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找不到、找不到⋯⋯。有一篇筆者看過的社論找不到電子版,大概是平面版才有的。所以只好找其他兩篇替代一下。
筆者看到最近幾個月提到的,要將四書五經列入高中必修,深感只靠四書五經就想要解決霸凌問題。提升學生品格,光靠這幾本破書實在是遠遠不足,而且將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列入的理由實在太沒說服力。請讀者看下面三篇:
- 杜忠誥—《搶救國文教育聯」:學孔孟啟德性 非著眼語文》
- 聯合報—《黑白集:從中國必修到中華必選》
- 工商時報—《社論-四書需以熱情授之,非以考試逼之》
我們毫不懷疑這些德高望重的老師用心良苦,如杜忠誥老師所提到:「既可啟發吾人的良知德性而理性節制,又可教人真誠反省而改過遷善,更可教人設身處地而和平處群,進而教人深明因果,不敢利用財勢名位而恣行不義,學習做個不卑不亢,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又如此句:「討論文化教育議題,不宜夾雜政治的意識形態。否則,看問題便難免偏頗。」
讀來有如醍醐灌頂,使人對近年來動輒將所有問題政治化有所反省,更自覺慚愧。且在黑白集中有一句話更使人茅塞頓開,且看「儒家經典確實是一種可供參擇的人生寶典與『社會化』教材;有時一句精言,即令人受用終生。」誠哉此言。
但靜心思考,筆者深覺問題沒有那麼單純,這些德高望重用心良苦的老師,顯然深居宮中良久,對現代商業與經濟發展暨國際外交政治關係,並無了解。筆者並非指責德高望重用心良苦的老師們,而是術業有專攻,要面對嚴峻的未來情勢,顯然不能單靠四書就可以解決。
筆者在此提倡以「七書」來替代「四書」,此七書即為「武經七書」:
「孫子」、「吳子」、「六韜」、「三略」、「尉繚子」、「司馬法」、「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理由茲列舉如下
第一
此七書的重要性,端看近年來西方世界無不爭相翻譯,除軍事院校外更為商業人士必看的參考書目,即可知武經七書的價值歷經千年後仍然不衰,且被中西人士一致肯定。若有懷疑者,只消到世界各大城市書店,看看暢銷書排行,孫子永遠都是名列前茅即可得證。
從影響力來說來說,孫子無疑的遠勝過四書。
第二
至於杜忠誥老師所言:「既可啟發吾人的良知德性而理性節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在七書中「吳子」圖國中也提到:「湯討桀而夏民喜悅,周武伐紂而殷人不非。舉順天人,故能然矣。」就說明了只有舉動順從天理合乎人心,才能夠討伐成功,這更能夠進一步補充說明杜老師所言的品德陶冶,其具體作為小可修身養性,大可兼善天下。
再來「故曰,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是以數勝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此句更能證明吳子有反戰思想,對照當今美國四處侵略,世界烽火連天,更有警世效果。故多讀吳子可以訓練學生對於戰爭的反思,使杜老師希望的啟發德性可以有更實際的方向施行。
以啟發個人德性來說,吳子從實例說明,可使學生對培養德性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體會。
第三
近年來政治人物貪腐橫行,被舉發入獄者不在少數,這些人都是在四書列入必修時念高中的,顯然光依靠四書不足以教化人心。「司馬法」仁本開宗明義就提到:「古者以人為本,以義治之之謂正。」再告誡為政者要用仁愛為本治國,以合乎情理的方法治理國家,才是正常的途徑。對照當今鋃鐺入獄的前朝貪官汙吏,足以說明單憑四書是不夠的。
更進一步來說,仁本中的一段「正不獲意則權。權出於戰,不出于中人。」說明治國手段也不能僅靠正常途徑,有時候達不到目的就該採取特殊的手段。對照執政團隊在美中台關係中的表現,我們可以理解到馬總統與各級首長,為了達成實際的經濟目的,不惜在政治上讓步,實在是實事所逼,不得不為。對照在野黨對中國態度的的死板顢頇,治國能力高低一目了然。
