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菩提心與正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時間:民國86年10月31日(農曆10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raw-image

上半月與各位研究「心地」法門,今天繼續研究,這裡説菩提心與正見是不可分離。如《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説:「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等正覺。」所以,菩薩發菩提心,是要相應於大悲,最重要的是為利益一切眾生。

《華嚴經》這段文,我相信各位也都很明白。可惜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的因緣變化,感覺每時每刻的因緣都在變化著,非常無常。然而在這因緣變化中,有兩種問題:第一種:譬如大家在一起共修,彼此看起來都很相應,若因緣比較具足的同修道友,就感覺非常契機。

然而大家能在一起共修,這個緣起法能這樣具足,但真正講起來,這個因緣,念頭的當下殊勝處,也是一種分別,你就是在分別某某與我,誰的因緣比較具足,誰比較不具足。這種分別心,會產生散亂,都是障礙著我們日常的修行。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平等心,所以平常儘量能以平等心待人是最重要。相反的,你若沒有平等心,覺得「好」是生;「壞」是滅,這種「好壞生滅」的分別心,就是分別生死,這是非常可怕的。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動念是最重要的,自己一定要能自覺。從這裡我們可以了解,修行一定要時時提起正念覺知,不可隨因緣變化而迷執浮動。若沒有正念覺知,那就變成盲修瞎練。盲修就迷惑造業,不只你自己浪費時間,又惱害他人修行,這就是造業。一旦憂惱到他人,不但自己缺乏菩提心,又惱他造業,這是非常可怕的。

raw-image

菩薩依大悲心故,救度一切眾生,因此菩薩發菩提心,是以度盡眾生為目的。所以,菩薩觀一切眾生,猶如慈母對待自己的兒子,非常的疼愛照護。你看,過去的時代與現在的時代,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就很不一樣了。

過去的時代,慈母養育子女,是用母乳養育,母乳是血精。有時經濟不好,營養不良,嬰兒要吃母乳,母乳不夠供應,慈母就想盡辦法來撫育嬰兒,只要是可以取代母乳的,通通都會取來供給嬰兒食用。

例如煮稀飯時,等米湯滾了,不停火,煮到米粒味道出來繼續再煮,等到米粒暴破,煮到非常軟爛之後,再取稠湯餵子。若水滾得不夠,那米粒未軟,慈母又會用牙齒咬破嚼細,而且嚼到非常細,使嬰兒食用不會去噎到喉嚨;不但這樣,孩子一年一年長大,這當中若有比較好吃的,或比較好的物品,就會留給她的子女享用。你看做慈母的,每餐煮好,都等子女吃飽,自己才吃冷菜飯,而且還撿子女吃剩的菜尾(台語),終年如一日,都是這樣的為自己的子女付出。

raw-image

現在的時代,孩子一出生,就給褓母帶,每天喝奶粉沖泡的牛奶,被母牛養大的。所以現在的人,對自己的生母感覺不到母親的恩情;而當母親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當母親,應該盡什麼義務與責任,所以現在已經一代不如一代。

這幾天,有一位從加拿大讀書回來的男眾,他母親前天來,説她的兒子兩個月前與兩個月後,變化很大。兩個月前,是一個非常孝順、單純,又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但經過兩個月後,他母親去加拿大,看見他睡覺是睡在地上,以前不會開車,現在也學會了開車,並且對她説:我根本就沒有父母親。在他心目中完全沒有父母的存在,這樣的大轉變,實在是非常驚人。

他母親非常傷心,把他帶回台灣之後,就強制送他去光田精神病院,醫生診斷說是精神分裂,已經發狂了。以前他也曾經來過這裡(淨律寺),是他母親帶他來皈依的,去加拿大讀書後,改信基督教;他母親說:現在他做什麼事,都說是主的恩賜;像這樣的想法問題非常大。

在佛教裡說眾生的苦樂,皆是菩薩的責任。一切菩薩都是由利益眾生,才能得成無上菩提。那麼依這樣看來,不是菩薩對眾生有恩德,而是眾生於菩薩有大悲德。這種道理,你們了解嗎?是我們發心,還是眾生發心?

raw-image

學員答

是我們要發心。

院長開示:

我們要發心。嗯!我們發心,若無眾生讓我們發心,你要如何度呢?例如台北市的臺北車站,人不是很多嗎?那你發心要度他們,你已發心了,人家就會理你嗎?那就要看你發什麼心?

