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謝謝你的指教》

2024/03/1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面對批評,謝謝指教

該書原名《Thanks for the Feedback:The Science and Art of Receiving Feedback Well》。簡單的說就是如何妥善回應批評?


前言

人和人在互動來往時,難免會聽到別人對你的看法或意見,如何回應,影響重大—不管是對你或對那人都是如此。

我們先講事例,再提書中的部份論點。

兩個事例

球隊為提升球友的球技和興趣,舉辦了會內賽,賽法是看當天報名人數,當場抽分組,每組十人,共五個雙打,按第一名六千(每人六百)、第二名五千,第三名四千,第四名三千,五名以下兩千的方式給獎;有位球友那組拿了第一,他把獎金捐出買了禮物分給早班球友,以分享喜悅,並慶賀幸運—分組分到的球友球技不定,加上籤運好壞也有關係。結果呢?有的球友祝賀她的名次;有的球友帶點酸味的說:她的運氣好;有的球友認為:那是愛現,好像怕人家不知道她是第一名;有的球友認為此舉讓所有拿到獎金的球友都難做人;甚至有球友指出她出場的球賽大部份都是輸的;有球友指出她們雙打的輸球幾乎都是她的失誤。我想她應該多多少少聽到人家對她的負面批評,因此今天打球時,偶而的失誤球被指出時,她竟然略帶嘲諷的說:對啦,我就是比較差啦,會贏球都會運氣好啦…害平常和她關係不錯,指出她失誤的那個球友有些尷尬……

======================================

球技不錯的球友(甲)邀練習沒多久的球友(乙)對練,乙因自己打得較差,因此開玩笑的對甲說:「跟我打球你會進步。」(意思是:我沒辦法把球打在固定地方,而是彎來拐去的,你必須東擋西擋……)結果甲以為乙在說自己的球技不行,因此很嚴肅的執疑:「跟你打球我會進步?」(意思是:你認為我的球技不行,所以你的球技比我強,你是訓練我,是這個意思嗎?)乙再三解釋:自己的本意…,然而甲仍堅持乙是在嘲諷他。我在鄰桌也覺得乙其實是在稱讚甲的球技,因此也幫忙解釋,然而甲都聽不下去。休息時,乙對著我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

=====================================

觸發機制

《謝謝你的指教》一書認為,人際互動,對我們有意見的人很多,我們的缺陷好像也不少,我們對接收到的批評和指教—作者稱之為「回饋」—好像總能觸發我們的情緒反應。而阻絶「回饋」的觸發機制有三:

  • 真相觸發機制:是批評的內容本身或許有錯誤、或許不公正、或許沒幫助,引發我們的憤慨或惱怒,因而產生抗拒、防衛或反擊,有時直接在對話中表達出來,有時則放在心裡。針對真相(即內容)的反應,最重要的理解,不理解,怎麼回應都是空的;然而,理解似易實難,因為你必須確知對方的意圖;再者,回應者本身可能也有盲點,但你卻不知道,但別人卻看得很清楚,例如有位球友每跟人對打,必先聲明「我打得不好,請多包涵。」問題是他打得比大多數對手都好…那他這樣說是什麼意思?
  • 人際解觸發機制:提出指教的人是誰?我們會對不同的人講的同樣的話,做出不同的回應。例如球技比你的讚美或批評你,和球技比你差的人讚美或批評你,你的反應絶對不同。前者你感謝他—讚美你表示你的表現不錯,批評你是在指導你;後者你不以為然—讚美你,因為你原本就比他強;批評你,憑什麼?此時,較重要的是把人和事分開來,不因人而廢事,也不因事而廢人。這球確實好,感謝別人的讚美,因為你自己也很滿意,不因對方球技比你強或弱而有差別;對方打的好球,也不因對方球技比你好或差不給予讚美。
  •  
  • 自我觸發機制:「自我」是對自己的看法,是維持自己重要性和價值性的機制。一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指教,自我的防衛機制立即啟動,馬上準備反擊或戰鬥。有的人對別人的批評指教極為敏感,只要是負面回饋都會被扭曲或放大,並對此被扭曲或放大的回饋做出過激的反應;而自我的遇事心態影響深遠,有的人把挫折看成是成長和學習的機會,有的人則把挫折看成是失敗和無能的象徵。


小結

人生在世,批評、指教難免,如何回應端賴自己,書中分析得很徹底,然而總歸起來就是吳若權所說的「面對批評,謝謝指教。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