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際]同儕接受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學校的互動很早就開始,家長們看出什麼了嗎?

#同儕互動很早就開始

今天介紹的是同儕互動的研究,這種研究是長期研究,追蹤小學時期的投票結果與他們未來求學階段的發展與表現。
當然相關研究有數不清的其他影響存在,包括孩子原生的家庭以及後來遇到的學校或者其他同儕環境。但是也已足夠讓我們訂定介入的方向。

每個人可以寫下自己喜歡跟不喜歡的人各一個,匿名投入箱中,研究者再依照每個人的得票數,將孩子標記在四個象限中。

大家都討厭他,這樣的被拒絕兒童是最需要關懷的,也是我們所擔心容易受霸凌,以及自身自尊發展可能不佳的孩子。

被忽略的孩子反而沒有太大問題,可能孩子一邊在觀察,也沒有因為不良的互動而影響其心理發展,或者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太大的壓力。


#社交技巧

孩子如果能有更多的社交技巧,就更能夠彌補互動過程中的衝突,修復關係。

#對立反抗行為

如果能學會減少動手動口或者其他的壞習慣,就更有機會與他人留下好的回憶與互動經驗。很多事情可以用說的,還有很多事情可能是誤會。

#觀點取替的能力

很多時候別人不是故意的,但是孩子的腦袋卻看不到那麼多,如果有人能夠協助,孩子就有機會看到新的世界與觀點,還有別的可能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當孩子被排擠或被孤立時,父母應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種情況呢?本文探討了孩子被排擠的原因,包括太自我中心、不知如何與他人相處、遇到問題不會解決等問題,以及父母應該避免的NG行為和處理排擠問題的4個流程。最後,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並且如何與他人相處。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從高中生的角度去看選學群所引發的家庭衝突,以及作者面對選擇和情緒困擾的過程。包含情緒挑戰、溝通問題。 想要讓各位知道,選群不過是一道選擇題,不要將自己困住。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依附」關係, 是青少年成長發展過程的一種重要關係, 研究顯示,與他人依附關係良好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發育都會有較佳的狀態,包含「學業」這塊。 青少年"與朋友的互動",可以透露其依附關係的發展狀況。 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看起來沒有朋友(會一起聊個天的同學)",那這是一件要注意的事情!
Thumbnail
學校對學生而言是什麼樣的場域?學習的場域?交友的場域?抑或是社會化的場域?我想以上的答案皆正確。學校是孩子初次離家,融入一群陌生人群的地方,這群素未謀面的人要在接下來的幾年間相處並合作,但缺乏合作經驗的他們要怎麼知道如何合作呢?我想身為老師,我們需要利用自己專業,協助孩子從個人好好地進入到團體。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Thumbnail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當孩子被排擠或被孤立時,父母應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種情況呢?本文探討了孩子被排擠的原因,包括太自我中心、不知如何與他人相處、遇到問題不會解決等問題,以及父母應該避免的NG行為和處理排擠問題的4個流程。最後,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並且如何與他人相處。
小學五年級之前,都是男女混座的,原本大家都相處的和樂融融,變數是在一位男同學開始拉女同學的頭髮以後,所有的同學除了學音樂、學繪畫和成績很好的人之外,全部有了相同的行為!我有去問過最先開始的同學,他說是鄰居教的! 我們可以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小男孩想引起小女孩的注意。但是這種心念從它開始以後,就不會
Thumbnail
從高中生的角度去看選學群所引發的家庭衝突,以及作者面對選擇和情緒困擾的過程。包含情緒挑戰、溝通問題。 想要讓各位知道,選群不過是一道選擇題,不要將自己困住。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依附」關係, 是青少年成長發展過程的一種重要關係, 研究顯示,與他人依附關係良好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發育都會有較佳的狀態,包含「學業」這塊。 青少年"與朋友的互動",可以透露其依附關係的發展狀況。 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看起來沒有朋友(會一起聊個天的同學)",那這是一件要注意的事情!
Thumbnail
學校對學生而言是什麼樣的場域?學習的場域?交友的場域?抑或是社會化的場域?我想以上的答案皆正確。學校是孩子初次離家,融入一群陌生人群的地方,這群素未謀面的人要在接下來的幾年間相處並合作,但缺乏合作經驗的他們要怎麼知道如何合作呢?我想身為老師,我們需要利用自己專業,協助孩子從個人好好地進入到團體。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