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日期:2023.08.30 作者:FAHAHA|翁順法
分組競賽是講師常用的教學手法,能夠讓學員燃起鬥志,更投入在課程中。
但假如你用過這招,一定遇過一種情況,就是:巡場時發現小組的進度不如預期。
比如,你預計 25 分鐘要討論出答案,畫在海報上,結果剩下 8 分鐘了,海報還是白的,大家卡在某個環節,沒有共識。
這時你要即時介入小組,告訴他們「你的答案」是什麼嗎?
以前我會趕緊到組內,快速幫他們整理想法,並且給出自己的見解,因為我怕他們最後做不出來。
我給建議之後,大家豁然開朗,趕快把「我說的答案」畫到海報紙上,最後上台發表。
各組完成度很高,我在台下也聽得很爽,講評時還會不小心說:「這組說得真棒。」(欸不是,那就是我自己說的答案齁)
後來我發現,這是一種學習假象。學員覺得自己會了,講師也誤以為自己教的很棒,畢竟大家的產出都符合預期。
但,這是「演」給誰看呢?
現在我就不這麼做了。我鼓勵學員討論過程有任何問題,就舉手發問,但回答問題時就努力忍住,盡量不直接提供我的建議,而是讓他們自己想出答案。
如果想不出來、做不完,或是做錯怎麼辦?
那...就做不完、那就做錯吧!畢竟這才是真實的學習情況。
對於學員而言,這完全不是壞事。不會就不會啊,不就是不會才來上課嗎?誰告訴你聽個兩小時的課就會變超猛?
演練時做錯、卡關都不要緊,就努力回想所學,盡可能解決問題,學到的知識才真正屬於自己。
而對於講師來說,這是一種提醒。
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討論時間可以再多一點?題目要挑簡單一點?指引更清楚一點?還是根本就是前面的教學,還不足以讓學員有能力解題?這些都需要講師事後好好檢視。
總之,我認為講師應該在教學階段好好賦能,而演練階段就要放手交給學員,讓他們犯錯、卡關,然後試著透過前面所學,自己解決問題。
這會比較辛苦,但成長也會比較扎實。
而且,換個角度想:我們自己不也是這樣,一步一腳印,從錯中學嗎?
若有簡報設計、溝通表達等內訓或個人諮詢的需求,歡迎來信討論。
訂閱週報 (每週三收到一篇原創短文)
(本文為FAHAHA所有,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