!
Thumbnail
吃過韭菜水餃都知道,韭菜易產氣,且後勁十足,常常讓人退避三舍。但韭黃就還好,營養價值也相當不錯,滋味更不會如韭菜那麼重口,質地又軟嫩,相當討喜!
Thumbnail
我出生生長在台北中和,婚後移居台中,最後落腳宜蘭。在中和的時候,家中吃食沒有那麼時令的感受,頂多跟著幾個重大節慶,外婆父親會準備應景的食物,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清明吃冷餃子、過年的全雞一品鍋等等;我想,是因為台灣的物產跟外婆父親老家不同,所以準備不上,另外對他們來說,時節的變化,帶來最多的是鄉愁
Thumbnail
我出生生長在台北中和,婚後移居台中,最後落腳宜蘭。在中和的時候,家中吃食沒有那麼時令的感受,頂多跟著幾個重大節慶,外婆父親會準備應景的食物,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清明吃冷餃子、過年的全雞一品鍋等等;我想,是因為台灣的物產跟外婆父親老家不同,所以準備不上,另外對他們來說,時節的變化,帶來最多的是鄉愁
Thumbnail
《農務週誌》是梅居農場的勤耕札記,為您紀實報導在山林田間的種種農事,捕捉現時農場動態,讓食用與耕作不再有距離。   今天是刈菜花和蚵白的收成日,Yami接到訊息立刻跟著農務組下田採訪,梅粉可能不曉得,近期農務組加入了有務農經驗長達35年的王大哥,讓天氣多變影響大部分收成的梅居,有了許多綠色生機!
Thumbnail
《農務週誌》是梅居農場的勤耕札記,為您紀實報導在山林田間的種種農事,捕捉現時農場動態,讓食用與耕作不再有距離。   今天是刈菜花和蚵白的收成日,Yami接到訊息立刻跟著農務組下田採訪,梅粉可能不曉得,近期農務組加入了有務農經驗長達35年的王大哥,讓天氣多變影響大部分收成的梅居,有了許多綠色生機!
Thumbnail
菜市場架面上的蔬菜水果,開始換季輪班的替換,嫩白的春筍、翠綠的蘆筍直上一級戰區,冬天的芥菜及茼蒿癱軟在架上邊角,彷若在訴說著自己看守了一整個冬季的疲累,終於可以休息了,煮婦啊我們明年再見......
Thumbnail
菜市場架面上的蔬菜水果,開始換季輪班的替換,嫩白的春筍、翠綠的蘆筍直上一級戰區,冬天的芥菜及茼蒿癱軟在架上邊角,彷若在訴說著自己看守了一整個冬季的疲累,終於可以休息了,煮婦啊我們明年再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