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ther Winner Nor Loser|致各位申請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相信一定有許多申請者跟我一樣,在Medium、Dcard、PTT以及各種的blog和論壇拜讀過無數的申請成功案例。它們真的對申請者來說非常有幫助,且提供了在申請中備受折磨的我無限美好的期望與願景,但就在本輪(2020 Fall)的申請結果開始陸續發布,我申請的幾間學校除了一間得到waitlist外,其他都紛紛被reject時,我突然發覺:原來我並不屬於這群人。

raw-image

申請心得文,怎麼看?

在申請的這條漫漫長路上,每個人應該都或多或少地在相同或相異的地方跌跌撞撞,絕望地撞牆又碰得一鼻子灰但仍然甘之如飴地繼續咬牙苦撐下去。雖申請成功者們在分享自己的申請準備或心得文時也都提及自己有多累多辛苦,但那仍然是在他們成功後寫出的文章。這也是說,儘管他們也述說自己在申請路上的困難與失敗,由於他們的立場已經不一樣了,他們在撰寫這些心得分享文時,多是以前輩回顧過往的角度來思考,而這些「失敗的分享」可能並非是我們在這個時間點所需要的資訊。

我想要再次強調的是,我從不認為這些分享文不必要或不重要,我在申請的路上(也就是從上一輪申請一直延續到現在)一直從中吸取許多寶貴的經驗和分享,未來也期望自己能夠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將自己的經驗傳承下去。但這些文章對於申請途中的人們,尤其是如我這樣申請一輪失敗或想追求更前面學校的申請者,可能反倒形成對自我要求的壓力來源,或是衍生出不切實際的幻想,例如論壇上許多「逆襲文」--雖然作者的GPA只有底標2.5、GRE不到320……種種劣勢條件,但仍然順利申請上TOP30名校、拿全額拿獎學金的例子。

因此我想在這裡提出的是並非完全不要參考前輩們的心得文,而是不要去注意他們的結果,去重視他們分享的內容以及過程本身。實際上,不僅在閱讀心得文的時候如此,在自己申請時我也希望各位申請者們能夠試著重視整個申請的過程,而非只集中最後的結果如何。


申請失敗或不如預期,該怎麼辦?

第一步:承認結果

首先,最煎熬的一步就是接納結果。由於我是個既選擇困難又害怕看到結果不如預期而時常拖延到最後一刻才面對的人,時不時就因為不想接受後果差點或實際讓大好機會溜走。以下和大家分享我這次申請的一個經驗:

由於前面已經收到了兩封rejection,我一直不敢看我的夢想學校Northwestern寄來的通知信。直到隔了好幾天剛好朋友打line過來逼他陪我一起看結果--果不其然的沒有上,而信件的後半寫著wait list相關的資訊--剛剛好我打開的那天就是回覆候補期限的最後一天。

也就是說如果那天我朋友沒打給我,我就會直接失去候補的機會。雖然說不一定會上,但因為不敢看信而失去機會實在是會令人懊悔到不行。不管有多麼難以接受,我們還是必須鼓起勇氣去面對現實,也好因應情勢做下一步準備。

關乎拖延症,我有個心理學概念提供給各位參考:The Abilene Paradox,艾比林悖論

The Abilene Paradox取自於社會心理學,用以指涉「團體合作時,由於每個人的價值體系差異,認定自己難以改變現狀,因而團體中的所有人都做出悖於自己期望行為」。但這個現象我認為也可適用於面對自己和未來間拉扯的困境,其中有三個成因我認為特別與拒絕承認結果有關:

「Negative Fantasy(負面幻想)」:形容人們面對未知會產生許多負面的想像。例如:我很害怕我爸媽知道我沒申請上會對我非常失望,我在內心裡勾畫了許多次我媽指責我怎麼可能沒考上的畫面。這個「畫面」就是Negative Fantasy的展現。
「Action Anxiety(行動焦慮)」:形容人們因感受到迫於行動的壓力,過度焦慮反而選擇不做任何行動。
「Real Risk(真實風險)」:形容確實可能實現的失敗風險。雖然人們無法預測未來發生什麼,但「Real Risk」指出人們一旦在某一事件上失敗,過後當相關的事件或面臨相關的選擇時會因害怕失敗而拒絕做出行動。

