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深度洞察力》——拒絕渾然不知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會發生烏比岡湖效應,指的是自我感覺良好,卻與事實不符。我們對自我的了解常常停留於個人看法,而鮮少知道他人究竟如何看待自己。在缺乏洞察力之下,生活各領域一旦碰壁,便首先檢討他人而非我們。但其實自我的缺失人人皆知,唯獨自己渾然不知。

我們不一定是最認識自己的那個人

隨著自我意識抬頭,「做自己」逐漸成為大家掌握在手的詞彙,甚至是訴求實現自我的方針。然而生活中充斥著各種互動,若只是一昧遵行自己覺得好的方式行動,可能對他人造成負面影響而不自知。自認為的具有愛心、善解人意、擅長組織與領導力強,可能在別人眼中皆不然。
此情況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因為忠言逆耳,我們不擅長聽取甚至接受負面的實話,更難以主動向他人詢問。而管理階層者更有可能深受所害,因為下屬擔心說出真話會導致被解僱,進而使個人、整個團隊,甚至企業埋在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覺之中。

喚醒自覺——三種鬧鈴事件

書中稱具有深度洞察力的人為「獨角獸」,他們懂得將生活經驗變成認知力的動力及燃料,不斷地精進與調整自己。鬧鈴事件指的是能使自我提升洞察力的關鍵事件,以下分為三種類型。
1.「新」的人事物
人在脫離舒適圈、接觸更多不熟悉的人事物時,會對自己產生更多了解。例如,新戀情、離家唸書、更換工作職位或內容。而我在求職階段的面試期便是我的鬧鈴事件
2.突發的重大事件
在面對突如其來、難以接受的重大事件時,會容易擊垮心智,再靠著認識自我的力量重新崛起。例如,離婚、失戀、摯愛的死亡或離去。但同時也可能因為麻痺的情緒而一蹶不振,無法重新站起來。
3.日常生活
獨角獸們不需要藉由發生頻率不高的事情來啟動自我覺察,他們從日常生活的談話、觀察與評論中便可以抽換角度,用不同面向來檢討自我,平常就在運用自覺力讓自己產生持續性的正向改變。

內在自我覺察

自省的方法與心態要正確才有實質效益。
柏拉圖:「我們何不冷靜、耐心地審視自己的想法,並進行省思,看看這些表象在心中真正的面貌?」研究顯示,洞察力較高者在各種關係中會更為幸福,生活也會更有目標性,然而自我檢視的方法一旦錯誤,便無濟於事。在此舉出最引發我自省的自我覺察迷思與改善方法。
  • 如何正確地寫日記
我在〈面試真的可以更認識自己嗎?〉一文中提到,面試前可藉由日記裡的內容來回溯記憶、增加對自我的了解。然而研究顯示,日記的內容若僅止於情緒抒發或其他記錄方式,則可能對自知力毫無益處。如何正確地寫下日記,有三項要點提供參考。
1.探索負面事件
若正面事件在日記裡存在的比例過高,對自我覺察較無效益。「快樂」的事適合重溫即可,若去過度探究便會使快樂的感受抽空。但探索負面事件會讓我們得以剖析自己,並有更多學習及成長的機會。不過快樂的事當然值得被記下,只是重點需要放在「純粹重溫」之上。
2.不要只是情緒抒發
要在日記上獲得自覺,則必須兼顧「寫真實的事件」與「事件的情緒面」兩要素。若只有情緒而不探討事件,則會缺乏建設性。但也要學習把關注放在他人而非自己,試著用不同的視角探討事件,也進而能以較客觀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狀況。
3.頻率縮短、時間拉長
天天寫日記可能會變成流水帳或落入空想,但如果是遇見重大抉擇或事件時再寫日記,則可以藉由更寬廣的角度來理解自己。對我來說,寫日記的頻率約一、兩週一次,如此一來可以發現某些事件彼此具有關聯性,也能更明白情緒起因,並更有解決問題的頭緒。

外在自我覺察

在街上朝你走來的陌生人一眼就可以看穿你,用你不能,也絕不會採用的方式說出你是怎麼樣的人,儘管你已與自己共度一輩子⋯⋯應該最了解自己才對。 ——沃爾克・珀西(Walker Percy),美國作家
他人眼中的自己,通常比自己認為的還要客觀。比如一個行為可以牽涉到語氣、眼神、肢體語言等等面向,儘管是一個愛心事件,卻可能因為用詞或眼神使用不當,被人認為是一種不屑或負面的施捨心態。此時便需要會對你「說實話」的人存在,以平衡自己內在與外在的呈現狀態,但這樣的人選必須仔細評估,以下舉出兩點「有愛心的批評者」特質。
1.彼此能互相信任
在雙方有信任基礎的情況下,我可以明白對方會願意說實話,而不會因為擔心關係改變就隱藏殘酷的事實,讓我繼續錯覺地生活下去。
2.願意陪伴你一同改進
當我們面對批評時,容易因為難以接受而氣餒或一蹶不振,更何況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件根深柢固的行為模式需要很大努力才能產生巨大改善。此時若有一位願意陪伴你、督促你的對象,便能有效改變自我。
比如,當我面對心生抗拒的多益考試時,有位「有愛心的批評者」直接指出我花費的心力沒有別人多,卻在自怨自艾。儘管內心受到抨擊,但我選擇面對並下定決心埋首苦讀時,對方也願意陪伴我並每天關心讀書進度,讓我在一週內的模擬成績進步兩百多分,使我成功抵抗惰性,也不再只是發牢騷不努力。

