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覺察的三個基礎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生活中一定多少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煩惱,這些煩惱給你不太舒適的感覺,或許現在你處於積極的狀態,想方設法地解決當前的問題,又或許現在的你處於消極的狀態,什麼事情都不想管,不管是哪一種狀態,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擔憂與焦慮。
今天就想要來聊聊覺察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需要練習覺察、以及如何練習覺察。

▎覺察是什麼?

以往我聽到覺察,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冥想,實際上,覺察不完全等於冥想,覺察是代表你要讓自己有意識的專注當下,並且不帶批判的一種心理過程,而冥想則是其中可以用來練習覺察的一種方法,最後也會分享利用冥想來練習覺察的三個基礎練習。
在覺察的過程中,出現許許多多的念頭是很正常的情況,我們要做的是嘗試不帶批判的去意識到這些念頭,並不是去消除這些念頭,我們要在覺察的過程中去改善我們自身感受與這些念頭之間的關係。

▎為什麼我們要練習覺察?

那為什麼我們需要去改善我們自己與這些念頭之間的關係呢?需要做這件事情的理由是什麼?
我覺得的理由是「我們好像都太容易擔憂與焦慮了,而這種焦慮感促進了許多不好的習慣,這些不好的習慣反覆出現形成了一個焦慮循環。
或許是因為這個世界步調太快、大家想做的事情太多,很多人腦袋經常無法慢下來或是有拖延症、過度的追其生產力、完美主義等等的問題,另外除了剛剛說的那一些跟自己的進步、成長有關的事情以外,還有一個其實影響我們更多的面向: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期待與對待。
怎麼說呢?你或多或少都希望能夠獲得他人的尊重、希望別人能夠更理解你、希望家人能夠戒掉某些不好的習慣等等,而當你把期待加諸在他人身上時,很令人沮喪的是,你其實無法百分之百確定可以去改變對方,讓事情如你預期般的發生,同樣也會產生焦慮的循環。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

焦慮循環的這個現象在鬆綁你的焦慮習慣這一本書有提到很有趣的例子:
你看著待辦清單上還沒做完的事情,接著你開始擔心自己無法把事情做完,結果則是感到焦慮
在感到焦慮後,你決定要解決並減緩這份焦慮,因此你開始查閱相關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資訊,但結果是即便你理解了這些概念,卻依然無法立即改善這些問題,你依然焦慮,甚至越來越焦慮。
看樣子焦慮並不是你光靠意志力或不斷尋找解決辦法就真的能夠處理的,那接下來就一定會有人問,難道練習覺察就一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我想,沒人可以保證這一點,但這反倒是我們應該嘗試練習覺察的原因,你想想,我們每個人遇到的情況不同、抗壓性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不同,引發焦慮的原因也不一定相同,所以透過向內覺察的方式來去辨別出,引發焦慮循環前因後果,會是比較根本的方法。

▎對於向內覺察的誤解

向內覺察不是要你用理性思考的方式,來去刻意的改變因為焦慮而產生的行為,而是要去識別出促成焦慮念頭的行為,對你造成的什麼樣的身體感受、情緒或想法。

▎向內覺察的基礎練習

相信聽到這邊的你可以明白向內覺察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就能掌握的能力,必須要刻意練習,因此透過建立一些基礎,我相信會比較能夠體會覺察。
接下來我想開始分享最近我正在嘗試練習覺察的冥想方法給你,我練習冥想有一段日子了,不過之前我的冥想方式大多都是專注在呼吸上,當有念頭出來就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通常一開始接觸冥想的人應該都是這麼做的,慢慢的才會進階到觀想的練習。
▸ 以下練習在PODCAST節目中「Neil生活療癒力」也有進行分享,歡迎點擊下方前往收聽。

前置作業

這裡練習覺察的冥想方法,一共會分成三個階段
🅐 請照順序練習,不要跳過
🅑 每個練習請分別練習至少一週後再進入下個階段
🅒 每個階段的冥想時長都先以15分鐘開始,慢慢的增加時間,以30分鐘為目標
🅓 冥想期間坐在椅子上、座墊上、床上皆可,建議在同一個地點和位置上執行

