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人] 失控的努力文化:為什麼我們的社會讓人無法好好休息 (GP)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一、 書本資訊

書名: 失控的努力文化:為什麼我們的社會讓人無法好好休息
作者: Celeste Headlee   譯者: 林金源
出版社: 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03
購書管道:Readmoo讀墨  書種:電子書

二、 內容介紹

  失控的努力文化是以第一部分-崇拜效率、第二部分-拋開效率崇拜─如何從生活駭客到收回生活構築而成。
  第一部份的篇幅較長,主要是在講述赫莉(作者)如何覺察高效率的工作習慣,入侵到自己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赫莉本以為從職員轉變為老闆,會讓她生活變得更加自由且富足,但她卻驚訝的發現,儘管賺進了令她不敢想像的財富,但同時也讓她生活在工作的地獄之中,各種邀約演講、通告,使得她東奔西跑,長達數周都沒有時間可以悠閒的在家中看看書或追劇,因為高效率的工作習慣使得赫莉認為坐在電視前啥也不幹,只管看自己喜愛的烹飪節目,是令人感到羞愧的,因為這樣的行為沒有任何生產力可言,而沒有生產力意味著自己就是個懶鬼。
  赫莉明白自己不再像過去還是職員的自己那般充滿經濟壓力,她擁有比以往還多上數倍的財富,但她的給予休閒嗜好的時間卻少的可憐,她本以為提高收入,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加輕鬆自在,然而事實卻是,收入提高了,但她的日程表卻更加擁擠,這樣的發現讓她不由得懷疑人生。
  在覺察這件事後,赫莉決定要探究箇中原由,於是在翻看許多歷史資料與研究論文後,赫莉驚訝的發現,人類在工業革命之前,一週工作時間遠少於當今的一週四十個小時,而且過去的人們還擁有比現在更多的假日,然而工業革命之後,科技所帶來的不僅是機器生產力的飛速提升,就連人們的工時也瞬間飆破一週六十小時,機器的便利性與人們大量時間的投入,商品得以大量製造,因此成本也隨之壓低,商品的價格自然更加便宜低廉,以往昂貴只有上流社會能夠享受的諸多商品,變得不再那樣的高不可攀,比如現今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的價格,盡管不便宜,但也不至於讓你傾家蕩產才買得起,這是科技帶來高生產力的極大好處,它改善了人類的生活品質,為我們提供許多的便利性,但我們也因此患上了追求高生產力的癡迷,這其中也包含政府的政策與名人們的言語加持,赫莉在書中提到許多知名人士的名言,這些名言無不明示或暗示人們「時間就是金錢」,而這個名言時至今日仍被人們奉為圭臬。
  一週工作超過六十小時,對於現代人來說也是相當勞累的超長工時,然而根據紀錄指出,許多童工(當時並沒有童工的概念)一天工作十二小時,一個躺上床,另一個就下床輪班工作,如此高負荷的工作方式,不僅成人就連孩子因過勞而死的死亡率也是高的驚人。
  大量的青壯年死亡,引發了人民的不滿,暴亂、抗議越演越烈,這一切對於一個正在快速成長中的國家來說是巨大的傷害,因此為了安撫人民,勞工保護的法規紛紛建立,最終有了如台灣現今有關工安相關的法規,不僅明訂工作場合要有何種防護設備、器具來保護勞工的安全,同時也要給予勞工適當的休息時間、假日等等;起初企業主對於政府的這項決策感到不滿,他們本以為從一週超過六十小時的工時,縮短成一週四十小時,這會使的生產力大大的下降,但實際上的結果卻是生產力不僅大多持平,甚至有的還有所提升,這樣的現象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是相當反邏輯、不可思議的,當然對於現代人的我們來說,這相當好理解,長工時會使人專注力下降,這不僅會使生產力大打折扣,甚至更容易發生意外,但是僅僅如此生產力為何不但能持平,甚至還有所提升呢?因為人們有了更多屬於自己的休閒時間,面對工作的態度更加積極正面,生產力自然隨之提升,而這種縮減工時進而獲取更高生產力的行為至今仍舊有不少企業爭相效仿,比方一週工作四天,或是一天工作六小時等等。
