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的迷思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忘了是去年還是前年開始,我開始看很多關於薩提爾的書。有點像有一陣子坊間流行阿德勒,以阿德勒學說之名衍生的各種書籍充滿書店各處,我好像買了一本那種100個短句的阿德勒書,日本人寫的,很容易懂的那種書。但所有來自某人的學說的精髓還是要回去看本人著作才能確實地掌握,我也找了他自己寫的書、他弟子紀錄老師而寫的書(這不就是論語嗎),看了一遍,然後用在我的工作、講座、生活中。
而從去年開始,我覺得在流行薩提爾的書,先從教育界開始,進到教養界。秉持著一貫的心態,我也去看了薩提爾本人寫的書,還有一些工作坊的實務對話紀錄,大致了解了薩提爾學說的中心思想與架構,也試著用在我的生活與工作中。
後來出了一本運用薩提爾技巧教養的書,裡面寫得很具體也很多對話的範例,讓我覺得"真是很受用,也很實用",因此我開始關注起這位作者。我追蹤了他的臉書,從上面得到開辦工作坊的資訊,我思考了一天,最後決定報名參加。
參加工作坊的經驗真的很特別,身心專注投入之後得到的感動很深,經過兩天後重回日常生活確實有感覺到被充電,大概維持一周這樣。
我偷偷的分析了老師帶工作坊的方式,那是一種用自己本人的力量去使人投入與感到被連結的方法,和知識充實與技巧練習的走向不太一樣。如果要用宗教去類比,就有點像是崇拜教主的感覺。這種方式沒有不好,畢竟當你情感上被觸動、經驗過那種美好感受之後,真的會比較有動力去學習這樣的技巧以及帶回家裡。
問題是發生在參加完工作坊之後。
老師除了臉書有粉絲專頁,也在LINE開一個群組專門只給有在現場參加過工作坊的夥伴們參加,用意是希望能讓學員之間有個互相支持的地方,有問題也能在此交流討論。我也在這個群組中,很少發言,多半是觀察其他人的提問與討論,還有老師本人也會加入討論。看久了之後,我發現一個狀況就是:大家經常執著於"非得使用薩提爾技巧",還有"想要自己小孩能透過對話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經常提出的疑問就是:我也像老師那樣和自己的小孩對話,為什麼我的小孩反應都不像老師的小孩那樣好呢?
我想大家忽略了一件事情是去思考"老師本人的能力養成與特質",搭配薩提爾技巧能夠如魚得水,就像火系的戰士運用炎之術得心應手一般,大家需要先看到這一點啊。老師本人的文學能力強、洞察力強,理解表面行為之下的意義能力也強;老師的人格特質是乾脆俐落,不留戀不後悔,想清楚後果能承擔就會毫不猶豫的去下決定,然後不會因為要承擔的後果而產生情緒干擾。薩提爾學說的中心思想是"一致性",我的解讀就是:做自己,不委屈,開心就笑傷心就哭,不用為了自己的情緒責怪自己。而在對話中自己與他人觀點的理解與轉化,也是很重要的一項能力,這部分做得好才能有好的提問,支撐"核對"這個步驟。我覺得這些能力都是老師的強項,所以使用薩提爾技巧很有效果。(另外更別說老師原來是台灣運用薩提爾技巧的先驅教師的妹妹...)
另外就是,為什麼同樣的對話套在自己小孩身上,得不到和老師的小孩一樣好的反應呢?這個問題出現不只一次,我看到不知道第幾次時突然想到關鍵點,那就是---每個孩子自我期許的程度不同啊!自我期許高的孩子,透過對話釐清想法與目標之後,自然會希望自己是朝著好的方向前進,他們也會要求自己要變好,這是好的對話技巧加上高自我期許而產生的結果。而大家發問的情況中,可以發現的是他們的孩子普遍自我期許並不高,可能是家長還沒學習薩提爾技巧前親子關係很僵硬,或是大人習慣指責造成孩子自信心沒那麼充足。因此同樣的對話缺少孩子的自我期許這一個要素自然就沒辦法達到像老師一樣的效果阿。
我不知道我用這樣的眼光看著群組裡面努力想做出改變的家長,到底好不好,是不是一種傲慢?但我想這樣的現象絕對要拿來提醒自己,不要只想模仿某一種東西、某一個對象,得去分析很多背後的條件、前提之後,再決定要拿什麼來納入自己當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會員
    15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a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夢的補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一次的線上研習體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故事處理法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家庭中的置入性行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男友的好友邀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理性腦的一體兩面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從0到1》看科技新創大老追求獨占,不陷入競爭迷思的獨特創業哲學《從0到1》出自於矽谷創業家暨創投資本家彼得提爾在史丹佛大學開設的創業課程,彼得提爾並非科技人出身,於史丹佛大學就讀時主修哲學,並且是知名西洋騎手,其非主流且獨到的觀點,讓《從0到1》有別於一般商管好書「個案整理與分析」或「企業、經理人傳記」「原理與執行技巧」等常見類型,更像是引發爆炸性思考的引信。
    Thumbnail
    avatar
    我是老查
    2020-11-19
    數字的迷思拿點擊率做成功行銷例子來說服別人跟著操盤,這很危險,因為你是你、他是他。
    Thumbnail
    avatar
    佩妮
    2020-11-12
    複利的迷思要講複利之前,先講單利。  
    Thumbnail
    avatar
    狂徒
    2020-09-16
    宗教信仰的迷思與理念無神論者,未必就不是好。但認為起碼的...奉善行、不違心、盡人本,這些理念與身行都該有正確的概念。 除了天生有帶著特殊體質,能與異度空間相應的人不談,其說穿了....不管哪個信仰,終究強調的就是"性善說"。 因為現代社會物慾的誘惑,不容易把持的心性,致使犯罪率不斷提升。 信仰....更淺性之說;不過
    Thumbnail
    avatar
    May
    2020-09-06
    AA制的迷思像極了愛情最近看到PPT上有位男性鄉民本著作社會實驗的精神,三個月約了十九位女性吃飯,然後看對方是否主動AA,最後結果比例是大約一半,其中還有一位女生不但付錢,而且因為跟男方借零錢不好意思,還送餅乾給男方,獲得了最多的讚賞。而大部分等著被請客卻被要求AA的女生,之後都封鎖了男方。 朋友之間的飯局大部分是AA,
    avatar
    luludama
    2020-08-07
    週期性的迷思●搞清楚週期發生的原因 太陽東邊升起、西邊落下 這是因為地球自轉的關係 依據這個週期,我們買房子比較不會選擇東西向,因為會比較熱 一位女性結婚三年生了小孩,隔了三年又生小孩,再隔三年還會生嗎?......
    Thumbnail
    avatar
    Jackie Chien
    2019-05-15
    價值的迷思 - 為什麼你覺得專業不值錢五千法郎買到的,不是畢卡索那5分鐘的畫作,而是他花了很長的時間,所訓練出來的技法與美學內涵,因此「學習工作技能與知識,所花費的時間與金錢」,本來就應該是成本費用裡的一部份!
    Thumbnail
    avatar
    CJC 設計實驗室
    201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