過去有一位住桃園市大溪區的學生,她從小就小兒麻痺,當她大學畢業後,到臺北找工作都被人拒絕、排斥,都說:「你是小兒麻痺,請你要做什麼(台語)?」她聽了很生氣,她氣她的父母說:「為什麼你們把我生成這個樣子?害我到處抬不起頭。」她天天都在生氣,而且埋怨她的父母,不但埋怨,還想要自殺。

當她氣忿激動得正要自殺的時候,剛好她有福報,正巧有人跟她結緣念佛的CD,她聽了之後,知道念佛的殊勝。

後來,再看一些佛教的經典,看了之後,她明白是自己前世所造的惡因,才招感今世小兒麻痺的惡果。後來她以非常誠懇的心念佛,並觀阿彌陀佛的聖像,跪在阿彌陀佛聖像前,悲痛流淚不止,直呼阿彌陀佛為爸爸說:「爸爸我就是不孝,所以在這裡流轉生死。」

她一直流淚不停,這就是第三品的懺法。她如是虔誠懺悔,大約經過一年時間,她小兒麻痺就好了。所以,我們人一定要不怕做錯,只怕不敢面對現實求懺悔。我曾請她到田中感化院,為那些年輕人開示。

raw-image

那時候,她剛剛開始學佛,小兒麻痺的腳也還沒有好,有人就對他說她這樣子為何還不趕快念佛。她每天回到家裡就在佛前求懺悔,除了懺悔還是懺悔。她爸爸一向都很愛釣魚,直到有一天,她對她爸爸說:「爸爸不要再釣魚了」。她爸爸回她說:「妳這個瘋査某(台語)」,就不理她也不聽她勸諫。

有一天,她知道爸爸差不多早上十點左右回家,她就在外面等他,當她爸爸回來時她就說:「爸爸您今天釣的魚,我要親自殺並煮給您吃。」她爸爸說:「你這個瘋查某(台語),以前妳叫我不要釣魚,今天這些魚,妳卻說要親自殺來煮給我吃。」

她就把那些魚接過來,對魚說:「我不入地獄,誰要入地獄。」她又說:「魚仔!我若成佛,一定先度你們,我今天先代你們皈依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們不要執著,我現在要把你們殺了,還要煮一煮。』說完後她就到廚房,開始殺魚煮魚,煮好了端上桌,就去請她爸爸說:「魚煮好了,請您來吃。」

她爸爸看了以後,就說:「從今以後,我不再釣魚了。」從此,她爸爸就開始念佛。你們這麼有智慧,會像她這樣子做嗎?她以前是一個小兒麻痺的人,為什麼她沒有死,反而又度了自己的父母學佛?

所以說,煩惱可以轉菩提,她以前到處被人家排斥,思想幾乎走到最極端,直到她有因緣接觸佛法,了解因果之後,她信心具足,突破自己進而改變整個人生。她能夠這樣,那我們呢?我們就是太依靠,那是要依靠誰?你們現在都是怎麼樣依靠?

現在有的人,被自己的剃度師講一下,就說要下山了,要跑去別的道場,這就是依靠麼?如果現在沒有這樣的觀念存在,我相信大家就不會覺得苦了。

raw-image

現在末法時代,大部份的人都是有這種心態;比如你們光量寺,在用齋的時候,師長還沒有到,你們是供養偈念完,大家就開始用齋呢?還是等到師長來了才用齋?若是師長不如法,用齋時間到了,還拖拖拉拉的,如果是這樣子,你們是不管她不等她,還是一樣恭敬她,等她來了才用齋呢?

就實相菩提來說,是沒有這樣分別的,若有分別,就沒有現觀般若的智慧,那就不能有實相菩提。所以我們要先去了解,她如果不是辦常住的事情,還故意拖拖拉拉,讓人起煩惱,那這個因果,她自己要負責。

這就是我們在誦戒時講:「惱他人」,這一點要明白。她若真的在辦常住的事情,大寮的執事人員也要趕快派一個人,去請師長用齋,如果師長在忙說:「你們大家先用」,這樣大眾才可以用齋。如果她沒有說:「你們大眾先用」,即使她拖拖拉拉的,你們還是要等到她來用齋,大眾才能開始用齋,一定要這樣做。

如果等到飯菜全部都冷了,大眾吃下去肚子痛,這個因果還是要由她負責的,你們還是如如不動的依教法行事,這樣默默修行,你們還是會有成就的。這個就是沒有相,我們講到修行,有相、無相,這就是無相。無相,都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修,並不是說你要特別怎麼樣去修無相的。

raw-image

所以,我們要明白,菩薩修行,並不是菩薩對眾生有分別,而是眾生於菩薩,有大恩德故。菩薩發菩提心,不捨離一切眾生,常以無所有不可得,為眾生修菩薩行。譬如我們今天在大寮,假如今天住眾不多,那何必煮這麼多的飯菜,是不是?所以,我們要知道對象有多少人,該煮多少飯菜?點點滴滴的事情自己要明白。

