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成功竟然有公式》--看網絡科學專家從大數據中歸納出增加人生勝率的五大法則

更新於 2023/04/17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你覺得成功有規則或公式嗎?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成功是沒辦法複製的,有些人則會覺得講這個應該是心靈雞湯,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成功竟然有公式》,談的就是「成功可以依循的方式」。
說真的,之前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應該又是所謂的雞湯這一套吧」所以沒買。後來因為M觀點頻道的Miula 這一季的「好書思考會」選了這本書,我才認真讀了,發現內容跟我想像得不同,並不是什麼心靈雞湯,而且很精彩。
《成功竟然有公式》的作者巴拉巴西是研究複雜網路的專家,他使用公開資料跟大數據,嘗試從真實世界裡不同領域像是運動員、音樂家、學者等成功人士,嘗試去找有沒有什麼共通的規則。而他定義的「成功」,指的這個人的成就在他所處的領域或社群被支持與認可,以及能對周遭的人帶來影響的,公開的,集體領域裡的成功。
從巴拉巴西的研究裡,《成功竟然有公式》歸納出五條成功的定律:
  1. 表現可以帶來成功,如果表現優劣難以判斷,則人際關係帶來成功
  2. 表現有上限,但成功無上限,
  3. 過去的成功 X 適存度 =未來的成功
  4. 團隊的成功需要多元與平衡,但功勞與成績只會歸於特定的個人
  5. 堅持下去,成功可能隨時到來
乍看之下好像有點模糊,我們一條一條來看到底是什麼意思:

1. 表現可以帶來成功,如果表現優劣難以判斷,則人際關係帶來成功:

假如你的領域裡是有具體可以衡量的客觀標準,像是運動員,你一場比賽拿多少分、或是世界排名第幾、贏過哪些比賽,都是有紀錄可以比較的,或者是學生的成績,或是業績也都是。那麼成功主要會受你的表現影響。而跟你所處的地區、唸的是不是頂尖名校的關係就沒那麼大。
但是有些領域,像是藝術、音樂、創意,並沒有辦法有一個客觀、明確、一致的衡量標準時,那麼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於眾人或某些特定領域的人的認同了。
書裡舉了一個例子,本來一起創作的兩個塗鴉藝術家,在有了名氣之後拆夥,其中一個比較被媒體熟知、比較有機會曝光的,就還是被捧為天才。但是另一個比較低調的,雖然比他的夥伴多活了40歲,但就一直沒沒無聞。因為他沒有去發展出能讓他的作品被認可的人際關係。
所以從第一條定律,假如我們想要成功的話,應該要檢視我們自己所處的領域,到底有沒有明確可以拿出來無庸置疑的評判標準,如果沒有,那就要思考我們該如何經營有意義的人際關係,藉由人際關係的認同與擴散,才可以幫助我們的成果可以被認可,進而達到成功。

2. 表現有上限,但成功無上限:

