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案例小教室]案例分享-想幫同事申訴的員工(連鎖賣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如果看完覺得有幫助的話,歡迎贊助或訂閱~或者到FB為【職場案例小教室】點個讚或追蹤一下(將陸續調整為同步)!
近期將開【休假相關規定(法定假日與特別休假)】的小型課程,約1.5小時,歡迎報名!課程資訊介紹:[職場案例小教室]休假相關規定(法定假日與特別休假)課程報名單報名至11月15日
[職場案例小教室]目前案例的分類頁/目錄頁(2019.11.9更新)

這個案例是這樣子的,這位員工非常的有禮貌,他是個先生,大概三十多到四十左右,說真的,他的問題不是要權益,他想要的是一個態度。

但是,在勞資爭議的世界裡,必須坦承的講,「要態度不如要權益」。

他是一個連鎖賣場的上游配貨員工,要幫忙分類以及裝箱,之後讓賣場的員工可以整批拿去放置。(印象中)

他本身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加班、職災,通常涉及到搬運時的拉傷,這樣的勞工常常有反覆發作的問題。

但是他不覺得加班和職災是問題,他認為「主管的態度」才是問題,他可以跟主管對槓,做他份內的事。但是他對於主管對待其他阿桑輩的同事的態度非常不以為然。

印象中他提到主管要阿桑一個人去搬東西,而這些東西有時候連一個大男生都搬不起來的,然後態度語氣非常的差。甚至還把阿桑整理好的東西弄亂,被問的時候才說是阿桑的問題。

不過,目前對於「態度」還有「非本人申訴」是無可奈何的,現場諮詢收件要現場核對身分證件、傳真或電話申訴也會打電話跟本人確認。

我個人非常欣賞他的態度,他覺得職場上必須要「互相尊重」,主管也不應該這樣對待下屬,而且他覺得阿桑很可憐,想幫她申訴。

然而,目前的法令對「態度」,乃至「霸凌」的規範都不是很容易達成:

(一)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規定:「……。雇主對下列事項,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三、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之預防。四、避難、急救、休息或其他為保護勞工身心健康之事項。前二項必要之安全衛生設備與措施之標準及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二)職業安全衛生法第4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一、違反第6條第2項、第12條第4項、第20條第1項、第2項、第21條第1項、第2項、第22條第1項、第23條第1項、第32條第1項、第34條第1項或第38條之規定,經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

(三)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3條規定:「雇主為預防勞工於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致遭受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應採取下列暴力預防措施,作成執行紀錄並留存3年:一、辨識及評估危害。二、適當配置作業場所。三、依工作適性適當調整人力。四、建構行為規範。五、辦理危害預防及溝通技巧訓練。六、建立事件之處理程序。七、執行成效之評估及改善。八、其他有關安全衛生事項。前項暴力預防措施,事業單位勞工人數達100人以上者,雇主應依勞工執行職務之風險特性,參照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相關指引,訂定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計畫,並據以執行;於僱用勞工人數未達100人者,得以執行紀錄或文件代替。」

除了要依照規定外,還得要在執行職務時發生,更別說那種共同工作場域非執行職務的冷嘲熱諷,光是一項非執行職務,要怎麼算構成要件都有困難度了。

最後,只能跟那位員工說我真的很欣賞他的想法,但是目前的法令沒辦法做到,而且,那位阿桑不願意自己站出來的話,你是不能用她的資料去幫她申訴,因為「除了要有明確的違反法條,再來就是當事人的資料抽檢問題」。

有的當事人抱持著我就是要跟公司決一死戰的心情採用不匿名的方式,就是要把自己的資料抽出來檢驗,而有的當事人是不願意把自己公開的,他們考量的因素非常多,包含著有的員工擔心自己年紀越來越大想繼續在同一公司工作的問題。

