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指南】如果我想諮商…行前概念與免費資源(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心理諮商每節50分,平價約在1200~1600元之間。如果想找〈心理諮商〉,又不太明白可以怎麼開始,那就別想太多,先去談看看吧。
  • 運用政府的免費短期資源,先整理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參考現實條件,做好適合自己的諮商規畫。
  • 不用預設立場,先去聊聊才有方向,可參考第二意見,自主決定,讓錢花在刀口上。
許多人對於〈心理諮商〉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起於對它有著從電影、媒體或醫院等來的刻板印象:「有病才要去」。其實不是,我們常指的〈心理諮商〉是個統稱,它包括了心理治療、心理輔導、心理諮詢及心理測驗,這些名詞聽起來類似,不過它們只有一種區別:談論的深淺與改變的多寡。通常談的越深,改變的地方越多,時間才需要越久,拿醫療概念比喻可能比較好懂,類似手術、服藥、物理治療及醫學美容等我們也都統稱為「去醫院」。
〈心理諮商〉給人的第二印象:「要花很多錢」。這句話算對也不對,對的是心理諮商每節50分平價約在1200~1600元之間,如果談上半年確實很貴(快跟法律諮詢同價)。不對的地方在,心理健康已是社會趨勢,政府早投注了許多免費心理資源,只是未作主力宣傳而已,目前心理諮商不是醫院精神科才有,鄰近社區就有,資源列表我放在文章最後[備註]。政府免費資源設計當初,是入口網站的介紹概念,是情緒應急的紓壓窗口,資源有限要公平分配,因此不適合長期諮商,也不是服務到家,就像身體照顧不能只依賴健保,心理健康也是,自己才是主要負責人,選擇心理諮商也需要「付出」的代價觀念。
因此,我會給想要來諮商的人這樣建議:
【運用政府的免費短期資源,先整理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參考現實條件,做好適合自己的諮商規畫。不用預設立場,先去聊聊才有方向,可參考第二意見,自主決定,讓錢花在刀口上。】

先去聊聊,了解自己的諮商需求

如果想找〈心理諮商〉,又不太明白可以怎麼開始,那就別想太多,先去談看看吧,才有概念〈心理諮商〉實際上是在做什麼。
你可以坦白告知心理師你的混亂,所以不清楚來談主題,但沒關係,心理師可能會請你聊聊最在意或現下困擾的事,你就順著他的引導走吧。你說他聽、他問你答,是心理師的工作,不用不好意思。一開始都是收集資料,慢慢地主題才會浮現,這部分的整理就交給心理師吧。也或許你在說的過程中,突然就會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來,對話真的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一般而言,比較短期的類別是心理諮詢、情緒紓壓、問題解決、社交技巧及選擇想要的生活等討論;比較長期的類別是原生家庭、成長歷史、人生意義、人際婚姻及創傷失落等議題。

與心理師談諮商計畫

1.諮商目標:
想達成甚麼結果,希望改變甚麼,如果有具體目標,成長就會比較有方向。
2.諮商時程:
計畫本來就分短期與長期,而你預備了多少時間。「預備時間」指的是專門空下來的時間,而不是擠在空檔裡然後匆忙地諮商。諮商雖是每周一小時,不過多數都會有「作業」,讓你回去後繼續保持諮商當下的清醒意識。將〈心理諮商〉預備成你的生活的一部份,改變才有機會發生。
3.費用:
選能負擔得起的,一般價錢比較低的,就會是新手或資淺的心理師,不過別擔心,新手也有其優勢,且價錢不見得等同品質保證,自己實際去談一次才知道怎麼選擇。如果談到一半經濟發生困難,可與心理師商量,總會有辦法的。

找適合自己的心理師

如何找適合自己的心理師?最重要的指標是「你能不能接受?」,更好的指標為「彼此談得來」。
心理師若過於討好或過於親人的,不見得就比較好,因為有原則的心理師才會是一個好的帶路者,但過於堅持自己專業,曲高和寡,無法貼近沒學過心理學的民眾,彼此就會談不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觀念:「你可以挑選心理師」,不是今天談了一個感受不佳就放棄全部,就跟選醫生一樣,可以換一家看,聽聽第二意見,然後再決定自己想走哪一條路。PS:不過也不能一直換一直換喔,意見太多會無從選擇,建議兩三個就差不多,每次故事都從頭說也是累人的。

