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律師禹英禑》裡有個心機角色「權敏宇」,男性,剛考上律師不久,同為新進律師之一,有事業野心,渴望成功,積極尋求表現機會,但卻有許多小動作和心機之處對待身心障礙的同事,而不敢去招惹父親為法官的另一位同梯同事。
這個角色很有趣,他代表職場上、社會上的某一群人,類似的特質、相似的思維,還有差不多的行為反應。
大家在看戲時可能跟韓國觀眾一樣,都氣得牙癢癢的,真想從他後腦勺打下去,對他喊:「你也給我差不多一點,要這樣惡搞同事嗎?到底有沒有團隊精神?有沒有職場友善啊?」
雖說如此,但這樣的人一定存在。我在職場上也遇過這樣的人,小動作放話、匿名上網留言,或是針對性的攻擊⋯明明沒有影響到他的業務,有本事他也可以自求表現,沒人跟他搶、跟他爭,他卻自己自顧自的爭起來,把你當敵人一樣,非要你中箭落水為止。
我和碩士班同學討論後,他給了我一個啟發「蛋糕理論」,也就是「被剝奪感」。他看到你碗中有塊漂亮蛋糕🍰,他覺得那一塊是他的,憑什麼是你拿?既然在你碗裡,那就是你拿走他的⋯
所以,他必須搶回去,並用洪荒之力打擊你、懲罰你,因為你搶了他的「蛋糕」。
很莫名其妙對不對!誰說蛋糕是他的?他自己的蛋糕呢?為什麼別人碗中有蛋糕就是拿走他的?
因為這樣的人,處於劣勢成長背景,成長過程要和同樣條件缺乏和不足的人競爭,踹掉許多條件更不足的人,才能抓到一點點機會往上爬、晉升上階,所以就有一種思維,因為機會都這麼少,如果不是我拿到,而是被其他人拿到,那麼就是那一個人搶我的。
但說明白點,這樣的人自知無法和真正有條件、有社會資本的人競爭,他只能和他自認為「等級差不多」的人猛烈攻擊、強勢奪取。
他看不到在同樣生存條件缺乏的其他人也有類似的困境和匱乏,也有各自的辛苦和不易,他太想成功、太想脫離他自己生存處境的弱勢、太想證明他是優越的以擺脫自卑⋯他被他內心強烈的慾望推動,讓他失去了感受心、同理心和惻隱之心,衍生的是看到相同沒有什麼條件的人可以獲得成功及被讚賞⋯他的嫉妒和不平的憤怒,滿滿的覆蓋他的理智,做出許多背後的動作,和有意無意的排擠,以期擠掉競爭對手,就以為自己多了些勝算,可以得到機會。
然而,這樣的人忽略了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特質和天份,有時候看起來沒什麼條件的人之所以會被看見和肯定,不是在於他們的拳腳功夫多會踹掉別人、多會架別人拐子,而是在於特質和天份讓他們有了實力,同時猶如天命般的在實現他們的才華和能力,他們只是如實的忠於自己,如實的紮根,專注的進行自己喜愛的事物,即使挫折和困難,也繼續「堅持」。
然而,不論如何,這樣的人一定還是會存在,這也是一種人性的存在,或許我們內在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想法和情緒,只是強弱度的分別,同時考驗一個人可否自我把持、覺察、通透再修整、轉化的能力。
或許這也是自我教化的過程,當在困頓的環境下,不被殘酷和困頓擊垮,你選擇用什麼方式和途徑邁向自己的成功?
你會以自己的利益為唯一考量,而把自己的競爭者一個個剷除?還是你會相信團隊可以共好?相互學習和成長的效益能讓我們個體成功,同時有同伴同行?
你要做的是個人式的英雄主義?還是團體式的共好信念?
這關係到的是生命哲學,也關係到一個人會不會重視和珍惜環境?
個人即使成功,產業和環境卻是烏煙瘴氣、晦氣陰險⋯即使成功了,也沒有足夠好的環境和土壤繼續發展,終將也會走到絕境的,這也會是一個職場或機構的衰敗和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