  在前人流血、流汗的努力下,後人再次擁有了合理的休息時間,但人們卻很快的將這一切還了回去,人們再次投入大量時間在工作上,彷彿前人的努力像是笑話一般,為什麼人們要將好不容易奪回的休息時光拱手相讓呢?
  原因無它,只為了賺更多的錢,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於是人們為了升職、為了加薪,為了得到老闆的青睞,他們自願加班,甚至連下班都願意持續收發信件,提前安排明天的工作行程,甚至連假期都不願花費在娛樂上,因為「時間就是金錢」依然深入人心。
  秉持著這樣的信念,人們不僅在工作上想要擁有高效率的工作習慣,就連生活也要如此,工作與生活的界線從此逐漸模糊,這並不是勞方單方面的行為,就連資方也促進了這樣的結果,好比公司擁有健身房、廚房,甚至娛樂室,員工可以在空閒時光自由運用,甚至有些員工會將自己的辦公桌佈置滿滿的翠綠植物或是各種自身喜好的擺飾,讓自己工作起來更加舒適、自在,這些習慣也從工作場所帶回了家中,無論是客廳、廚房,甚至臥室,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與辦公室的習慣相仿的地方。
  隨著工作與生活的界線徹底模糊之後,生活不再單純,我們下意識的選擇用更快速、更有效率的方式來達到目標,因為我們把工作的思維帶回家中,不但處理家事要具有效率,就連與家人相伴也會刻意尋找有意義的活動來進行,比起讓孩子在家耍廢,家長更偏好於帶他去戶外踏青,或是去參觀展覽等等,因為家長們認為這是對孩子的未來是有幫助的事情,就算孩子心中有百般的不願,家長只會認為孩子貪玩任性,除此之外,我們就連對待自己的消遣嗜好也會尋求意義或是認同,好比去到一處風光明媚的湖畔,比起躺在草地上發懶享受陽光與徐風,我們反倒是優先選擇拍照打卡,並低著頭檢查有多少人替我的發文按讚,若是太少人按讚,心情還會隨之低落。
  高效率的工作習慣,促使我們追尋最快速,最有效率,且最多人認同的做事方式,我們甚至以這種習慣作為做事的目標,而這反而讓我們忽略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甚至還活活的累死自己,比方說,你想要靠健身來維持體態,你在網路上搜尋時,你會選擇的方式,往往不是為自己建立一種良好的健身習慣,而是選擇終極的健身法,因為你會認為這是最快、最具效率,甚至能得到最多人認同的一個做法,而你也不會認為這套訓練方式會失敗,因為它已經有成功人士的背書。為了邁向成功,我們將成功人士的生活習慣照搬到自己身上,跟成功人士一樣的時間起床、讀一樣的書、說相同邏輯的話語,甚至連社交圈都想要依樣畫葫蘆,然而這一切不僅讓你離成功更遠,甚至讓你的身心都感到巨大的壓力。
  崇拜效率深入一切,不僅影響你工作與生活方式,甚至對於你看待他人也有巨大的影響,準時下班、不用休息時間來進修的人,都會被貼上不求上進,沒有擔當的標籤,相反的,勤勞加班、花費大量時間進修的人,則會被人看作是社會菁英,他們對於社會更有貢獻。
  追求高效率的行為,隨著科技的演進,將人類推向更危險的境地,過去想要知道朋友的近況,除了登門拜訪外,就是寫信、打電話,但自從有了智慧型手機之後,這一切都變了調,朋友的近況可以透過社群平台得知,若想了解詳情,比起打電話,我們更偏好於留言或私訊,然而這卻逐漸造成了科技冷漠,明明擁有數百名臉書好友,但願意與你見面聊天,哪怕是打電話聊天的朋友都寥寥可數,寂寞感吞沒了現代人,然而我們並不會想要舉辦更多的聚會,或是找人出來聊聊,而是更頻繁的刷新社群頁面,關注朋友的動態,半夜只要手機震動,都會忍不住睜開惺忪的睡眼,立刻查看朋友發生了什麼事,孤立感帶來巨大的壓力,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從上述看來高效率的追求,對於人類的身心具有嚴重的負面效果,這樣的追求不僅無法讓我們真正的高效率,甚至還會害了自己的健康,因此在第二部份赫莉便提出解決之道。
首先赫莉認為,我們必須先找出自己一整天都在忙什麼,為什麼我們總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因此第一步是紀錄時間,將做任何事情的時間準確地記錄下來,就連滑手機都必須誠實的記下,因為只有如此,你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究竟在什麼地方耗費了太多時間。