《各地免費心理諮商資訊》

  • 臺北市:各區〈健康中心〉駐點諮商,使用健保卡,收掛號50元+自費200元,每節30分。請去電查詢值班時間。
  • 新北市:各區〈衛生所〉駐點諮商,不需健保卡,不收費,每節50分,請去電查詢值班時間。
  • 其他縣市:可網路搜尋[該市/縣 心理衛生中心],一般附屬在縣市衛生局裡。請去電查詢值班時間。
  • 各大醫院精神科:可用健保,請精神科醫生安排心理諮商。一期約6次,每節50分,可重複排隊,排隊期較長,約2個月~半年不等。
  • 各地『張老師中心』:有電話諮詢及面談,面談可能不收費,可去電詢問。
  • 私人身心診所:平價每節50分,約1200~1600元之間。多數「初次會談」較便宜,約25~30分,幾百元,主要釐清諮商需要與諮商規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6會員
223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選心理師當然是要選適合、合作得來的,否則錢照付,吃虧的是自己。 其一:「選離家近的!」 其二:「怎麼分辨造成痛苦是過渡期,還是這個心理師根本不適合?」 其三:「具體一點的指標」 其四:「什麼時候換心理師比較好?」
尋找心理師的原則:1.是否耐心傾聽 2.是否願意解說 3.是否談得來。 心理諮商的迷思:1.改變沒有炒短線的 2.不要問成功率多少 3.心理師不是拯救者,是助人者。 諮商前可以先預備的:1.諮商主題:想聊什麼內容 2.諮商目標:想得到什麼成果 3.時間與金錢:預計花多少代價。
心理師有全職工作,平時也有兼職,寫作純為個人興趣, 秉知識共享原則,希望大家從中有所獲益,只要不是商業行為,都歡迎註明出處自由轉載與運用。
這份資訊清單提供「心理諮商.免費資源」的觀念與行動方向,可先與心理師試談一次,實際體驗,並整理自己的困境在哪,再決定後續計畫。此處提供查詢法則,詳細資源/電話號碼請為自己查證,以「關鍵字」搜尋,以得到更多你將要諮詢的那個單位的更多資訊,也增加你使用時的信任度。
選心理師當然是要選適合、合作得來的,否則錢照付,吃虧的是自己。 其一:「選離家近的!」 其二:「怎麼分辨造成痛苦是過渡期,還是這個心理師根本不適合?」 其三:「具體一點的指標」 其四:「什麼時候換心理師比較好?」
尋找心理師的原則:1.是否耐心傾聽 2.是否願意解說 3.是否談得來。 心理諮商的迷思:1.改變沒有炒短線的 2.不要問成功率多少 3.心理師不是拯救者,是助人者。 諮商前可以先預備的:1.諮商主題:想聊什麼內容 2.諮商目標:想得到什麼成果 3.時間與金錢:預計花多少代價。
心理師有全職工作,平時也有兼職,寫作純為個人興趣, 秉知識共享原則,希望大家從中有所獲益,只要不是商業行為,都歡迎註明出處自由轉載與運用。
這份資訊清單提供「心理諮商.免費資源」的觀念與行動方向,可先與心理師試談一次,實際體驗,並整理自己的困境在哪,再決定後續計畫。此處提供查詢法則,詳細資源/電話號碼請為自己查證,以「關鍵字」搜尋,以得到更多你將要諮詢的那個單位的更多資訊,也增加你使用時的信任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生悶氣」的經驗,這種情緒難以消化,對象不明確,常因期待落空造成失望。不妨試著仔細分辨情緒來源,並溫柔表達感受以增進自己與家人或伴侶之間彼此理解。
是腸胃,心理諮商師這樣跟我說。 今天提到朋友突然開始不讀不回的那天下午,明明前一秒都還在閒聊...(現在想來,部分也可能是覺得我煞風景吧,但也是提醒自己,重要的話還是要當面說XDXDD,真的是俗稱的斷崖式分開) 那是我在新加坡出差的第一天,隔天隨即有重要的2個演講,我努力地振作起心情,邊告訴自己
Thumbnail
近年來,臺灣政府積極推出心理諮商補助方案。此篇文章探討了現行的補助方案以及許多人對心理諮商的疑問,包括心理諮商的定義、所提供的幫助、何時尋求諮商的指標以及諮商與精神疾病的關聯。希望透過這些解答,促進大家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並鼓勵更多人善用資源。在心理健康的旅程中,求助於專業諮商是一種負責任的選擇。
Thumbnail
