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或自卑?「難以稱讚症候群」的生存之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難以稱讚症候群」絕對不是種病

只是跟有這種狀態的人相處起來總覺得哪裡不太順、哪裡怪怪的。

他們也不是自私的人、也不會強烈的來指責攻擊你
尤其當你狀況不好的時候,他們往往願意出手幫忙。
要怎麼形容跟「難以稱讚症候群的人」在一起的奇妙時刻呢?



看到你過得好,好像提醒了他們自己過得不夠好的不自在

你要能夠懂得,他們不願意稱讚你所得到的收穫、成果,因為你的存在已經讓他們內心感到不安,所以他們必須壓抑下自己自卑的小鬧鐘。
即便你不是為了要跟對方相比較、也沒有想要炫耀的意思,但自己是否過得好、內心快樂、生活踏實,是一個自己其實知道的事。

或說知道又不知道,
知道羨慕的感受慢慢洋溢出來,但又不好溢於言表,所以就必須要有一些生存之道來遮蓋這個不舒服的自卑小鬧鐘。


難以稱讚症候群生存之道一:不斷發掘還可以更好的地方
即便你真的沒有請教他或有調整的需要


這是一種不容易的同理心,了解一個內心自卑的人他想要收藏自己羨慕和忌妒的心。

我完全能理解,因為我過往也常常出現這樣的心態和言語,總是抓著一些不夠完美的小小點,然後再告訴對方你還可以哪裡更好,現在回頭看看自己的行為真的是很汗顏,無法大方承認對方就是很優秀、很有才華、也很努力,就是有很棒的環境條件,好像一承認就….就輸了,對!就是這種莫名的內在競爭,讓「不能輸、不願輸」的害怕情緒,趕快抓一塊浮板去讓自己不要被自我否定給淹沒。

於是很快的,為求自我保護而失去了對對方的尊重,也沒有機會好好欣賞他人很棒的地方,無法好好向他人學習他是做了哪些調整、努力才有辦法得到這樣的果實,因為自己內在害怕被比較、害怕輸給他人,但事實上也沒有人在比,只有自己那「輸不起的自尊」。




「難以稱讚症候群」生存之道二:摸頭式稱讚法
莫名的變成了主管、長官,給下屬一點肯定的糖吃

「嗯!還不錯嘛」「哎唷!這個你會啊~」「嗯,還蠻好的」言語都是一種能量,是否由心,是否有愛,對方真的都能夠接收到。

當能量切換到一種上對下之姿,即便言語說出來是讚美的,你都能感覺到something wrong,這種微妙的能量的出發點是很細微的覺察,從第三脈輪(太陽神經叢)失衡的出發點講出來的話就帶有點酸味,自信不足的包裝。

從第二脈輪(臍輪)失衡的出發點講出來的話容易跑到上對下,像一個權威者、專業者上對下的評論方式,讓人不由得就有點接不下話。

這樣的狀態其實非常常見,當一個人在一般日常對話中,莫名的潛意識切換成想要用某種「地位」「專業」的身份來跟你對談的時候,你就知道對方的二三脈輪有能量不平衡的狀態,所謂的地位包含許多,父母也相當常見這個問題,用父母之姿時常的想「管教」、「教導」孩子該怎麼做,無論對方是否有向自己請教,都必須呈現侃侃而談什麼都會的樣子。其實內心有他們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之處,但也不需要去攻擊或論戰,畢竟對方也不是來跟你請教心靈解答的,沒有在那個位子上也不適合做相關的事,如果能夠找到彼此溝通的方式絕對很好,但也無法一時心急就要達成自己想要的狀態,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仍然把自己需要的界線處理好就是很棒的一步了。

這個部分在多數父子的世界裡面常常有嚴重的問題,父親想要「嚴格的教導」孩子自己擅長、自己熟悉的領域,但往往對孩子自身的追求與渴望是沒有尊重與接受,於是父子之間強烈的戲碼就會上演,生命的戲碼是二元的,孩子有沒有能力學習勇氣和追求自我所願,一樣是自己的人生所需負責,怪不得別人也怪不得環境。但這種狀態尤其會在「青少年時期」容易激烈的上演,所以不拿「較高地位、絕對權威的角色」在家庭中欺壓相對沒有「金錢、地位」的人,往往就是家庭地位關係不對等、缺乏尊重的來源之一。