  透過記錄下的時間,你可將非重要的事情所花費的時間縮短,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更專注,比方說在看書的時間,往往會忍不住滑手機,若你在手機解鎖的畫面加上一行字「你真的需要看嗎?」以此來警醒自己,讓自己更專注於真正想做的事上,你做事將更有效率,以此概念建立一套參考用的行事曆,之所以說是參考用,便是不強迫你一定要依循這份行事曆做事,它是相當彈性的,在你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時,它可以給你一個方向作為參考,但絕非必然。
  當你照著上述的方法做了之後,應會有明顯的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不再那麼忙碌,因為你將時間的重心都擺放在想要完成的事上,但僅僅如此,你還是無法從過度追求效率這件事脫離出來,於是第三步就是停止進行遠距離的比較。
  社交平台上,有許多名人過著令人艷羨的生活,在羨慕的同時,也會產生自己很窮的想法,而這種想法將促使你更拼命的去賺錢,但你要知道這些名人都是存在於金字塔頂端的人群,他們的財富是許多人終其一身都未必能達到十分之一的存在。但你為何會想要追求類似於這些名人的生活呢?因為在你眼裡,他們就代表幸福美好的生活。
  比較自然不是件壞事,但錯誤的比較會讓你失控的努力,若真的要比較,你只要跟自己朋友或鄰居比較就好了,通常來說,自己的朋友與住在相同區域的人薪資水平差異不會太大,在這樣的群體中比較,較不會出現劇烈的落差,而使你產生與名人比較時的絕望感,同時,只要你能比你身邊的人好上那麼一點點,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作者的第四步為減少工作時數,第五步為規畫空閒時間,這兩步是可以合為一步來看的,主要是希望你別投入過多的時間在工作上,過度工作的效率不僅低下,甚至還會影響身體的健康,適時的休息,更有益於調整心理的平衡,並讓自己真正的獲得休息,以及有時間投入自己想做的事,比方說看看書、追劇,甚至什麼都不做也可以,若長時間感到工作不順,不如就請個假,別再想著工作,放下一切,慵懶的躺在沙發上好好休息。
  第六步規劃社交活動,與朋友更深層的交往,前面提到現代人與朋友的聊天方式,通常是文字多於聲音,但文字往往無法詮釋你真正想表達的關心,因為文字終究少了表情與聲調的變化,因此與其用通訊軟件或講電話聊天,不如將對方約出來,吃頓飯、喝杯咖啡,或是看電影都行,而這種社交行為通常更具有品質,且更能補充你乾涸已久的社交能量,孤獨感很快便會被快樂取代,而這份快樂,會讓你的心情更好,進而影響你的諸多表現。
  第七步也就是最後一步,專注於目的而非手段,這也是通篇的主旨所在,為何我們需要高效率的工作習慣?因為我們嚮往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因此我們的目標是幸福的生活,手段則是高效率的工作習慣,但實際上我們卻為了追求高效率,而忽略了真正的目的,就如同我們不斷的加班,花費大量的時間賺取財富,因為我們常常認為只要有足夠的金錢就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雖然金錢之於生活是必要的,但生活可不僅僅只有金錢。
  在前面的種種例子都提到了,耗費大量時間忙碌工作,你不僅失去了朋友,感到孤寂,更沒有時間去培養興趣嗜好,甚至因為過度的超時工作,使你的身心都出現嚴重的後遺症,就算你賺取了龐大的財富,但這肯定與你想像幸福美滿的生活相去甚遠。
  對我們來說幸福美滿的生活是目的,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不僅只能透過金錢來獲得,我們必須搞清楚什麼是你的目的,再決定運用何種手段達到,而不是被手段綁架,導致完全忽略自己的目的,庸庸碌碌一輩子,累得半死,還竹簍打水一場空。
  以上便是失控的努力文化大致的內容,上述內容只是我挑選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來介紹,作者在書中引用很多數據與學者、名人說過的話來印證她的觀點,增加了許多真實性,而最後的解決之道,作者舉出九個步驟,但我只點出七個步驟,是因為我認為這七步對我來說最為實用,也最具共鳴。

