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諮商(二)-「我就是記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老師你還記得喔...哇...」有時一些學生或案主常對我這樣說,聽了數次以後我也不覺得驚訝了。
  記得甚麼呢?比如案主不自覺的講起了某個朋友,家中飼養的寵物,或是過去發生的一個極小的事情,而有時甚至微妙的,案主在發生某一件事情時當天吃過的餐點,比如案主當天很忙煮了一道蝦仁炒蛋但被先生嫌蝦子太水案主很生氣又羞愧但又無從解釋自己忙到根本忘了要幫蝦仁先放在衛生紙上退冰....
  在諮商專業一路的學習中,一開始的新手諮商員有大量督導和大量要求記憶的訓練,所以如果你接受實習諮商員的諮商,你都會看到他們怯生生(?)的請你幫他填寫一份錄音同意書。你填寫以後,他們後續和你晤談結束回去後就得要乖乖地回去聽自己和你對話的內容,一邊聽一邊譴責自己,但還是要寫出一份完整的「逐字稿」。沒錯,一個一個字全部打下來,還要順便紀錄嘆氣,安靜沉默的時間。
  而也有另外一個做法,就是記錄下「歷程稿」。所謂的歷程稿就是,寫下諮商員和個案之間晤談的內容,不用聽錄音檔寫。聽起來好像比較好過,但其實這才是真地獄。歷程稿要求「諮商員全程記錄諮商來來回回的對話過程,還有互動時諮商員心理思考的意圖和概念,還有案主當時的行為反應
  換句話說,你能記得越全面越好,最好全面到連空調和外面隔音措施不佳影響到案主的身體顫動都要記得。
  好痛苦的訓練阿,這訓練最短要碩二兼職實習和碩三全職實習時進行。而對自己有要求的諮商員,往往在拿到證照後仍然持續維持一樣的訓練,除了給予自己後續的督導要求,也確保自己可以反思自己的諮商品質。
  所以,我今天還寫歷程稿或逐字稿嗎?
  我能說,逐字稿要聽自己的聲音實在太恥了,外加請案主答應錄音,其實錄音存在就已經變成諮商中某個潛在的干擾因素,對於已經執業數年的我來講不再進行了。而為了部分督導需求,我仍然會撰寫歷程稿,盡全力記下當時的場景。
  所以,如果是歷程稿寫的內容,我當然會清晰記得。但其實我想說的有一部分更妙的是,我從沒寫過的東西,我也記得。
  怎麼記的?這個問題可能跟你問一個演員到底如何花一天就背起台詞一樣回答不出來吧,我只能說這就是長時間浸入在同一件事情的訓練下的必然成果。人的腦袋和身體記憶,往往比你知道的強大。
  舉個例吧,面對每個案主,我都會出現不同的身體,或心理的心象,又或是某些特定的話題,會勾動我腦中的某個感官知覺,比如會默默地出現俄羅斯方塊的音樂,或是一種應該只有我才能聞到的油膩飯菜香(只要戶外沒有餐車經過)。或是案主在講某個人的時候,像是看到這個人身上是鐵灰色...這倒不是我刻意在運用某種功能強迫要記住案主的事情,他就是「自然而然」的發生。
  所以有時在案主繁複的描述中,我腦中已經上演了許多聲音圖像氣味,但有時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而在案主下次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熟悉的聲音圖像氣味,我就想起來了:「你講的這個人,是不是上次你說想和你交往,但後來就不了了之的那傢伙?」
  「對對對!!老師你怎麼還記得!!??」案主很激動的說。
  我實在不敢告訴他,我當時腦中浮現了梁靜茹的分手快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他們需要白目,白目到你翻白眼。
  只是一個心理師對自己職業的思考與碎碎念。
  本文是30秒知道心理師都在幹啥的短文。
有些耕耘不見得在那一刻就有收穫,但總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幫上你,像是一種伏筆。
  也許你的諮商師並非甚麼值得效仿學習的典範,要看見自己吹的泡泡開始破滅了嗎?但也許你更進一步的想像,諮商師好偉大,好有勇氣,好不容易阿,那也隨你...(放棄溝通貌)
這是一個心理師,在現今,與過往回憶間,意識流般的私人對 白。
  他們需要白目,白目到你翻白眼。
  只是一個心理師對自己職業的思考與碎碎念。
  本文是30秒知道心理師都在幹啥的短文。
有些耕耘不見得在那一刻就有收穫,但總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幫上你,像是一種伏筆。
  也許你的諮商師並非甚麼值得效仿學習的典範,要看見自己吹的泡泡開始破滅了嗎?但也許你更進一步的想像,諮商師好偉大,好有勇氣,好不容易阿,那也隨你...(放棄溝通貌)