練習一. 練習靜止不動

在冥想的期間內,要完全的靜止,不要隨意亂動,呼吸則是維持正常呼吸即可。
這個練習的目的就是要練習「靜下來」,現在的你暫時還沒辦法進一步的處理腦袋飛躍的念頭,分階段的目的也在這裡,如果一下要處理念頭,一下身體動來動去又分心了,那冥想完通常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效果,還是會感到非常浮躁。

練習二. 練習抑制想法

我們延續上一個階段的靜止不動,並且盡量的抑制住冥想過程中腦袋出現的各種想法,記得,勁量抑制住想法,並不是消除這些想法,因為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方法就是,當出現想法的時候,就拉回來到呼吸上。
這個階段你透過反覆的將專注力放在呼吸上,是為了要讓你可以更進一步的感受到平靜,很多人其實很難在生活中發現,原來自己是有能力可以創造出平靜的時刻。
所以有了階段一的基礎,在進入到階段二的專注呼吸練習,真的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態,如果這個階段無法做到專注在呼吸上,可以再回到第一階段,這整個練習真的不能著急。

練習三. 練習放鬆身體

在前兩個階段,你能夠做到靜止不動並且抑制想法專注在呼吸上,現在你可以不用只專注在呼吸,而是在心中決定想要放鬆的每一個部位,從頭到腳在心中想著身體的每個部位、器官等等,一一地進行掃描。
這個階段的目的是加強感受力,經過了靜下來、專注於自身,再到感受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對於覺察自己的身體感受、情緒、想法會慢慢的有幫助。

▎實踐感悟

我自己覺得這三個階段的練習並不容易,有幾次成功的靜下來,在自己目前的工作步調與壓力下,我真心覺得學習靜的能力絕對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突發狀況感到焦慮,產生一些負面情緒或行為時,做到有意識的覺察自身狀態,並且才有機會去處理它。

