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後才是真正努力的開始-談憂鬱症藥物治療與「心理復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談到憂鬱症的治療方法,一定會提到藥物治療。事實上,憂鬱症一般依嚴重程度區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對重度憂鬱症患者來說,藥物治療是相對必須的治療方式。但憂鬱症的治療並非吃了藥就會「痊癒」,必須還要輔以其他治療和付出極大的努力,生病的情況才會真正有所轉變。
最新一期的天下雜誌(694期)用了幾篇文章和不少頁數作憂鬱症相關的報導,除了最近藝人在綜藝節目上透露出大眾對憂鬱症的誤解而引起不少風波外,大專院校也接連有學生自殺,顯露出憂鬱症議題對臺灣社會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雜誌內⟨頂大生接連自殺 青年憂鬱症:最燦爛的年華,最心痛的損失⟩這篇報導綜觀闡述和分析臺灣青年從校園到職場的憂鬱狀況,以及臺灣憂鬱症患者在治療上看診和回診率的低落,文中也引述幾位憂鬱症患者的話語和狀態來相互映照這些分析。其中有位娜娜形容吃完藥,心情穩定卻像沒有靈魂的機器人,覺得吃藥治標不治本,並沒有改變對事情的看法。不得不說,她說的是對的。但這並非表示吃藥沒用,而是吃藥之後我們有沒有做了什麼來改善憂鬱症的成因,若是沒有,我們當然就會只有像機器人般的改變。所以,吃藥後才是真正努力的開始。
吃藥後所做的努力是治療的關鍵,吃藥則是讓我們能夠開始努力。憂鬱症患者發病時常心力交瘁,心理動力不足,行為能力困難,大概起床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如何能夠做些需要腦力或體力的努力?這便是藥物治療的重點,藥物治療能夠讓我們恢復心力,站在和他人一樣的起跑線,能夠「有力氣」和「有精神」為自己做點什麼。我們必須認知到,很少有憂鬱症只因單單接受藥物治療而痊癒。我認為,不能只吃藥而沒有做些其他努力,這樣憂鬱症是好不起來的呀!
為什麼單單做藥物治療好不起來?這就要回過頭來看憂鬱症的成因。⟨頂大生接連自殺⟩這篇報導中,替我們將成因分類成簡單的三大類,生物因素、心理社會因素及基因遺傳。文中更引述台大醫院精神部身心科主任的話:「若將憂鬱症成因分為細胞內和細胞外,細胞內是指體質因素,約佔40%,其他60%都是細胞外的事情。」藥物治療能做的是針對生理部分,因此有60%的心理社會因素是無法以藥物作改善的,這便是為什麼只有藥物治療是不行的。
換個角度想,這些藥物治療作用不到的地方,正是我們能努力的地方。藉由改變想法認知、改善社會環境等等改善憂鬱狀態的行為,我喜歡稱作「心理復健」。就像生病中風,治療後半段我們需要做些復健,讓身體機能恢復正常。憂鬱症病發就是大病一場,對我們身心都造成巨大的衝擊和影響,吃藥恢復四成,還有六成要靠心理復健。
普遍來說,藥物治療相對的就是心理治療,但心理治療的方法其實有很多種,不同的心理師或是患者本身不同的狀況可以使用較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做治療。也有人沒做正式的心理治療,但自己閱讀心靈成長書籍,練習覺察自己、改變認知,或是運動、登山,藉由宗教信仰的力量、親朋好友的支持而突破憂鬱屏障,恢復健康的身心。每位患者形成憂鬱症的因素不同,也許是職場壓力,也許是童年創傷,也許是親人過世,這是我們必須去探究地方,了解後去克服、去調整,我們才有真正轉變的可能。
我在大學時期藉由禪修化解對家庭、對母親心理的結,同時也藉由諮商會談不斷大量的探索自我。出社會後,精神科醫師教我許多因應壓力和焦慮的方法,我也逐漸改變對自己負面的想法,加強對自己的信心。知道身體過於勞累會引發憂鬱情緒,就讓自己有足夠的休息和調適情緒的時間。家庭負荷造成莫大壓力,也學會將責任歸還給父母,適時放下或不接觸。後來,我還請醫師幫我轉介給心理師,固定每月一次的會談,做更多的探索和調整,期望自己憂鬱狀況不會再復發,穩定心情、穩定工作,進而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努力和時間,因此治療大部分都以「年」來計算。