「難以稱讚症候群」生存之道三:繞回自己擅長的領域


這種生存之道也常見,使用者數量繁多。因為不希望重點在你身上,所以技巧性地轉移了話題,回到講他自己的生活、講他自己的工作、講他自己做得很好的、或正在有進展的地方,以避免聚光燈忘記了它該照亮的地方。
這一樣是第三脈輪失衡的時候,自卑和自傲的一體兩面,讓自己慣用的方式來洗掉羨慕情緒,也算一種對自己的正面鼓勵法?
所以碰到這樣的狀態時,自己就能理解對方為什麼瞬間話題被帶走了,本來就不是每個人要能為你的收穫開心,每個人只是如實地反映了自己內心的狀態來呈現,能為你開心的人,或許是你必須要找尋的,同頻共振,用心輪來與他人相處的人會比較能夠為你真正的開心喜悅,或是你必須找尋跟你有同領域的人,才能好好懂得你的付出與過程之不易,終得甜美果實願為你同聲歡慶。

即便你很注重對方的回應,但如果他沒有辦法給你你渴望的回應,那就放下吧,找尋能夠與你分享這個議題的人,好好盡情分享,讓愛能夠彼此流動,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沒必要執著於無法給出的人,只是自己內心受苦,也讓對方感到壓力。


「難以稱讚症候群」生存之道四:行動表示這跟我無關


這種生存之道更加的無形,潛意識的遁逃到下一個專注的事情去,例如滑手機、例如看風景、例如閃避交談..等。因為不想聽到對方過得好的相關歷程、相關細節、任何心情跟收穫所以默默的就拿起了手機鑽入自己世界。


這種生存之道比較緩和,算是消極抗爭,可能從小被父母比較慣了、孤單中長大、或者環境使然,從小到大扮演人生失敗者,沒有找尋到自己適合的領域或沒有找到自我認同的出口,所以對於這種「他人比較好」的壓力已經承受了長期的時間,其實內心當然有一番不舒服的滋味,自卑絕對不是件好受的事,無法自我認同是一個很可怕的利刃,社會邊緣人、青少年的自我認同,都容易在一念之差就自毀人生,而無法專注在發覺自己最適合的長處、最喜歡的領域、最自在的環境,環境絕對是很重要的,然而自己的努力也一樣重要,找到能夠幫助自己的助力,為自己好好努力一次,就不用苦於這樣內心不豐盛,消極閃躲他人的成就,這種絕對不甚愉快、無法自在的經驗。



「難以稱讚症候群」生存之道五:背後暗算和冷言冷語

這種生存之道真的是有點難堪了,在背後攻擊代表是一種不僅是自我保護,還會傷害他人的行為。

然而這些攻擊通通都是一種能量,不管是言語的、行為的,到最後也都是回到自己身上。即便他人活得好、令人羨慕嫉妒,你並不知道對方所經歷的過程,也不知道他內心所要擔負的各種壓力、生活中必須要面對的調整與付出,所以單純就「成果」來看待他人默默的付出,事實上只是彌補自己沒有為自己的人生好好調整的理由。


我見過很多人、也帶過許多個案、課程中的學員,都能夠明顯的觀察到,只要願意回頭好好專注在自身,處理自己的心思意念、並且願意在生活中去調整、不怨懟環境不閃躲自己心念,都會在短時間內有顯著的成長,不管是身心的能量、外在的樣貌甚至他所處的環境,都隨著這個聚焦在調整、平衡自己上,而獲得大幅的改善。