接著仁本中的另一段「是故殺人安人,殺之可也。」則說明了為政者是可以為了保護好人殺掉壞人的,從這邊就可以看出法務部長執行死刑是依法行政,保護好人的不得不為。相較廢死聯盟的愚蠢混沌,只會保護壞人傷害好人,實在是天差地別,我們更可以從中了解到,提倡人權的歐盟諸國,只會說廢除死刑,卻連兩千年前我們中國老祖宗的智慧都遠遠不及。
由政府施政來看,司馬法中的治國方法,可說歷久彌新,今日讀來仍然富有後現代意義,讓高中學生及早接觸,必可提升民主素養。
第四
在工商社論中提到:「四書也充滿了思辨,經由孔子與弟子們的辯論……這些精采的對話,迄今對我們仍有莫大的啟示。」我們完全可以認同此點,但孔子與弟子的辯論,終究只是「書生之見」,畢竟從結果論來看,孔子在當代是失敗的政治、教育家,他的弟子若非餓死,就是捲入宮廷鬥爭而死,三千弟子中混出名堂的不過七十二人。這表示孔子在思想上是偉大的教育、政治家固然沒錯,但顯然他的做法跟具體推行策略有欠端詳。
讓我們看看「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唐太宗是千古名君,治國選才之能無庸置疑,李靖深知兵法,頭腦靈活,兩人對話常有精采火花,且不說貞觀之治數十載,光憑太宗平定天下,就可知比孔子及其弟子的書生之見要來的具體的多。
例如此段「太宗曰:『番漢之兵,如何處置』?」太宗是想詢問,如何安置在西方與少數民族士兵的相處之道。李靖的回答是「天之生人,本無番漢之別。」多麼具有震撼力與人權思想的話啊,在千年前的李靖就已經告訴我們天賦人權的道理。他接著說「若我恩信擾之 ,衣食周之,則皆漢人矣。」多麼具有啟示性的說法,只要我們對待原住民同胞,可以定期去說說話安撫一下,常常供給食物跟衣服,就可以把他們當成漢人一樣看待了。
我們當然不是在指責孔子不懂治國,但藉由「問對」中的唐太宗與李靖對話,更加可以知道具有實際治國經驗,且能力受到肯定的國君與將軍,究竟是以什麼樣的作為治理多民族的狀態。對照中國如何善待新疆維吾爾族,以及美國在阿富汗怎樣的狂轟濫炸,我大中華思想之精要奧秘不言可喻。
向真正具有施政經驗與備受歷史學家肯定的兩人學習,可以讓讀完四書卻不知如何對比真實世界的學生,了解到光是書生之見是無法成事的。更可以從此培養出不盲從孔子單一權威的思想,更深化民主價值。
光是以上四種理由,就足以把四書踢出高中國文必修教材了。其他方面就不說太多,似簡單列舉如下:
- 歷史價值論,孫子兵法是中西第一兵書著毋庸義。
- 從內容嚴謹度來看,武經七書從春秋末年到唐朝初期,上下千年的時間更可以屏除四書太過古老,被後人過度解釋的缺點。
- 從實用性來看,武經七書講授的多是策略概念,可以應用在商場上,更可以使用在人生的戰場上,且具體實例眾多,實例又多是戰場生命相搏出來的結論,比四書中空口白話更具參考價值。
- 現今社會無恥政客與無良企業老闆,都是念過四書的人,足證光憑四書不可能改善人心。
- 武經七書沒有被列入過國文教材,但其文言文講求實用,平仄對丈兼有,實為修習語文極佳教材。
筆者實在找不出任何理由,不支持武經七書進入高中國文教材。故在此筆者強烈建議,將過時又被證明無用的四書列為課外讀物就好,讓可以使我們下一代,具有更強的策略運用能力、更寬廣的國際觀、外剛內柔的人本精神。
以上兩千多字,請配合上一篇如何寫一篇發人深省(使人混亂)的文章觀看。相信讀者可以完全理解,這篇廢文的重點:
- 武經七書比四書好。(筆者可沒唬爛)
- 武經七書的作者都是成功人士。(對比失敗政客孔丘來說)
- 老子認為武經七書應該列入高中教材。(咬我啊,笨蛋!)
這些社論,有沒有任何的科學根據,念了四書就會品格卓越?顯然沒有,但念過四書五經卻是王八蛋的例子,社會上到處都是。
這些社論,有沒有任何的邏輯分析,念了四書就可以陶冶品行?顯然也沒有,除了說這些是聖賢之書,所以必須念以外,到底還有哪些道理是高中生該念的。
任何一本作品,只要老師會講,都可以具有啟發性;隨便一篇文章,只要教師能力足夠,都可以拿來給與學生啟示。想要利用幾本古書,就培養出這些能力,說穿了不過就是「懶惰」,因為這些古書在筆者那年代,標準答案早就列好好了。
不然為什麼不聽筆者的,全國國文老師全部去修武經七書,一樣是文言文、一樣是古代政治家,為何不叫大家都去修?反正念過就會了,拿來教學生不也一樣可以很有教育意義?
說穿了不過就是「因為老子喜歡,所以你活該去念。」
套一句筆者常說的「好學的東西沒有用,有用的東西不好學。」當我們會認為品格、德性可以藉由念四本書陶冶出來,這些偉大的品格德性,顯然也不是什麼有用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