根據理論,人們處於團體當中並在面臨困難抉擇時最容易陷入The Abilene Paradox的困境之中,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對該事件嘗試做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並且挑戰困境和造成困境的內心恐懼本身。

第二步:接納「不成功」的自己

現在,心靈雞湯似乎已經退了流行;似乎也更多人開始反思一味正向思考的弊病;自嘲式的各種創作如迷因(meme)等也在以大學生群體為主衍伸出自己的文化。然而,儘管嘴上說著「我就爛」,真正地接納自己的失敗,接納自己會失敗的事實仍然非常困難。

故此,我認為在接納自己時必須同時注意作法和想法。固然我們必須誠實地面對經驗和修改過去的失敗,最重要的不在檢討「自己有多失敗」,而是重新思考過程上出了什麼問題,這個議題、事件對自己的重要性佔多少、對自己有什麼影響。若我們在心中埋下了「自己=失敗」的恆等式,無論爬得多高、做得多成功,都僅能感受到不足和自我懷疑。

回顧

首先,從回顧過往開始。相信很多人可能在書寫、演講、或表演時可能當下或實際上場前覺得自己做得簡直完美無瑕,但在結束後回顧卻覺得自己的表現簡直不堪入目。無論成功與否,無論喜歡或討厭,回顧過往總是能夠挑出很多可以且值得改進的空間。

或許有人會說,反正也影響不了結果就讓它過去如何呢?對單一的事件來說確實如此,但若將該事件視為一個過程,視為人生中的一部分,那麼每件事情都各有它一點點值得重思的意義在。或許這也是為何在英文寫作中十分重視「revise(再修改)」的原因,在大學寫作的課程中,我的instructor明確地告訴我們revise指的不是校正、不是修改文法,而是對於文章內容本身的再思考,透過revise我們可以重構當時寫作的心態和背景,進而在修改的過程中演進,不只讓文章變得更好,也重新思考我們自己。

建立schedule

申請非常漫長且準備事項非常繁雜,若是沒有安排好行程,很容易就陷入「今天沒做什麼事→挫敗→因為挫敗更難以定下心做事」的死循環。建立好schedule對申請而言非常關鍵,無論是傳統的手寫筆記本、月曆、Google Schedule、Evernote或是近期剛發放免費個人版十分熱門的Notion,鼓勵大家多方試用、甚至同時使用不同的媒體和記錄方式創造出自己最喜歡、最舒適並且能彈性變換行程的方式。

在建立schedule上,個人分享幾個有效的作法:

  1. 建立小目標:適當地幫自己添加一些大目標內的小目標。例如:我的大目標是申上西北,而我給自己設定的短程目標是在6月前寫完第一版SOP。幫自己分類小目標可以讓自己更清楚這個階段該做的事情有什麼,且在目標達成時可以增進自己的成就感,以免認為自己離自己的目標遙遙無期而容易挫敗和放棄。
  2. 切割時間:切割自己一天的時間,設定與某事件的特定狀態。在開始某件事前,可以利用某個固定的動作來讓自己進入狀態,例如:在背單字前喝一杯水。而這個動作最好能跟目標的情境有關,會更有助於在做該目標(例如考試)時能夠處於相同狀態。目的在於讓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建立與這件事情和動作的連結,把不同的時間與應有狀態區隔開。
  3. 形成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不只心態、連我們的肌肉組織與大腦運作都會跟隨習慣變化;比起一次背完或寫完所有的練習題,不如每天固定背100個單字或10題題目,讓自己習慣接觸英文並逐漸增加難度。在這些行為成為習慣後,我們更能累積對該行為的熟練度,也更容易抓出自己與行為、目標的意義連結讓它更深刻、難以被忘記。
  4. 放鬆日:可以幫自己設定比如一周為一個時段,在該時間安排一天或幾個小時的放鬆時間。就像是許多人在減重健身時會安排「爆醣日」,固定給自己放鬆的時候,讓其他時間可以此為目標努力,減緩因為持續努力的壓力和不適感;另外也可以透過這個時間循環來檢視自己的安排是否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這些方法可以因應申請者們因沒有一個固定辦法又需要長時間進行作業可能引起的焦慮和不安感,也是我在這次二輪申請實際使用的方式,歡迎各位分享各種建議或自己的看法和作法。

