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參加了一門「運動指導員培訓」的認證課程,結訓後未來就能在個案服務上提供比較專業的運動指導。為什麼我會對這門培訓有興趣呢。其實,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以前我曾經花了很多心力減重,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運動的習慣,幾年下來,確實發現自己的自信心、心情、健康狀態都有很明顯的改善。因此當我發現許多個案都有精神不佳、心情不好、沒有自信、以及需要增加體耐力的狀況時,我馬上就想到這門培訓或許能幫助到他們。
正確的運動方式、姿勢、技巧等只是這堂課的基本架構,我覺得對專業人員來說,最有價值和意義的,是在結訓之前,需要實際找一位有需求的身心障礙個案,確實的按課程學到的方法指導他運動。其實課程的老師多是健身中心相關背景的專業人員,最了解身心障礙者的才是我們專業人員,課堂中可能沒辦法學到「針對每個障別的身心障礙者」該怎麼教學,如何教會個案才是身為專業人員的我們,真正的要去完成的挑戰。
果不其然,原本以為很簡單的教學,在頭一兩次的指導過程中,就讓我感到莫大的挫折和沮喪。在第一次的課程中,我發現個案居然學不會我們以為的基本動作,是理解有問題嗎?或是他自身的體耐力限制根本無從得知,反正就是一直失敗,結果就是個案和我兩個人都很累,包括身體和心理都很疲憊的那種累和無助感!
充滿挫折感的我,利用下次指導個案前的空檔,好好冷靜的自我反思,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以前為庇護員工進行工作訓練時,到底是甚麼做的呢?首先,每一項任務我都會建立標準化作業流程,也就是說每個動作都要有非常詳細的流程和提示;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