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培生直擊試教|試教的如在感?談談教學演示的心得及上岸老師的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介於真實及演戲之間的教學演示現場

三月底參加了一場教學實務能力檢測,請了現場的老師當評審,讓師培生可以模擬考教甄時,試教的真實情境,以增加在試教上的經驗,最後由評審給予一些具體的建議回饋。這次的國文科的評審選擇了六篇課文作為試教題目,到現場再六題抽一題進行演示,分別是孔乙己、坤伶、師說、晚遊六橋待月記、畫菊自序、項脊軒志,可以發現評審選題範圍是很廣泛的;以現代文學來看,有短篇小說、新詩;古典文學來看,則有議論文、遊記、記敘文,以及這幾年才被選入課本的台灣古典文學(也是我高中時代唯一沒有上過的一課)。我想評審的用意是希望師培生們除了在上台試教的那二十分鐘練習試教之外,也希望透過這次的檢測活動讓大家多多思考,針對不同類型的文本要如何進行教學。

坦白說教學演示所模擬的,只能是真實的教甄情境,和真實的教學現場還是有差距,因為沒有學生的參與,一套教案設計好後也只能是半完成品,要和學生產生互動和交集後才能構成教學,而與學生在班級裡的互動是千變萬化的,這部份很難在試教中完整呈現。試教比較像是一場由老師精心策畫,希望能展現自己的教學能力讓評審看見的一齣短劇。

試教像是一場精心策畫的短劇,目的在展現自身的教學能力

試教像是一場精心策畫的短劇,目的在展現自身的教學能力

教學演示「如在感」背後的核心

而在教改的浪潮下,如今的教學越發重視以學生為主體,評審老師也會希望在你的教學演示中能展現與學生互動的能力,如建中國文科的吳昌政老師提到的:

教學情境通常包含著一群師生,特殊的教學空間,以及一段延續的教學歷程,包圍著的家庭與社會脈絡,以及更重要的,教師與學生共享著許多集體記憶以及彼此生命的交流互涉。這些構成教學場域的條件,複雜而動態,使得「上課」這件事比一般的口語知識傳播,來得活潑或者說具有(行為)藝術特質。
因此我在觀察教學演示的時候,最重視的一點是「如在」。
教如在,教學如學生在。

那要如何在沒有學生的教學演示中展現「如在感」呢?真的是多問學生問題,然後再模擬學生回答,做一下角色扮演就可以了嗎?

我認為那只是表面,教學演示要能夠呈現如在感的關鍵還是在於「心裡要真正有學生。」心裡有學生,在備課的時候才會以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這樣講解能讓學生聽懂嗎?提問設計能夠引導他們嗎?以及什麼樣的素材能夠引起他們的學習動機?我想以學生為出發點所設計的教案,和以老師自身為出發點所設計的,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

要能好好展現教學能力的前提,還是自身就要有足夠的教學能力,而在事前紮實備課,多多累積教學經驗才是教學演示能夠亮眼的關鍵。

教如在,教學如學生在

教如在,教學如學生在

試教的時候可以注意的六件事

但以操作技術層面來說,教學演示還是有很多可以注意的眉眉角角,讓演出的進行更加順利,這裡也列舉一些評審老師給的建議:

  1. 演示的開頭常常有人說「同學,上節課我們已經上完課文了,現在要開始......」建議將具體上到哪個階段說清楚,以讓評審知道,例如上面那句話可以改成「同學,上節課我們已經把課文基本的字詞解釋爬梳過一次了,現在要進行的是段落統整......」
  2. 演示的時候安排1~2個核心提問發問就好了,很多訊息擷取類的簡單問題,也就是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的可以略過,這樣比較不會一直打斷演示的節奏,也讓提問的設計看起來更有層次。(當然在教學現場問一些簡單問題確認學生的注意力有在課堂上是很正常的,只是在演示時要去蕪存菁,呈現最精華的就好了。)
  3. 提問完後可以停頓個3~5秒,給予評審一些理解你的問題的時間。不要害怕停頓的沉默時間,不斷地說反而會給人一種壓迫感和緊張感,適度留白顯得更從容舒緩。
  4. 結尾的時候可以分派一下回家作業,或是說明下節課要做什麼,讓評審知道自己是有完整教學的規劃,只是在這15~20分鐘還沒有時間展現。
  5. 在演示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一下能力表現上的平衡,例如:就算這場演示的重點放在分析課文架構或延伸補充上,還是可以挑一兩個生詞難字來解釋,顯示自己有教學生正確理解字詞的能力
  6. 教學演示後的專業問答可以理解成「評審在給我一個補充說明的機會。」而不是「我正在被拷問質疑當中。」回答前可以思索一下,如果當下不知道如何回答,可以先以自己的理解複述一下評審的問題,既能夠避免誤會評審意思,答非所問的情形,也給予自己一些思考的時間。

從以上的六點可以發現,教學演示除了要有好像學生就在現場的感覺,真正坐在台下的評審老師們也是必須考慮進去的,思考他們想看到你展現什麼能力,以及怎麼展現是比較清晰的。思考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課程,是教學的本質與初衷,而考量我能讓評審在這十五到二十分鐘看到什麼,則是能不能被錄取的關鍵。