不再以為自己沒有能力和沒有辦法,其實從每一個小習慣裡面開始去培養,有意識的去聚焦在如何成為自己內心中渴望的人,若這個內心的渴望出於愛,你會莫名的感受到許多事情非常奇妙而順利的在進行,連接受自己正在嫉妒他人,看清自己內心中的黑暗面,也都能給予自己一個重新調整方向的機會,願意把這份好好看待自己的愛給收回來,而不忙著往外看他人有多好、有多少有利之處,你永遠不是他,也永遠無法體會作為他的全部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果你也好好的為自己活出來一次,或許風水輪流轉,你將來也是能夠為他人稱羨而能鼓勵他人,「好好聚焦在自己身上吧,別羨慕了」的那位分享者。


以上的對「難以稱讚症候群」的幾種分析,並不是在攻擊內在還有自卑、自傲課題的人,而是願意更加的認識自己是否還有這樣的心念,如果暫時做不到如實的看見他人的好,那就不如好好面對自己內心自卑的來源吧,畢竟稱讚也該是由心的,自己的內心順了自然而然能夠由心的給予對方稱讚,有能力看見自己的好,方有能力看見他人的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sin老師|和解療癒的沙龍
72會員
129內容數
長期的靈性探索、自我覺察,讓許多的思緒成為了一篇篇富有哲思的詩篇,其中的文字或許能帶給心一些悸動、生命一些反思,讓文字成為一份愛,流動入心
2021/09/13
有許多人 喜歡為自己設定一個很美好的形象 總是要表現生活無虞、日子開心 到處享受、物質生活豐盛 總是美麗大方、參與了某種知名活動 在社交媒體上呈現正能量滿載、有許多朋友 然而能量和打造出來的形象不一定是同件事 能量不會騙人 眼睛也不會 我碰過許多學員 常常都是喜歡轉念、喜歡正念思考
Thumbnail
2021/09/13
有許多人 喜歡為自己設定一個很美好的形象 總是要表現生活無虞、日子開心 到處享受、物質生活豐盛 總是美麗大方、參與了某種知名活動 在社交媒體上呈現正能量滿載、有許多朋友 然而能量和打造出來的形象不一定是同件事 能量不會騙人 眼睛也不會 我碰過許多學員 常常都是喜歡轉念、喜歡正念思考
Thumbnail
2021/09/10
可以喔,無私很好,做自己也很好 有些女人靈魂能量屬水 她們習慣默默的做事、默默的付出 屬水的人身形很容易水腫 很不喜歡動、喜歡安靜喜歡穩定生活 喜歡有場域、喜歡用細膩心思為人著想、害羞 可以每天重複一樣的行為 一樣的習性不感到乏味 對人喜歡接納包容一切 心裡總是有著 「那就是他們的個性啊、
Thumbnail
2021/09/10
可以喔,無私很好,做自己也很好 有些女人靈魂能量屬水 她們習慣默默的做事、默默的付出 屬水的人身形很容易水腫 很不喜歡動、喜歡安靜喜歡穩定生活 喜歡有場域、喜歡用細膩心思為人著想、害羞 可以每天重複一樣的行為 一樣的習性不感到乏味 對人喜歡接納包容一切 心裡總是有著 「那就是他們的個性啊、
Thumbnail
2021/08/03
#靈魂本質風性能量者的自信學習 風性能量者非常的有趣。 他們總是有無盡的創意、好奇、總是喜歡各類各樣的新鮮感,常在發掘有趣、奇怪、好玩之處 就如風一樣,他們的意識與情緒也會隨風擺動,前幾分鐘還像輕柔的微風,帶來舒服、溫和的關懷,但事情若一再的不如他心中的預期,就可以突然刮起強陣風,情緒起伏來回震盪。
Thumbnail
2021/08/03
#靈魂本質風性能量者的自信學習 風性能量者非常的有趣。 他們總是有無盡的創意、好奇、總是喜歡各類各樣的新鮮感,常在發掘有趣、奇怪、好玩之處 就如風一樣,他們的意識與情緒也會隨風擺動,前幾分鐘還像輕柔的微風,帶來舒服、溫和的關懷,但事情若一再的不如他心中的預期,就可以突然刮起強陣風,情緒起伏來回震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生活中,有不少人很在乎他人的眼光,很擔心別人給予負評、不敢拒絕別人,總是委屈自己、總是沒自信,覺得自己缺點滿滿,長期下來造成情緒困擾、壓力爆錶、出現睡眠障礙和身心症狀。
Thumbnail
生活中,有不少人很在乎他人的眼光,很擔心別人給予負評、不敢拒絕別人,總是委屈自己、總是沒自信,覺得自己缺點滿滿,長期下來造成情緒困擾、壓力爆錶、出現睡眠障礙和身心症狀。
