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光筆記】心智圖、黃金圈,用心智地圖,重新找到真實的自我

2022/04/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月初我剛離職後的某天,回基地找同事聊著自己下一步,我說「接下來要去找我大學的學長問看看轉往新創或科技業的可能性、去聽台藝大藝政所的說明會,再去問一個在大公司做PM的親戚聊企業對專案經理的要求,要找那個露營的營友問問看探索教育的入門磚,也有約科長再聊聊,啊,我還會找我高職同學問看看傳產目前對管理人的需求......」
同事聖偉靜靜的聽著,我比以往更快的語速與更多的言語試圖壓過自己的焦慮,說真的,這乍聽起來充實的1月探索之旅規劃,其實任誰都聽得出來我正對未來無比的迷惘。
「你打算聽那麼多人對你的建議和想法,那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聖偉一句話,直接擊中我的核心問題。
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如此不認識自己的?
是因為去年把工作搞砸所以不敢再相信自己的判斷,還是在那時去學打鐵回來後自己創業卻大失敗所造成的自信心低落,還是在立院工作時被複雜惡劣的工作環境給嚇壞了三觀,又或者我根本從來都不曾真的認識自己?
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四處奔波,和許多前輩見面、和很多老朋友重聚,探索著不同職涯與領域的過程中,的確得到很多有用的資訊,但在對話裡我也試著從他們口中拼湊出自己:我是個專注的人,又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我是個善解人意的人,但也是個擇善固執的人;我是個講求完美的人,卻又同時是個不拘小節的人......
每個人的口中所描述的我,如此一致卻又完全不同,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我的核心思想又是什麼?沒想到1月的探索反而使我更加迷惘,更加不知所措。

「這不是我。」
某個在長濱看著海發呆片刻,我突然有了這樣的覺悟,這樣陷在空洞與不知所措的自己,並不是真正的我。從小到大,我都不是被動的人,總是主動提問、努力的解決問題,如今卻這樣躊躇不前,真是太不像我了。於是我拿出了紙筆來畫畫圖。之前不論是會議或各式討論中,我最常使用的工具便是心智圖與黃金圈,這次不分析事,就拿它們來分析自己吧!
把心智圖的中心換成「我」,長出所有對自己的描述,再從中找出關鍵字來發展
為每個關鍵字去想出它們的Why、How、 What
適合用來探索的心智圖,中心放上了「我」,來長出所有的聯想詞與描述,從中去抓出思考的脈絡,慢慢地勾勒自己的樣貌,再抓出特定關鍵字,利用黃金圈去對其長出Why、How、What,為每一個關鍵字找出下一步,然後寫出一個關鍵句來決定行動。這樣的使用方式可能不完全和業界相同,但就姑且稱其為「昱式心智地圖」吧!
這樣的分析過程在過去,為我定義出了第一屆桃園設計獎「野生與不受限」競賽個性,也為上個執行的專案(桃園設計發展計畫)長出由「學校向地方紮根」的大方向,也在過去成功藉此激盪出「把事情做好,就匠」這個第一屆TEDxNTUST的核心理念。每次我都能從這個昱式心智地圖下出一個關鍵註腳。而這次從「我」長出的心智地圖,最後下的關鍵句(也就是真正的我是什麼樣的人),完全出乎自己意料:
「我是個對人與世界充滿好奇,樂於分享個人的經驗與知識,希望能藉由『改變』來讓他人開心的人」
喜歡在活動中看參與者們開懷的笑,原以為那代表自己喜歡策展,但其實我喜歡的是「讓人開心」的本身,並不是策劃活動這件事;著迷於完成東西後的那股成就感,原以為那代表自己熱愛手作,但事實上我愛的是「改變」這件事,並不是愛手工藝;我熱愛寫文章,原本以為那代表著我可以往採訪者的職涯方向嘗試,但經過這次的心智地圖探索,其實「樂於分享」才是我那麼愛寫文字與說話的主因;可以不怕生的和所有陌生人打成一片,原先認為那是被訓練出來的社交功夫,但在本次重新思考後,原來那源自於我對一切的「好奇」,才能那麼無所畏懼的去和他人互動與交流......
出社會已經7年多了,在忙碌的生活與工作裡,原來我早已迷失了自我,更忘記了自己真正的樣子,更因為鮮少去自我檢視,也讓我做了許多現在看來完全不適合自己的選擇,做了那麼多不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段日子雖然不全然光鮮、甚至有許多時刻過得很痛苦,但我最大體悟是:
時光和歲月本身並不會給我們什麼,是那些在時間中的『選擇』在磨練我們。不論對、錯,每個選擇都為我們的生命增上痕跡,每一個選擇都為現在創造了意義,甚至沒有經歷某些選擇,我無法成現在的我,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一切都還不遲,30歲覺醒、意識並體會到自己的需求,比起繼續沒頭沒腦的茫然下去,一切都還不遲,動起來吧!向著我真正想走的方向走去。
一切都還不遲,向著我真正想走的方向走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0會員
36內容數
長光沙龍是一個融合多元題材的小平台,從少見技能的【行動打鐵計畫——鐵與火的魅力】系列看課堂間點燃的樂趣,或是想看我記錄生命日常的【燦爛常光的美好時刻】,甚至是我的個人奇妙創作【麻瓜獵奇事件簿】,這裡會有些有趣的題材打開你的視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