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存在著一種「人設」?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設」這個詞,最近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我覺得十分有意思。思考:人物角色的設定,只存在某些領域嗎?查了一下,維基百科給出這樣的定義:「人物形象設計,簡稱人設,或稱為角色設計、人物設定,是指設計動畫、小說、遊戲、電影等媒體中角色造型,包括外表、服裝、表情等細節,負責此職位的工作人員稱為人物設計師。 」
嗯,如此定義之下,人設初期的誕生似乎是一種虛構與包裝甚至富含商業、行銷用途,它是想像、塑造出來的。撇開具體目的,仔細想想,這樣的「人設」行為狀態,不是存在我們自身的許多時刻嗎?會不會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對他人甚至是自己或多或少都存在「人設」?如果對他人的「人設」與自己的期待相違背,是不是就產生許多問題?如果對自己的「人設」多過於自己能力所及,那我們會不會因此壓力、挫折以至於生病呢?

那,教育需不需要人設?

我省思自己在教學的日子裡,有時對孩子們似乎真的有一種特定的「人設」。與孩子相處前,或許會有預先得知的相關訊息,產生了對於這個孩子的一個特質或畫面,一種初版的「人設」。相處之後,這樣的「人設」或許會重新改寫,或許會被加上更多的備註,然後產生一個新的「人設」藍圖,與之互動。我不覺得這樣的「人設」有太大問題,甚至在教學中教師對孩子的「人設」,是教師的敏銳與識人經驗,它可以是對孩子各種問題探索根基,它可以正向轉化,若教師能有一個對孩子正向信念的「人設」,我想是可以看出「人」的更多美好。
不過,問題就在於,這個我們初期想像「人設」目的為何?這樣的人設是用來滿足你的期待、商業利益、或是使用它成為「真實的人」?想一想,我們看待生活周遭的各種角色,哪一次不是有自己「預先的設定」?你對父母有無人設?你對子女有無人設?你對上司、主管甚至你對朋友、乃至於餐廳的服務員,不都存在一種設定嗎?如果得用教育的視角來看並與其他領域比較,我想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教育之中,人的定位不是商品,或是一個交換利益、各取所需的行為。教育的人設基礎是該是人,不是角色。
所以,在教育中這樣的「人設」模式,我們是不是可以運用在生活之中,是不是能夠讓自己看待一件事情轉化期待、保持彈性、有所調整,然後趨近於這個人的「本質」,在教育上運用的「人設思考」,或許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夠練習?
在教育上,所謂「本質」其實並無好壞,它就是這個「人」、這個孩子本來的樣子。我們每個人都是源於一個獨特的「本質」,它就像我們自身的一粒「種子」,在與環境之中的各種「養分」滋養下,逐漸衍生、形塑為人格,長成這世上各種千奇百怪姿態,一棵獨特的樹。所以,對這棵樹,你可以有你的「樹設」,但你會知道,樹它就是樹,你可以強硬修剪,你也可以填壓水泥、抑制生長,你也可以在探索一棵樹的本質之後,為它保有生長空間,然後予以支持,使它成為自己最美麗的姿態。
這樣的「樹設」,我們是不是可以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上,面對周遭的各種自己想像出來的「人設」呢?甚至是自己為自己設定的「人設」?
這幾週,進行了幾場分享會,對象是一群辛苦的補教老師們。會後,很感激自己收到了許多老師給我的回饋。與幾位老師的額外互動下,我感受到許多老師對於自己這個「教師角色設定」下,所產生的壓力:「我覺得無力」、「我希望他可以更好,但我就是改變不了他」。我理解,成為老師的我們總是因著一些使命感,總是富含這樣的能量。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經驗,我也因為自己為自己訂下的「人設」,有所挫折。這真的是一個很難的練習,直到有一天,我發現自己真的不是神,但至少我得當個「快樂的人」。
我開始轉換自己的心態:我包容自己對孩子的期待,我也接受家長賦予的期望,但我不因這些種種對孩子的「人設」、對我的「人設」,修改了我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這是我「自己設定的人設」條件之一。我知道,我在每個時刻與這些孩子相處皆盡心也盡力,我與孩子互為難得的緣分,所以我珍惜。但,我不強求改變什麼,每棵樹同時是接受世界萬物滋養的,而我只是其中之一。我給出我問心無愧的養分,這棵樹該長成怎樣的姿態,不是我能掌控的,於是我鬆綁了自己對自己的人設,它多了彈性、多了空間、少了壓力,我也更能接近自己的「本質」了。所以,想對與我相遇的每一個老師們說:你們辛苦了。如果在教學現場,你正苦於「自己的人設」、「對孩子的人設」與孩子的現況拉扯時,請你重新調整、設定吧,我知道我們都盡力了,重新調整、設定吧!