三、 值得探討

  書中最顛覆我三觀的便是「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個觀念也是深信不疑,畢竟連我們的薪水也是以此計價,而這種觀念卻也不知不覺的影響我們,而對我來說,影響最劇烈就是出社會開始工作的那段時間。
  
  每當下班之後,在家中無論是玩遊戲還是看影片,心底都有一種莫名的罪惡感,彷彿自己不該這麼做,自己應該從事更有意義的行為,比方說學習工作相關的技能,或是學習語言。
  起初本以為是自己只是燃起熄滅已經的好學心,但當我認知到自己只是為了提供自己的生產力,進而學習各種技能,以提高自己的效率時,我感到極度的震驚,因為這些事並無法讓我更接近自己的夢想,而只是增強賺錢這個手段罷了。
  
  我喜歡寫小說、評論時事、發表觀點,對我來說自己的思想、言論能為他人帶來更美好的生活,便是我的夢想,而這個夢想之於金錢的意義就沒那麼大,因為這個夢想更多的是要充實自己的內涵。
  不過我也並非讀完這本書之後才開始轉變的,自從開始寫文章後,我心底漸漸的明白了這一點,起初寫文章只是嗜好,但在得到眾人的反饋後,我得到了莫大的成就感,我也從中慢慢地獲得許多知識,也能跟相關領域的人有所交流,這讓我更加明白,我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更多的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充分的感受到自己正在一條自己所期望的道路上,盡管偶爾還是有些迷惘,畢竟現實總會遇到不少經濟上的壓力,我依然必須提升自己的能力,進而增加收入以應付現實生活。
  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知道自己是幸運的人,因為我已經搞清楚自己的目的,也清楚哪種手段最適合我,因此這本書對我幫助雖然不大,但卻極具共鳴。
  另一點令我最心有戚戚焉的便是科技冷漠這件事,在網路上越來越多自稱邊緣人的人存在,盡管真正沒有朋友的人還是在少數,但就算有朋友,互動也少得可憐,這種現象尤其發生在出社會後。
  並不是出社會後,朋友間關係就變差了,而是我們都太忙了,這種忙並不只因為工作,也可能來自我們的娛樂活動,比方說玩遊戲、追劇,但我認為更大的原因是沒必要,像我有一個朋友就認為想要聊天,就用通訊軟體就好了,為什麼還要約見面?對他來說出門是相當耗費能量的事情,不過隨著年紀成長他似乎也明白見面聊天跟透過科技的聊天有著巨大且無可替代的差異。
  於我而言,我大學時,有一群常常一起玩桌遊的朋友,但在出社會後,我們因為上述原因,長達四年都沒怎麼碰面,更遑論玩桌遊了,雖然我很喜歡玩桌遊,但對我來說這份友情慢慢的淡薄是讓我感到悲哀的,於是我抱著就算不玩桌遊也好的心情,約了大家一起吃飯,雖然沒有全部人都到齊,但幾個核心成員還是到齊了,這讓我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快樂,彷彿回到過去的時光,雖然我們偶爾還是會透過通訊軟體聊天,但真正的見面的喜悅是不可替代的,在這一刻,我深刻的明白這就是所謂的歸屬感,只有真正的與朋友見面、互動才能滿足這份歸屬感的需求。

四、 心得

  
  失控的努力文化,它會帶你剖析人類追求生產力的歷史,並點出我們為何越來越苛求自己,癡迷於追求高效率的過程,而它也提供給我們如何從錯誤的追求中脫離的方法,並讓你找回自己的夢想,並追求它。
  書中有許多段落是我們熟知的真相,比方說過度工作,會對身體有不可逆的影響,又或者我提到的科技冷漠,這一些真相個別來看似乎沒有太大的關聯,但卻被作者以崇拜效率這件是巧妙的結合在一塊,讓人驚嘆之餘,也讓人感到悲哀,高效率,本來是讓我們能夠更快、更精準地完成一件事,但當我們將這個邏輯搬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時,卻得到了反效果。
  有效率是好事,但過度的追求效率往往適得其反,我們想要與人談心,通訊軟體固然方便,但少了肢體的接觸,對方神情細微的變化,是很難產生共鳴的,也就是說,透過通訊軟體的談心,對方很難真正能了解你的所思所想,而你也很難得到滿足或抒發。
  這本書很適合對人生感到迷茫的人,若是你覺得自己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忙時,不如就停下腳步,好好的思考自己的要的是什麼?而不是隨波逐流為了他人口中所謂的成功而活著,或許你也會跟我一樣,你的夢想不需要發財才能達到。

  若認為這本書很合你的胃口的話不妨透過下方連結購書,讓我們一起找到對於自己最重要的事為何吧!