隨著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啟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諮商。然而,初次諮商常伴隨疑慮與不安。這篇文章將從壓力反應到個人需求,幫助你理解心理諮商的意義。無論是生活壓力、情緒困擾或是自我成長,每個人都有尋求專業支持的理由。透過這個指南,希望你能對諮商有更深入的認識。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心理諮商不僅適用於心理生病的人,對於各種年齡層的人生困難、伴侶、家庭等問題都能提供幫助。衛福部今年推動免費心理諮商方案,希望大家善用免費資源。另外,衛福部去年已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今年預算更高,預計可服務更多人。8/1號即將推動這個方案。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Thumbnail
找心理師跟找店面一樣,有三要素 地點近、地點近、地點近
Thumbnail
初談後若覺得OK,請跟心理師敲定4~6次的療程,並遵守約定準時前來 心理師知道他有多少次數可以用,才好安排這幾次怎麼進行。若過程覺得不適也可提出,最後兩人在結束時評估是否繼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生悶氣」的經驗,這種情緒難以消化,對象不明確,常因期待落空造成失望。不妨試著仔細分辨情緒來源,並溫柔表達感受以增進自己與家人或伴侶之間彼此理解。
是腸胃,心理諮商師這樣跟我說。 今天提到朋友突然開始不讀不回的那天下午,明明前一秒都還在閒聊...(現在想來,部分也可能是覺得我煞風景吧,但也是提醒自己,重要的話還是要當面說XDXDD,真的是俗稱的斷崖式分開) 那是我在新加坡出差的第一天,隔天隨即有重要的2個演講,我努力地振作起心情,邊告訴自己
Thumbnail
近年來,臺灣政府積極推出心理諮商補助方案。此篇文章探討了現行的補助方案以及許多人對心理諮商的疑問,包括心理諮商的定義、所提供的幫助、何時尋求諮商的指標以及諮商與精神疾病的關聯。希望透過這些解答,促進大家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並鼓勵更多人善用資源。在心理健康的旅程中,求助於專業諮商是一種負責任的選擇。
Thumbnail
隨著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啟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諮商。然而,初次諮商常伴隨疑慮與不安。這篇文章將從壓力反應到個人需求,幫助你理解心理諮商的意義。無論是生活壓力、情緒困擾或是自我成長,每個人都有尋求專業支持的理由。透過這個指南,希望你能對諮商有更深入的認識。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心理諮商不僅適用於心理生病的人,對於各種年齡層的人生困難、伴侶、家庭等問題都能提供幫助。衛福部今年推動免費心理諮商方案,希望大家善用免費資源。另外,衛福部去年已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今年預算更高,預計可服務更多人。8/1號即將推動這個方案。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網路上已經有許多文章在說明為什麼人需要諮商?諮商有什麼好處?諮商跟聊天為什麼不一樣?怎麼選擇心理師跟諮商所?但若真的進到諮商關係當中,有許多人或許對於自己跟諮商會有更多問題,包括,為什麼需要心理師這樣的角色幫忙自己梳理問題?這些事情身邊的人不能做嗎?心理師為什麼幫得上我? 在職場
Thumbnail
找心理師跟找店面一樣,有三要素 地點近、地點近、地點近
Thumbnail
初談後若覺得OK,請跟心理師敲定4~6次的療程,並遵守約定準時前來 心理師知道他有多少次數可以用,才好安排這幾次怎麼進行。若過程覺得不適也可提出,最後兩人在結束時評估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