希望政府能夠越來越重視勞工在工作場域中受到的精神上的不法侵害的問題,只要是同一個工作場域所造成的,都應該列入考量。

畢竟,人與人互相尊重的一起工作才能長久阿!員工能夠安心上班,老闆不也能夠安心賺錢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沛瑩(青雲姐姐)的沙龍
40會員
270內容數
講述有關職場的法令議題以及處理方式
2020/11/08
不得不說現在有許多人在發生勞資爭議後,往往採取不溝通、不合作、不聯繫的方式處理,無論是勞方或資方我都有看過。 但這對雙方絕對沒有好處。
2020/11/08
不得不說現在有許多人在發生勞資爭議後,往往採取不溝通、不合作、不聯繫的方式處理,無論是勞方或資方我都有看過。 但這對雙方絕對沒有好處。
2020/09/09
大約自今年七月起[職場案例小教室]就沒怎麼更新了,目前經營方式多用一個個案例做介紹,不過似乎成效不彰,少部分文章閱讀率高,大部分普通,且常見案例也分享了不少。 之後會再調整經營方式,十月初會再復起更新。 感謝持續支持的舊雨新知。
2020/09/09
大約自今年七月起[職場案例小教室]就沒怎麼更新了,目前經營方式多用一個個案例做介紹,不過似乎成效不彰,少部分文章閱讀率高,大部分普通,且常見案例也分享了不少。 之後會再調整經營方式,十月初會再復起更新。 感謝持續支持的舊雨新知。
2020/07/15
[分析要點] 簡易判斷可以將以「醫療所必需」視為判斷標準,但排除掉伙食費及證明書相關費用。
Thumbnail
2020/07/15
[分析要點] 簡易判斷可以將以「醫療所必需」視為判斷標準,但排除掉伙食費及證明書相關費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職場生活不乏存在同仁間相互溝通的互動過程,有志同道合,也有話不投機,但是並非同事相處間偶有摩擦、衝突、不愉快、疏遠,就是所謂職場霸凌。 「他就是難搞」、「她有夠龜毛」、「這傢伙真的很自我感覺良好」等,都是對於「歹逗陣」的同事印象說法。 印象與內涵是不一樣的! 職場霸凌的內涵通常是工作場域上具備
Thumbnail
職場生活不乏存在同仁間相互溝通的互動過程,有志同道合,也有話不投機,但是並非同事相處間偶有摩擦、衝突、不愉快、疏遠,就是所謂職場霸凌。 「他就是難搞」、「她有夠龜毛」、「這傢伙真的很自我感覺良好」等,都是對於「歹逗陣」的同事印象說法。 印象與內涵是不一樣的! 職場霸凌的內涵通常是工作場域上具備
Thumbnail
  最近民進黨黨部傳有性騷擾及職場霸凌事件,趁這個機會來整理一篇淺談關於「職場霸凌」的懶人包。   近幾年,社會新聞上常見勞工在工作中遭受各樣態的不法侵害,造成勞工身體上及心靈上嚴重傷害,而勞工又是對社會的穩定發展有其不可抹滅的重要性,而要如何保障他們在職場工作中,受到更安全的保護呢?
Thumbnail
  最近民進黨黨部傳有性騷擾及職場霸凌事件,趁這個機會來整理一篇淺談關於「職場霸凌」的懶人包。   近幾年,社會新聞上常見勞工在工作中遭受各樣態的不法侵害,造成勞工身體上及心靈上嚴重傷害,而勞工又是對社會的穩定發展有其不可抹滅的重要性,而要如何保障他們在職場工作中,受到更安全的保護呢?
Thumbnail
你被霸凌過嗎? 這個問題有點尖銳,但今天收到的一封電子報讓我重新思考「霸凌」這件事。我們的文化教育告訴我們不要霸凌別人,但沒有教我們怎麼看待霸凌,或是在霸凌環境下做出相對應的行動。 先讓我說個故事。 同事A是總務的新任同事,也許是前一份總務工作能力太好,或是A太想要表現自己,所以當主管給他的任何任務
Thumbnail
你被霸凌過嗎? 這個問題有點尖銳,但今天收到的一封電子報讓我重新思考「霸凌」這件事。我們的文化教育告訴我們不要霸凌別人,但沒有教我們怎麼看待霸凌,或是在霸凌環境下做出相對應的行動。 先讓我說個故事。 同事A是總務的新任同事,也許是前一份總務工作能力太好,或是A太想要表現自己,所以當主管給他的任何任務
Thumbnail
