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想像一片森林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有陣子流行一款名為專注森林的遊戲,我對那概念很著迷——把手機靜置,專注於自己的力量,可以長出一片森林。播下種子,等待它的發芽,不知不覺間檸檬樹、銀杏、星星珊瑚與雪松各色樹種參差交錯,紛雜卻靜謐的森林,容納了各種想像。

專注於當下,發覺自己真正在意的事物,並不容易,每次看著學生尤有這種感覺。近年逐漸開始有人強調青少年「自主」的重要性,但長期以來對此的理解多半是專心讀書、自主規劃時間,卻很少談「想像」——如果得到一小段被允許冒險的時間,青少年會選擇什麼去完成自己對世界的探索?他們又如何與彼此產生對話?


持續磨練技藝,迎向未知

我所在的體制外團體展賦人文行動教育學苑,學生每學期初都要規劃自主時間的目標。自主,是專注投入一件事情,不一定要有什麼目的,可以用這段時間學語言、練舞、進行創作,也可以選擇打一場桌遊增進群體情誼,甚至是放空,比如正處在嚴重憂鬱狀態的學生,此刻需要的透過獨處緩解人際緊張,回應身心慢下來的節奏。也許這樣的放手,一開始是令人不安的,但如果對學習的觀念鬆綁,就會發現青少年天馬行空的想像與嘗試之中,蘊含著巨大能量。

最近觀察到的一些學生,就在這樣長期連貫的自主時間裡,長出了自己的模樣。

不管到哪裡,總會看到有些學生筆不離手地在畫畫,如果可以更大膽地想像,圖畫紙上勾描的便是自我的形影。比如我的學生Sven,他有自我要求高、做事緩慢且細緻的特質,他經常和同學分享心得,熱烈討論正在設計的作品,靠近成為繪師的夢想。課餘時間總看到他專注地練習電繪,教室便掛有一幅他繪製的台灣地圖,在上面標誌出大家參與環島行動教育時一起去過的地方,像發亮的光點。疫情期間無法和其他人見面,但他觀察到網路社群相對活躍,便將自己的作品放上網,累積人氣和互動。雖然他說並沒有得到如預想的曝光度,但我一直都認為,真正的學習即是發生在我們如何面對一次次的「不如預想」之間。


陪伴他人,感知生命能量

另一位學生喻之則投入與他人連結的過程,把「療心卡」能量帶入團體。她說自己小學時就對療心卡感興趣,報名過許多課程,這學期給自己的目標是利用自主時間接觸個案、做紀錄,完成陪談師認證。上學期的學習分享會上,她主動擺攤,以一人10分鐘為單位讓師生家長抽卡,很多人深感興趣,事後熱心的家長主動媒合自己在執業的友人與之進行交流,更有同學在陪談間被打動,後續又做了多次晤談。我也曾經找她抽療心卡,被她溫柔開朗的特質吸引,談話間總聽她說到「能量」二個字。她說,因為自己是同理能力很高的人,陪談之初會被他人的負能量波及,跟著被捲入黑洞般的情緒,接觸久了,就慢慢能區分哪些是別人的責任、哪些是自己的。一次次聆聽不同人的困擾,發現的是原來我們那麼像——青少年與成人的苦惱其實有著相似的雛型,看清這一點帶給自己很大的能量,她很嚮往觸碰到別人生命經驗的感覺。