藥物治療與後續的「心理復健」相輔相成,藥物治療使我們能夠做心理復健,而也許當心理復健成熟,有一天我們可以不需要藥物,也能維持在一般的心力水平上,那麼藥物就功成身退了。心理復健幫助我們復原,也幫助我們以更堅強的姿態迎接未來的每一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會員
120內容數
我是一位憂鬱症患者,二十歲左右發病,現在已經過了十多年。有鑑於社會對精神失序者的不了解,我願與你分享生活點滴、所思所想。你將會發現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時間可以倒轉,我願意在更早的時候接觸藥物,讓求學的路不必那麼辛苦。 我的憂鬱症始於十年前,但直到第六年的時候才開始藥物治療。前五年持續都有找諮商心理師會談,沒有間斷,但覺得吃藥後才算是治療的開始。
我的憂鬱症從有跡象到現在,時間大約十年。但我一直到第六年才開始服藥,固定去精神科看診,作藥物治療。在頭五年期間,不是沒有拿過藥,而是當時還不想走到這一步,也對用藥沒有正確認知而害怕和拒絕。 當時我還是大學生,有一次在宿舍,念頭不知道轉了什麼,只突然意識到有自己無法控制的衝動、狀態,而我...
如果時間可以倒轉,我願意在更早的時候接觸藥物,讓求學的路不必那麼辛苦。 我的憂鬱症始於十年前,但直到第六年的時候才開始藥物治療。前五年持續都有找諮商心理師會談,沒有間斷,但覺得吃藥後才算是治療的開始。
我的憂鬱症從有跡象到現在,時間大約十年。但我一直到第六年才開始服藥,固定去精神科看診,作藥物治療。在頭五年期間,不是沒有拿過藥,而是當時還不想走到這一步,也對用藥沒有正確認知而害怕和拒絕。 當時我還是大學生,有一次在宿舍,念頭不知道轉了什麼,只突然意識到有自己無法控制的衝動、狀態,而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憂鬱症是頑強的敵人,就算康復, 只要「悲傷心情」與「絕望想法」之間有了連結, 就可能讓憂鬱症復發。 而禪定練習, 是學習「想法不等於真實」,「想法來來去去,我對它不作反應」 讓憂鬱迴路無法連結。
在這篇文章中,我作為憂鬱症患者家屬,分享了一個讓我非常氣憤的故事。我對一位精神科醫生的看法表示不滿,他將憂鬱症簡化為生理疾病,我則認為情感的痛苦與失去無法用藥物治療。WHO更建議心理治療是憂鬱症首選。此外,我還將向大家介紹我的Podcast,首集將分享我媽媽面對思覺失調症和乳癌後的樂觀生活
Thumbnail
負面思維所導致的憂鬱症,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疾病 所以吃了各種藥物或是治療,但多數人卻往往好不了或是永遠吃藥,反而藥物的副作用長期困擾自己 "憂鬱症其實應該是負面思維影起的感官失衡" 大多數會發病都是"心境上的轉變" 可以在30分鐘以內就發生,馬上變得負面跟消極 就像一個男孩(女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
Thumbnail
除了藥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許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能緩解憂鬱的狀況。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罹患憂鬱症時,到底要不要就醫呢?會不會再努力一點,憂鬱症就會自己好轉了呢?」在這篇文文章裡,讓我們談談臨床上憂鬱症的「治療拖延現象」,希望能夠幫助讀者,理解憂鬱症早期治療的重要性,避免自己養成難治型憂鬱症的體質喔。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重新接受憂鬱治療的心路歷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作者感到絕望和困惑。儘管她曾嘗試減藥並調整生活方式,但現實的轉變仍讓她感到不知所措。這段文字突顯了作者對治療過程中種種矛盾情緒的掙扎,以及對未來前路的不確定感。
Thumbnail
從憂鬱的低谷,我找到了一本改變固有看法的書!曾經深陷憂鬱的漩渦,試過各式抗憂鬱藥物,卻發現始終難以擺脫陰霾?或許我們需要深入探討憂鬱症的真正成因,以及藥物以外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憂鬱的看法,重新找回光明與平衡的關鍵或許就在這裡!