然後對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說:我知道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你們都盡心、盡力了。如果對自己這樣的「人設」,你開始感到壓力、挫折、委屈,請重新調整、設定吧!我想在眾多「人設」的標準備配下,應該會有一項該是「快樂」。
設定是假想,自己的生活、感受才是真的。有時候我也會想,我們該活在他人的設定下嗎?我們能不能不是按下「設定鍵」而是「還原鍵」呢?(喂,不是你想的那種還原喔~)
在羅浮宮遇上一個孩子,正在用自己的人設描繪梵谷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8會員
55內容數
我們是一, 我們都是獨特且美麗的一, 我們也集合成為一。 分享我的教育想法,一起感受世界的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elal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紀錄二〉 第一個行動日結束將近兩週了,不過許多有趣的討論,依然在教室裡發酵。上週,簡單的請孩子寫下了自己的小報告,省思自己整個活動的感受與思考。於是,老師一一將孩子們珍貴的想法閱讀之後,一併整理了孩子們向路人蒐集來的美好,放在簡報上,與孩子一起欣賞,進行一個感受式的開放討論。 這樣的回溯十分有趣,
〈前情提要〉 這兩天,我想著,我好像默默的做對了什麼。 「這一年多來因為疫情影響了大家生活許多。所以,我們想要趁疫情趨緩的時候,發起一個美好提案計畫,提醒大家不要忘記生活中仍然有許多美好。希望您聽完我們的提案,也可以與我們一起將這份美好傳遞下去……。」 這是孩子們上街頭行動時,對接受我們提案的每一位
關於帶孩子們一起挑戰任務,其實我的想法是? 一直以來,我都有個想法,所謂的「自我價值感」究竟為何?一個人,該怎麼在自我生命的學習中以至於群體裡,感受所謂「我是一個有價值的個體」這個學習。而這個「有價值」,若是只有社會世俗的條件供給與賦予,那在社會群體改變不了的無形階級下,難免讓許多人陷入自我迷失與自
剛剛整理相簿,想到一件想說,但卻又忘記說的事。雖然身為一個表達教師,但有的時候,心裡一大包感受想吐出,但未經梳理還真無法成為清楚的思緒、明白的一絲一縷。 上週,我與友人來到南投的這間咖啡廳。其實,這不是計劃中的事(計畫也不是我們旅行會有的事),只是一路前往埔里的路上,我們飛馳經過在路邊泰然自在的它。
「回程路上順路回去看看,阿嬤還有沒有賣。」一開始,只是這樣的一個念頭。認識阿嬤,始於電視節目《綜藝玩很大》的一個小專題。記得那天,我正好回台南邀請爸媽一起當「玩粉」,印象深刻那天的內容,是六週年的特輯與任務,其中一個任務便是來到南投草屯,和阿嬤一起準備、一起賣紅薯餅。 平常爸媽看綜藝節目都是配飯、配
九月一號,疫情趨緩。告別了將近三個月的線上學習,孩子們戴起口罩、揹起書包回歸學校。從臉書上,紛紛看到眾多爸媽好友們如同慶功般的文章,喜悅生活回歸正常,多了一些喘息。新學期,好像大家不約而同有個期盼,那就是回歸正常,一如往常。 八月,因為自己線上課也少了許多,反倒是我與男孩最緊密相處的時光,嗯!從上次
〈紀錄二〉 第一個行動日結束將近兩週了,不過許多有趣的討論,依然在教室裡發酵。上週,簡單的請孩子寫下了自己的小報告,省思自己整個活動的感受與思考。於是,老師一一將孩子們珍貴的想法閱讀之後,一併整理了孩子們向路人蒐集來的美好,放在簡報上,與孩子一起欣賞,進行一個感受式的開放討論。 這樣的回溯十分有趣,
〈前情提要〉 這兩天,我想著,我好像默默的做對了什麼。 「這一年多來因為疫情影響了大家生活許多。所以,我們想要趁疫情趨緩的時候,發起一個美好提案計畫,提醒大家不要忘記生活中仍然有許多美好。希望您聽完我們的提案,也可以與我們一起將這份美好傳遞下去……。」 這是孩子們上街頭行動時,對接受我們提案的每一位
關於帶孩子們一起挑戰任務,其實我的想法是? 一直以來,我都有個想法,所謂的「自我價值感」究竟為何?一個人,該怎麼在自我生命的學習中以至於群體裡,感受所謂「我是一個有價值的個體」這個學習。而這個「有價值」,若是只有社會世俗的條件供給與賦予,那在社會群體改變不了的無形階級下,難免讓許多人陷入自我迷失與自
剛剛整理相簿,想到一件想說,但卻又忘記說的事。雖然身為一個表達教師,但有的時候,心裡一大包感受想吐出,但未經梳理還真無法成為清楚的思緒、明白的一絲一縷。 上週,我與友人來到南投的這間咖啡廳。其實,這不是計劃中的事(計畫也不是我們旅行會有的事),只是一路前往埔里的路上,我們飛馳經過在路邊泰然自在的它。
「回程路上順路回去看看,阿嬤還有沒有賣。」一開始,只是這樣的一個念頭。認識阿嬤,始於電視節目《綜藝玩很大》的一個小專題。記得那天,我正好回台南邀請爸媽一起當「玩粉」,印象深刻那天的內容,是六週年的特輯與任務,其中一個任務便是來到南投草屯,和阿嬤一起準備、一起賣紅薯餅。 平常爸媽看綜藝節目都是配飯、配
九月一號,疫情趨緩。告別了將近三個月的線上學習,孩子們戴起口罩、揹起書包回歸學校。從臉書上,紛紛看到眾多爸媽好友們如同慶功般的文章,喜悅生活回歸正常,多了一些喘息。新學期,好像大家不約而同有個期盼,那就是回歸正常,一如往常。 八月,因為自己線上課也少了許多,反倒是我與男孩最緊密相處的時光,嗯!從上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設在人際互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擁有適當的人設能幫助我們與他人更順暢地交流。本文探討了人設對於個人及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提到了擁有邊界感的人更能在人際互動中獲得尊重。此外,本文也討論瞭如何在社交上建立自己的形象與性格。最後,文章還以人生如戲的比喻來強調人設的重要性。
Thumbnail