也許一開始,我們只是在感知、完成自身的需求,卻在過程中走入其他人的生命。探索應該是這樣的。


許多人把自主想得太難,覺得沒有產出厲害的學習檔案或成果就是浪費了這段時間,但是探索本身不就是最好的目的嗎?青少年的身影儘管還有些模糊,卻非常勇敢。模糊也是好的,充滿了各種可能。自主,其實只是靠向內在的歷程,它需要非常有耐心,有如等待一株獨一無二的植物緩慢生長,不急於產出。當我們足夠專注於自己,才可能回應這個生命本身的需求。這也是一段不足為外人道的體會,善於自主的學生身上,有著吸引人的冒險家能量。在秘密的洞穴裡,獨角獸曾經對世界探出牠驕傲善良的犄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的沙龍
49會員
43內容數
一點教學觀點和寫作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即將升高中的你,開始煩惱高中自主學習要做些什麼嗎?已經度過一年,自主學習時間卻還是渾渾噩噩毫無進展嗎? 高中新課綱實施後,高中生每週皆有2-3節課需安排彈性自主學習,但是同學們以往習慣單方面接受教師家長安排,現在拿到一周黃金二小時的自主權時,卻感到無所適從。
Thumbnail
即將升高中的你,開始煩惱高中自主學習要做些什麼嗎?已經度過一年,自主學習時間卻還是渾渾噩噩毫無進展嗎? 高中新課綱實施後,高中生每週皆有2-3節課需安排彈性自主學習,但是同學們以往習慣單方面接受教師家長安排,現在拿到一周黃金二小時的自主權時,卻感到無所適從。
Thumbnail
我自己也當過學生,甚至現在也還是學生。要成為一個比別人厲害的人,要犧牲的事情本來就比一般人多,不過我們是真的只能在比較閒的時候去慢慢培養自己的興趣,或經營自己的興趣嗎?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我們可以一邊讀書一邊經營自己有熱情的事情呢?
Thumbnail
我自己也當過學生,甚至現在也還是學生。要成為一個比別人厲害的人,要犧牲的事情本來就比一般人多,不過我們是真的只能在比較閒的時候去慢慢培養自己的興趣,或經營自己的興趣嗎?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我們可以一邊讀書一邊經營自己有熱情的事情呢?
Thumbnail
這一屆升上高三的學生,受到疫情影響頗深,不論是學校課程與校外活動改為線上辦理。這讓兒子感到失落,原本預期可以參加實體的比賽也都改變模式,甚至直接取消。課業之外的社團活動或是營隊參與,都少了好多。青春的靈魂是熱情澎湃的,於是他藉由社群媒體instagram籌畫了一個活動。
Thumbnail
這一屆升上高三的學生,受到疫情影響頗深,不論是學校課程與校外活動改為線上辦理。這讓兒子感到失落,原本預期可以參加實體的比賽也都改變模式,甚至直接取消。課業之外的社團活動或是營隊參與,都少了好多。青春的靈魂是熱情澎湃的,於是他藉由社群媒體instagram籌畫了一個活動。
Thumbnail
「自主學習」是108課綱後出現的前所未有新課程, 大學申請入學時,「自主學習」是多數校系會列入採計的項目 而所謂的「自主學習」究竟是什麼呢?自主學習和自習又有何不同呢? 我們該如何看待及進行呢?
Thumbnail
「自主學習」是108課綱後出現的前所未有新課程, 大學申請入學時,「自主學習」是多數校系會列入採計的項目 而所謂的「自主學習」究竟是什麼呢?自主學習和自習又有何不同呢? 我們該如何看待及進行呢?
Thumbnail
近年逐漸開始有人強調青少年「自主」的重要性,但長期以來對此的理解多半是專心讀書、自主規劃時間,卻很少談「想像」——如果得到一小段被允許冒險的時間,青少年會選擇什麼去完成自己對世界的探索?他們又如何與彼此產生對話?
Thumbnail
近年逐漸開始有人強調青少年「自主」的重要性,但長期以來對此的理解多半是專心讀書、自主規劃時間,卻很少談「想像」——如果得到一小段被允許冒險的時間,青少年會選擇什麼去完成自己對世界的探索?他們又如何與彼此產生對話?
Thumbnail