成功的定律二要談的是,雖然好的表現絕對是成功的基本條件,但是我們的表現到了一個程度之後,就很難再繼續往上大幅度的突破了。就像是男子短跑100公尺的世界紀錄是9.58秒,將來就算有人破紀錄,大概也是零點零幾秒的差距,不會是一下子快了一倍。這就是所謂的表現有上限。
而即便是沒有明確的成績可以衡量的事情像是鋼琴演奏的功力,餐點的美味程度、畫畫的功力、企劃案的創意,厲害到了一個程度,大概就很難再脫胎換骨。所以如果你追求成功想的方法只有苦練,那可能到一個程度之後就會卡關,而且邊際效益會越來越低。
甚至,《成功竟然有公式》舉了一些例子,如果是沒有明確標準可以客觀衡量的情況下,比賽的輸贏可能靠的真的是運氣,怎麼說呢?舉例像是一個為期三、五天的面試或者選秀、比賽,如果從作者分析了很多類似的真實案例來說,排到越晚面試的越佔優勢,為什麼呢?因為評審一開始給分通常會比較保守,因為他怕如果一開始給很高,之後有很厲害的人他就難給更高了。
所以作者巴拉巴西給他的學生去求職面試建議是「盡量想辦法跟安排順序的人說排越後面越好」。綜合上面所說的,如果你希望增加你成功的機率,與其只把力氣放在埋頭苦練上,你應該要想辦法去了解遊戲規則,盡量幫自己安排比較有利的條件。
第二條定律還要告訴我們一件很殘酷的事:贏家的報酬是無上限的,因為是贏家通吃,第二名得到的跟第一名是不成比例的,呈現的是「冪次分佈」,就是頭很大、尾巴很小的曲線。這一點你從歌手、藝人、運動員的名聲與收入就很容易理解。在其他領域也是一樣,我們都只知道頂尖的是誰,但是第二名是誰我們就不關心了。
如果從這一點來說,我覺得有一句俗語就有道理了,俗話說「寧為雞首,勿為牛後」,意思是與其在一個大領域裡面排後段,還不如在一個小領域裡稱王。如果你可以成為一個領域裡的贏家,你就可以得到其中最多的回報。
在說完成功的第一、第二定律之後我想到有一部電影裡有個很有趣的例子:有一部法國片叫「逆轉人生」,是真人真事改編的,講的是一個富豪因為意外讓他頸部以下癱瘓,所以找了一位身強力壯的看護照顧他,兩人所發生的溫馨故事。
其中有一段是:這個富豪本身很喜歡現代藝術,有一次跟看護一起去看畫,其中有一幅感覺很像一坨番茄醬潑在畫布上的話要價3萬法郎,富豪竟然決定買了,那個看護覺得很不可思議,說這樣竟然可以賣這麼貴,我也會!
電影「逆轉人生」
看護回到家之後,就拿油彩顏料往畫布上亂潑,也弄出一幅“抽象畫”掛在富豪家中。後來富豪的朋友來拜訪時看到,說這幅畫很不錯啊,富豪說是啊,而且這個畫家的作品很稀少(故意戲弄朋友),結果他的朋友說,那你願意賣嗎?我可以出高價。
我覺得這個例子可以綜合說明前兩則成功定律:人際關係的認同決定了在沒有具體標準可以衡量的領域的成功與否(富豪的朋友相信富豪),以及如果你在一個領域裡獲得成功,你獲得的報酬會高得不成比例(畫的價格差異天壤之別)。

3. 過去的成功 X 適存度 =未來的成功:

經常我們會因為一個人已經成功,就認定他一直都很棒,但可能只是因為他過往的名聲讓我們有這樣的判斷。書裡舉了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案例:在她出版了《哈利波特》之後,羅琳想知道到底她是因為才華還是名氣被讀者持續認同,所以故意用一個新的筆名寫了一部小說去投稿,結果雖然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但是只賣了500本。但因有人發現這個無名作家竟然跟JK羅琳是同一個經紀人,引發了懷疑,後來《週日泰唔士報》找了一位電腦科學家分析這部作品,發現跟JK羅琳的風格相同,JK羅琳才承認這是她寫的。結果她一承認,這本書就立即大賣!
這個例子很真實的呈現了「過去的成功」能夠為「未來的成功」產生巨大影響的現象,名聲會帶來更多的名聲,原因在於你過往的成功創造出一種「優先連結」,像是看小說就要讀「哈利波特」,講到小籠包就要去吃鼎泰豐,逛書店就要去誠品一樣。就算之後有其他也很好看、很好吃、好逛的新選擇出來,但是你可能還是會選你之前認定的,這就是優先連結的威力。
而「適存度」可以說是衡量「是否被持續認同」的標準,原本指的是「生物的不同基因對於環境的適應差異,影響物種繁殖能力與情況」,在這裏延伸為對個體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適存度」跟表現、品質有關,但又不完全只是由表現、品質來主導。舉個例子,像是每次iPhone在推出新機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iPhone又不是規格最好的手機,但為什麼就是這麼貴又賣得那麼好?」原因就是因為假如你從規格來說他也許不是最棒,但是因為它的設計、介面、app...整體構成的經驗,你就是會有「好像還是iPhone好用」的感覺。
「適存度」也會跟當時流行與品味、風格有關,前一陣子我讀到一篇被很多人分享的文章,在談周杰倫的音樂創作是不是已經不如他剛開時那麼有風格跟創意,作者覺得年輕時的周杰倫的音樂反而比現在的周杰倫更創新、更棒。如果你也認同這個論點,那這個例子就很適合來說明成功的第三定律—因為之前的周杰倫很棒,這個優勢會延續到現在甚至未來。以及如果他的風格沒有繼續讓樂迷覺得好,也許他的「適存度」就會被影響。

