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文】教你找到成功運動目標的關鍵特質

2021/11/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健身猶如澆灌樹一般,必需日積月累終成大樹」
歡迎閱讀健身研究生日誌。

 不管在設計任何訓練計畫前都必須知道你要達成的目標是甚麼

 如果各位已經找到心中的訓練目標的話那先恭喜你們!

 但偷偷告訴你們,找到健身目標是好事,但不把目標拆解成小目標會出事。

 怎麼拆解? 如何拆解? 拆解甚麼?

 各位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完成訓練目標?」

 
我在具體說一個問題:「如何在一個月內降5公斤重量的目標?

 大家因該會下意識直覺反應就是把運動目標拆解成小目標,並把小目標分階段的執行。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句話→「拆解訓練目標」?

 目標拆解完後,然後呢?

 組成訓練目標的關鍵因子是甚麼?
 
 導致降低體重的
關鍵因子有甚麼?

 上述思考我稱『拆解路徑』。(備註:把訓練目標分解成小原素的流程稱為解構

 在過去運動科學對於運動的關鍵因子的研究其實已經行之有年了,我們就一起了解運動科學家的拆解的路徑,一同站在巨人的肩膀挑望遠方學習吧。
運動項目的需求分析很重要!那是甚麼呢?

〈早期由運動生理學專家評估運動選手表現時,但發現數據無法反應在比賽狀況


 約在1980 年代早期,職業運動隊、職業運動選手和業餘選手為了提升運動表現而開始向運動科學界尋求建議,當時協助管道以運動生理學專家為主

 運動生理學專家主要三個階段進行運動選手測驗:

階段一、運動員測試

階段二、數據分析

階段三、數據結果判定運動能力

 看似科學化實驗程序但是這其中有不合邏輯。而實際上在測試運動員時為了簡化流程,實驗器材已跑步機或原地腳踏車來進行最大運動有氧能力測試。但是尋求幫助的選手族群多已速度和爆發力項目為主。

 可是各位讀友們可以想像一下一位擁有超高跳躍力、驚人的短距離衝刺能力、邊跑邊運球的高協調能力的職業籃球選手,他們測驗器材是用原地腳踏車來評估最大有氧能力。可想而知,最大攝氧量成績不合格。於是教練們設計籃球選手的訓練計畫時,重點全都集中在改善長時間有氧能力。

 當時運動生理學專家的論據是運動員的最大攝氧能力越高,運動時間持續越久,恢復能力比較快,不容易疲勞。

 上述似乎符合邏輯,但有幾項理由可以解釋這個方法不適合速度和爆發力選手

 ○ 爆發力動作為主的運動選手都使用快縮肌(fast-twitch muscles),大部分的有氧能力都較差。

 ○ 為了改善爆發力選手的有氧能力而進行長時間的心肺耐力訓練,反而會銷毀此類運動員原本獨特的生理特質。

 ○ 長時間有氧運動勢必會減少地面接觸與髖關節伸展動作,反而會提升選手在運動中傷害的風險。

 現今大家慢慢開始發現過去運動生理學專家的評估方式有點出入,因為尚無針對選手們的特殊生理特質進行測試。

 
而因該是要自行車選手就該踩腳踏車,划船選手就該用划船機,跳躍的選手應該要跳躍測試。
從上述可知,盲目企圖改善一個選手原本就弱的弱項,反而會破壞該有的長項。


〈找出運動員的關鍵特質吧 !〉

 
 分析一項運動的秘訣就是觀看比賽、觀察表現優秀的選手,尋找他們的共通點。

 另外,可透過幾個提問去更深入關鍵生理特質:

 □ 該運動需要衝刺短跑或跳躍嗎?

 □ 運動需要頻頻停止再開始嗎?

 □ 一場比賽時間多長?

 □ 比賽場地?是體育場、冰上、跑度或球場嗎?

 □ 比賽中的衝刺短跑和慢跑比率為何?

 □ 選手短跑衝刺和垂直跳躍的測驗數據,是頂尖水準嗎?
功能性訓練專家 Michael Boyle 強調訓練計畫關鍵在於:分析一項運動前,先界定培養優秀運動員的特質,在擬定提升關鍵特質的訓練計畫。


〈結論:那你找到你/你的完成目標的關鍵特質了嗎?〉


 每個人在開始運動前的起心動念都不同,不論你是想透過健身來減重、增肌、改善體態、提升精神、巧克力八塊肌和粉紅蜜桃臀。

 但要執行目標前可先問問自己關鍵因子了是甚麼?

 如不清楚者,可以讀完上述評估運動員的邏輯!或許你會有新的想法喔~

(如想要了解訓練元素可閱讀之前寫的這篇→『提升運動能力必須知道的5 項基礎值、11 項進階值』
開始鍛造「抗老化的身軀
開啟流失已久的「動作功能
我們一起來愛護「自己的身體
每週更新一篇,我就繼續燒腦想題目瞜,我們下週見。
本站所有文章未經事先書面授權,請勿任意利用、引用、轉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會員
72內容數
紀錄我每天發生的點點滴滴。 回憶過去、觀察當下、接受變化。 讓生活過得很不一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