評審需要的,是適合這間學校的老師

而我們在教學實務能力檢測的座談會後,評審老師也有和我們談到每間學校的教甄標準其實不同。以地區而言,北部的學校,在考題上更加重視教學設計(如真實情境、提問設計的安排等等),而中南部的考題還是偏向傳統的形音義、句讀、國學常識等等。以學校的pr值而言,明星高中會更想看見老師的創新教學、延伸補充的能力,而社區高中還是希望老師能更著重在基本的字詞解釋及閱讀理解上。聯招的題目則較為四平八穩,取一個平衡值。

教學演示有最好的嗎?其實很難給個統一的標準,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天生的人格特質及學習風格,老師和學生都是如此,所以適不適合比建立一個絕對嚴謹、公正客觀的好壞標準更為重要。每間學校的氛圍、學生特質都是不同的,評審所需要的,是適合這間學校的老師,不是最優秀的。

考教甄的心態建議

在如今200取1、300取1的殘酷教甄現場,很容易使一個人灰心喪志,所以評審老師在最後也給師培生一些關於考教甄建立心態的建議,我結合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來:

  1. 保持自信:不被錄取不見得是因為不夠好,只是不適合罷了。
  2. 持續精進:一個人能夠自信的根本原因,還是需要以深厚的實力作為底蘊,所以在考完教甄後分析自己不足的地方進行修正,才能在下次做得更好。
  3. 了解自己與環境:分析所考學校的需求到底是什麼,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可能更適合哪間學校,找對適合的賽場才能凸顯自己的亮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希文樂見的沙龍
208會員
138內容數
在人生這場旅途中,尋找令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分享「喜聞樂見』的事,散播歡樂傳播愛。
希文樂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2
設計思考教我這四件事,至今仍很受用:1. 別怕犯錯,盡早失敗。2. 不要有完美主義。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最好,便是完美。3. 維持砍掉重練的耐心和勇氣。4. 反思是讓實戰經驗有意義的魔法。
Thumbnail
2025/02/12
設計思考教我這四件事,至今仍很受用:1. 別怕犯錯,盡早失敗。2. 不要有完美主義。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最好,便是完美。3. 維持砍掉重練的耐心和勇氣。4. 反思是讓實戰經驗有意義的魔法。
Thumbnail
2022/10/24
從八月開始在武陵高中擔任國文科實習老師,歷經了還算清閒的八月,以及被行政庶務、班級經營、備課、上台、第一次教學演示等諸多事情纏身的九月、十月,終於在忙碌的新生活中,漸漸找到能夠穩定前進的節奏,也有時間經營我荒廢已久的部落格,以下我將分享這三個月以來對於成為「老師」這個角色的心態及定位
Thumbnail
2022/10/24
從八月開始在武陵高中擔任國文科實習老師,歷經了還算清閒的八月,以及被行政庶務、班級經營、備課、上台、第一次教學演示等諸多事情纏身的九月、十月,終於在忙碌的新生活中,漸漸找到能夠穩定前進的節奏,也有時間經營我荒廢已久的部落格,以下我將分享這三個月以來對於成為「老師」這個角色的心態及定位
Thumbnail
2022/01/27
工坊坊簡介 跳脫:什麼是「以影像思考影像」? 在工作坊的前導課程裡,業師提醒我們看電影往往太注重內容,而忽略了形式,希望在接下來的工作坊中,能先試著放下對於文本內容的分析,以及從電影探討議題的切入點,很純粹地回歸影像本身,觀察及感受它們。 體驗:教學體驗活動設計的目的為何?
Thumbnail
2022/01/27
工坊坊簡介 跳脫:什麼是「以影像思考影像」? 在工作坊的前導課程裡,業師提醒我們看電影往往太注重內容,而忽略了形式,希望在接下來的工作坊中,能先試著放下對於文本內容的分析,以及從電影探討議題的切入點,很純粹地回歸影像本身,觀察及感受它們。 體驗:教學體驗活動設計的目的為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追根究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更加辛苦的。從原本只需要坐在下面聽老師講話,偶爾動動筆寫筆記,變成要不斷地寫學習單、與同學討論,從單純的輸入變成不斷地輸出。
Thumbnail
追根究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更加辛苦的。從原本只需要坐在下面聽老師講話,偶爾動動筆寫筆記,變成要不斷地寫學習單、與同學討論,從單純的輸入變成不斷地輸出。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3.08.30 作者:FAHAHA|翁順法 總之,我認為講師應該在教學階段好好賦能,而演練階段就要放手交給學員,讓他們犯錯、卡關,然後試著透過前面所學,自己解決問題。 ​ 這會比較辛苦,但成長也會比較扎實。 ​ 而且,換個角度想:我們自己不也是這樣,一步一腳印,從錯中學嗎? ​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3.08.30 作者:FAHAHA|翁順法 總之,我認為講師應該在教學階段好好賦能,而演練階段就要放手交給學員,讓他們犯錯、卡關,然後試著透過前面所學,自己解決問題。 ​ 這會比較辛苦,但成長也會比較扎實。 ​ 而且,換個角度想:我們自己不也是這樣,一步一腳印,從錯中學嗎? ​