先以身作則才有資格談領導

真理無可辯駁,惡意可以攻擊它,無知可以嘲笑它,但是真理就是真理。 ——邱吉爾
要成為一位對企業或組織有正面影響的領導者,擁有深度洞察力是必備的重要能力。透過自我覺察及主動向團隊獲得外在覺察,然後省思並進行改善,在此以身作則之下,可以逐步影響組織成員,塑造一個有覺察力的團隊,帶領整個企業的成長與進步。
要成功使團隊產生覺察力的基礎是要讓大家擁有心理安全感。此時需要領導者的實話實說,以增加成員的信任。也須勇於承認錯誤與脆弱,當一位敢做敢當,且擁有示弱、承認自己有所不足的主管,會讓員工願意追隨與付出。此外,建立明確標準也可以讓團隊有規範去遵從,績效的提升便會顯而易見。
然而獲得初步的覺察力之後,更重要的是需要持續。在每一次的檢討會中要用心讓參與者願意說出「實話」,不斷精進每一個環節,才能使團隊與企業繼續進步。

後記——我們可以是自己的領導者

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後,我越發覺得洞察力對每個人來說都太為重要。不一定要身為某個團隊的領導者才需要培養自覺能力,因為我們可以是自己的領導者,由自己帶領各面向的自我產生洞察力。
我在今年八月的多益準備及求職階段開始產生自覺意識,自知缺點不少更需努力改進,尤其明年即將前往菲律賓進行幹部培訓,能先將洞察力培養起來並習慣它,會讓我更坦然地接受批評與改進自我。
這是我第一次撰寫閱讀心得,相對其他專題來說花費了更多心力。也希望讀者若有任何回饋可以留言告訴我,成為我外在覺察力的一環,讓我得以繼續進步,寫出更有內容的作品!
我是林溫,在學習滿足自己創作欲的同時能好好說話,並帶給這個世界一定的影響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0會員
30內容數
旅行不完這個世界,但你必須履行自己人生想做之事。能夠感受萬物之奧妙與己身之渺小總是幸福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溫層的人在短時間內可以互相熟識,交流想法,但思想同質時,卻沒辦法出現突破口,因此需要拓寬人脈,才能延伸思維。(深度思考) 不停的問為什麼,越來越深,作者舉例馬斯克成功發展電動車就是發現電池的限制,找出問題的根本 養出問笨問題的習慣,有些聰明人往往答不出來笨問題,因為已經習慣
Thumbnail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Thumbnail
作者:卡爾.紐波特 推薦度: ★★★★/5 這次介紹的這本書,承接了另外一本學習如何學習。 「如果你不習慣長時間投入深度工作,你將會難以打到最高品質與最高數量的績效,而無法滿足線近日越來越多職業領域的要求,除非你的才能與技術絕對凌駕你的競爭者,否則深度工作者的續效將超越你。」 高
Thumbnail
本書作者宇都出雅巳,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系,過去曾擔任外資銀行職位,負責培訓優秀的業務員,並在顧問師養成機構擔任講師,專精「速讀」和「記憶」,並撰寫多本書籍。她的書以「滾雪球」為概念,強調這種效應類似複利,會循環加強,越多越快。作者質疑傳統速讀方法,認為過度強調技巧而忽略了本質。
現在人人手上都一支手機,無時無刻都可以連上網路,社交軟體、工作、計劃行程、娛樂,通通離不開手機,好像有一種生活被手機綁架的感覺,失去了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過多的數位生活會壓垮我們,但是只要精挑細選那些數位內容,就能提昇自己生活,也不至於被過多數位淹沒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溫層的人在短時間內可以互相熟識,交流想法,但思想同質時,卻沒辦法出現突破口,因此需要拓寬人脈,才能延伸思維。(深度思考) 不停的問為什麼,越來越深,作者舉例馬斯克成功發展電動車就是發現電池的限制,找出問題的根本 養出問笨問題的習慣,有些聰明人往往答不出來笨問題,因為已經習慣
Thumbnail
市面上的生產力書籍大多專注於專案規劃和時間管理,但忽略了能量有限這一點。本書討論了工作品質的重要性大於工作時間長度,並介紹如何透過間歇性心流獲得好好休息。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Thumbnail
作者:卡爾.紐波特 推薦度: ★★★★/5 這次介紹的這本書,承接了另外一本學習如何學習。 「如果你不習慣長時間投入深度工作,你將會難以打到最高品質與最高數量的績效,而無法滿足線近日越來越多職業領域的要求,除非你的才能與技術絕對凌駕你的競爭者,否則深度工作者的續效將超越你。」 高
Thumbnail
本書作者宇都出雅巳,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系,過去曾擔任外資銀行職位,負責培訓優秀的業務員,並在顧問師養成機構擔任講師,專精「速讀」和「記憶」,並撰寫多本書籍。她的書以「滾雪球」為概念,強調這種效應類似複利,會循環加強,越多越快。作者質疑傳統速讀方法,認為過度強調技巧而忽略了本質。
現在人人手上都一支手機,無時無刻都可以連上網路,社交軟體、工作、計劃行程、娛樂,通通離不開手機,好像有一種生活被手機綁架的感覺,失去了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過多的數位生活會壓垮我們,但是只要精挑細選那些數位內容,就能提昇自己生活,也不至於被過多數位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