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面對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先生今日休假,因為昨天晚班,我們三人一起睡晚些。起床後,他去買菜,我在家顧孩子,後來出門在巷子散步走走,路上我和孩子說話。
我對孩子說,媽媽以前是一個容易嫉妒的人,因為自卑,認為自己無法擁有好的可能,於是看別人有,羨慕又見不得人好。因為嫉妒太痛苦了,對對我好的人嫉妒我有愧,心裡也難受,看了一些東西,知道這也會加深同樣的局面,宇宙的回報,解方是我對嫉妒的對象要予以祝福。這樣好多了。現在是羨慕,在社群媒體、朋友圈看到好的狀態我會羨慕。最近,有一個聲音會告訴自己:「每個人出生已選擇自己要走的人生藍圖。因此,重要的是,回到當下,意識每個選擇、發生的經驗,要帶給自己的意義是什麼。這個拿到,就是收穫。」
我邊說,孩子邊笑。他是一個喜歡心與心互動的人。
中午,先生買了原味香當午餐,我們給孩子燙了秋葵,是他第一次吃,但吃不多。然後午睡。
四點半我們出門去買澎湃,抹茶巧克力沒有了,於是我們買抹茶提拉米蘇,給朋友驚喜慶生。還在他們家玩麻將、吃飯,一起出門買刮刮樂。
對我來說,朋友要珍惜要經營。今天太美好了。
對了,對於明天婆婆要來,在我原本要運動的時間。我在心裡面對自己不想被打亂的生活節奏,其實是對婆婆有一些不自在,後來想想,我要調整對公婆的態度,試著從我自己先開始善意,也要突破固著的慣性。後來就順順地找到彈性作法:我就換成早上備晚餐的食材,然後下午去運動,就好了。開始期待新的一天。
記一下今天的抽牌:要有計畫。要注意健康。
書裡說,要誠實。
好的,感恩今天所有的一切。
avatar-img
0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森林小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昨天和夏語寬老師聯繫上,好快地能聯繫是一種奇妙的感覺:不設定高高難攀的門檻。因為育兒的關係,彼此的討論一段一段的,沒關係。 我上網看了關於克里昂能量治療、凱龍治療的資料,發覺自己如何思考,以及伴隨而來的情緒,是重要的關鍵,人必須對待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這讓我有一股莫名的踏實感,因為這是療癒的根本。
對未來有焦慮,有一些目標,但條件未到,所以更焦慮,每天晚上不好睡。昨天澆菜圃的菜、種菜,結果忘了帶鑰匙,和鄰居借了電話打給先生,請他外帶晚餐後,我就帶著寶寶爬山,路上遇到一個八十五歲的婆婆,她在山的附近種了二十年的菜,每天走路,不騎車,運動,她的身材勻稱。婆婆激勵了我,這兩天我都揹著寶寶爬山。
昨天和夏語寬老師聯繫上,好快地能聯繫是一種奇妙的感覺:不設定高高難攀的門檻。因為育兒的關係,彼此的討論一段一段的,沒關係。 我上網看了關於克里昂能量治療、凱龍治療的資料,發覺自己如何思考,以及伴隨而來的情緒,是重要的關鍵,人必須對待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這讓我有一股莫名的踏實感,因為這是療癒的根本。
對未來有焦慮,有一些目標,但條件未到,所以更焦慮,每天晚上不好睡。昨天澆菜圃的菜、種菜,結果忘了帶鑰匙,和鄰居借了電話打給先生,請他外帶晚餐後,我就帶著寶寶爬山,路上遇到一個八十五歲的婆婆,她在山的附近種了二十年的菜,每天走路,不騎車,運動,她的身材勻稱。婆婆激勵了我,這兩天我都揹著寶寶爬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 這裡的『人』,可能是個孩子,也可能是個大人。 有許多人,對自己很沒自信,不管他(她)現在幾歲了。 我不喜歡自己,也沒有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你真的可以對自己有自信! ∣菜b導日記∣倒數898天 ❦ 『自己』是跟自己相處最久的人。 所以,與其這麼做↓↓↓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走出家門,我一點也不想跟鄰居寒暄。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鄰居又開始怕尷尬硬要扯話題,這種社交對我這個沒能量的人來說是很大的負擔,這時候就一律回答「我不知道」。 