4. 團隊的成功需要多元與平衡,但功勞與成績只會歸於特定的個人

我記得以前我在玩運動或是戰略遊戲的時候,如果可以讓我自己挑選組隊,我都會想組一個陣容最強的「全明星隊」,把最強的戰將、最棒的選手組在同一隊。這個方法如果是用來玩遊戲也許很過癮,但是在真實世界裡,全明星隊卻不是成功的好方法,因為成功需要不同的成員互補跟互相配合。就像電影「魔球」裡真實的例子:雖然洋基隊可以花大錢招攬最棒的球員入隊,但反而是預算不多,但藉由數據分析把不同專長球員組合在一起的奧克蘭運動家隊拿到了連勝的成績。
但是話雖如此,最後在談到成功的功勞時,大家還是會把他歸功給團隊裡最為人所知、名氣最大、最受歡迎的人,會覺得都是因為他所以這個隊伍才成功的,他是唯一的、最大的英雄。
所以有時候你會發現有一種現象:某個明星球員轉隊之後,感覺好像光環不如以往,原因也許就是他原本所處的隊伍組合才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是因為他最有名,所以大家把功勞都歸在他身上,但是當換了隊伍之好,那個讓他成功的元素就變了,消失了,而不是他個人的問題。

5. 堅持下去,成功可能隨時到來

終於到了第五條定律。我們常常會有一種感覺,如果是天才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就會展露頭角,甚至愛因斯坦說「如果一個人在30歲前還沒有在科學上有什麼重大貢獻,那就註定不會有貢獻了」,所以成功好像必須要趁早,不然就是我們的天份、才華不夠,註定不會成功。
但是根據《成功竟然有公式》的作者分析了很大量的案例,發現真正影響成功的不是年紀、不是才華,而是持續嘗試。他用S=Qr 來解釋:一個人的成功S,等於你的執行能力Q,也就是所謂天份、才華、功力。再乘上r,就是你想到的點子與嘗試的次數,這樣得出來的。
從極大量的數據裡作者也發現,一個人的Q 其實幾乎一輩子裡的變化不會太大,這一點跟我們認知很不一樣,我們會覺得自己應該會越來越厲害,但是從真實數據來看,其實差別的幅度並不大。所以換句話說,我們的成功,真正能夠由我們主導的變數其實是r ,越多嘗試,想出越多好點子,才真正左右我們是否可以成功。
而一般覺得要成功會在年輕的時候,其實原因在於人通常在年輕的時候最樂於嘗試、生產力也很好,等年紀大了,就不敢嘗試、生產力也被體力、家庭影響,比年輕時相差很多。回到愛因斯坦,他自己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其實是他56歲時寫的,甚至還超過他年輕時寫的「相對論」。股神巴菲特也說,他99%的財富是50歲之後才賺到的。而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他有一半的著作是65歲之後才完成的。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從這本書我學到什麼?

