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謊/偷竊時怎麼辦?—談常見問題行為之處理(處遇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上一篇我們理解到孩子是因為內在的焦慮與需求匱乏未能被好好承接與處理,因而衍生出一些令人頭痛的外在偏差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將這些解釋成本能「戰或逃」的非理性行為(當個體處於焦慮、恐懼、驚嚇狀態時,會透過戰鬥或逃跑來自我保護,但這些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是缺乏彈性與適切性的),常見的像是說謊、偷竊或打架等行為。

而在實務現場的觀察中,我們會發現兒童偏差行為的發生,往往和家庭與學校生活有關。若我們未能從理解孩子的過程找到問題的核心,並且協助孩子面對在家中或學校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亦即問題核心),這些行為必定會持續出現。孩子的偏差行為會如同地底的泉水,即使你將洞口堵住,未能排出的泉水(外在行為)一樣會在其他地方湧出。

因此,我們提供以下幾個方向與原則給大家參考:

1. 瞭解孩子的偏差行為:

我們得先瞭解孩子的偏差行為是偶一為之還是長期累犯。有些孩子不懂物權觀念,容易把自己想要或喜歡的東西佔為己有,通常這種情況可能會有幾種原因。(以下可以把「偷竊」或「拿人東西」替代成任何偏差行為的詞)

(A)他真的不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這樣的情形下我們要處理的是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例如:不是自己的物品不能拿、他人的物品需要經過他人同意才能使用、有需要或想要的物品可以跟大人討論等)

(B)他知道不能拿,但是他無法控制住自己的行為,這時我們可以用行為增強與削弱制度來幫助他改善這類的行為。與孩子一同討論並建立起一個能幫助他增加好行為、減少不當行為的賞罰制度。

(C)他知道不能拿他人物品,但是他似乎也不在意後果,或是表面應付身旁的大人不會再犯,卻持續在拿。此時孩子的行為就可能存有深層的意義。我們需要去思考的是:「孩子拿了東西,會得到什麼好處?」、「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通常「愛」、「家長的關注」、「自我價值感」、「認同感」會是這些問題的答案,因此在我們有了這層理解後,也許能夠嘗試從心理層面去著手處理。不過這裡談的心理層面並不是一找到可能的原因就馬上的帶孩子來見心理師,而是我們能停下來,回頭檢視自己與孩子的關係、日常互動狀況,以及家庭或是班級環境是否未能給予孩子這些他內在渴望的需求。

2. 開放的心與孩子討論壓力與焦慮:

當我們理解了孩子偏差行為背後的問題核心並給予適切的處理後,我們如何讓這個處遇做的更加全面?我想我們能試著陪伴孩子洩掉心中這顆「壓力與焦慮」的氣球。壓力與焦慮是從生活各個面向、不同事件累積而成,每個事件就如同一個水龍頭流出的水,不停的灌入孩子內在的氣球當中。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們洩壓,成為他的好聽眾、陪伴者,聽聽他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故事:「你今天在學校過的好嗎?」、「有沒有什麼事情想跟我分享的?」、「之前跟你吵架的同學還有跟你吵嗎?」、「最喜歡上哪一堂課?」,這些都是幫助我們去瞭解孩子的提問,也能是日常與孩子聊天的話題。在這過程中,孩子除了釋放自己的壓力外,你與孩子關係也能更加親近。久而久之你會發現這樣「有品質的陪伴」能漸漸成為孩子遇到壓力與焦慮事件的重要保護因子。

3. 陪伴孩子面對這些壓力與焦慮事件:

如同先前講「情緒教育怎麼教」的內容一樣,我們一同陪伴孩子去面對他的焦慮與壓力,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他「照顧情緒」的能力。作法其實是相同的,歡迎大家能再回頭去看看之前的文章,相信對你也可以有一些提醒。

如果要更具像化的想,上述這三個提醒就像構成了一顆球,球的核心是真正需要去處理的議題(愛、認同、安全感等),外面圍著的一層則是軟墊,為孩子內在的問題核心、困境提供了一個緩衝的防護網。而在最外一層則是一些工具游移層,我們能夠運用不同的工具(尋求資源)幫助孩子去處理外面世界各式各樣的議題與挑戰。