Thumbnail
在升學主義中的環境 表演藝術拿什麼跟主流比較? 這次進駐的學校中教了兩個不同的班級 第一個班級絕大部分是可以投入參與的 第二個班級的女生可以投入參與 但有些男生在課堂中一開始就會顯現出聊天躁動 實際上這顯現了男生對於課程的不安 這個不安並非一定不好 而是就學習而言,有學生已經被灌輸一定要好好學習 另
Thumbnail
在升學主義中的環境 表演藝術拿什麼跟主流比較? 這次進駐的學校中教了兩個不同的班級 第一個班級絕大部分是可以投入參與的 第二個班級的女生可以投入參與 但有些男生在課堂中一開始就會顯現出聊天躁動 實際上這顯現了男生對於課程的不安 這個不安並非一定不好 而是就學習而言,有學生已經被灌輸一定要好好學習 另
Thumbnail
昨晚員工旅遊回來,接到一通夥伴的電話,問我明天能不能進辦?(因為我週五通常不會進辦啊!) 當然問:「要做啥?」 夥伴:「我們邀約到數位實驗高中的師生,要採訪他們,了解他們用我們最新的高中數理動畫的心得等等。」 我聽到馬上一口答應了,因為我一直很好奇這些學生有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對我們開發的教學影片又有
Thumbnail
昨晚員工旅遊回來,接到一通夥伴的電話,問我明天能不能進辦?(因為我週五通常不會進辦啊!) 當然問:「要做啥?」 夥伴:「我們邀約到數位實驗高中的師生,要採訪他們,了解他們用我們最新的高中數理動畫的心得等等。」 我聽到馬上一口答應了,因為我一直很好奇這些學生有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對我們開發的教學影片又有
Thumbnail
這一堂課,我引導學生寫〈線上教學狀況怎麼解?〉,要求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如何反制學生躲在鏡頭後玩弄的小把戲。畢竟,要寫出論述精闢的議論文,必須學習站在對立者的角度進行思辨。 適合對象:國小高年級、國中 付費訂閱可看:學生範文、空白圖表 一、起「轉」承合,迅速切入主題 轉:該怎麼樣改善這個狀況。
Thumbnail
這一堂課,我引導學生寫〈線上教學狀況怎麼解?〉,要求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如何反制學生躲在鏡頭後玩弄的小把戲。畢竟,要寫出論述精闢的議論文,必須學習站在對立者的角度進行思辨。 適合對象:國小高年級、國中 付費訂閱可看:學生範文、空白圖表 一、起「轉」承合,迅速切入主題 轉:該怎麼樣改善這個狀況。
Thumbnail
你不能教一個人任何東西,你所能做的,只是幫助他發現已經存在他裡面的東西 。沒有人能比你更了解你的學生​,也沒有老師能比學生更了解他自己​,相信學生,老師也要相信自己,才有力量可以持續走下去​。試著當一個​提出問題而非給出答案​,讓學員自己創造而不是灌輸知識給學生的老師,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課堂風景。
Thumbnail
你不能教一個人任何東西,你所能做的,只是幫助他發現已經存在他裡面的東西 。沒有人能比你更了解你的學生​,也沒有老師能比學生更了解他自己​,相信學生,老師也要相信自己,才有力量可以持續走下去​。試著當一個​提出問題而非給出答案​,讓學員自己創造而不是灌輸知識給學生的老師,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課堂風景。
Thumbnail
上課前,創辦人問我要怎麼上課?我先客氣地回答,會先了解孩子的學習起點,包含文言文經驗等等。「不行這樣,這是一般體制會用的方法,先問你知道了什麼,再開始教學。我們這邊不這樣做,不然學生的慣常對應會起來。」創辦人這麼說。 開玩笑的,又不是第一天認識XD 我看了一下創辦人,安靜地想著。一邊四處走動觀察,看
Thumbnail
上課前,創辦人問我要怎麼上課?我先客氣地回答,會先了解孩子的學習起點,包含文言文經驗等等。「不行這樣,這是一般體制會用的方法,先問你知道了什麼,再開始教學。我們這邊不這樣做,不然學生的慣常對應會起來。」創辦人這麼說。 開玩笑的,又不是第一天認識XD 我看了一下創辦人,安靜地想著。一邊四處走動觀察,看
Thumbnail
如果學習的過程不容許錯誤,那算什麼學習?
Thumbnail
如果學習的過程不容許錯誤,那算什麼學習?
Thumbnail
如果國文課的想像,變得不一樣⋯⋯
Thumbnail
如果國文課的想像,變得不一樣⋯⋯
Thumbnail
關於上課這檔事...我想介紹在面對不同人數的學生時的我的上課方式外,還想跟大家分享我平常在上課時常用的小技巧,希望大家可以當作參考,日後有機會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喔!
Thumbnail
關於上課這檔事...我想介紹在面對不同人數的學生時的我的上課方式外,還想跟大家分享我平常在上課時常用的小技巧,希望大家可以當作參考,日後有機會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