挑戰新作法

對於身為固定星座的我來說,嘗試新作法和拓展新人際圈常常讓我感到非常折磨。不過,挑戰也不必像是綜藝節目那樣時不時就要挑戰自己去跳個崖,在申請上我認為挑戰新作法更像是一些小小的改變,例如簡單地換個座位的方向,換張筆記紙。像是去一家熟悉的餐廳吃一個從沒點過的菜,可能你原本就對它有些興趣,只是時機不對才一直沒有嘗試。或許有人說這樣很可能踩雷,但透過踩雷能夠幫助你排除一些可能真的完全不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而更加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提升對自我的覺察,也不失意義。

永遠都能改變和放棄

本文的最後一項建議其實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項:

記住自己永遠都能改變、都能放棄

這是我在今年申請剛結束後忽然意會到的,原本的我滿腦子都是上英文課,等我申請上之後該來租房子,要準備看什麼書,從不敢想被reject的人生;然而我收到rejection後,發現其實我的世界也沒變得多糟,發現原來那些壓迫我的不是來自現實和他人,而是我自己。這也促使我開始思考要不要換別的學校、別的program、甚至是就業和回台等等之前不敢去想的選項。

相信大家在成長過程中都經歷過或大或小被情勢、被他人逼迫而改變選擇,確實我們很難以逃開這些機制、比我們更有權力的權威壓迫、又或是親友的親情勒索。但一味地順應無庸置疑是相當危險的,在這些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壓抑自我內在的發展,進而養成習慣,缺失內在的能動力與外在的創造動力。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無論是在申請或找工作上永遠都有除了眼前這個以外的選擇、永遠有放棄或轉換的權力。很多的時候,我們並非沒有選擇,而是不敢選擇

儘管我們認為沒有做出「選擇」,因此責任該由他人負責,但這實際上也是我們的「選擇」。我們可以因為自己選擇不如預期或選錯而難過崩潰,卻不能因此逃避。

結語

申請這條路遙遠、艱辛又漫長,對我來說它就有點像人生的縮影,設下重重難關逼迫我們既反思自己、反思過去,又要我們同時展望和想像未來。有時候我在想申請過程這麼困難,或許也是在篩選適合與否的人,硬逼著我們審視自己是否該放棄,該怎麼選擇適合又有興趣的,如何展示及走出自己的特長。

對於像我這樣總是成績在中上游飄忽,沒成什麼大事、總是差第一志願一兩分的人,要接納這個既沒有成功又不算失敗的結果和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實在很困難。希望大家在申請的路上能夠多多覺察自己、和自己對話,了解自己無論是身體或心理的狀況。

希望這篇由「非成功者」寫出的文章能夠提供一些參考,雖然作為還沒成功的人可能寫出來沒什麼公信力,還是希望能有人看了可以轉換一下思維模式,接納結果的同時也更加接納自己。

