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請教專家與前輩,才能讓人知無不言、印象深刻、建立長久關係,在前輩面前有好人緣?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下午茶的第32天,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是:
實戰教學:請教專家或前輩的正確姿勢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PM基本功 #產品經理工作術問題
昨天商業思維學院的同學找我安排了一個訪談,為了這個訪談,同學們準備了很久,KT也有修(電?)過訪綱,整個訪談的過程很流暢,而且同學被我反訪談XD,總結是很開心的一次互動。
這經驗不禁讓我想起了一些之前被詢問問題的糟糕經驗,因此用今天這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當你要請教專家或前輩的時候,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這跟產品經理有關係嗎?當然有,「請教專家」是產品經理快速獲得領域知識或是產品經驗的方法之一,之前在商業思維學院產品實戰營中,同學雖然有完整的規劃,在訪問領域專家時,一聽可能就會發現利潤比例抓得不對、行銷模式可能有什麼問題,是非常珍貴的協助。
在生涯規劃上,你也可以去請教「走過這條路的前輩」,解答一些自己「職涯規劃上的關鍵假設」。以我的經驗來看,這種問題常常會被問得很模糊,讓我無法確切幫上忙,或是要花很多力氣釐清,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關鍵技能,無論是不是產品經理,都需要學一下怎麼請教專家或前輩。
這個主題其實有兩種方向:
- 如何請教專家/前輩(後面我統稱前輩),讓前輩願意分享
- 如何問出對自己有幫助的好問題
兩個問題都很大,這篇文章的重點會放在「如何請教前輩」,大家對問問題有興趣,再敲碗讓我分享XD
以下有幾件事是我想分享的:
一、臉書私訊很容易踩雷
常常有很多邀約,在一開始就會狂踩我的雷,而且會讓我各種自我懷疑--是我太老派,這其實沒什麼嗎?還是我太Easy沒人尊重我?
以下有幾個我的雷:
- 還不認識,就在臉書私訊我
我的臉書上有很多好友和追蹤的人,所以可能會讓人有種「我的臉書是開放空間」的感覺,但其實臉書還是我的私領域,在還沒成為我的好友,或是還沒任何互動的情況下,直接私訊我,會讓我有種私領域被侵犯的感覺。
而且我是內向者,和不特定人互動會讓我很焦慮!所以我幾乎都不會回覆,也沒時間回覆,我臉書私訊爆炸,你就知道這樣的人有多少……
2. 私訊是個開頭,不要期待在訊息對話裡得到答案
即使你真的要私訊這個前輩,應該也只是進一步深聊的邀請,在訊息裡問問題非常沒有效率,能釐清的背景很少,對方也未必能專注想清楚這個問題,文字訊息的心理狀態是比較輕鬆的,內容是片段的,除非你想被敷衍,否則私訊其實沒這麼適合用來問出你要的內容。
3. 安排專注的時間對話:
有許多次我遇到私訊詢問,雖然被私訊問問題不太開心,但一個鬼遮眼(?)想說幫他一下,但是當我想釐清一些狀況時,對方有一搭沒一搭的,過十分鐘才回一句,一個對話懸在那邊,我需要等待或一直確認訊息,這對我來說真的是大雷!
我會覺得,我認真回應,但這個回應對你來說根本不重要?還有一聲不吭中離的就不用說了,還有中離到隔天回來若無其事繼續問問題的,對朋友都不會這樣吧?!看我現在文中的火,應該能感覺前輩會覺得多不受尊重。
4. 訊息基本禮貌與介紹要有
前輩並沒有一定要回答你的問題,不要第一個訊息就切入問問題,至少要介紹自己,介紹一下為什麼想詢問這個前輩,從他的什麼內容得到什麼啟發,自己的思考是什麼,還需要什麼協助。
還有一種是,只po了「老師好」三個字的,可能想等我回答再往下,但我希望你直接說明來意,因為我會怕這一回覆,就要回一個大問題,我可能沒時間好好回覆呀!所以這種訊息除非我有時間(基本上我是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否則只能忽略了。
5. 不要半夜傳訊息問問題
我猜想可能「傳訊息」不是即時的,大家覺得可以像email那樣想到就傳,但是訊息會有通知干擾,是不是已讀也會有心理壓力,跟email完全不一樣啊!
建議把傳訊息看成打電話,你不會半夜打電話給這個人,就不要半夜傳臉書或Line私訊給這個人。
說「用講的比較快」然後直接打電話過來的,更不用說了,我們沒這麼熟!!基本上我絕對不會接,還可能封鎖你(是我比較老派嗎?)
正確做法怎麼做?
