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謝謝你的指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面對批評,謝謝指教

該書原名《Thanks for the Feedback:The Science and Art of Receiving Feedback Well》。簡單的說就是如何妥善回應批評?


前言

人和人在互動來往時,難免會聽到別人對你的看法或意見,如何回應,影響重大—不管是對你或對那人都是如此。

我們先講事例,再提書中的部份論點。

兩個事例

球隊為提升球友的球技和興趣,舉辦了會內賽,賽法是看當天報名人數,當場抽分組,每組十人,共五個雙打,按第一名六千(每人六百)、第二名五千,第三名四千,第四名三千,五名以下兩千的方式給獎;有位球友那組拿了第一,他把獎金捐出買了禮物分給早班球友,以分享喜悅,並慶賀幸運—分組分到的球友球技不定,加上籤運好壞也有關係。結果呢?有的球友祝賀她的名次;有的球友帶點酸味的說:她的運氣好;有的球友認為:那是愛現,好像怕人家不知道她是第一名;有的球友認為此舉讓所有拿到獎金的球友都難做人;甚至有球友指出她出場的球賽大部份都是輸的;有球友指出她們雙打的輸球幾乎都是她的失誤。我想她應該多多少少聽到人家對她的負面批評,因此今天打球時,偶而的失誤球被指出時,她竟然略帶嘲諷的說:對啦,我就是比較差啦,會贏球都會運氣好啦…害平常和她關係不錯,指出她失誤的那個球友有些尷尬……

======================================

球技不錯的球友(甲)邀練習沒多久的球友(乙)對練,乙因自己打得較差,因此開玩笑的對甲說:「跟我打球你會進步。」(意思是:我沒辦法把球打在固定地方,而是彎來拐去的,你必須東擋西擋……)結果甲以為乙在說自己的球技不行,因此很嚴肅的執疑:「跟你打球我會進步?」(意思是:你認為我的球技不行,所以你的球技比我強,你是訓練我,是這個意思嗎?)乙再三解釋:自己的本意…,然而甲仍堅持乙是在嘲諷他。我在鄰桌也覺得乙其實是在稱讚甲的球技,因此也幫忙解釋,然而甲都聽不下去。休息時,乙對著我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

=====================================

觸發機制

《謝謝你的指教》一書認為,人際互動,對我們有意見的人很多,我們的缺陷好像也不少,我們對接收到的批評和指教—作者稱之為「回饋」—好像總能觸發我們的情緒反應。而阻絶「回饋」的觸發機制有三:

  • 真相觸發機制:是批評的內容本身或許有錯誤、或許不公正、或許沒幫助,引發我們的憤慨或惱怒,因而產生抗拒、防衛或反擊,有時直接在對話中表達出來,有時則放在心裡。針對真相(即內容)的反應,最重要的理解,不理解,怎麼回應都是空的;然而,理解似易實難,因為你必須確知對方的意圖;再者,回應者本身可能也有盲點,但你卻不知道,但別人卻看得很清楚,例如有位球友每跟人對打,必先聲明「我打得不好,請多包涵。」問題是他打得比大多數對手都好…那他這樣說是什麼意思?
  • 人際解觸發機制:提出指教的人是誰?我們會對不同的人講的同樣的話,做出不同的回應。例如球技比你的讚美或批評你,和球技比你差的人讚美或批評你,你的反應絶對不同。前者你感謝他—讚美你表示你的表現不錯,批評你是在指導你;後者你不以為然—讚美你,因為你原本就比他強;批評你,憑什麼?此時,較重要的是把人和事分開來,不因人而廢事,也不因事而廢人。這球確實好,感謝別人的讚美,因為你自己也很滿意,不因對方球技比你強或弱而有差別;對方打的好球,也不因對方球技比你好或差不給予讚美。
  •  
  • 自我觸發機制:「自我」是對自己的看法,是維持自己重要性和價值性的機制。一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指教,自我的防衛機制立即啟動,馬上準備反擊或戰鬥。有的人對別人的批評指教極為敏感,只要是負面回饋都會被扭曲或放大,並對此被扭曲或放大的回饋做出過激的反應;而自我的遇事心態影響深遠,有的人把挫折看成是成長和學習的機會,有的人則把挫折看成是失敗和無能的象徵。