今天我給自己的任務就是接小孩,然後買便當。我很少在外面買便當,但今天我告訴自己,只要一家人能準時坐在餐桌吃飯,其餘的都不重要。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晚上獨自帶著孩子出去吃飯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照舊嘰哩呱啦分享一天兒童節參與的活動,感覺他真的很快樂。 我後來問他昨天晚上在浴室刷牙時發生了什麼。他敘述的內容與我隱約聽見的對話無異。我問他會害怕嗎?他說會。我問他怕什麼呢?他說爸爸很生氣幫他刷牙讓他很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困難抉擇時的善良和正確之間的抉擇。作者分享了她和家人的一些個人事例,並提出了一些對於教導孩子和與年長家人相處的感悟。藉由這些真實生活中的例子,希望能啟發讀者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抉擇時,選擇善良。
生命現場-受害者心態 我們家兒子是個吃貨,每次帶他外食,他總是毫不客氣的點最貴的那道菜。 後來我了解了這點,覺得食色性也,孩子想吃好吃的,倒也不是什麼問題。只是如果我有預算考慮時,會事先告訴他上限。他也都會遵守。如果沒先說,就表示我那天“心情很好啦”! 期末和老師面談孩子狀況,鮮少的體驗到身為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 這裡的『人』,可能是個孩子,也可能是個大人。 有許多人,對自己很沒自信,不管他(她)現在幾歲了。 我不喜歡自己,也沒有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你真的可以對自己有自信! ∣菜b導日記∣倒數898天 ❦ 『自己』是跟自己相處最久的人。 所以,與其這麼做↓↓↓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Thumbnail
走出家門,我一點也不想跟鄰居寒暄。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鄰居又開始怕尷尬硬要扯話題,這種社交對我這個沒能量的人來說是很大的負擔,這時候就一律回答「我不知道」。 今天我給自己的任務就是接小孩,然後買便當。我很少在外面買便當,但今天我告訴自己,只要一家人能準時坐在餐桌吃飯,其餘的都不重要。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晚上獨自帶著孩子出去吃飯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照舊嘰哩呱啦分享一天兒童節參與的活動,感覺他真的很快樂。 我後來問他昨天晚上在浴室刷牙時發生了什麼。他敘述的內容與我隱約聽見的對話無異。我問他會害怕嗎?他說會。我問他怕什麼呢?他說爸爸很生氣幫他刷牙讓他很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困難抉擇時的善良和正確之間的抉擇。作者分享了她和家人的一些個人事例,並提出了一些對於教導孩子和與年長家人相處的感悟。藉由這些真實生活中的例子,希望能啟發讀者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抉擇時,選擇善良。
生命現場-受害者心態 我們家兒子是個吃貨,每次帶他外食,他總是毫不客氣的點最貴的那道菜。 後來我了解了這點,覺得食色性也,孩子想吃好吃的,倒也不是什麼問題。只是如果我有預算考慮時,會事先告訴他上限。他也都會遵守。如果沒先說,就表示我那天“心情很好啦”! 期末和老師面談孩子狀況,鮮少的體驗到身為
Thumbnail
女兒在班上的母親節活動中發言:「媽媽最喜歡作的事是煮飯。」 兒子的生活課本有道題目:「媽媽喜歡作的事。」兒子寫下:「煮飯。」 有天先生跟同事說我喜歡煮飯,回到家我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們中間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三人異口同聲,我辯駁無效。我問我自己:「若不用顧慮家人的需要,我想作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