在我個人方面,因為我每天讀誦《普賢行願品》的關係,其中,禪宗五祖座下神秀大師有一首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身是菩提樹」,句中的「菩提樹」,這三字下面可以加四個字,就寫成「菩提樹灌慈悲水」。「心如明鏡臺」。「明鏡臺」,三字後面加個「掛」字,則改作「明鏡臺掛喜捨腸」。這根據五祖的評論,講神秀大師所作的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心,本來就無塵埃了,還要拂拭什麼?所以,在用功當中要常觀照徹證才好。

隨後六祖大師也作一首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們本來的自性就是清清淨淨,哪還要有拂拭這一種功夫。講是要究竟徹悟真理,但要再詳細解釋這兩首偈,為何不依六祖大師的意思,而依神秀大師的意思。因為我們發菩提心,尚處於修行時期,所以取神秀大師的詩偈,還是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而不取六祖惠能大師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用神秀大師的詩偈來勉勵行人用功的意思。那我們現在就是凡夫心,凡夫心一定就是像桌子,時常要拂拭,不然桌面就會有灰塵。

所以依神秀大師的意思,我們現在正在修行期間,有必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raw-image

你們現在有沒有人要發大心,行持斷食看看?若有人要隨喜護持,自己一個人行持看看,也很好喔!

學員問:

院長!若有人護持,可以自己一個人行持。

院長開示:

對啊!那是也不必要有人怎麼護持的,另外結一個淨地用齋,不要跟大眾過堂,以免看到大眾食用的齋飯,而起一個分別心,那就行持不下去。最好的方式,也是最有福報的方式,就是團體行持,力量更大。

依我看大家如果,發心行持下去,什麼病都會沒有,哪裡還會有什麼病?好啦!修行,就是要你的心,時時刻刻沒有分別,時時刻刻清淨,時時刻刻都法喜充滿。

你若有分別心,順了你的意你就歡喜,不順你的意你就煩惱,這樣你說在用功,一天二十四小時,就算你用了二十小時的時間在用功,也不算是修行,因為那樣不是修行。即使你說佛在你面前,你還是一樣,不是修行。所以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這句話就是說明修行盡在我們自己的內心而已。

現在的人沒有福報,都容易起分別心,都說哪一位修的有多好。哪一位修的多好,與你有什麼關係?你若常有喜悦的心,就算只有一碗白飯盛上來不用配菜,你就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很歡喜了。外人說那個人最愚痴,都不會吃有營養的食物,那就不知道真正愚痴的人是誰?所以,真正懂得修行的人,就知道凡事要內觀,不要起分別心。

raw-image

戒!就是在戒自己,不是在戒別人。要知道凡事越聰明的人,就是越麻煩。你看過去有成就的祖師,都是讓他的師父視為最沒出息的,説你這個人很沒路用(台語)。啊!被看成最沒路用的人,就是如如不動的人,若那些有路用的人,一天到晚就是翻來覆去的真麻煩。這樣你們聽得懂嗎?說實在的,我們的道場,除了常住日常運作,五堂功課,環境保養、出坡、聽課之外,並沒有天天要你們去趕經懺。

所以,你們要明白,這才是辦佛事。我們吃常住的飯,就要做常住的工作,千萬不要說吃常住的飯,而去做其他的工作。你若吃用常住,而專做私人或其他別的工作,這樣就是犯戒。不是說你今天出去,沒做常住的工作,才叫做犯戒,而是你在這裡起心動念、生煩惱等,這都不是常住要你做的工作,你們要明白啊!