如果你問我「那你從這五條定律學到什麼?」,我會說,首先我嘗試從這五條定律裡找出一些「比較可控的因素」,像是下面這些:
  1. 人際關係:世事難料,待人要更好
  2. 選對領域與掌握遊戲規則
  3. 盡快產生「第一個成功」--把握「先行者紅利」
  4. 提升互補性與溝通能力--成為贏家團隊的一員
  5. 做得夠多、氣要夠長
另外,《成功竟然有公式》書裡分析的很多都是「個人」--科學家、運動員、藝術家、創作者,但是你我要非常注意一件事--通常一般人都是組織的一員,所以你所處的組織到底是讓你發揮盡展所長,還是磨損你、消耗你,這一點也要注意。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8K會員
179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讀過很多如何改變習慣的書或文章,但還是苦於行為很難改變嗎?運用意志力去「堅持」應該是想要改變時應該要具備的基本心態,但還是需要有進一步的方法幫忙才能奏效。讓曾經被富比世雜誌列入最受尊敬的五位高階主管教練之一,美國「公司 Inc.」雜誌封為「全美第一的高階主管教練」的馬歇葛史密斯教你實用的兩招。
數位資訊社會裡,扮演情報發送者的角色的只有1%,其餘99%的人都是情報接收者。而影響力,甚至是金錢收入,都會落在情報發送者身上,所以從現在起設法養成持續「知識輸出」的習慣,正是幫你成為那稀少的1%的最好開始。
《匱乏經濟學》:當匱乏開始發生之後,這個時候,因為你的「認知頻寬」已經不足,你已經沒辦法做最好的判斷,腦子裡只想趕快解決當下的匱乏狀態,通常這時候就很容易用「借貸」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是預支的都是要「還」的,因此而有「利息」,因此負擔就更加重,匱乏的情況也會持續甚至惡化,這時候就陷入了「匱乏陷阱」
你還把讀書作為知識輸入的方式嗎?你多久會讀一本書呢?一本書又需要讀多久?  相較於上課、參加成長社群、找個人教練指導等作法,「閱讀」可說是自主性最高、彈性最大、成本最低的個人學習方式。許多成功人士都把「讀書」視為持續提升自我的方式,你也應該這麼做!
你最近有在想要換工作,但又覺得時機不對嗎?除了考慮既有的待遇之外,也別忘了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幫檢視,那麼該怎麼評估還沒發生也看不到的「機會成本」呢?
你會不會常常有類似的經驗:例如跟家人或朋友聚會的時候不知不覺就分心去滑手機了,又或者是本來打開電腦想要處理工作的,一不小心因為開了瀏覽器找資料,一篇一篇地接著看網路上的文章,一下子大半天就不見了。到底要如何避免分心呢?《專注力協定》要告訴你如何做到,是我讀過的書裡談這個主題最深入跟全面的一本書。
你讀過很多如何改變習慣的書或文章,但還是苦於行為很難改變嗎?運用意志力去「堅持」應該是想要改變時應該要具備的基本心態,但還是需要有進一步的方法幫忙才能奏效。讓曾經被富比世雜誌列入最受尊敬的五位高階主管教練之一,美國「公司 Inc.」雜誌封為「全美第一的高階主管教練」的馬歇葛史密斯教你實用的兩招。
數位資訊社會裡,扮演情報發送者的角色的只有1%,其餘99%的人都是情報接收者。而影響力,甚至是金錢收入,都會落在情報發送者身上,所以從現在起設法養成持續「知識輸出」的習慣,正是幫你成為那稀少的1%的最好開始。
《匱乏經濟學》:當匱乏開始發生之後,這個時候,因為你的「認知頻寬」已經不足,你已經沒辦法做最好的判斷,腦子裡只想趕快解決當下的匱乏狀態,通常這時候就很容易用「借貸」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是預支的都是要「還」的,因此而有「利息」,因此負擔就更加重,匱乏的情況也會持續甚至惡化,這時候就陷入了「匱乏陷阱」
