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我的母親總說~他不講話,總比打你們好吧?雖然是這麼說沒錯⋯⋯但我還是覺得哪裡怪怪的(紅了眼眶
前陣子,有位「因想要跳脫傳統教養模式,而追蹤【療癒師的癒兒日誌】許久」的單親媽媽,發了私訊過來。
🤔 老師,男孩進入青春期之後,就會變得不愛說話嗎?—這位媽媽,這樣問道。
前陣子,因為居家防疫而嘎然而止的學校生活,讓兒子失去最後和國中同班三年的好朋友們相處的時光;等到再次返回學校,已經升上高中,所有的人都要重新認識。
兒子似乎是因為這樣而鬱鬱寡歡。
相較於此,這位總是要求自己要好好陪伴兒子的單親媽媽,好像也被這股鬱悶的心情給感染了⋯⋯只是,她的心情不是往下的低落,而是勃然而起的憤怒。
而這股憤怒,也已經讓他們原本緊密的親子關係,有了劍拔弩張的衝突。
於是,我邀請她進入〔療癒〕,讓自己有一個時間和空間,好好地傾聽內在,而非繼續把這股情緒傾倒在其實相當疼愛的兒子身上。
——
單親媽媽:我真得快要受不了他了!每次回家,就是擺一張臉,關心他,他也不回話⋯⋯丟我一個人唱獨角戲
我:你們已經為此吵過架了?
單親媽媽:嗯⋯⋯是啊!(不好意思
我:沒關係的!雖然我提倡不體罰,但這並非要家長們壓抑自己的情緒;相反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看到~孩子做這樣的事情時,為什麼會讓我們不舒服?
單親媽媽:嗯⋯⋯我知道。我有在看你寫的【療癒❺步驟】,那我現在是要把真正的感受講出來嗎?
我:對啊!在這裡,可以直接說。
單親媽媽:其實,我們已經吵過好幾次了!但是他還是一樣⋯⋯沈默。我真的很生氣!家裡就只有我們倆,他這樣不是擺明不理我?本來以為過段時間會好一些⋯⋯但他變本加厲,只有吃飯的時候會出來,然後我吃飯的時候,還得忍受他的臭臉
我靜靜地聽著,時而穿插著點頭和簡單的回應,讓她可以流暢地將所有的情緒都傾瀉出來。一邊聽,我一邊將這些傾巢而出的情緒進行分類,主軸是一股無法再繼續壓抑的怒氣,以及付出很多但卻得不到回應的難過,還有不知如何應對所引發的困窘。
我:兒子是第一次這樣嗎?
單親媽媽:也不是⋯⋯他之前偶爾會這樣;但我知道~那是他需要單獨想一想,想完之後,他是會跟我說的
我:那為什麼這次會特別生氣呢?
單親媽媽:其實我之前也會不太開心。只是,我問他之後,他就會回應;但這次不一樣!已經半個月了⋯⋯那是一種「永遠不會停止」的感覺
我:好像你們之間的connection沒了?
單親媽媽:對!!!我辛辛苦苦建立的親子關係,沒了;那種感覺好恐怖⋯⋯
我:是啊!這種和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斷開連結的感覺,真的很不舒服⋯⋯
單親媽媽:何止是不舒服⋯⋯(眼眶紅了
👆 步驟❶當前事件與反射性情緒/🧠 情緒中心杏仁核被觸動
👇 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的初始事件/🧠 與大腦裡的海馬迴合作
待她完整地感受內在升起的悲傷後,我緩緩地向她解釋「經驗」如何形塑我們的認知;就像「推倒裝有水的杯子,水會流出來」一樣,如果每一次把水杯推倒,裡面的水都會流出來,那「推倒水杯」的因和「水流出來」的果,就會綁在一起。
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也會有這種因果關係。
而我舉了自己的例子:某次,父親要跟母親商量購置烘衣機的事,但母親不允許,於是父親在晚餐時間,孤僻地坐在客廳裡看電視,無論兒女如何喚他來吃飯,他都冷漠以對。
這種「冷暴力」的經驗,經常在我家裡上演。於是,我在〔療癒〕之前,對「沈默」的理解是無聲的怒吼、是一氣之下的拋棄,而非對方只是需要花時間整理自己的感受。
因為經驗而有的等號,會讓我們無法有彈性地理解「兒子」,這個不是過去讓自己受傷的那個人。
單親媽媽:喔⋯⋯我懂了!那這樣說來,我的父親也很冷漠,但那是在我的母親不准他打小孩之後。
原來,這位單親媽媽的父親,曾經是位積極參與教養的家長,只是他的方式是承襲了爺爺的信念:不打不成器;於是這位單親媽媽和她的手足,對父親都很畏懼。直到某次,父親把哥哥給打到離家出走,這才讓每次都保護孩子未果的母親,站穩「不再讓父親打小孩」的立場;但自此之後,父親就擺盪到消極地袖手旁觀。
單親媽媽:我的母親總說~他不講話,總比打你們好吧?雖然是這麼說沒錯⋯⋯但我還是覺得哪裡怪怪的(紅了眼眶
講到這兒,我和她分享在《
社交天性》裡的見聞:在關係中所感受到的孤立、疏離、霸凌⋯⋯等社會痛苦,其實和生理痛苦所刺激到的大腦部位,是一樣的。
我:很多人說~罵又不會痛。但其實是會痛的,很有趣吧!而且孩子對父母有依附需求,被父母無視、情感拋棄⋯⋯其實真的是會痛的!
