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過後,讀《獨裁者養成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去年寫的「六四」文章,至今仍記憶猶新。轉眼間,竟又過了一年。
今年的六四,我想分享前一陣子讀的書《獨裁者養成之路》(How to Be a Dictator: The Cult of Personalit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作者是中國近代史學家馮克(Frank Dikötter),書中以八位二十世紀的獨裁者個人特徵與發展脈絡為主題,剖析他們的崛起與衰落。
在此之前,我從未看過馮克的書,只知道他是外國學者(荷蘭人),目前在香港大學教書。看完書之後,不得不佩服馮克,他真是一位很會用筆說故事的作者,從他引用的資料與文獻,也可推知他是相當擅長於庶民書寫的歷史學家。
我相信本書的作者、譯者與編輯都做足了功夫,使得書中一篇篇文章不僅可讀性與易讀性高,筆觸甚至帶有文學的抒情氣息。不過,也因為這抒情性,令我在閱讀內文時,偶爾會心生懷疑地翻閱注釋以確認資料來源,也是一個滿有趣的閱讀體驗。總之,這是一本好看、讓人不知不覺就把書讀完的大眾歷史書。


孤立人群、碾碎尊嚴


過去我曾讀過從性格的角度來分析獨裁者心理狀態的文章。但讀了《獨裁者養成之路》這本書之後,會發現實在很難僅用過度簡化的「人格異常」來做解釋。在馮克的敘事鋪陳與文字引導下,不難發現作者想傳達這八位獨裁者具有一個相同之處:他們全都是相當擅長於操縱「個人崇拜」與「恐怖統治」的人。
作者更進一步說明其操弄人心背後的目的:
「個人崇拜的目的,並不是要讓人相信或被說服,而是要製造混亂、摧毀常識、強制服從,讓每個人變得孤立並碾碎他們的尊嚴。人們必須自我審查,並且反過來監視他人,譴責那些對領袖獻殷勤不夠真誠的人。」
於是,所有的吹捧都來自於恐懼。獨裁者先讓底下的人「學會了不去質疑他的指示,反而開始引述他的話」,進而讓恐懼就像波浪舞一般的四處擴散。人民為了保全生命、明哲保身,只能選擇噤聲。可悲的是,站上權力高塔的同時,獨裁者反而往往是最恐懼不安的人。


