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在情緒車陣中的小把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開工的第一天下午要到銀行,到銀行總是我的罩門,但之前已經通知很久要我去換卡,總覺得沒啥迫切性,一直到卡片不能用了才去辦理。
到了銀行發現在等待的近二十人,想想先抽了號碼先去吃飯,銀行附近的幾家餐廳,除了早餐店,就是義式、法式餐廳,要趁排隊空檔吃,卻沒打算悠閒的在那吃。
還有一家是喜歡的咖哩,但專賣像潛艇寶的麵包,過年期間體重也隨之增長,因此決定還是控制一下飲食,因此直奔另一頭的超商,喝了一點湯,吃了一份玉子燒,總覺得自己是匆忙地吃完,就怕錯過銀行的叫號...
走回銀行大廳,發現前面還有七位,心想七位應該很快,隨著時間一分分過去,沒啥動靜。看著一整排櫃檯裡面的人員都很忙碌,對外在承辦業務的只有四個窗口叫號,偏偏有三個的民眾是我進來就在櫃檯了,而且是一整疊的存簿在一一辦理,換句話說只有一個櫃檯是比較有進度的。
理智上知道;因為連假剛結束,很多的的公司行號跟民眾也需要對帳結存,但內心就是覺得很煩躁跟不耐,接著有看到幾位民眾從外面進來沒有取號碼牌走到可能是認識的櫃檯前也可以辦理業務(已經多達三位辦完走了)。
當自己意識到自己的焦點正在這些人事物時,內心更躁動了,我發現櫃檯的人沒有動,跳號的數字沒有動,雖然感覺一切好似靜止般不動,但我的內心一直在動,想法一直在動,猜忌跟不平的內在聲音還有情緒也一直在擾動,而外在一直動的還有時間。
看著牆上掛著的電子鐘從進來到此刻已經一個多小時了,只跳了三號,我還要等四位,然而號碼是確定的,時間卻是未知的,這時的自己除了看著外面的動靜,也看著內在起起伏伏的的念頭跟感受。不至於無聊,甚至精彩連連,因為看到自己到一個點,開始怪東怪西,怪櫃檯慢、怪民眾要處理的事太多,最後也怪自己為什麼偏要這時候來...
眼下看著越演越烈的內心戲,我意識到自己此刻已經塞在情緒的車陣中了,我檢視了一下自己內心的焦慮,原來還有違停在紅線的車子,也擔心被開罰或拖吊,但除了這些好像也沒啥大不了了。
將自己停頓在此刻,問自己除了焦慮、除了煩躁、除了對時間的未知還能做些什麼?右手想要拿起手機,有覺察自己不想要讓煩躁跟手機連結,再想想~~可已在煩躁中加點什麼?
想到最近希望練習在日常中找樂子,在小事中練習欣賞感謝,這時突然有一個點子浮現,我決定用眼神掃視這個環境中的每一個人,當我眼神所及之處的人,我就默默在內心送上一個祝福,我發現這個遊戲比拿起手機有趣多了,於是就開始進行。
接著~煩躁漸漸消失了,取代的是我把注意力放在現場有沒有我忽略了而因此沒有祝福到的人,就這埸的掃視、祝福,漸漸的叫號的語音廣播也在前進了。
最後幫我服務的是支援的服務櫃檯,領卡後一直到機器的開卡換卡都有專人協助,最後終於辦理完整個領卡的過程回到車上離開。
回想整個歷程,我發現自己用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這已是事實無法改變,我感受自己有煩躁跟負面的情緒,有批判他人、有批判自己、也有內心戲,這些也都真實被我經驗著,但他們是我的一部分,卻不能代表我。
當這些都在我內心出現時,我選擇接納跟承認是屬於我的,但我也加入了一些我可以做的,就是停頓、覺察、加入一些不同的選擇,從覺察跟停頓中加入一些遊戲,讓自己在既有的情緒車陣中,添加不同元素就是新的選擇,也是在慣性的反應中加入不同的媒材。