你還把讀書作為知識輸入的方式嗎?你多久會讀一本書呢?一本書又需要讀多久?  相較於上課、參加成長社群、找個人教練指導等作法,「閱讀」可說是自主性最高、彈性最大、成本最低的個人學習方式。許多成功人士都把「讀書」視為持續提升自我的方式,你也應該這麼做!
你最近有在想要換工作,但又覺得時機不對嗎?除了考慮既有的待遇之外,也別忘了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幫檢視,那麼該怎麼評估還沒發生也看不到的「機會成本」呢?
你會不會常常有類似的經驗:例如跟家人或朋友聚會的時候不知不覺就分心去滑手機了,又或者是本來打開電腦想要處理工作的,一不小心因為開了瀏覽器找資料,一篇一篇地接著看網路上的文章,一下子大半天就不見了。到底要如何避免分心呢?《專注力協定》要告訴你如何做到,是我讀過的書裡談這個主題最深入跟全面的一本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成功,是必然的嗎? 在《當和尚遇上鑽石》有提到,關於成功的信念是:「無論是個人或事業的圓滿成功,都是一個結果,而所有的結果都有一個起因,當你一再地重複相同的因,就會得到相同的果。」 無法獲致成功,最大的原因便是出在,我們一直持續去做明知行不通的方法。 西藏的智者曾說:「當你覺得這些
Thumbnail
我在「複利效應」這本書, 發現了人生完美的公式, 任何一個人, 只要套上這個公式, 你的人生勢必會有完美的劇本。 這個公式就是: 透過微小的選擇+有計劃地行動+重複行動的習慣+長時間的複利效應=美完人生 沒想到, 我正在做的事就是執行這項公式。 你所知道的成功人士與企業,
Thumbnail
不少人一生都在追求成功,但多數人卻不得其門而入,可能是找不到方法,或是過於激進,也有人根本就不知道怎樣才算成功,畢生追求的是別人眼裡所認為的成功。 我認為追求成功的重點是在於那個過程,而非僅看是否達到那個所謂成功的目標,我們的未來都會因為我們目前所做的決定而改變,而我們的選擇與決定,通
Thumbnail
需要積極的努力 成功不是偶然的,這句話背後蘊含了深刻的道理與無數的故事。每個人心中對於成功的定義或許不盡相同,但大多數人都能感受到,成功往往不僅僅是一時的偶然或運氣,而是需要積極的努力、持續的學習和堅定的信念。 深入研究與不懈的實驗 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耀眼的成功故事,那些看似一夕之間
Thumbnail
通過閱讀許多書籍、聽過不同的影片和與不同的人群聊天,我發現成功對我來說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從其他人的成功中吸取體悟就好比將成功比喻為模型,但成功真的就是這樣嗎?我擁有了零件,卻不知道怎麼組合、以及想組合什麼。我希望擁有組織幸福的能力。
何謂成功? 功成名就算成功嗎? 讀上名校算成功嗎? 寫作作品不暢銷就算失敗嗎? 工作失利找不到方向就算失敗嗎? 這些都來自於每個人對於成功詮釋,且會經由人生不同歷任、歲月對於成功有所不同,然而這本與成功有約中內容,透過學習、摸索,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路徑,這本書籍出版將近30周年,但近期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完美練習》和《恆毅力》兩本書的重點和心得,強調了練習、熱情和毅力對於達成成功的重要性。作者以自身閱讀及寵物溝通的例子,鼓勵讀者跨出舒適圈,嘗試不同的方式體驗生活。希望文章能在讀者的生活中帶來快樂的影響。
Thumbnail