小結

人生在世,批評、指教難免,如何回應端賴自己,書中分析得很徹底,然而總歸起來就是吳若權所說的「面對批評,謝謝指教。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聽一與紀錄片展演活動有關的音頻,對其中之一印象深刻(好玩的是想確定到底是什麼節目時,竟然不知它分在那一類別上了,當然也就找不著了。)主持人提了一個假設題:「如果有一部落因故遷移,如何訴說其過往在故土上的歷史和文化?」(當然這個部落也可以是族群,也可以是一個離鄉背井的人,一個建築,一個古城等等)大
前言 113.2.25的聯合報社論,題目是《小兄妹的魔鬼課表,國家與家長的教育功課》(見https://udn.com/news/story/7338/7790483) 113.2.21李佳蓉在ettoday上針對同一事件,把題目訂為《國小兄妹日睡6.5hrs「23點還在唸英文」 醫憂曝睡不
成長不等人   前言 死亡正笑咪咪的在前方等著你的到來,然而大家都希望它慢慢來—最好是不要來—;成長卻在大家不經意間就已經到來,甚至在我們還沒想好應該如何迎接它之時,它已經過去了。兒童的成長就是這樣,度時如年的折磨歲月,好像在不經意間就已經過去了,剎那間再見面,才驚覺怎麼孩子已經那麼大了?記得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聽一與紀錄片展演活動有關的音頻,對其中之一印象深刻(好玩的是想確定到底是什麼節目時,竟然不知它分在那一類別上了,當然也就找不著了。)主持人提了一個假設題:「如果有一部落因故遷移,如何訴說其過往在故土上的歷史和文化?」(當然這個部落也可以是族群,也可以是一個離鄉背井的人,一個建築,一個古城等等)大
前言 113.2.25的聯合報社論,題目是《小兄妹的魔鬼課表,國家與家長的教育功課》(見https://udn.com/news/story/7338/7790483) 113.2.21李佳蓉在ettoday上針對同一事件,把題目訂為《國小兄妹日睡6.5hrs「23點還在唸英文」 醫憂曝睡不
成長不等人   前言 死亡正笑咪咪的在前方等著你的到來,然而大家都希望它慢慢來—最好是不要來—;成長卻在大家不經意間就已經到來,甚至在我們還沒想好應該如何迎接它之時,它已經過去了。兒童的成長就是這樣,度時如年的折磨歲月,好像在不經意間就已經過去了,剎那間再見面,才驚覺怎麼孩子已經那麼大了?記得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對創作者來說,新手期到中手期,幾乎不太會有「讀者意見」,比較多的意見來自同好或親朋,有好有壞,好的部分是,這些人懂你,知道怎麼跟你說優缺點;壞的部分是,就是因為懂你,無法精準看出作品潛藏的毛病--因為在同一個生活圈,有所共鳴的部分不一定在能在觸及圈外的朋友。
Thumbnail
在職場中,善意批評是一門藝術。透過故事敘述,我們學習到如何選擇時機和場所、使用積極的語言、給予具體而可行的建議、保持友善和建設性的語氣,並給予對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善意批評不僅是職場中的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更好地給予和接受批評,共同成長,實現更好的職業發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何給一個有效的回饋(effective feedback)而不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掌握以下三大原則 1)有效的回饋是有建設性的,而且要對事不對人 2)評論只給建議,而不是處方 3)回饋必須出自同理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但不代表就只能講一些恭維或違心之論。有人可能會說:什麼話都不能直接講,這樣不是很難受嗎?或者是說:對於親近的人我都有話直說,何必戴上一副假面具?如果說,面對親近的人的好處是可以想講什麼就講什麼,不用顧慮太多。但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說,即使是親近的人,也不希望聽到批評的話
有些服務建議書或投資計畫書送審後, 經主辦機構專家評審, 會形成正式的評審意見, 有些認真負責的專家, 還會將其個人意見以書面形式提交   如何準確高效地回復專家評審意見, 是一門嚴謹的專業技巧, 意見修改回復對照表若寫得好, 複核人員從表中就能看出報告修改情況, 根本不用再去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讚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人際關係和工作中發揮讚美的效果。作者分享了他自己的聆聽技巧和如何給予讚美和鼓勵的經驗。他強調了讚美的正面情緒對於人的生活和心情的影響。最後,他建議大家不管是在睡前、一天的開始或是每天給自己的一個任務時,都要學會誇獎他人,也要學會誇獎自己。