最後在回程的路上,我給自己一些的感謝跟欣賞,我欣賞自己願意承認還有很多負面的情緒在擾動,也欣賞自己在這些擾動中願意玩些小把戲讓自己有所不同,更欣賞自己能在煩躁中移出一點精力給予身邊的人祝福跟祈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38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命剪輯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朋友私訊我,你透過事件的紀錄,分析自己,是為了更好的認識自己嗎? 其實我並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非以此為目的,但透過書寫確實幫助我認識很多不同面向的自己(認識自己往往是附加的紅利)。
初一的下午,利用時間自己DIY處理車子老化的膠條,還蠻有成就感的。 傍晚利用時間補一堂線上課程,所有的事情完成後覺得輕鬆,吃完晚餐想要偷懶耍廢的看看電視或影片,從上課時就有一隻蚊子在身邊飛來飛去覺得有點干擾。其實它也沒幹嘛,就只是嗡嗡嗡的聲音讓我感覺到不耐。 大年初一的晚上,我跟蚊子一起靜心。
上午整理家務,中午過後坐在客廳休息,看著這兩天打完疫苗躺在床上休息的太太,我一股隱隱的不安,意識到這個感覺後,發現不安的背後有擔心跟微微的失落。 覺察這個情緒跟感受的同時,我也繼續將焦點專注在這些感受上,隨之而來的又是一些過往成長的經驗浮現在內心。
去年多了一個身分;當學生。在學校跟工作中都遇到一些溝同協調的議題,自己常會莫名的感受到壓力,尤其是面對一些角色上需要不斷轉化之間的人事物。 看到這段話,我的內在產生了無比的安定與信任,並且也學到面對角色衝突時如何因應的能力,原來溝通跟關係可以如此的清晰與明確,這是一直以來我較少有機會能經驗到的。
三個多月沒有車子,回台北看媽媽都是坐火車,隨著北部疫情有點緊張,也感謝車子即時回來,可以自己開車上去。 今天開車回家,由於車子有點年紀了,前檔隔熱紙也老化要更新,高速公路的收費ETC辨識標籤在隔熱紙上,店家建議可以到遠通申請車牌辨識,以後就不用在貼一張紙在車身。 我說:衛生紙要幹嘛?
最近太太常會感到暈眩、忽感冷熱,也容易感到疲累,去看中醫檢查,醫生提醒也要注意可能是更年期的狀況,除了調養也建議多休息。 這兩天的氣候我會感到偏涼,太太也會問我是否會感到熱,因為她覺得好像跟氣象或他人的體感不太一樣,也關心自己的感受是否正常。
有朋友私訊我,你透過事件的紀錄,分析自己,是為了更好的認識自己嗎? 其實我並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非以此為目的,但透過書寫確實幫助我認識很多不同面向的自己(認識自己往往是附加的紅利)。
初一的下午,利用時間自己DIY處理車子老化的膠條,還蠻有成就感的。 傍晚利用時間補一堂線上課程,所有的事情完成後覺得輕鬆,吃完晚餐想要偷懶耍廢的看看電視或影片,從上課時就有一隻蚊子在身邊飛來飛去覺得有點干擾。其實它也沒幹嘛,就只是嗡嗡嗡的聲音讓我感覺到不耐。 大年初一的晚上,我跟蚊子一起靜心。
上午整理家務,中午過後坐在客廳休息,看著這兩天打完疫苗躺在床上休息的太太,我一股隱隱的不安,意識到這個感覺後,發現不安的背後有擔心跟微微的失落。 覺察這個情緒跟感受的同時,我也繼續將焦點專注在這些感受上,隨之而來的又是一些過往成長的經驗浮現在內心。
去年多了一個身分;當學生。在學校跟工作中都遇到一些溝同協調的議題,自己常會莫名的感受到壓力,尤其是面對一些角色上需要不斷轉化之間的人事物。 看到這段話,我的內在產生了無比的安定與信任,並且也學到面對角色衝突時如何因應的能力,原來溝通跟關係可以如此的清晰與明確,這是一直以來我較少有機會能經驗到的。
三個多月沒有車子,回台北看媽媽都是坐火車,隨著北部疫情有點緊張,也感謝車子即時回來,可以自己開車上去。 今天開車回家,由於車子有點年紀了,前檔隔熱紙也老化要更新,高速公路的收費ETC辨識標籤在隔熱紙上,店家建議可以到遠通申請車牌辨識,以後就不用在貼一張紙在車身。 我說:衛生紙要幹嘛?