區分崇高與卑劣的目的


我猜想讀者在閱讀書中八個獨裁者崛起歷程時,應該不免會感到好奇:難道這些獨裁者的手下、當時的人民,都看不出來獨裁者的人性是如此扭曲、高舉的目的是何等邪惡嗎?
坦白說,就把當時的人民換做是我們吧。今天當我們觀察社會上任何一家企業、任何一位領導者,我們真的能夠確認一個人的目的是良善的或是邪惡的?是崇高的或是卑劣的?有時候真的很難,因為有太多太多因素在包裝,試圖干擾並影響我們的判斷了。特別是如獨裁者這般,以崇高之名行卑劣之實的人,更傾向於透過欺騙的手段,讓自己採取行動的真正動機滴水不漏。
那麼該怎麼辦?至少到此時此刻,我還是樂觀的相信,仰賴恐懼與謊言的政權終究有一天會垮台。就像《獨裁者養成之路》書中多篇文章,巧妙地以獨裁者的辭世為結尾,如〈史達林〉一篇便寫到史達林過世後:
「當局的既得利益者紛紛發表弔辭……喪禮上,無數人民悲痛欲絕。一個月後,史達林的名字從報紙上消失了。」
所有的一切,最後都將隨風而逝。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我頭一次介紹自己喜歡的商管書。原因無他,因為編輯就是我:)
如今,媒體和出版業遭遇的強大競爭對手已不再是同業。與其矇著眼埋頭跳進爭奪閱聽大眾眼球的爭霸戰,不如認真思考自身存在的本質:是要爭一時的點閱數、每天盯著後台顧好個人KPI;報導選一個誘人吸睛、卻無聊短淺的議題來發揮;或是審慎地透過報導與出版品,為社會、為世界帶來一些重要、深刻的反省與價值。
2002年,台北市中山堂地下室發現一批疑似自日治時期遺留下來、不知來源的畫作,這批畫作後來移交台北市立美術館進行研究。究竟這批畫作的身世為何?由前美術館館員、同時也是知名譯者林皎碧女士寫在這本《名畫紀行》中,並榮獲第44屆金鼎獎的肯定...
在日本小說家宮部美幸的作品《鳩笛草》中,收錄了三篇與「念力」有關的超能力故事:一篇是談預知未來的超能力,一篇是用意念殺人的能力,最後一篇則是用透視力來偵破案件。宮部美幸說:「這個故事寫的其實就是我自己。」...
彌爾的思想不僅影響後世政治與經濟制度的設計,《論自由》即使是150多年後的今日讀來仍深具啟發。能夠橫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領域的彌爾,究竟是如何成為一名「通才」大師?答案全都寫在這本親筆撰寫的自傳裡。
朋友對我說:「看妳寫的文章,總覺得你都看一些很『老』又很『硬』的書呢!」非也,非也啊(手顫抖著說),其實我也常看一些很「新」、又很「軟」的書啊(咦~),今天就來聊一本讓我「讀到笑出來」的書吧。
這是我頭一次介紹自己喜歡的商管書。原因無他,因為編輯就是我:)
如今,媒體和出版業遭遇的強大競爭對手已不再是同業。與其矇著眼埋頭跳進爭奪閱聽大眾眼球的爭霸戰,不如認真思考自身存在的本質:是要爭一時的點閱數、每天盯著後台顧好個人KPI;報導選一個誘人吸睛、卻無聊短淺的議題來發揮;或是審慎地透過報導與出版品,為社會、為世界帶來一些重要、深刻的反省與價值。
2002年,台北市中山堂地下室發現一批疑似自日治時期遺留下來、不知來源的畫作,這批畫作後來移交台北市立美術館進行研究。究竟這批畫作的身世為何?由前美術館館員、同時也是知名譯者林皎碧女士寫在這本《名畫紀行》中,並榮獲第44屆金鼎獎的肯定...
在日本小說家宮部美幸的作品《鳩笛草》中,收錄了三篇與「念力」有關的超能力故事:一篇是談預知未來的超能力,一篇是用意念殺人的能力,最後一篇則是用透視力來偵破案件。宮部美幸說:「這個故事寫的其實就是我自己。」...
彌爾的思想不僅影響後世政治與經濟制度的設計,《論自由》即使是150多年後的今日讀來仍深具啟發。能夠橫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領域的彌爾,究竟是如何成為一名「通才」大師?答案全都寫在這本親筆撰寫的自傳裡。
朋友對我說:「看妳寫的文章,總覺得你都看一些很『老』又很『硬』的書呢!」非也,非也啊(手顫抖著說),其實我也常看一些很「新」、又很「軟」的書啊(咦~),今天就來聊一本讓我「讀到笑出來」的書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回顧自己的閱讀史,意外發現自己從高中時期就對「獨裁」兩個字有濃厚的興趣。機緣巧合發生在高中歷史老師推薦了一本《獨裁者的進化》,從此研究「獨裁」為何物,就成了我業餘的閱讀課題之一。   大學時期接觸兩蔣研究,到研究所系統性研讀「國民/共產黨黨史」系列,無不在探討每一種能夠實現「獨裁」的系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人們常說我冷酷無情、殘忍至極。然而,站在權力巔峰的我,內心世界並非外界所見的簡單黑白。這是一段從未曝光的自白,一個隱藏在我內心深處的真實獨白。  恐懼的根源  在外界眼中,我是一個無所畏懼的統治者,但事實並非如此。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動,都是基於深深的恐懼。這種恐懼並非來自外部的敵人,而是來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Thumbnail
沙特:「傅柯是個反動人士。」「他創造了一種新意識形態,成為中產階級對抗馬克思的最後堡壘。」 傅柯:「可憐的中產階級啊!他們不知道若沒有我當作堡壘,他們將會喪失多少權力!」
Thumbnail
  我們距離獨裁有多遠?答案是5天。片中描述中學老師文格爾(Jürgen Vogel 飾)在活動周為學生上了一周的獨裁政治。第一天,學生意興闌珊,認為獨裁不過是舊時代納粹獨裁的遺物。但獨裁真的結束了嗎?文格爾請學生發表何謂獨裁?有人說是意識形態、是少數人控制多數人、是有一位偉大的元首、是在失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被譽為是21世紀版的《動物農莊》,以超現實手法,諷刺、警示現代多數國家體制中,蘊藏的風險與威脅。但比起喬治・歐威爾的作品,這本由小說家喬治‧桑德斯在2005年所著的《統治者菲爾的瘋狂崛起》顯得更加科幻、獵奇,簡潔的文字與篇幅,卻隱隱預言了近代在社群媒體與媒體助長下,更加暗潮洶湧的國際局勢。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回顧自己的閱讀史,意外發現自己從高中時期就對「獨裁」兩個字有濃厚的興趣。機緣巧合發生在高中歷史老師推薦了一本《獨裁者的進化》,從此研究「獨裁」為何物,就成了我業餘的閱讀課題之一。   大學時期接觸兩蔣研究,到研究所系統性研讀「國民/共產黨黨史」系列,無不在探討每一種能夠實現「獨裁」的系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人們常說我冷酷無情、殘忍至極。然而,站在權力巔峰的我,內心世界並非外界所見的簡單黑白。這是一段從未曝光的自白,一個隱藏在我內心深處的真實獨白。  恐懼的根源  在外界眼中,我是一個無所畏懼的統治者,但事實並非如此。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動,都是基於深深的恐懼。這種恐懼並非來自外部的敵人,而是來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Thumbnail
沙特:「傅柯是個反動人士。」「他創造了一種新意識形態,成為中產階級對抗馬克思的最後堡壘。」 傅柯:「可憐的中產階級啊!他們不知道若沒有我當作堡壘,他們將會喪失多少權力!」
Thumbnail
  我們距離獨裁有多遠?答案是5天。片中描述中學老師文格爾(Jürgen Vogel 飾)在活動周為學生上了一周的獨裁政治。第一天,學生意興闌珊,認為獨裁不過是舊時代納粹獨裁的遺物。但獨裁真的結束了嗎?文格爾請學生發表何謂獨裁?有人說是意識形態、是少數人控制多數人、是有一位偉大的元首、是在失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被譽為是21世紀版的《動物農莊》,以超現實手法,諷刺、警示現代多數國家體制中,蘊藏的風險與威脅。但比起喬治・歐威爾的作品,這本由小說家喬治‧桑德斯在2005年所著的《統治者菲爾的瘋狂崛起》顯得更加科幻、獵奇,簡潔的文字與篇幅,卻隱隱預言了近代在社群媒體與媒體助長下,更加暗潮洶湧的國際局勢。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