這是一個心理師,在現今,與過往回憶間,意識流般的私人對 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篇文章分享了準備諮商所面試的完整過程,包括面試前的準備、實戰演練到面試後的反思,特別針對諮商演練的細節進行深入探討。作者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提供讀者寶貴的建議和心態調整方式,以幫助同樣在追求夢想的考生們提升面試自信,取得更好的成果。
繼上一篇分享兩年來備考的心路歷程後,這一篇主要分享個人資料準備及撰寫的方法。在開始前想先邀請大家把以這句話放在心中,並在準備備審資料這段期間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總是會有新想法產生、有地方需要修改,絕對沒有完美的狀態。」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諮商師希望與個案之間只有諮商關係,不是朋友,更不可能邊諮商邊談戀愛。諮商也是建立在最純粹的諮商關係上才能好好發揮效用。文章談及關於諮商關係的祕密。
諮商師在諮商過程中需要聆聽、閱讀情緒、觀察肢體語言,並運用諮商技術來幫助個案。在諮商過程中,一切談話都應以個案的福祉為主,並不是為了滿足諮商師的個人需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因為時間久了,除非有筆記下來,否則對某件事只會記得一兩句話,甚至只是記得當時的氛圍,但內容已經全忘光也很正常。 因此與其讓對方自己找重點記憶下來,還不如幫對方記憶,做法就是在說完框架之後,可以先講重點是什麼,這樣對方聽到關鍵字就會留心,會以此當作記憶點。 重點記憶與人類大腦的運作機制 我們
Thumbnail
之後因為一些契機,現任心理師發現到我對醫療人員有信任及記憶障礙,包括我跟他在諮商過程中的配合上,出現我會忘了醫生及心理師的名字及長相、忘了曾經跟醫生及心理師說過的話......等等。 於是某次諮商現任心理師跟我講了「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概念,認為我之前的醫療經驗可能對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篇文章分享了準備諮商所面試的完整過程,包括面試前的準備、實戰演練到面試後的反思,特別針對諮商演練的細節進行深入探討。作者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提供讀者寶貴的建議和心態調整方式,以幫助同樣在追求夢想的考生們提升面試自信,取得更好的成果。
繼上一篇分享兩年來備考的心路歷程後,這一篇主要分享個人資料準備及撰寫的方法。在開始前想先邀請大家把以這句話放在心中,並在準備備審資料這段期間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總是會有新想法產生、有地方需要修改,絕對沒有完美的狀態。」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諮商師希望與個案之間只有諮商關係,不是朋友,更不可能邊諮商邊談戀愛。諮商也是建立在最純粹的諮商關係上才能好好發揮效用。文章談及關於諮商關係的祕密。
諮商師在諮商過程中需要聆聽、閱讀情緒、觀察肢體語言,並運用諮商技術來幫助個案。在諮商過程中,一切談話都應以個案的福祉為主,並不是為了滿足諮商師的個人需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因為時間久了,除非有筆記下來,否則對某件事只會記得一兩句話,甚至只是記得當時的氛圍,但內容已經全忘光也很正常。 因此與其讓對方自己找重點記憶下來,還不如幫對方記憶,做法就是在說完框架之後,可以先講重點是什麼,這樣對方聽到關鍵字就會留心,會以此當作記憶點。 重點記憶與人類大腦的運作機制 我們
Thumbnail
之後因為一些契機,現任心理師發現到我對醫療人員有信任及記憶障礙,包括我跟他在諮商過程中的配合上,出現我會忘了醫生及心理師的名字及長相、忘了曾經跟醫生及心理師說過的話......等等。 於是某次諮商現任心理師跟我講了「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概念,認為我之前的醫療經驗可能對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