最近太太常會感到暈眩、忽感冷熱,也容易感到疲累,去看中醫檢查,醫生提醒也要注意可能是更年期的狀況,除了調養也建議多休息。 這兩天的氣候我會感到偏涼,太太也會問我是否會感到熱,因為她覺得好像跟氣象或他人的體感不太一樣,也關心自己的感受是否正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收納不再只是單純的整理技巧,更與科技發展緊密結合,從智慧家居到虛擬實境,科技正以各種形式滲透收納領域,不僅提升效率,更優化使用者體驗,為我們帶來更便捷、舒適的生活。收納與科技的關係,剖析科技如何顛覆我們的收納方式,並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到,中國為什麼執意統一台灣,卻不願意趁俄羅斯國勢孱弱之時,收回被俄羅斯侵佔的廣大失土,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報導。若要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其癥結是中國的「海防」與「塞防」之爭,筆者在過去已有討論過這個問題。不過當時的時空環境是俄羅斯還未入侵烏克蘭,美國的川普總統剛剛上台......
Thumbnail
我把我的所有都賭在這上面了,如果我在那年獲得了全NBA陣容的榮譽,我就能拿到超級頂薪合同,那些都是有可能的 當Isaiah Thomas在效力於波士頓塞爾提克時,他是聯盟中的頂級得分手之一,也是塞爾提克在2016-17賽季打進東區決賽的關鍵人物。然而,2017年他在遭受髖部受傷後,職業生涯急轉直下
Thumbnail
在人生的樂園中,有些人銀行帳戶充盈,卻總在高檔餐廳裡大大的感嘆“沒錢”。他們手持閃亮的門票,內心卻似乎總有填不滿的空隙。這是心靈的饑渴還是不知足的貪婪?
  在住的地方附近,有一間便當店,幾乎每天五點前後都會大排長龍。不是說總是有五六個人在等,而是一次都有二三十個人、排到隔壁巷子裡的那種。有時我會對這個現象感到生氣,我會覺得你們到底都在幹嘛?為什麼當看到前面已經有二十個人在排了,你還會想要排進去?
Thumbnail
夢見我在內湖科技園區等面試。因為時間有點久,加上現在是午休時間,想找東西吃。 我沒帶錢,但我曾經到內湖台積電那裡去找過朋友,我有那個門禁卡,裡面有儲值可用。我就想說去找自動販賣機,看看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買來吃。 我坐電梯來到一樓,沒有看到自動販賣機。正好有個人走過來,我問他這邊有沒有自動販賣機。
Thumbnail
他初次來這一帶,有點緊張。 坐定後他打開攜帶的筆電,叫出偽裝用的表單做做樣子開始等待。 十二點五分,附近的上班族一湧而入購買午餐。 櫃檯前的人龍出乎意料得長。
Thumbnail
我去銀行領錢、匯款。佇銀行外口的自動提款機排隊。我的頭前排一个查埔人,有2台機器,有2个oo-bá-sáng舞半埔猶未煞。等一睏,看正爿彼个咧收物仔,欲走,左爿彼个喙咧唸:「這台不能領一萬塊。」換去正爿彼台,我頭前的查埔人入去用左爿彼台。   玻璃門內底的保全共門打開,問我:「妳要領錢嗎?」「是
Thumbnail
2024年7月26日晚7時30分,巴黎奧運將於史無前例首次在塞納河舉行開幕式!。各國家代表團將乘船穿越巴黎名勝,從奧斯特利莰橋出發,最終抵達特羅卡德羅廣場舉行開幕典禮。原預計吸引60萬觀眾,但為維安考量,觀眾人數將減至22萬人,提供10萬個座位。原本的抽籤購票方式也改為主辦單位邀請觀眾入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講述作者在大學時期接觸到極簡生活,透過整理物品與改變生活環境來療癒自己。作者分享了自己在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成長,以及斷捨離所帶來的影響。另外,作者也提到在有機茶園的突發事件,讓他有新的體悟。文章充滿了個人感受和生活哲學,建議對想要改變生活方式的讀者有所啟發。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收納不再只是單純的整理技巧,更與科技發展緊密結合,從智慧家居到虛擬實境,科技正以各種形式滲透收納領域,不僅提升效率,更優化使用者體驗,為我們帶來更便捷、舒適的生活。收納與科技的關係,剖析科技如何顛覆我們的收納方式,並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到,中國為什麼執意統一台灣,卻不願意趁俄羅斯國勢孱弱之時,收回被俄羅斯侵佔的廣大失土,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報導。若要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其癥結是中國的「海防」與「塞防」之爭,筆者在過去已有討論過這個問題。不過當時的時空環境是俄羅斯還未入侵烏克蘭,美國的川普總統剛剛上台......