最後,我們想特別提醒大家的是,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時,過去我們常會以為用嚴厲的管教方式、以為事情會如「偏差行為→強烈管教(打或罵)→孩子就不會再犯」這樣的順序進展,但當下一次又再出現「孩子再犯」時,我們就需要去思考原先的管教方式是否適用,因為假使真的有效果,那應該是能讓偏差行為獲得改善才是。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合理管教,會讓孩子的偏差行為漸漸減少甚至消失。然而當孩子的行為不斷地在生活中出現,而我們卻無計可施時,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去理解孩子所遭遇的處境、我們的狀態、環境的變化等,共同去整合之間的資源,陪伴孩子也陪伴我們自己一起走過這些不舒服的時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屋裡有光|心理師夫妻的心理話
34會員
29內容數
屋裡有光|心理師夫妻的心理話
2024/09/25
|讓育兒這件事,回到我們一起共好的生活裡| 身為新手父母的我們也照顧孩子一段時間了,育兒這條路上真是充滿驚喜與挑戰,總是被孩子的出其不意逗樂,也被孩子的變化多端搞的昏頭,每每拿起手機回憶起那些點滴,嘴上都會掛著淺淺的笑容,我想那是成為父母而有的痕跡,讓我們不要忘記生活走過的足跡。
Thumbnail
2024/09/25
|讓育兒這件事,回到我們一起共好的生活裡| 身為新手父母的我們也照顧孩子一段時間了,育兒這條路上真是充滿驚喜與挑戰,總是被孩子的出其不意逗樂,也被孩子的變化多端搞的昏頭,每每拿起手機回憶起那些點滴,嘴上都會掛著淺淺的笑容,我想那是成為父母而有的痕跡,讓我們不要忘記生活走過的足跡。
Thumbnail
2024/09/09
暑假即將進入尾聲,老師們的「鬼門開」、家長的「鬼門關」即將到來。你和孩子準備好要上學了嗎?前陣子與樂嶼。cheerful island親子共好空間合作辦了場「孩子我陪你上學趣—談入學適應與親子陪伴心法」講座,分享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入學適應,因應著即將開學,我們也將講座的概念整理下來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9/09
暑假即將進入尾聲,老師們的「鬼門開」、家長的「鬼門關」即將到來。你和孩子準備好要上學了嗎?前陣子與樂嶼。cheerful island親子共好空間合作辦了場「孩子我陪你上學趣—談入學適應與親子陪伴心法」講座,分享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入學適應,因應著即將開學,我們也將講座的概念整理下來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3/08/04
延續上一篇和大家分享的學會感受的重要與理解生存反應後,還有哪些面向是我們面對孩子碰到性騷擾事件或想預防事件發生可以做的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Thumbnail
2023/08/04
延續上一篇和大家分享的學會感受的重要與理解生存反應後,還有哪些面向是我們面對孩子碰到性騷擾事件或想預防事件發生可以做的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孩子鬧彆扭、發脾氣、故意不合作的時刻,身為家長的我們,往往深怕理智不小心斷了線。我們都以為,天真的孩子有話就會直說,卻沒有想過,並不是只有大人會把真心話埋心底,孩子也會。因此想要減少摩擦、讓親子感情升溫,學習理解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所代表的動機,是很重要的課題。
Thumbnail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孩子鬧彆扭、發脾氣、故意不合作的時刻,身為家長的我們,往往深怕理智不小心斷了線。我們都以為,天真的孩子有話就會直說,卻沒有想過,並不是只有大人會把真心話埋心底,孩子也會。因此想要減少摩擦、讓親子感情升溫,學習理解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所代表的動機,是很重要的課題。
Thumbnail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Thumbnail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Thumbnail
教養是堂懷疑是否有最適解的存在,但也在追尋的過程中學會與自己的和解。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作者:陳品皓 禾禾文化工作室出版 五種情境,21個生活應用,從父母及老師角度切入。這樣就能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嗎? 無法! 但會是個方向與嘗試,而父母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嘗試與陪伴之中,孩子就慢慢
Thumbnail
教養是堂懷疑是否有最適解的存在,但也在追尋的過程中學會與自己的和解。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作者:陳品皓 禾禾文化工作室出版 五種情境,21個生活應用,從父母及老師角度切入。這樣就能去處理孩子的情緒嗎? 無法! 但會是個方向與嘗試,而父母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嘗試與陪伴之中,孩子就慢慢