☕️ 在以下幾個地方找到我
🙋🏻‍♂️ 提問&合作歡迎寫信到 neil@neilhabit.com 與我聯繫
avatar-img
63會員
46內容數
「習慣養成是一種生活化的修行方式」,你會在任何時刻突然想要做出一些改變,追求成長的自我認同感是你我都需要的。 這一切都需要累積,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習慣存摺,現在你的存摺裡是負債還是有穩固的現金流呢?跟著此專欄,我希望能與你一起讓習慣存摺由虧轉盈,或者放大利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習慣存摺 的其他內容
時間管理 | 為了成為高效工作者取得理想成就,一定會關注時間管理的議題,期待能找到如何有高效的利用時間,在人生當中取得理想的成就,獲得成功。
你有想過自己大概從什麼時候開始,感覺都沒有在休息的、並開始捨棄了休閒嗜好甚至以忙碌為傲? 我想先用自己積極接觸自我成長的簡短小故事,讓你回想一下目前是不是也有遇到類似的處境,最後我再來跟你分享,到底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休息對於自己的意義。
NFT!?貴得嚇死人的圖! 這應該是專屬於有錢人的新遊戲吧! 社群掀起一股範圍極大的龐氏騙局與割韭菜行為!? 社群共識的新型態!?
時間管理 | 為了成為高效工作者取得理想成就,一定會關注時間管理的議題,期待能找到如何有高效的利用時間,在人生當中取得理想的成就,獲得成功。
你有想過自己大概從什麼時候開始,感覺都沒有在休息的、並開始捨棄了休閒嗜好甚至以忙碌為傲? 我想先用自己積極接觸自我成長的簡短小故事,讓你回想一下目前是不是也有遇到類似的處境,最後我再來跟你分享,到底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休息對於自己的意義。
NFT!?貴得嚇死人的圖! 這應該是專屬於有錢人的新遊戲吧! 社群掀起一股範圍極大的龐氏騙局與割韭菜行為!? 社群共識的新型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焦慮已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來自工作壓力、家庭責任還是生活中的種種挑戰,焦慮往往像影子般無處不在。當焦慮積壓在心頭,許多人感到無法擺脫,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質量。這時,冥想作為一種簡單且有效的減壓工具,能幫助我們平靜心情,舒緩焦慮,並重新找回內心的寧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戒除焦慮和不良習慣的具體步驟,強調了覺察和好奇心在過程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的「習慣迴圈」模型,包括觸發、行為和獎勵,是理解如何打破不良習慣的關鍵。透過專注當下感受、感恩和不批判的態度,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更新獎勵資訊,並尋找內在的潛力和機會,最終達到戒除習慣的成功。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覺察與生活的關係,從『覺察』到『重新選擇回應』的實踐過程,並提出如何運用覺察技巧改變對世界的回應方式,以獲得更輕盈的生活。作者分享了個人覺察筆記,從感受的覺察到重新詮釋回應方式的概念,並以情境例子說明如何提高個人頻率,引導讀者發現覺察的目的和實踐的方法。
與自己的潛意識和解是一個需要耐心、反思和持續努力的過程。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步驟,可以幫助你與潛意識和解,提升內在平和和自我理解: 1. 自我反思與冥想 自我反思:花時間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內在情緒和想法。寫日記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來源【Wegner, 2002】。 冥想:冥想是一
Thumbnail
焦慮時,我們往往沉浸在過去和未來的擔憂中,忽略了現在。正念,是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當下,不加以評價。從感官和情感出發,透過有意識的練習,正念可以幫助降低焦慮,憂鬱,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為我們在焦慮的狀態中帶來平靜。
Thumbnail
在討論減輕焦慮的方法前,我們想要先提及「覺察」的重要性。練習覺察,是與焦慮共處前很重要的事情,唯有與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所連結與覺知,我們才能更適切地作出應對策略。這篇文章介紹如何通過好好呼吸來幫助放鬆並管理焦慮。
Thumbnail
科學已經證明,冥想、觀想、沉思有助於淨化情緒。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焦慮已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來自工作壓力、家庭責任還是生活中的種種挑戰,焦慮往往像影子般無處不在。當焦慮積壓在心頭,許多人感到無法擺脫,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的質量。這時,冥想作為一種簡單且有效的減壓工具,能幫助我們平靜心情,舒緩焦慮,並重新找回內心的寧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戒除焦慮和不良習慣的具體步驟,強調了覺察和好奇心在過程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的「習慣迴圈」模型,包括觸發、行為和獎勵,是理解如何打破不良習慣的關鍵。透過專注當下感受、感恩和不批判的態度,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更新獎勵資訊,並尋找內在的潛力和機會,最終達到戒除習慣的成功。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覺察與生活的關係,從『覺察』到『重新選擇回應』的實踐過程,並提出如何運用覺察技巧改變對世界的回應方式,以獲得更輕盈的生活。作者分享了個人覺察筆記,從感受的覺察到重新詮釋回應方式的概念,並以情境例子說明如何提高個人頻率,引導讀者發現覺察的目的和實踐的方法。
與自己的潛意識和解是一個需要耐心、反思和持續努力的過程。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步驟,可以幫助你與潛意識和解,提升內在平和和自我理解: 1. 自我反思與冥想 自我反思:花時間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內在情緒和想法。寫日記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來源【Wegner, 2002】。 冥想:冥想是一
Thumbnail
焦慮時,我們往往沉浸在過去和未來的擔憂中,忽略了現在。正念,是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當下,不加以評價。從感官和情感出發,透過有意識的練習,正念可以幫助降低焦慮,憂鬱,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為我們在焦慮的狀態中帶來平靜。
Thumbnail
在討論減輕焦慮的方法前,我們想要先提及「覺察」的重要性。練習覺察,是與焦慮共處前很重要的事情,唯有與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所連結與覺知,我們才能更適切地作出應對策略。這篇文章介紹如何通過好好呼吸來幫助放鬆並管理焦慮。
Thumbnail
科學已經證明,冥想、觀想、沉思有助於淨化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