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搖籃 在所有動物中,許多都會打鬧和玩玩具,但只有人類的孩子會假裝。最基本的假裝形式就是角色扮演。這種假裝不僅僅是一種遊戲,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和成長方式。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模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然而,孩子的模仿行為並不是機械式的,而是充滿選擇性和目的性的。孩子的模仿對象必須是人,通過模仿,孩子了解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
Thumbnail
受惠於“人設”的傢伙很容易會踏上“成魔之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以為可以隻手遮天,試圖做出超越控制範圍的壞事,誤以為世人皆是傻瓜而自己必然有辦法瞞天過海。
Thumbnail
你有完整的故事構想,卻不知道該設計哪些角色嗎? 你設計很多人物,卻不知道該怎麼把他們塞進故事裡嗎? 明明寫了幾千字人設,角色卻還是活不起來,根本無法推動劇情? 那麼設計「角色定位」的時候到了!什麼是角色定位呢?在今天的文章中,會依照以下的脈絡介紹給大家:
Thumbnail
孩子的需求如何處置,不同的角色與不同的觀點就會出現不同的處置方式,但進到實人之後,我認為,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最終目標必須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同時融入團隊的個體,此目標其中牽涉許多細節,此時就要有清晰的理念與豐富的經驗以完善的操作此目標,我正在學習如何更好的做到這件事情。
Thumbnail
對於生活導師和課程講師,經過一天的消化與吸收,我對於兩者有了更清晰的定位,歡迎大家來看看我是如何解讀在實人的兩個角色,兩者略有不同卻又密不可分。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來外在形象維持良好的公眾人物,一旦有醜聞爆發,就會聽到"人設崩塌"這樣的說法,那麼,"人設"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一個在社會互動中,展現出來的特定角色或身份,通常結合了個人的內在和外在特點然而,人設也是為了適應不同的群體和場合,與他人建立更好的聯結,並達到特定的目標所呈現出來的行為模式,以下是人設的一
Thumbnail
人設在人際互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擁有適當的人設能幫助我們與他人更順暢地交流。本文探討了人設對於個人及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提到了擁有邊界感的人更能在人際互動中獲得尊重。此外,本文也討論瞭如何在社交上建立自己的形象與性格。最後,文章還以人生如戲的比喻來強調人設的重要性。
Thumbnail
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搖籃 在所有動物中,許多都會打鬧和玩玩具,但只有人類的孩子會假裝。最基本的假裝形式就是角色扮演。這種假裝不僅僅是一種遊戲,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和成長方式。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模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然而,孩子的模仿行為並不是機械式的,而是充滿選擇性和目的性的。孩子的模仿對象必須是人,通過模仿,孩子了解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
Thumbnail
受惠於“人設”的傢伙很容易會踏上“成魔之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以為可以隻手遮天,試圖做出超越控制範圍的壞事,誤以為世人皆是傻瓜而自己必然有辦法瞞天過海。
Thumbnail
你有完整的故事構想,卻不知道該設計哪些角色嗎? 你設計很多人物,卻不知道該怎麼把他們塞進故事裡嗎? 明明寫了幾千字人設,角色卻還是活不起來,根本無法推動劇情? 那麼設計「角色定位」的時候到了!什麼是角色定位呢?在今天的文章中,會依照以下的脈絡介紹給大家:
Thumbnail
孩子的需求如何處置,不同的角色與不同的觀點就會出現不同的處置方式,但進到實人之後,我認為,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最終目標必須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同時融入團隊的個體,此目標其中牽涉許多細節,此時就要有清晰的理念與豐富的經驗以完善的操作此目標,我正在學習如何更好的做到這件事情。
Thumbnail
對於生活導師和課程講師,經過一天的消化與吸收,我對於兩者有了更清晰的定位,歡迎大家來看看我是如何解讀在實人的兩個角色,兩者略有不同卻又密不可分。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來外在形象維持良好的公眾人物,一旦有醜聞爆發,就會聽到"人設崩塌"這樣的說法,那麼,"人設"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一個在社會互動中,展現出來的特定角色或身份,通常結合了個人的內在和外在特點然而,人設也是為了適應不同的群體和場合,與他人建立更好的聯結,並達到特定的目標所呈現出來的行為模式,以下是人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