若有人有興趣交流申請相關事項歡迎聯絡我[Wen, luciferiest@gmail.com]。雖然我也仍然是「在路上的人」,可能無法提供太多有力建議,但依舊歡迎同為申請者的同伴們一起扶持加油打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蠑螈的沙龍
4會員
19內容數
中國為主的原創耽美(BL)小說書評
蠑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4/28
大家好久不見! 在經歷了約兩個月的修整後我回到方格子繼續書寫了。在撰寫這篇文的同時,我已經平安從美國回到了台灣。雖早有返台的打算,但因肺炎產生的許多不定要素而一路推遲到現在,在返台規劃中我遇到不少的問題,並在「台灣海外Covid-19自救會」社團得到許多幫助,希望能透過這篇文章回饋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Thumbnail
2021/04/28
大家好久不見! 在經歷了約兩個月的修整後我回到方格子繼續書寫了。在撰寫這篇文的同時,我已經平安從美國回到了台灣。雖早有返台的打算,但因肺炎產生的許多不定要素而一路推遲到現在,在返台規劃中我遇到不少的問題,並在「台灣海外Covid-19自救會」社團得到許多幫助,希望能透過這篇文章回饋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Thumbnail
2021/01/31
許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情緒勒索」這個詞吧?近年來在心理學的普及,腦神經科學對於人腦「認知」的測量技術不斷上升,及因心理與精神疾病數量攀升造成以西方為領的大眾對於心理健康之重視,原本從不被劃進科學範疇的「情緒」也越來越多人爭相研究。可以說在這個趨勢下,「情緒」逐漸被重視,不再只是「情緒化」、「敏感」的
Thumbnail
2021/01/31
許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情緒勒索」這個詞吧?近年來在心理學的普及,腦神經科學對於人腦「認知」的測量技術不斷上升,及因心理與精神疾病數量攀升造成以西方為領的大眾對於心理健康之重視,原本從不被劃進科學範疇的「情緒」也越來越多人爭相研究。可以說在這個趨勢下,「情緒」逐漸被重視,不再只是「情緒化」、「敏感」的
Thumbnail
2021/01/22
《麟趾》一文如同其標題,麒麟現時、明主出,這不但是一部歷史小說,還是一部成長小說。邀請你一同守護賀融與賀湛兩兄弟互相扶持,從谷底拚搏成為一代新君的故事。
2021/01/22
《麟趾》一文如同其標題,麒麟現時、明主出,這不但是一部歷史小說,還是一部成長小說。邀請你一同守護賀融與賀湛兩兄弟互相扶持,從谷底拚搏成為一代新君的故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挫折是一種不讓人喜愛的感受,因為它會讓你覺得自己失敗了,並可能因此就陷入低潮。紓解快的人大約花幾天,慢的人可能花幾個月,沒辦法的人最後可能得了心理疾病。 不過,挫折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首先,我們先仔細思考一下,產生挫折感的原因為何?一言以蔽之,就是:期待與所得不符合。 比如說:期待考上全美排行
Thumbnail
挫折是一種不讓人喜愛的感受,因為它會讓你覺得自己失敗了,並可能因此就陷入低潮。紓解快的人大約花幾天,慢的人可能花幾個月,沒辦法的人最後可能得了心理疾病。 不過,挫折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首先,我們先仔細思考一下,產生挫折感的原因為何?一言以蔽之,就是:期待與所得不符合。 比如說:期待考上全美排行
Thumbnail
與其別等別人說,自己想要什麼就去爭取 這概念並不難理解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卻卡住很多人,不敢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夢想和人生。 很多的可是和但是,與其花時間可是但是的擔心。是不是可以先去做看看? Give it a try and see how it goes 先做再調整,不斷優化…
Thumbnail
與其別等別人說,自己想要什麼就去爭取 這概念並不難理解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卻卡住很多人,不敢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夢想和人生。 很多的可是和但是,與其花時間可是但是的擔心。是不是可以先去做看看? Give it a try and see how it goes 先做再調整,不斷優化…
Thumbnail