我們住在常住一天,就一定要護持常住,身心清清淨淨的,不離開道業,不攀緣。除非你本身具有大福報,不然師父叫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坦坦誠誠的,你做的不對,是師父指導不對,是他要負因果,你知不知道?所以,你們實在是很有福報,要懂得尊重珍惜,不要說不知道要如何?

raw-image

譬如現在名氣大一點的,或年紀大一點的信徒來,不要講趕經懺,也不要說是星期日。每天來來往往的信徒就很多,看你要如何?一下子要你跟他去幫信眾皈依,一下子又請你去說法,等一下又要你去做什麼的,這樣子要怎麼用功辦道呢?我們現在就是這個樣子,那也要隨緣。

所以我們儘量一天要動一下,用完午齋沒有在大察工作的,也要出來經行,或看到哪一個地方玻璃不乾淨就擦一擦,或哪一個地方須要處理的就主動去做;像早上我走到水槽邊,看到上面的玻璃窗框有灰塵,我就順手去擦一擦。

如彌陀院外面的窗戶,你去摸看看,絕對比室內還乾淨。我就是利用經行的時候,一面擦玻璃也一面在念佛,這樣我也是在修行啊!一點也沒有浪費時間。我們說要福慧雙修就是這樣,對麼?看一看,想一想,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要說是執著什麼東西的。若是沒有福報、沒有自在的人,就會說我沒有時間,也沒時間看書。

例如我早上六點半就去工作,做到達公八點上課,我七點五十分才進來,先去聽達公的課,聽到九點下課,我就接著講《普賢行願品》,也不用拿上課當藉口,說我沒有時間工作。重要的講一講就好了,名相講那麼多做什麼?