  最後,若有什麼書想要介紹的,可以留言讓我知道,我會加入書單,在日後為你介紹,感謝觀賞,下回再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131內容數
透過「流浪者之歌」的故事,我充分的體認到,人生最重要的事便是「面對自我」、「認知自我」,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活著,而非隨波逐流。或許,我的感悟,在你的眼裡很是膚淺,我的想法,在你看來太過單純,但這卻是我透過「自問」得到的答案。比起向人尋求人生解答,我更願意多點失敗,多繞點路,只為了找到屬於我的,「答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異化理論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分析。在當今快速變遷的工作環境下,許多員工感受到與工作之間的疏離感和無力感,引起了異化現象。本文從性討論了馬克思異化理論,以及提出了從異化理論到現代工作的啟示,旨在改善工作環境和提升員工的滿足感。
多年的工作歲月裡,倦怠浪潮起起伏伏,每撑完一輪,下一波將以更高壓更快速姿態襲擊而來。工作這個東西,講白就是個爭奪資源養家活口的過程。在這個漫長過程中,須賦予一些意義,來說服自己或別人持續撐下去。群居生物,維持整體社會運作是身為人的必然責任嗎? 不幸的,這個運作愈來愈快速,許多人已追趕不上。過去農耕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如果你也是個工作狂,相信我,這本書有太多地方會打動同屬工作狂的我們!本書適合所有想重新跟時間打交道的人,以及行程滿檔、終日勞碌的你我,讓我們了解斷捨離才能重新獲得主導權,過上更有靈魂的生活。如果你也時常感到被事情追著跑,焦慮填滿行事曆,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我:「人的一生要幹嘛?」 我會回答:「我覺得就是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工作,但是你要工作多久?你休息要幹嘛?那是為自己負責的事情,人類長大成一個模樣的時候必定都要吃飯、休息、工作,我想這也是最影響身心靈健康的原因。」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會在工作中渡過。近幾年由於科技發達,動用勞力的工作也變少了。但用腦的工作卻也對身體帶來傷害,其中久坐就是健康的頭號大敵,你知道長期久坐會有哪些症狀嗎?善選一次告訴你!
Thumbnail
工作成癮症(workaholism)或稱工作狂一詞由心理學家奧茲(Wayne Oates)提出,美國的CEO平均每星期工作62.5小時,一般工作者是44小時,某些領導者的工時甚至比這更長,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成癮者的工作模式與行為特點,以及如何檢測自己是否有成癮的跡象。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異化理論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分析。在當今快速變遷的工作環境下,許多員工感受到與工作之間的疏離感和無力感,引起了異化現象。本文從性討論了馬克思異化理論,以及提出了從異化理論到現代工作的啟示,旨在改善工作環境和提升員工的滿足感。
多年的工作歲月裡,倦怠浪潮起起伏伏,每撑完一輪,下一波將以更高壓更快速姿態襲擊而來。工作這個東西,講白就是個爭奪資源養家活口的過程。在這個漫長過程中,須賦予一些意義,來說服自己或別人持續撐下去。群居生物,維持整體社會運作是身為人的必然責任嗎? 不幸的,這個運作愈來愈快速,許多人已追趕不上。過去農耕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如果你也是個工作狂,相信我,這本書有太多地方會打動同屬工作狂的我們!本書適合所有想重新跟時間打交道的人,以及行程滿檔、終日勞碌的你我,讓我們了解斷捨離才能重新獲得主導權,過上更有靈魂的生活。如果你也時常感到被事情追著跑,焦慮填滿行事曆,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我:「人的一生要幹嘛?」 我會回答:「我覺得就是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工作,但是你要工作多久?你休息要幹嘛?那是為自己負責的事情,人類長大成一個模樣的時候必定都要吃飯、休息、工作,我想這也是最影響身心靈健康的原因。」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會在工作中渡過。近幾年由於科技發達,動用勞力的工作也變少了。但用腦的工作卻也對身體帶來傷害,其中久坐就是健康的頭號大敵,你知道長期久坐會有哪些症狀嗎?善選一次告訴你!
Thumbnail
工作成癮症(workaholism)或稱工作狂一詞由心理學家奧茲(Wayne Oates)提出,美國的CEO平均每星期工作62.5小時,一般工作者是44小時,某些領導者的工時甚至比這更長,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成癮者的工作模式與行為特點,以及如何檢測自己是否有成癮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