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也須斷捨離:《思考の整理學》讀書心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隨著開始整理以前看過書裡,赫然發現了這一本書,裏面介紹了許多作者對於思考的看法,並且整理成一本如何整理自己思考的書,在遺忘曲線的狀況下,我確實完全忘記自己曾經讀過這本書(我的閱讀器還說我已經讀完了),這真實驗證了如果只是把知識放進腦袋中不加以整理,沒有過多少時間就會完全遺忘,重溫這本書的當下,我突然覺得書裡提到的觀點與觀察,與我最近的心得不謀而和,有種驚喜的感覺。
作者是外山滋比谷,是御茶水女子大學榮譽教授,主要研究英國文學,亦橫跨語言學、語義學、修辭學及新聞稿等研究領域,作品亦被收入在日本中學國文教科書及編撰者,為日本家喻戶曉的作家。
「若不是靠自己的力量來獲得知識,就好比滑翔翼一樣無法靠自己力量飛上天去。」
在書中開宗明義就說明學校培養了許多滑翔翼人,飛機人則曲指可數,雖然兩者都飛在天上,甚至滑翔翼有時候都比飛機設計要更加美麗,但只有飛機能靠自己飛上天,滑翔翼則需要有風或是有人帶領才能飛上去;滑翔翼人被動獲得知識,飛機人主動發明、發現。
教授在書中道出了教學現場的現況,這不禁讓我省思自己待的教學現場,台灣的教育亦是如此,許多孩子在大學之前的教育,都是由老師單方面給予,學生被動式接受,到了大學,學生回來學校總是跟我抱怨:要重新適應教授上課「似乎」沒上什麼的狀況,我認為這也是為什麼108課綱以後,教育部強調素養教育的一個原因,教學現場有太多孩子根本不會自動學習,在我們這樣的中間段學校,即使高中現在強迫要上彈性課程或是自主學習課程,都被淪為拿來利用時間考試或上課的「老師彈性運用」課程,老師不相信小孩有自主學習能力,小孩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有學習能力,因為從小便沒有這樣的教育,甚至讓學生真正的自修,都淪為補老師作業的最佳時間,這還是最好的,老師自己本身也在填鴨式教育狀況下長大,有時對這樣的新趨勢也會無所適從。
剛好所任教的設計相關科系,大學畢業進入職場以後,一定會二度學習,或是因為設計職場的生態,需要終生學習,除了代表學校與業界知識技術的落差外,也與大環境及教學模式有關,在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後,才是真正有機會能夠從滑翔翼人成為飛機人的開始。
「如果覺得有趣而開始收集的知識與想法,如果只是記在筆記本上面而不加以整理,那麼就算吸收了再多的知識,也不過是知道了很多事情而已。」
過了一段時間回來讀到這一段話,真的是心有戚戚焉,作者認為知識需要編輯力,將編輯能力視為與知識本身同樣重要的能力,除了從書中獲取知識以外,也相對要有編輯能力,將書中學到的知識與自己現有知識結合,甚至落實在生活中,這些知識才能真實的被運用來讓我們人生更好。
如同在瓦基的《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作者自序中提到「當我們把書中所學的付諸實現,去實驗對生活能帶來什麼改變,唯有如此,個人成長才會真的發生」;或是吳淡如在〈人生實用商學院〉介紹過李松蔚《5%的改變》,每天只要百分之五的改變,複利效應下,一年便能改變很多;亦如同楊倩琳在歐陽老師節目中建議的「每天看十分鐘的財經書,每年就3650分鐘,十年就36500分鐘了」來自《原子習慣》在生活中的實踐推薦一樣,知識結合自己現有概念,更加穩固知識不容易遺忘不說,會變得更加容易在生活中運用,甚至產生具創意的想法,這才是我們真正獲得的改變。
古德說「誦經不如解經,解經不如行經」,這也不禁讓我佩服古老的智慧,很早就知道實踐的重要,無論是哪種知識,唯有一步一步實踐,才能體會來自知識的力量,而獲得知識利益的,都是實踐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時分享自己的美術歷程,有時分享學生遇到的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有一位健身好姐妹,在大汗淋漓的組間休息時,突然跟我說「其實我體質蠻敏感的」,我本來還想說是不是要開啟什麼深夜話題,正當我開始興奮想聽的時候,「從小我就蠻容易感覺到身邊看不見的靈體」!啊!!原來是這個方面的話題!!