《成功竟然有公式》一書中,作者探討了成功的多維度評價標準,對比了客觀數據驅動的運動競賽和主觀評價主導的視覺藝術。書中舉例展示了人際關係在成功評價中的重要性,並指出在大多數職業中,成功通常位於客觀表現與人際網絡之間的某個點上。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最近跟朋友聊到成功有沒有方程式,我笑著說如果成功有方程式,人人都是成功人士了。 事後回想,為什麼不能人人都是成功人士呢? 似乎我早已被社會上約定俗成的成功定義給迷惑了,難道我天真的以為事業有成賺大錢,有權有勢有名譽地位才算是成功嗎? 來來來,重新思考吧,人生怎麼可能簡單區分為成功或失敗?人生有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成功,是必然的嗎? 在《當和尚遇上鑽石》有提到,關於成功的信念是:「無論是個人或事業的圓滿成功,都是一個結果,而所有的結果都有一個起因,當你一再地重複相同的因,就會得到相同的果。」 無法獲致成功,最大的原因便是出在,我們一直持續去做明知行不通的方法。 西藏的智者曾說:「當你覺得這些
Thumbnail
我在「複利效應」這本書, 發現了人生完美的公式, 任何一個人, 只要套上這個公式, 你的人生勢必會有完美的劇本。 這個公式就是: 透過微小的選擇+有計劃地行動+重複行動的習慣+長時間的複利效應=美完人生 沒想到, 我正在做的事就是執行這項公式。 你所知道的成功人士與企業,
Thumbnail
不少人一生都在追求成功,但多數人卻不得其門而入,可能是找不到方法,或是過於激進,也有人根本就不知道怎樣才算成功,畢生追求的是別人眼裡所認為的成功。 我認為追求成功的重點是在於那個過程,而非僅看是否達到那個所謂成功的目標,我們的未來都會因為我們目前所做的決定而改變,而我們的選擇與決定,通
Thumbnail
需要積極的努力 成功不是偶然的,這句話背後蘊含了深刻的道理與無數的故事。每個人心中對於成功的定義或許不盡相同,但大多數人都能感受到,成功往往不僅僅是一時的偶然或運氣,而是需要積極的努力、持續的學習和堅定的信念。 深入研究與不懈的實驗 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耀眼的成功故事,那些看似一夕之間
Thumbnail
通過閱讀許多書籍、聽過不同的影片和與不同的人群聊天,我發現成功對我來說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從其他人的成功中吸取體悟就好比將成功比喻為模型,但成功真的就是這樣嗎?我擁有了零件,卻不知道怎麼組合、以及想組合什麼。我希望擁有組織幸福的能力。
何謂成功? 功成名就算成功嗎? 讀上名校算成功嗎? 寫作作品不暢銷就算失敗嗎? 工作失利找不到方向就算失敗嗎? 這些都來自於每個人對於成功詮釋,且會經由人生不同歷任、歲月對於成功有所不同,然而這本與成功有約中內容,透過學習、摸索,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路徑,這本書籍出版將近30周年,但近期重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完美練習》和《恆毅力》兩本書的重點和心得,強調了練習、熱情和毅力對於達成成功的重要性。作者以自身閱讀及寵物溝通的例子,鼓勵讀者跨出舒適圈,嘗試不同的方式體驗生活。希望文章能在讀者的生活中帶來快樂的影響。
Thumbnail
《成功竟然有公式》一書中,作者探討了成功的多維度評價標準,對比了客觀數據驅動的運動競賽和主觀評價主導的視覺藝術。書中舉例展示了人際關係在成功評價中的重要性,並指出在大多數職業中,成功通常位於客觀表現與人際網絡之間的某個點上。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最近跟朋友聊到成功有沒有方程式,我笑著說如果成功有方程式,人人都是成功人士了。 事後回想,為什麼不能人人都是成功人士呢? 似乎我早已被社會上約定俗成的成功定義給迷惑了,難道我天真的以為事業有成賺大錢,有權有勢有名譽地位才算是成功嗎? 來來來,重新思考吧,人生怎麼可能簡單區分為成功或失敗?人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