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每節50分,平價約在1200~1600元之間。如果想找〈心理諮商〉,又不太明白可以怎麼開始,那就別想太多,先去談看看吧。
- 運用政府的免費短期資源,先整理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參考現實條件,做好適合自己的諮商規畫。
- 不用預設立場,先去聊聊才有方向,可參考第二意見,自主決定,讓錢花在刀口上。
許多人對於〈心理諮商〉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起於對它有著從電影、媒體或醫院等來的刻板印象:「有病才要去」。其實不是,我們常指的〈心理諮商〉是個統稱,它包括了心理治療、心理輔導、心理諮詢及心理測驗,這些名詞聽起來類似,不過它們只有一種區別:談論的深淺與改變的多寡。通常談的越深,改變的地方越多,時間才需要越久,拿醫療概念比喻可能比較好懂,類似手術、服藥、物理治療及醫學美容等我們也都統稱為「去醫院」。
〈心理諮商〉給人的第二印象:「要花很多錢」。這句話算對也不對,對的是心理諮商每節50分平價約在1200~1600元之間,如果談上半年確實很貴(快跟法律諮詢同價)。不對的地方在,心理健康已是社會趨勢,政府早投注了許多免費心理資源,只是未作主力宣傳而已,目前心理諮商不是醫院精神科才有,鄰近社區就有,資源列表我放在文章最後[備註]。政府免費資源設計當初,是入口網站的介紹概念,是情緒應急的紓壓窗口,資源有限要公平分配,因此不適合長期諮商,也不是服務到家,就像身體照顧不能只依賴健保,心理健康也是,自己才是主要負責人,選擇心理諮商也需要「付出」的代價觀念。
因此,我會給想要來諮商的人這樣建議:
【運用政府的免費短期資源,先整理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參考現實條件,做好適合自己的諮商規畫。不用預設立場,先去聊聊才有方向,可參考第二意見,自主決定,讓錢花在刀口上。】
先去聊聊,了解自己的諮商需求
如果想找〈心理諮商〉,又不太明白可以怎麼開始,那就別想太多,先去談看看吧,才有概念〈心理諮商〉實際上是在做什麼。
你可以坦白告知心理師你的混亂,所以不清楚來談主題,但沒關係,心理師可能會請你聊聊最在意或現下困擾的事,你就順著他的引導走吧。你說他聽、他問你答,是心理師的工作,不用不好意思。一開始都是收集資料,慢慢地主題才會浮現,這部分的整理就交給心理師吧。也或許你在說的過程中,突然就會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來,對話真的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一般而言,比較短期的類別是心理諮詢、情緒紓壓、問題解決、社交技巧及選擇想要的生活等討論;比較長期的類別是原生家庭、成長歷史、人生意義、人際婚姻及創傷失落等議題。
與心理師談諮商計畫
1.諮商目標:
想達成甚麼結果,希望改變甚麼,如果有具體目標,成長就會比較有方向。
2.諮商時程:
計畫本來就分短期與長期,而你預備了多少時間。「預備時間」指的是專門空下來的時間,而不是擠在空檔裡然後匆忙地諮商。諮商雖是每周一小時,不過多數都會有「作業」,讓你回去後繼續保持諮商當下的清醒意識。將〈心理諮商〉預備成你的生活的一部份,改變才有機會發生。
3.費用:
選能負擔得起的,一般價錢比較低的,就會是新手或資淺的心理師,不過別擔心,新手也有其優勢,且價錢不見得等同品質保證,自己實際去談一次才知道怎麼選擇。如果談到一半經濟發生困難,可與心理師商量,總會有辦法的。
找適合自己的心理師
如何找適合自己的心理師?最重要的指標是「你能不能接受?」,更好的指標為「彼此談得來」。
心理師若過於討好或過於親人的,不見得就比較好,因為有原則的心理師才會是一個好的帶路者,但過於堅持自己專業,曲高和寡,無法貼近沒學過心理學的民眾,彼此就會談不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觀念:「你可以挑選心理師」,不是今天談了一個感受不佳就放棄全部,就跟選醫生一樣,可以換一家看,聽聽第二意見,然後再決定自己想走哪一條路。PS:不過也不能一直換一直換喔,意見太多會無從選擇,建議兩三個就差不多,每次故事都從頭說也是累人的。
《各地免費心理諮商資訊》
- 臺北市:各區〈健康中心〉駐點諮商,使用健保卡,收掛號50元+自費200元,每節30分。請去電查詢值班時間。
- 新北市:各區〈衛生所〉駐點諮商,不需健保卡,不收費,每節50分,請去電查詢值班時間。
- 其他縣市:可網路搜尋[該市/縣 心理衛生中心],一般附屬在縣市衛生局裡。請去電查詢值班時間。
- 各大醫院精神科:可用健保,請精神科醫生安排心理諮商。一期約6次,每節50分,可重複排隊,排隊期較長,約2個月~半年不等。
- 各地『張老師中心』:有電話諮詢及面談,面談可能不收費,可去電詢問。
- 私人身心診所:平價每節50分,約1200~1600元之間。多數「初次會談」較便宜,約25~30分,幾百元,主要釐清諮商需要與諮商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