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unsplash/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歐內斯特·海明威:「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孩兒從小被教育著,有想法有任何事要表達自己,但往往急於一吐為快,卻不怎麼顧慮對方的感受,而當話越說越多,越說越錯,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矛盾也相對越來越多。
沒有人天生就會說話技巧,會說話的人都是不斷的觀察與學習,方能掌握適當的溝通技巧,關鍵在於「換位思考」,唯有「同理心」前進,說出來的話才能貼緊打動人心,即使是批判思維,也能讓他人心服口服,就算嘴再笨,也能閒聊的很溫暖,使得廢話有力量,一開口就把話說入對方心坎裡!
「懂與不懂,不多說。心亂心靜,慢慢說。若真沒話,就別說。」暖心的說話,既是能真心體諒、誠懇道歉、幽默自嘲等等的「高情商」展現。
有時候說對的話,並非有邏輯性,不要急著否定對方,而是尊重對方意見表示理解後再提出自己想法進行討論,進而能夠讓對方更願意聽你說的任何話語。
在社會中,任何情境下,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無法去要求他人的成長與改變,但能調整自己的一切,端看想讓自己提升於哪層次,然而要如何恰當地表達呢?可以運用四個過程:
- 描述觀察到的情況。在表達中不要帶有主觀的詞語,會引起對方的心理反感,例如:“經常”、“一再”、“說多少次了”。
- 表達對此事的感受。避免把情緒的根源歸咎到他人身上,要清楚明白自己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自己的一切感受實質上源於自己的需求不被滿足,例如:你造成我很大的困擾,暗含著對對方的指責,調整為我有點苦惱。
- 表明自身的需要。清楚地向對方表明自己需要什麼,例如:告訴對方,我需要休息,或者我需要冷靜情緒。
- 向對方提出自身的請求。要具體,但不要命令的語氣,將會引起對方的逆反心理。
與他人溝通在於“傾聽”的重要性
學會「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