Thumbnail
承接之前寫到此類型的人的特徵,他們是家族榮辱與共的天命之子、振興家族的希望之星。核心於常自覺不夠好,很難給予自身肯定,無法相信外在正向評價。   含三種型態:低下的自尊成為上位者的把柄、無法接納自身的「不完美」、不夠好的核心信念與家族的連結
Thumbnail
承接之前寫到此類型的人的特徵,他們是家族榮辱與共的天命之子、振興家族的希望之星。核心於常自覺不夠好,很難給予自身肯定,無法相信外在正向評價。   含三種型態:低下的自尊成為上位者的把柄、無法接納自身的「不完美」、不夠好的核心信念與家族的連結
Thumbnail
「人會缺乏自信往往都是來自於比較。」 「人不是因為優秀才自信,而是因為自信而優秀。」 「人類的文化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 「自我接納的人能夠了解: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 <#所有壞事背後都有未來的好事>
Thumbnail
「人會缺乏自信往往都是來自於比較。」 「人不是因為優秀才自信,而是因為自信而優秀。」 「人類的文化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 「自我接納的人能夠了解: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 <#所有壞事背後都有未來的好事>
Thumbnail
面對肯定、讚賞與幸福,為什麼總是覺得「我不配」?
Thumbnail
面對肯定、讚賞與幸福,為什麼總是覺得「我不配」?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遇過身邊總是有一些人很愛吹噓自己在各方面都很厲害,還會說很多人要找他幫忙只是他沒有時間或挑三揀四的,說到底就是他有能力只是要不要做而已! 自我膨脹者有什麼特質呢?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遇過身邊總是有一些人很愛吹噓自己在各方面都很厲害,還會說很多人要找他幫忙只是他沒有時間或挑三揀四的,說到底就是他有能力只是要不要做而已! 自我膨脹者有什麼特質呢?
Thumbnail
就如同其他情緒,嫉妒其實是很正常的反應,這無關乎我們個人的品性。在怎麼優秀、正直、善良的人都一定曾在人生的某些時刻有過嫉妒的感覺。真正會對你產生負面影響的是,你不去細究你為何有這嫉妒的感覺,而讓嫉度一直糾纏著你,使你變得憤世嫉俗,自怨自艾,無法繼續向前邁進。 所以到底該如何面對嫉妒或是減少嫉妒呢?
Thumbnail
就如同其他情緒,嫉妒其實是很正常的反應,這無關乎我們個人的品性。在怎麼優秀、正直、善良的人都一定曾在人生的某些時刻有過嫉妒的感覺。真正會對你產生負面影響的是,你不去細究你為何有這嫉妒的感覺,而讓嫉度一直糾纏著你,使你變得憤世嫉俗,自怨自艾,無法繼續向前邁進。 所以到底該如何面對嫉妒或是減少嫉妒呢?
Thumbnail
2019年去奧捷拍的 那天在群組裡看到有人問:為什麼人有時候看到別人做不好時,會見獵心喜? 其他朋友回答:因為大多數人總覺得自己不如人,所以藉由比較,來證明自己比別人好。 藉由批評來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向,當生活沒有照著預期方向前進,就習慣把原因歸咎於外在,抱怨這一切都是別人造成的。 藉由批評,釐清自
Thumbnail
2019年去奧捷拍的 那天在群組裡看到有人問:為什麼人有時候看到別人做不好時,會見獵心喜? 其他朋友回答:因為大多數人總覺得自己不如人,所以藉由比較,來證明自己比別人好。 藉由批評來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向,當生活沒有照著預期方向前進,就習慣把原因歸咎於外在,抱怨這一切都是別人造成的。 藉由批評,釐清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