Thumbnail
「當孩子情緒失控,但趕著出門、趕著重要事情時,怎麼辦?」 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時,孩子卡在情緒中,找方式,讓孩子動一動,讓孩子練習不卡在當下情緒裡,運用這個原則: 「動起來可讓孩子穩定下層情緒腦,並開始連結上層理性腦」 協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建立調節情緒的大腦迴路。 比如:
Thumbnail
「當孩子情緒失控,但趕著出門、趕著重要事情時,怎麼辦?」 這是我在工作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時,孩子卡在情緒中,找方式,讓孩子動一動,讓孩子練習不卡在當下情緒裡,運用這個原則: 「動起來可讓孩子穩定下層情緒腦,並開始連結上層理性腦」 協助孩子一次又一次建立調節情緒的大腦迴路。 比如:
Thumbnail
🙋‍♀️【作伴】今天要來說說《引導孩子處理情緒問題小方法》 一起扮演孩子情緒的教練,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來看看溝通和教養要注意那些事情吧~
Thumbnail
🙋‍♀️【作伴】今天要來說說《引導孩子處理情緒問題小方法》 一起扮演孩子情緒的教練,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來看看溝通和教養要注意那些事情吧~
Thumbnail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6468143952237/ 好的一面,你可以高興,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已經到了可以想到新的方法回應你,而不只是呆呆地回答的程度。可以想像後果,以此迴避懲罰,這是種很大的進步。 . . . . . .
Thumbnail
https://www.facebook.com/103269891605396/posts/146468143952237/ 好的一面,你可以高興,因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已經到了可以想到新的方法回應你,而不只是呆呆地回答的程度。可以想像後果,以此迴避懲罰,這是種很大的進步。 . . . . . .
Thumbnail
在實務現場中,我們發現會讓孩子焦慮增加的事... 「父母親長期吵架」 「在網路上被同學霸凌」 「突然上了國中很多課業都不會」 孩子需求未被滿足的狀況... 「父母忙著在工作」 「在班上被排擠沒有人裡他」 「吃不飽穿不暖」
Thumbnail
在實務現場中,我們發現會讓孩子焦慮增加的事... 「父母親長期吵架」 「在網路上被同學霸凌」 「突然上了國中很多課業都不會」 孩子需求未被滿足的狀況... 「父母忙著在工作」 「在班上被排擠沒有人裡他」 「吃不飽穿不暖」
Thumbnail
    在教學現場我們很常遇到情緒失控的孩子,怎麼安撫都沒辦法讓他穩定下來。以下有一些步驟可以讓各位做參考,但要強調的是「態度比技巧還要更重要」,所以在做這些步驟時,請帶著「理解」的態度陪伴孩子一起度過失控的狀態。
Thumbnail
    在教學現場我們很常遇到情緒失控的孩子,怎麼安撫都沒辦法讓他穩定下來。以下有一些步驟可以讓各位做參考,但要強調的是「態度比技巧還要更重要」,所以在做這些步驟時,請帶著「理解」的態度陪伴孩子一起度過失控的狀態。
Thumbnail
我們常會以為,要先對孩子的行為動機做出正確判斷,才有辦法「對症下藥」。 事實上,縱然你自認早已掌握他行為背後的動機,但你做出的回應,孩子可能還是不埋單。相反地,即使大人當下無法準確知曉孩子的行為代表什麼,還是有辦法可以做出不錯的處置。 從三個部分來討論:孩子的外在行為、孩子的內在動機、大人如何回應。
Thumbnail
我們常會以為,要先對孩子的行為動機做出正確判斷,才有辦法「對症下藥」。 事實上,縱然你自認早已掌握他行為背後的動機,但你做出的回應,孩子可能還是不埋單。相反地,即使大人當下無法準確知曉孩子的行為代表什麼,還是有辦法可以做出不錯的處置。 從三個部分來討論:孩子的外在行為、孩子的內在動機、大人如何回應。
Thumbnail
為什麼孩子不能好好說話?為什麼孩子的態度會充滿惡意?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說話習慣與面對事情的行為模式,講話刻薄、愛說教、拐彎抹角、缺乏理性或是過度退縮,透過說話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個性,但也可以間接看到他生活的環境與家庭相處模式。 家訪多年,小孩的行為複製幾乎成為教育與社會工作裡面的一門顯學
Thumbnail
為什麼孩子不能好好說話?為什麼孩子的態度會充滿惡意?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說話習慣與面對事情的行為模式,講話刻薄、愛說教、拐彎抹角、缺乏理性或是過度退縮,透過說話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個性,但也可以間接看到他生活的環境與家庭相處模式。 家訪多年,小孩的行為複製幾乎成為教育與社會工作裡面的一門顯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