不知道有多少人信奉「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的職場金句?對我而言,縱使工作環境有再多的妖魔鬼怪,我始終落實「工作即修行,職場是道場」的哲學,儘可能聽從媽媽的話:與人為善,不輕易交惡的明哲保身之道,畢竟地球是圓的,未來一定「相堵ㄟ丟」。
Thumbnail
不知道有多少人信奉「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的職場金句?對我而言,縱使工作環境有再多的妖魔鬼怪,我始終落實「工作即修行,職場是道場」的哲學,儘可能聽從媽媽的話:與人為善,不輕易交惡的明哲保身之道,畢竟地球是圓的,未來一定「相堵ㄟ丟」。
Thumbnail
相信打工族努力奮鬥後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會被提拔成為上司或主管。那自問你自己是位合格的上司嗎?你懂得尊敬你的下屬嗎?
Thumbnail
相信打工族努力奮鬥後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會被提拔成為上司或主管。那自問你自己是位合格的上司嗎?你懂得尊敬你的下屬嗎?
Thumbnail
職場上,你有碰過上司或老闆「不合理要求」嗎?該吞忍接受?還是勇敢拒絕? 相信每個上班族,都有一拖拉庫的「苦水」,及被壓榨的「經驗談」,該如何面對?
Thumbnail
職場上,你有碰過上司或老闆「不合理要求」嗎?該吞忍接受?還是勇敢拒絕? 相信每個上班族,都有一拖拉庫的「苦水」,及被壓榨的「經驗談」,該如何面對?
Thumbnail
「職場分手,談得好,不尷尬」是一門學問。當你提出離職時,其實主管/同事可能不那麼在乎你的感受。此刻,你卻氣呼呼,可能只是白工。對我而言,好的同事,縱使離職了,大家可以是朋友。好的主管,可以當一生的指導老師。明明是公司不合理的規定,明明是慣老闆的惡行,為何要忍氣吞聲?心裡鐵定委屈。 【轉職小錦囊】
Thumbnail
「職場分手,談得好,不尷尬」是一門學問。當你提出離職時,其實主管/同事可能不那麼在乎你的感受。此刻,你卻氣呼呼,可能只是白工。對我而言,好的同事,縱使離職了,大家可以是朋友。好的主管,可以當一生的指導老師。明明是公司不合理的規定,明明是慣老闆的惡行,為何要忍氣吞聲?心裡鐵定委屈。 【轉職小錦囊】
Thumbnail
以前的公司,員工雖然大多是女性(包含主管),但是互動除了午餐時間以外,其實很少很少私下的互動,午餐時間就是大家吐苦水的時間,各自抱怨主管的無厘頭或莫名怒火,通常都是單方面的,除非我們有在現場看到實況演出,唯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只有出差期間.....
Thumbnail
以前的公司,員工雖然大多是女性(包含主管),但是互動除了午餐時間以外,其實很少很少私下的互動,午餐時間就是大家吐苦水的時間,各自抱怨主管的無厘頭或莫名怒火,通常都是單方面的,除非我們有在現場看到實況演出,唯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只有出差期間.....
Thumbnail
在人資群組上看到一個值得討論的實例,案例如下:公司為標案的系統承包商有20名員工加上3位基層主管,也因為是承包標案的關係,所以下一標2023未標到就會解散,因此主管們皆承受一定的壓力,其中某主管作風較為強硬、情緒控管欠佳,如不准共同工作同仁聊天,甚至連開抽屜發出聲音都會被怒視,上班時會一直碎念...
Thumbnail
在人資群組上看到一個值得討論的實例,案例如下:公司為標案的系統承包商有20名員工加上3位基層主管,也因為是承包標案的關係,所以下一標2023未標到就會解散,因此主管們皆承受一定的壓力,其中某主管作風較為強硬、情緒控管欠佳,如不准共同工作同仁聊天,甚至連開抽屜發出聲音都會被怒視,上班時會一直碎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