Thumbnail
在台灣,罹患憂鬱症的人數預估有200萬人,但卻只有不到三成的患者前來就診。也因為這樣,擁有正確的憂鬱症觀念非常重要,除了能更瞭解自己的狀況,也可能拯救周遭的親朋好友。以下昕頤診所精心幫你準備了關於憂鬱症必看的7篇文章,讓你快速認識憂鬱症的症狀與治療,並解答多久會痊癒、如何陪伴等重點。 正常人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憂鬱症是頑強的敵人,就算康復, 只要「悲傷心情」與「絕望想法」之間有了連結, 就可能讓憂鬱症復發。 而禪定練習, 是學習「想法不等於真實」,「想法來來去去,我對它不作反應」 讓憂鬱迴路無法連結。
在這篇文章中,我作為憂鬱症患者家屬,分享了一個讓我非常氣憤的故事。我對一位精神科醫生的看法表示不滿,他將憂鬱症簡化為生理疾病,我則認為情感的痛苦與失去無法用藥物治療。WHO更建議心理治療是憂鬱症首選。此外,我還將向大家介紹我的Podcast,首集將分享我媽媽面對思覺失調症和乳癌後的樂觀生活
Thumbnail
負面思維所導致的憂鬱症,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疾病 所以吃了各種藥物或是治療,但多數人卻往往好不了或是永遠吃藥,反而藥物的副作用長期困擾自己 "憂鬱症其實應該是負面思維影起的感官失衡" 大多數會發病都是"心境上的轉變" 可以在30分鐘以內就發生,馬上變得負面跟消極 就像一個男孩(女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
Thumbnail
除了藥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許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也可能緩解憂鬱的狀況。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罹患憂鬱症時,到底要不要就醫呢?會不會再努力一點,憂鬱症就會自己好轉了呢?」在這篇文文章裡,讓我們談談臨床上憂鬱症的「治療拖延現象」,希望能夠幫助讀者,理解憂鬱症早期治療的重要性,避免自己養成難治型憂鬱症的體質喔。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重新接受憂鬱治療的心路歷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作者感到絕望和困惑。儘管她曾嘗試減藥並調整生活方式,但現實的轉變仍讓她感到不知所措。這段文字突顯了作者對治療過程中種種矛盾情緒的掙扎,以及對未來前路的不確定感。
Thumbnail
從憂鬱的低谷,我找到了一本改變固有看法的書!曾經深陷憂鬱的漩渦,試過各式抗憂鬱藥物,卻發現始終難以擺脫陰霾?或許我們需要深入探討憂鬱症的真正成因,以及藥物以外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憂鬱的看法,重新找回光明與平衡的關鍵或許就在這裡!
Thumbnail
在台灣,罹患憂鬱症的人數預估有200萬人,但卻只有不到三成的患者前來就診。也因為這樣,擁有正確的憂鬱症觀念非常重要,除了能更瞭解自己的狀況,也可能拯救周遭的親朋好友。以下昕頤診所精心幫你準備了關於憂鬱症必看的7篇文章,讓你快速認識憂鬱症的症狀與治療,並解答多久會痊癒、如何陪伴等重點。 正常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