其實私訊真的雷太多了,建議除非你跟前輩很熟,要詢問前輩問題,還是用正式管道,最保險的其實是最老派的做法--
- 如果有機會現場參加前輩的活動或是有場合認識,還是推薦用實體的方式,可以建立的連結和關係會深刻很多
- 真的不行,要線上聯絡時,先用email自我介紹,真的真的找不到email,看看有沒有公開管道(例如粉專),還是不行,先加好友、自我介紹、讓前輩知道你怎麼認識他的,是不是有參加過什麼前輩的活動或看過書,先破冰,再尋求幫助
- 尋求幫助之前,讓前輩知道,目前你遇到什麼問題,為什麼找他,你已經做了什麼研究,哪邊還不清楚,想具體詢問什麼問題,
二、正式問問題時,要注意什麼
其實我覺得一開始的邀約做得好,之後的訪談內容我就不會太要求,以下只有一點建議:
- 不要包山包海,無限上綱
我遇過一些人,開場自我介紹時會說,老師我是你線上課程的學生,我想請問XXX--這個XXX跟課程無關,我被問過人生方向這種超大的問題,或是自己工作上的報告怎麼做、能不能幫忙看這個競品分析,或是問很私人的:老師我要去談薪水,可以分享你之前在XX的薪水多少嗎?
我都很無言,並不是上了前輩的一門課程,前輩就成為你的「顧問」,有義務要回答各種問題……。
2. 讓前輩知道,回答你的問題,他要付出什麼
「前輩要付出什麼」是個容易被忽略的事情,例如你說想約前輩聊聊,那要聊多久?聊什麼?這也是私訊不適合的地方,因為很難控制要聊的時間,前輩時間寶貴,沒有建立正確的投入預期,就會有不知道該怎麼安排、不想開啟對話的感覺。
在職場上其實也是,跟老闆約會議、問問題,一定要先讓老闆知道,會占用他多少時間!
另外,我個人不喜歡被約出去吃飯,阿我就內向啊!
而且真的很花時間,除非很熟,或是真的要建立長久的關係,否則我寧可約個線上會議,或是Email回答一下問題就好。如果是約出來吃飯,請客是基本的,不然還要前輩花錢花時間來回答你的問題,在人性誘因上真的不值得。
3. 讓前輩感受到,回答你的問題,他可以得到什麼
這邊的「得到」未必是實際的報酬,很多前輩的價碼,你也付不起XD
我覺得重點在於,讓前輩知道,這個問題以及他的回答,對你很重要,影響力是什麼。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意的是「真的有幫助到人的滿足感」,或是「從這些聊天當中得到啟發」,所以一開始你可以思考,前輩可能在意什麼,要怎麼讓前輩感到滿足?
例如你可以讓前輩知道,這個訪談對你人生計劃的重要性,像商業思維學院的同學,就有大致闡述了為什麼要訪談我,學院的學生面臨了什麼問題,他們會把這次的訪談做什麼後續的分享,我就會覺得我花的這兩小時是有價值的。
4. 要有對話、回饋與互動
有些訪談只有訪,沒有談,我就像被面試一樣,不停被詢問各種問題,一題問完下一題,但沒有任何回饋,我也不知道問這個要做什麼,背後的脈絡是什麼,有沒有幫助到同學,這感覺……沒有到雷,但就有種,打了很多球出去但沒有回音的空虛感,感謝商業思維學院學生讓我反訪談,這種對話的感覺會讓前輩也覺得很充實。
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對話,「簡單總結一下自己的理解」是個好方法,同樣可以用在跟老闆面談時,老闆給的建議自己快速消化一下總結,會讓老闆覺得「你真的有聽進去、有理解」,簡單的反饋就可以有不錯的互動效果。
三、後續 — 你得到什麼成長?
在訪談過後,如果你真的得到什麼啟發、做了什麼改變,如果可以跟前輩分享,對前輩來說,會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每次收到同學來信,讓我知道上了課有什麼轉變,甚至轉職成功,改變人生方向,都會讓我覺得那些熬夜的夜晚很值得呀!!
一封信,一則臉書po文,整理從這次的對談中的收穫,都會讓前輩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可以讓前輩得到「影響力」,這都是簡單但很有效的做法,而且對前輩來說可能比實際的報酬更有意義,還能被前輩「記住」,建立長久關係,非常推薦大家這麼做,甚至上完前輩的課也可以這麼做,你會發現這完全是事半功倍的小撇步。
以上,如果真的要總結,其實最重要的心態就是,把請教前輩看成是問老闆問題!!
更嚴格一點,看成「問合作公司的總經理問題」,你不會對他們做的事,就不要對前輩這樣做!!
老闆和合作公司和你還有點利益關係,前輩不欠你,幫助你是做佛心,無論是個性多好的前輩,都不要辜負這個佛心哪!!
許多貼心的舉動,會讓人更想幫你,建立好人緣,反過來說,前輩都是經驗以及職場資源豐富的角色,你絕對不會想要得罪這些人!(對我心眼很小的,得罪了方丈還想走?)
對「成為卓越的產品經理」有熱情嗎?明年商業思維學院會推出「產品經理學程」,從產品策略開始,涵蓋產品設計、專案管理、產品數據與增長,到產品行銷。除了產品經理學程以外,商業思維學院也提供豐富的商業基礎知識、聽書、實作,以及多種學程,想知道更多資訊,請在這邊登記:https://lihi1.com/uB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