許多人從開始上學起,就活在學校和補習班忙碌且壓力繁重的環境中。因為大部分人的學習都已被體制事先安排好,因此對於個人主見較強的人,很多時候不免感到在現行體制下無法照自己的意願學習。但由於我們從小被教育:「學習必然是辛苦的、放縱自己的慾望是危險的,所以應該努力把學生的本分做好,因為這是為了讓你成為更好、
Thumbnail
許多人從開始上學起,就活在學校和補習班忙碌且壓力繁重的環境中。因為大部分人的學習都已被體制事先安排好,因此對於個人主見較強的人,很多時候不免感到在現行體制下無法照自己的意願學習。但由於我們從小被教育:「學習必然是辛苦的、放縱自己的慾望是危險的,所以應該努力把學生的本分做好,因為這是為了讓你成為更好、
Thumbnail
自學生的學習安排究竟要怎麼開始? 從計畫自學到開始自學,每個階段的小孩都呈現不同的樣貌,也無法一言以蔽之。方法有百百種,最核心的想法呢? 如果我們相信學習動機是最重要的起始,讓小孩自主地選擇他要學習的方向,那麼除了等待、擴大小孩對這世界的視野和好奇機會,讓他有選擇權之外,我們還可以做甚麼?
Thumbnail
自學生的學習安排究竟要怎麼開始? 從計畫自學到開始自學,每個階段的小孩都呈現不同的樣貌,也無法一言以蔽之。方法有百百種,最核心的想法呢? 如果我們相信學習動機是最重要的起始,讓小孩自主地選擇他要學習的方向,那麼除了等待、擴大小孩對這世界的視野和好奇機會,讓他有選擇權之外,我們還可以做甚麼?
Thumbnail
在這學習無邊界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學生,不管孩子多大甚至父母本身,都必須時時刻刻把我們自己當作自學生來看待 我住的社區裡有三個混齡的自學團體,人數從十來位到二十多位都有。我周邊的朋友也有許多人將孩子送到如雨後春筍不斷增加中的實驗小學,那種依著固定課程與課綱上課的傳統學校,在很多家長眼中,似乎已經無法給
Thumbnail
在這學習無邊界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學生,不管孩子多大甚至父母本身,都必須時時刻刻把我們自己當作自學生來看待 我住的社區裡有三個混齡的自學團體,人數從十來位到二十多位都有。我周邊的朋友也有許多人將孩子送到如雨後春筍不斷增加中的實驗小學,那種依著固定課程與課綱上課的傳統學校,在很多家長眼中,似乎已經無法給
Thumbnail
這一個經驗也在重新讓人思考:自學生的自學生活中,父母或者教育者的角色在提供自學經驗的自主性上,是不是有夠多的自省能力,讓學習主體落在自學生上。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大人感受到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真切同理的當下,我們要怎麼進行交流,這一件事情取決於大人的自我察覺能力,以及大人是否能夠維護學生主體的
Thumbnail
這一個經驗也在重新讓人思考:自學生的自學生活中,父母或者教育者的角色在提供自學經驗的自主性上,是不是有夠多的自省能力,讓學習主體落在自學生上。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大人感受到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並沒有真切同理的當下,我們要怎麼進行交流,這一件事情取決於大人的自我察覺能力,以及大人是否能夠維護學生主體的
Thumbnail
實驗教育做了五年之後,我們越來越體會到自學能力的重要! 但是小孩的自學能力不是從小就能夠自己發生,我們一開始也是從設計教案來教學,經歷慘痛的失敗,重新檢討、觀察小孩的行為,發現小孩會模仿大人的工作模式,來幫自己學習,才漸漸脫離教與學的苦海。
Thumbnail
實驗教育做了五年之後,我們越來越體會到自學能力的重要! 但是小孩的自學能力不是從小就能夠自己發生,我們一開始也是從設計教案來教學,經歷慘痛的失敗,重新檢討、觀察小孩的行為,發現小孩會模仿大人的工作模式,來幫自己學習,才漸漸脫離教與學的苦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