Thumbnail
有些人是無法接受任何讚美,無論你是在人前還是在人後說,都會回「我還有進步的空間」之類的話,雖然可能開心在心底,但也可能真的沒有任何開心,這通常是對自己很嚴格的人。 你可以回覆說「可是我真的覺得很棒,這是我的感覺」等類似話語,對方一定會把你的話記在心裡。 不接受讚美的人,並不代表他們不喜歡被讚
Thumbnail
你可能有經驗在稱讚對方時,對方總說「沒有啦,沒這回事」之類的話,有些人是無法接受當面讚美的,但如果是聽別人說,有人讚美自己,即便嘴上說沒這回事,也是會開心在心底。 想想聽到背後有人讚美自己,是不是感覺很好?所以平常就可多在別人背後讚美對方,一定有收穫。 對於那些嘴硬心軟的人,背後的讚美是很有
Thumbnail
我們應該都有被某個人影響,心情上變得開心或是覺得感動的經驗,有可能是因為對方的笑容、做的某件事讓你心情大好,如果這時你告訴對方「謝謝你幫我做這個,我覺得好開心」 對方一定開心在心裡,就像有人也跟你這麽說一樣,因爲這滿足「自己有被別人需要的價值」人性欲望。 讚美之道:從內心深處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對創作者來說,新手期到中手期,幾乎不太會有「讀者意見」,比較多的意見來自同好或親朋,有好有壞,好的部分是,這些人懂你,知道怎麼跟你說優缺點;壞的部分是,就是因為懂你,無法精準看出作品潛藏的毛病--因為在同一個生活圈,有所共鳴的部分不一定在能在觸及圈外的朋友。
Thumbnail
在職場中,善意批評是一門藝術。透過故事敘述,我們學習到如何選擇時機和場所、使用積極的語言、給予具體而可行的建議、保持友善和建設性的語氣,並給予對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善意批評不僅是職場中的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在職場中更好地給予和接受批評,共同成長,實現更好的職業發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何給一個有效的回饋(effective feedback)而不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掌握以下三大原則 1)有效的回饋是有建設性的,而且要對事不對人 2)評論只給建議,而不是處方 3)回饋必須出自同理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但不代表就只能講一些恭維或違心之論。有人可能會說:什麼話都不能直接講,這樣不是很難受嗎?或者是說:對於親近的人我都有話直說,何必戴上一副假面具?如果說,面對親近的人的好處是可以想講什麼就講什麼,不用顧慮太多。但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說,即使是親近的人,也不希望聽到批評的話
有些服務建議書或投資計畫書送審後, 經主辦機構專家評審, 會形成正式的評審意見, 有些認真負責的專家, 還會將其個人意見以書面形式提交   如何準確高效地回復專家評審意見, 是一門嚴謹的專業技巧, 意見修改回復對照表若寫得好, 複核人員從表中就能看出報告修改情況, 根本不用再去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讚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人際關係和工作中發揮讚美的效果。作者分享了他自己的聆聽技巧和如何給予讚美和鼓勵的經驗。他強調了讚美的正面情緒對於人的生活和心情的影響。最後,他建議大家不管是在睡前、一天的開始或是每天給自己的一個任務時,都要學會誇獎他人,也要學會誇獎自己。
Thumbnail
有些人是無法接受任何讚美,無論你是在人前還是在人後說,都會回「我還有進步的空間」之類的話,雖然可能開心在心底,但也可能真的沒有任何開心,這通常是對自己很嚴格的人。 你可以回覆說「可是我真的覺得很棒,這是我的感覺」等類似話語,對方一定會把你的話記在心裡。 不接受讚美的人,並不代表他們不喜歡被讚
Thumbnail
你可能有經驗在稱讚對方時,對方總說「沒有啦,沒這回事」之類的話,有些人是無法接受當面讚美的,但如果是聽別人說,有人讚美自己,即便嘴上說沒這回事,也是會開心在心底。 想想聽到背後有人讚美自己,是不是感覺很好?所以平常就可多在別人背後讚美對方,一定有收穫。 對於那些嘴硬心軟的人,背後的讚美是很有
Thumbnail
我們應該都有被某個人影響,心情上變得開心或是覺得感動的經驗,有可能是因為對方的笑容、做的某件事讓你心情大好,如果這時你告訴對方「謝謝你幫我做這個,我覺得好開心」 對方一定開心在心裡,就像有人也跟你這麽說一樣,因爲這滿足「自己有被別人需要的價值」人性欲望。 讚美之道:從內心深處表達你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