若依演培法師那本《普賢行願品講記》來講,我若名相再加上去詳細解說,那《行願品》就要講十年了。講到十年,你若功夫比較好的,就要去阿彌陀佛那裡上班,怎麼有那麼多時間,做演繹解說的工作?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裏,大家回去好好的思惟一下,菩提心與正見是不可分的。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常聽人說,從月子中心搬出後才是育嬰辛苦的開始。老婆生產後,為了減輕老婆的壓力,決定讓老婆回娘家小住幾日續坐月子,之後再搬回老家。 回娘家當天,小寶寶似乎知道自己到了新的地方,入門後一直四處張望,如同剛進月子中心時一樣,稍稍不同的是,餵食與睡覺變得比較不安穩。頭一、兩天我以為還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常聽人說,從月子中心搬出後才是育嬰辛苦的開始。老婆生產後,為了減輕老婆的壓力,決定讓老婆回娘家小住幾日續坐月子,之後再搬回老家。 回娘家當天,小寶寶似乎知道自己到了新的地方,入門後一直四處張望,如同剛進月子中心時一樣,稍稍不同的是,餵食與睡覺變得比較不安穩。頭一、兩天我以為還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信分享個人案例,以下來文照登: 剛開始接觸精舍是因為老公家中的倒房還有兩位嬰靈菩薩,一直干擾我和家中成員。去精舍請示後,我曾經非常心不甘情不願地誦過幾部經,因為覺得先生有其他的兄弟為何不幫忙?反倒是我來承擔,所以越誦越煩,就不想誦經了,直到老公家中倒房和兩位嬰靈菩薩去干擾二兒子,當時他在軍
Thumbnail
一位師姐來信分享個人案例,以下來文照登: 剛開始接觸精舍是因為老公家中的倒房還有兩位嬰靈菩薩,一直干擾我和家中成員。去精舍請示後,我曾經非常心不甘情不願地誦過幾部經,因為覺得先生有其他的兄弟為何不幫忙?反倒是我來承擔,所以越誦越煩,就不想誦經了,直到老公家中倒房和兩位嬰靈菩薩去干擾二兒子,當時他在軍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生吃一粒豆,卡贏死了拜豬頭」(台語)。上個月菩薩開示父親的大限,聽了並不覺得意外。母親過逝後,父親的健康狀況就一直走下坡,加上不愛運動,平常不是躺著就是坐著,不動也不愛吃,漸漸地就沒什麼力氣了。因自身的業障很多,正在加緊努力還債,所以沒辦法再幫父親處理因果業障,只能順其自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生吃一粒豆,卡贏死了拜豬頭」(台語)。上個月菩薩開示父親的大限,聽了並不覺得意外。母親過逝後,父親的健康狀況就一直走下坡,加上不愛運動,平常不是躺著就是坐著,不動也不愛吃,漸漸地就沒什麼力氣了。因自身的業障很多,正在加緊努力還債,所以沒辦法再幫父親處理因果業障,只能順其自
Thumbnail
兒女教育・教導之徑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須知欲子女賢善,非積德積功、利人利物不可。且勿謂我無錢財,不能積德利人。須知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遇父言慈、遇子言孝、遇兄言友、遇弟言恭,凡遇一切人,令各盡己職。
Thumbnail
兒女教育・教導之徑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須知欲子女賢善,非積德積功、利人利物不可。且勿謂我無錢財,不能積德利人。須知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遇父言慈、遇子言孝、遇兄言友、遇弟言恭,凡遇一切人,令各盡己職。
Thumbnail
兒女教育・教導之徑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生子非難,教子尤難。許多不洞ㄉㄨㄥˋ事ㄕˋ〔不通達事理〕之人,無子求菩薩。及其得子,唯知寶貴,從茲養成廢器者多多。 當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事理,而欲世道太平,雖佛菩薩聖賢同出於世,亦末如之何矣。 〈三編上冊 復葉玉甫居士書〉
Thumbnail
兒女教育・教導之徑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生子非難,教子尤難。許多不洞ㄉㄨㄥˋ事ㄕˋ〔不通達事理〕之人,無子求菩薩。及其得子,唯知寶貴,從茲養成廢器者多多。 當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事理,而欲世道太平,雖佛菩薩聖賢同出於世,亦末如之何矣。 〈三編上冊 復葉玉甫居士書〉
Thumbnail
現在的時代,孩子一出生,就給褓母帶,每天吃奶粉泡的牛奶,被母牛養大的。所以現在的人,對自己的生母沒有感覺到有什麼母親的恩情;而自己當母親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當母親的,應該盡什麼義務與責任,所以現在已經一代不如一代。
Thumbnail
現在的時代,孩子一出生,就給褓母帶,每天吃奶粉泡的牛奶,被母牛養大的。所以現在的人,對自己的生母沒有感覺到有什麼母親的恩情;而自己當母親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當母親的,應該盡什麼義務與責任,所以現在已經一代不如一代。
Thumbnail
行菩薩道能成就功德法財,我們世間對有錢的人,稱為「富翁」,在佛法裡,得到很大的佛法受用,建立很多的功德者,則稱為「法財長者」。法財的建立是要以六度在日常生活中行菩薩道,就像釋迦牟尼佛住世時,他每日的生活,都是在六度中建立福慧兩足尊的功德法財。 《金剛經》上描述釋迦牟尼佛的日常生活是:『食時
Thumbnail
行菩薩道能成就功德法財,我們世間對有錢的人,稱為「富翁」,在佛法裡,得到很大的佛法受用,建立很多的功德者,則稱為「法財長者」。法財的建立是要以六度在日常生活中行菩薩道,就像釋迦牟尼佛住世時,他每日的生活,都是在六度中建立福慧兩足尊的功德法財。 《金剛經》上描述釋迦牟尼佛的日常生活是:『食時
Thumbnail
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最先接受到的愛,就是母親的愛,從投入母胎那一刻開始,我們的生命就在接受母親的關懷,做媽媽的為了保護我們在胎中正常的成長,自己有病痛也不敢隨便吃藥,因怕藥性會傷害到胎兒的成長,寧可自己忍著病苦,也不敢隨便吃藥,而且在十月懷胎中,靠著一條臍帶的輸送,將自己的血輸送到胎兒體內,滋養胎兒
Thumbnail
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最先接受到的愛,就是母親的愛,從投入母胎那一刻開始,我們的生命就在接受母親的關懷,做媽媽的為了保護我們在胎中正常的成長,自己有病痛也不敢隨便吃藥,因怕藥性會傷害到胎兒的成長,寧可自己忍著病苦,也不敢隨便吃藥,而且在十月懷胎中,靠著一條臍帶的輸送,將自己的血輸送到胎兒體內,滋養胎兒
Thumbnail
佛在世時,有一年是荒年,大家都沒有收穫,世尊連續托了三天的空缽,沒有人供養,不是不供養,而是真的沒有東西吃,自己都沒有東西吃了,怎麽供養?有一個比丘遇到世尊,給佛頂禮,世尊對他說:「比丘啊!我已經三天沒托到缽了,你現在有什麼問題不要問我。」比丘聽了,心裡很難過,就把自己的「三衣」賣了買點米做了一鍋飯
Thumbnail
佛在世時,有一年是荒年,大家都沒有收穫,世尊連續托了三天的空缽,沒有人供養,不是不供養,而是真的沒有東西吃,自己都沒有東西吃了,怎麽供養?有一個比丘遇到世尊,給佛頂禮,世尊對他說:「比丘啊!我已經三天沒托到缽了,你現在有什麼問題不要問我。」比丘聽了,心裡很難過,就把自己的「三衣」賣了買點米做了一鍋飯
Thumbnail
今生我是來報母親恩的,報答她過去世對我的恩惠。照理說,我應該是個跟母親感情很好的孩子,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Thumbnail
今生我是來報母親恩的,報答她過去世對我的恩惠。照理說,我應該是個跟母親感情很好的孩子,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