Thumbnail
我把我的所有都賭在這上面了,如果我在那年獲得了全NBA陣容的榮譽,我就能拿到超級頂薪合同,那些都是有可能的 當Isaiah Thomas在效力於波士頓塞爾提克時,他是聯盟中的頂級得分手之一,也是塞爾提克在2016-17賽季打進東區決賽的關鍵人物。然而,2017年他在遭受髖部受傷後,職業生涯急轉直下
Thumbnail
在人生的樂園中,有些人銀行帳戶充盈,卻總在高檔餐廳裡大大的感嘆“沒錢”。他們手持閃亮的門票,內心卻似乎總有填不滿的空隙。這是心靈的饑渴還是不知足的貪婪?
  在住的地方附近,有一間便當店,幾乎每天五點前後都會大排長龍。不是說總是有五六個人在等,而是一次都有二三十個人、排到隔壁巷子裡的那種。有時我會對這個現象感到生氣,我會覺得你們到底都在幹嘛?為什麼當看到前面已經有二十個人在排了,你還會想要排進去?
Thumbnail
夢見我在內湖科技園區等面試。因為時間有點久,加上現在是午休時間,想找東西吃。 我沒帶錢,但我曾經到內湖台積電那裡去找過朋友,我有那個門禁卡,裡面有儲值可用。我就想說去找自動販賣機,看看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買來吃。 我坐電梯來到一樓,沒有看到自動販賣機。正好有個人走過來,我問他這邊有沒有自動販賣機。
Thumbnail
他初次來這一帶,有點緊張。 坐定後他打開攜帶的筆電,叫出偽裝用的表單做做樣子開始等待。 十二點五分,附近的上班族一湧而入購買午餐。 櫃檯前的人龍出乎意料得長。
Thumbnail
我去銀行領錢、匯款。佇銀行外口的自動提款機排隊。我的頭前排一个查埔人,有2台機器,有2个oo-bá-sáng舞半埔猶未煞。等一睏,看正爿彼个咧收物仔,欲走,左爿彼个喙咧唸:「這台不能領一萬塊。」換去正爿彼台,我頭前的查埔人入去用左爿彼台。   玻璃門內底的保全共門打開,問我:「妳要領錢嗎?」「是
Thumbnail
2024年7月26日晚7時30分,巴黎奧運將於史無前例首次在塞納河舉行開幕式!。各國家代表團將乘船穿越巴黎名勝,從奧斯特利莰橋出發,最終抵達特羅卡德羅廣場舉行開幕典禮。原預計吸引60萬觀眾,但為維安考量,觀眾人數將減至22萬人,提供10萬個座位。原本的抽籤購票方式也改為主辦單位邀請觀眾入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講述作者在大學時期接觸到極簡生活,透過整理物品與改變生活環境來療癒自己。作者分享了自己在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成長,以及斷捨離所帶來的影響。另外,作者也提到在有機茶園的突發事件,讓他有新的體悟。文章充滿了個人感受和生活哲學,建議對想要改變生活方式的讀者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