「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不只是形容報應,人生也有許多事情都是如此
「你有多久沒有閱讀了呢?」 這句話在閱讀歐陽立中的文章時,時不時會變成我的「良心」來問自己,讀他的書有三熱:熱血、熱忱、熱淚盈眶。
曾有一位健身好姐妹,在大汗淋漓的組間休息時,突然跟我說「其實我體質蠻敏感的」,我本來還想說是不是要開啟什麼深夜話題,正當我開始興奮想聽的時候,「從小我就蠻容易感覺到身邊看不見的靈體」!啊!!原來是這個方面的話題!!
「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不只是形容報應,人生也有許多事情都是如此
「你有多久沒有閱讀了呢?」 這句話在閱讀歐陽立中的文章時,時不時會變成我的「良心」來問自己,讀他的書有三熱:熱血、熱忱、熱淚盈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學習和成長就像我們的翅膀。當有一天,我們不再依賴外界的支持,而是依靠自己的實力,那才是真正的自由。每次學到新東西或獲得新經驗,就像是在鍛煉自己的翅膀。當這些變成我們的力量時,我們就能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成長的路上可能有困難,但只有經歷了這些,我們才能真正飛得更高、更遠。讓我們一起努力,展開自己的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Thumbnail
太刀川英輔提出的是一條透過觀察、思考、實驗,不斷往前的試錯過程,人類社會往往期待看起來一蹴可及的成功模板,但若將目光拉遠,一定會發現所謂的天才、奇蹟,背後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調適與改變,這些經驗並不是失敗,反而是創造的必經之路......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春節前,我不斷從這本書提取新的觀念整合自己所閱讀過的教養理念,這是最近消耗最多思考的教養書,但非常值得閱讀,能夠將模糊的教養界線建構出一個完整體系。
閱讀,於我而言是打開腦洞和眼界通道。透過閱讀・觀察・實踐得到的心得,主要聚焦在改變思維、如何學習相關的主題,之後也會分享學習語言的實用技巧。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學習和成長就像我們的翅膀。當有一天,我們不再依賴外界的支持,而是依靠自己的實力,那才是真正的自由。每次學到新東西或獲得新經驗,就像是在鍛煉自己的翅膀。當這些變成我們的力量時,我們就能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成長的路上可能有困難,但只有經歷了這些,我們才能真正飛得更高、更遠。讓我們一起努力,展開自己的
Thumbnail
  如果一名孩童或學習者擁有特定的目標,譬如他在公園看見天上飄舞的風箏,自己也想做一個。那麼,關於手工藝的知識、幾何測量的知識、空氣中動力的知識就都成了對他而言具有直接意義的知識。他能夠像查字典一樣,從各個領域的知識裡面獲取那些對其當前實用目的有益的知識塊,用這些知識塊來打造出他這次想要成就的事情。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本書從談論為什麼人會思考、何謂思考所歷程及包含的要素、進而談論如何訓練思考能力。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能力,但若不訓練,難道人就不會思考嗎?又,不會思考指得是什麼呢?是不懂、不理解、不會舉一反三、不會考試、不會解決問題、不知道問題、還是腦死呢?又為何要訓練思考呢?思考若是人的天性,不訓練難道就不
Thumbnail
太刀川英輔提出的是一條透過觀察、思考、實驗,不斷往前的試錯過程,人類社會往往期待看起來一蹴可及的成功模板,但若將目光拉遠,一定會發現所謂的天才、奇蹟,背後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調適與改變,這些經驗並不是失敗,反而是創造的必經之路......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春節前,我不斷從這本書提取新的觀念整合自己所閱讀過的教養理念,這是最近消耗最多思考的教養書,但非常值得閱讀,能夠將模糊的教養界線建構出一個完整體系。
閱讀,於我而言是打開腦洞和眼界通道。透過閱讀・觀察・實踐得到的心得,主要聚焦在改變思維、如何學習相關的主題,之後也會分享學習語言的實用技巧。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