其實在寫上一篇文章時,心裡還是沒有底的,與過去一年來一樣,因此看到有位讀者回覆:「向神明祈願,是對自己的發誓。」,心裡不禁感嘆,對呀,一再的發誓,卻依舊沒有行動。 直到爸爸一通電話打來,對我下了最後通牒,他說:「如果今年還是沒下定決心要去,以後就不要再想這個可能性了。不然你要一輩子活在幻想裡嗎?」聽
Thumbnail
其實在寫上一篇文章時,心裡還是沒有底的,與過去一年來一樣,因此看到有位讀者回覆:「向神明祈願,是對自己的發誓。」,心裡不禁感嘆,對呀,一再的發誓,卻依舊沒有行動。 直到爸爸一通電話打來,對我下了最後通牒,他說:「如果今年還是沒下定決心要去,以後就不要再想這個可能性了。不然你要一輩子活在幻想裡嗎?」聽
Thumbnail
我們都需要多一點勇氣,在被拒絕後多停頓、沉澱一下。在這條路上所有沒成功的經驗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被拒絕,不過到頭來,因為這麼多的被拒絕、挫折與失敗,我才更下定決心自己對於從事心理工作的熱愛。
Thumbnail
我們都需要多一點勇氣,在被拒絕後多停頓、沉澱一下。在這條路上所有沒成功的經驗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被拒絕,不過到頭來,因為這麼多的被拒絕、挫折與失敗,我才更下定決心自己對於從事心理工作的熱愛。
Thumbnail
被拒絕之後,你會直接放棄還是再接再厲呢? 沒有哪一種選擇比較好或比較壞,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每一個選擇都會招致不同的結局,而結局的好壞的定義也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就像被討厭後可以因為我們的所思所想引發不同的結果,就像是我很糟因為我被討厭了;或是這與我無
Thumbnail
被拒絕之後,你會直接放棄還是再接再厲呢? 沒有哪一種選擇比較好或比較壞,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每一個選擇都會招致不同的結局,而結局的好壞的定義也只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就像被討厭後可以因為我們的所思所想引發不同的結果,就像是我很糟因為我被討厭了;或是這與我無
Thumbnail
問問自己這個問題,當你有機會玩一個遊戲 輸了要損失一些錢,但贏了可以得到一些錢 你是否會想冒個險玩玩看呢? 通常焦慮度較高的人,傾向避免失敗 容易出現猶豫不決或延遲行動的情況 所以通常是不會冒險,不會玩!!! 所以常會錯失許多大好機會,實在是很可惜 在我的諮商室中,若遇到這樣的案主 例如: 包括:
Thumbnail
問問自己這個問題,當你有機會玩一個遊戲 輸了要損失一些錢,但贏了可以得到一些錢 你是否會想冒個險玩玩看呢? 通常焦慮度較高的人,傾向避免失敗 容易出現猶豫不決或延遲行動的情況 所以通常是不會冒險,不會玩!!! 所以常會錯失許多大好機會,實在是很可惜 在我的諮商室中,若遇到這樣的案主 例如: 包括:
Thumbnail
世界本來在變,而且變化愈來愈快,愈來愈不確定。看著未知的未來,充斥著無力、失望與不知如何走下去。這是因為我們試圖等候外來的安穩和希望,卻不知兩者早在我們身邊。
Thumbnail
世界本來在變,而且變化愈來愈快,愈來愈不確定。看著未知的未來,充斥著無力、失望與不知如何走下去。這是因為我們試圖等候外來的安穩和希望,卻不知兩者早在我們身邊。
Thumbnail
人們總是要事後才會知道當時的掙扎是真有其事還是無病呻吟,我在想,如果我真的連一所博士班都沒申請上,現在能不能寫出這一篇文章?
Thumbnail
人們總是要事後才會知道當時的掙扎是真有其事還是無病呻吟,我在想,如果我真的連一所博士班都沒申請上,現在能不能寫出這一篇文章?
Thumbnail
Confidence is built when you fail but never give up. 這句話可以說是陪著我走過每封拒絕信、每次未回應,每個等待著面試機會與結局的起起落落,每個最後仍然回到原點的沮喪難過。
Thumbnail
Confidence is built when you fail but never give up. 這句話可以說是陪著我走過每封拒絕信、每次未回應,每個等待著面試機會與結局的起起落落,每個最後仍然回到原點的沮喪難過。
Thumbnail
相信一定有許多申請者跟我一樣,在Medium、Dcard、PTT以及各種的blog和論壇拜讀過無數的申請成功案例。它們真的對申請者來說非常有幫助,且提供了在申請中備受折磨的我無限美好的期望與願景,但就在本輪(2020 Fall)的申請結果開始陸續發布,我申請的幾間學校除了一間得到waitlist外,
Thumbnail
相信一定有許多申請者跟我一樣,在Medium、Dcard、PTT以及各種的blog和論壇拜讀過無數的申請成功案例。它們真的對申請者來說非常有幫助,且提供了在申請中備受折磨的我無限美好的期望與願景,但就在本輪(2020 Fall)的申請結果開始陸續發布,我申請的幾間學校除了一間得到waitlist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