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樂壯年(上)

2022/08/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來想要下標題叫「慢活壯年」,去敘說因腳傷之後生活變得走路極慢、動作極慢、思考遲緩、工作步調卻不見得緩慢的生活步調。但後來想想,一直聚焦在腳傷上,也是蠻乏的,人生除了腳傷之外仍舊有很多面向,標題還是換一個好了!
  因應先生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遠流出版),我把本篇文章下標題為「哀樂壯年」。既是哀樂壯年,就代表有哀有樂,以下這篇先記錄一下壯年生活的「哀」,下篇再來記錄壯年生活的「樂」,也不失為開展往後人生的沉澱、反思與指引。
  首先定義一下「壯年」的年齡為30-44歲,再大一點到45歲以上,就可以稱為「中年」了。我蒐集壯年生活的資料的樣本,包括自己,也包括身邊可以觀察得到的所有親友、同儕、同事們,甚至是長輩們回顧過往壯年生活的經驗。那我們就先來談談壯年時期的「哀」吧!
  如果不談理論,從我的個人經驗與對周遭人的觀察來看,壯年「哀」的是許多人生階段性任務都同時進行,容易忙得焦頭爛額。哪些人生階段任務呢?工作賺錢到能夠經濟獨立、自力更生或第N桶金的程度,並且找到適合的另一半交往並結婚,達到事業的里程碑,看房、租屋或買房、繳交孝親費等等,搬家、入住新屋、生小孩、撫養小孩,是大家陸陸續續都在進行的階段性任務。若你是上有老或下有小的壯年族群,壓力更是沉重,單要照顧年邁甚至生病的父母,或單要去撫育、照顧小孩,光是以上的選項二選一,經濟、體力、精神上的負荷就相當可觀了,更別提有一部分的壯年們更是兩者兼具,要同時照顧長輩與小孩,根本沒太多心思與時間好好善待自己。
  有結婚的壯年們,不外乎要處理的就是婚姻關係、婆媳關係或姻親關係、親子關係、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等家庭相關議題,還有很現實的工作、撫養與照顧、財務管理等問題;沒有結婚的,也需要面對原生家庭關係、克服工作挑戰、進行財務管理議題,另外包括:是否要維持單身?要如何找到適合的對象?如何擇偶?還得開始研究起婚戀市場的走向、趨勢,講得世俗一點,就是想辦法「銷出」自己或增加配對與交往的成功率。不管有無結婚,因著年齡增長,壯年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感受到自己的體力與肌耐力下滑,看著鏡子中的自己皺紋變多、白髮增生、皮膚越來越暗沉、視力越來越差、記性變不好、代謝漸漸代不出去,如何進行個人身心健康的管理?如何安排往後的醫療規劃?這些議題也都需要花時間考量。到底有沒有那麼多美國時間呢?Well……
  如果我們回歸理性一點,來談談理論的框架,壯年時期的我們需要完成哪些心理角色任務呢?參考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30多歲這個階段,最重要的目標大概就是關心他人、與人連結,重點大致就是婚姻與友情這兩種關係。如果與他人(也包括另一半、朋友或同事)關係不好,可能就會感受到沒有歸屬感,孤單感就油然而生。如果人生走到40歲以上,核心目標會漸漸轉移到創造新產物、培育後進(或後代)、關心社會事務上了。如果此時生產力不太充沛,無法承擔較多家庭與工作上的責任,恐怕就會自覺頹廢,容易感覺自己似乎進入停滯狀態的危機中。
  那在工作的表現上,從理論出發,我們在壯年期的任務可能是什麼呢?以生涯規劃大師Super的理論來看,壯年期大都處在工作的穩定期,應該已經找到自己適合的專業領域穩定紮根,實踐自己在專業上的價值,並富含創造力,可以根據我們在領域內的基礎去發想、創造更多獨創的點子或產物,甚至會謀求晉升、跨領域結合,去拓展我們的人脈,實踐個人專業上的價值,發揮我們對社會的影響力。但如果在壯年期的工作發展上遇到阻礙,很可能就會面臨離職、失業、轉職、被裁員、調職、工作輪調、降職等議題,需要重新探索個人內在,重新思考當下與未來期望的職涯方向,甚至若遇到的職業阻礙較大,就會需要花一段時間沉澱、重新整理自己,我把這段時間稱為「過渡期」,每個人經歷的過渡期次數與長短都不一,透過過渡期,我們會重新覺察自己的優勢、劣勢,重新思考究竟自己是誰、自己想做什麼,更進一步了解自己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各位讀者看到這裡,恐怕頭都昏了吧?沒錯!壯年時期的任務就是相當龐雜,要做跟可以做的事情真的非常多。如果在這麼繁忙的情況下,無法進行妥善的時間管理,無法善加照顧自己的身心狀態,就容易讓壯年期在一陣忙亂與疲累中度過,辛苦一點的還會經歷burnout(工作過勞、職業倦怠)。嗚呼哀哉!以上是壯年時期的「哀」。
  幸好,壯年時期也會有值得我們紀念的美好時光,下一篇,我們就轉換一下心情,來談談壯年時期的「樂」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