單親媽媽:原來如此⋯⋯我一直認為自己很奇怪,有時反倒會希望父親打我,因為只有在那個時候,父親才是真的有在看到我,嗚⋯⋯(掩面痛哭
👆 步驟❸釋放舊有情緒/🧠 整合右腦的情感和左腦的邏輯
單親媽媽:我好害怕⋯⋯害怕兒子會像父親那樣,從此冷漠以對⋯⋯
我:那真的很可怕!
單親媽媽:我甚至希望兒子和我吵架,但這根本就是「我希望父親打我」的翻版。
我:那我們不需要再這樣了,對嗎?
單親媽媽:是!(擦了擦眼淚和鼻涕
我:問一個問題⋯⋯妳不舒服的時候,會希望別人一直問嗎?
單親媽媽:有的時候想,但有的時候不想;總是會有想要自己好好釐清的時候啊!但知道有人在關心自己,總是好的~
我:所以⋯⋯推倒水杯,不一定會等於水會流出來,對嗎?
單親媽媽:哈哈哈⋯⋯對捏!那我就是繼續靜靜等待兒子自己跟我說話嗎?
我:妳可以讓他知道~妳對「沈默」的經驗和害怕;但這不是要讓他來照顧你,而是讓他知道~妳會照顧自己的情緒,妳沒有要他把精力拿來照顧妳,然後不能好好照顧自己⋯⋯最後,表明自己願意傾聽他。
單親媽媽:對!就是這樣!
👆 步驟❹用新認知取代舊定義/🧠 用進廢退的神經可塑性
我:我們今天讓「推倒水杯 ≠ 水會流出來」!那妳要把「害怕沈默」變成什麼?
單親媽媽:沈默,不等於關係不見?
我:讚喔!有抓到重點~那我們用正向語句來個造樣造句吧!例如⋯⋯我擁有接受互動中各種可能的彈性?
單親媽媽:我想想⋯⋯我擁有讓對方好好整理自己的彈性?
我:可以喔!那我們就朝這個方向練習吧!(握拳
單親媽媽:不知道為什麼⋯⋯我現在就已經對兒子的沈默不會那麼生氣;對我的父親⋯⋯還隱隱約約能感覺到他的愛。
我:那很好!但被父親忽視的痛,需要花時間消化,不急⋯⋯如果還有難過,也是可以的!
單親媽媽:好的!我會開始練習!
——
幾天後,這位單親媽媽再次發來私訊,描述了她在結束〔療癒〕後,與兒子針對「沈默」所進行的坦承不諱,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對話,讓兒子也卸下心防。
其實,兒子是有心儀的對象了!
只是一直以來,都是他和媽媽兩個人一起生活,也不曉得媽媽是否贊同自己交女朋友,所以不知該如何開口。
這位單親媽媽,相當開心兒子再次向她敞開;雖然的確有點被「兒子即將邁入交女朋友的階段」嚇到,但她決定練習擴大自己的彈性,成為兒子的支持者。
👆 步驟❺用新的自我認知創造新體驗/🧠 前額葉皮質:對事件擁有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