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也須斷捨離:《思考の整理學》讀書心得

2023/02/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隨著開始整理以前看過書裡,赫然發現了這一本書,裏面介紹了許多作者對於思考的看法,並且整理成一本如何整理自己思考的書,在遺忘曲線的狀況下,我確實完全忘記自己曾經讀過這本書(我的閱讀器還說我已經讀完了),這真實驗證了如果只是把知識放進腦袋中不加以整理,沒有過多少時間就會完全遺忘,重溫這本書的當下,我突然覺得書裡提到的觀點與觀察,與我最近的心得不謀而和,有種驚喜的感覺。
作者是外山滋比谷,是御茶水女子大學榮譽教授,主要研究英國文學,亦橫跨語言學、語義學、修辭學及新聞稿等研究領域,作品亦被收入在日本中學國文教科書及編撰者,為日本家喻戶曉的作家。
「若不是靠自己的力量來獲得知識,就好比滑翔翼一樣無法靠自己力量飛上天去。」
在書中開宗明義就說明學校培養了許多滑翔翼人,飛機人則曲指可數,雖然兩者都飛在天上,甚至滑翔翼有時候都比飛機設計要更加美麗,但只有飛機能靠自己飛上天,滑翔翼則需要有風或是有人帶領才能飛上去;滑翔翼人被動獲得知識,飛機人主動發明、發現。
教授在書中道出了教學現場的現況,這不禁讓我省思自己待的教學現場,台灣的教育亦是如此,許多孩子在大學之前的教育,都是由老師單方面給予,學生被動式接受,到了大學,學生回來學校總是跟我抱怨:要重新適應教授上課「似乎」沒上什麼的狀況,我認為這也是為什麼108課綱以後,教育部強調素養教育的一個原因,教學現場有太多孩子根本不會自動學習,在我們這樣的中間段學校,即使高中現在強迫要上彈性課程或是自主學習課程,都被淪為拿來利用時間考試或上課的「老師彈性運用」課程,老師不相信小孩有自主學習能力,小孩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有學習能力,因為從小便沒有這樣的教育,甚至讓學生真正的自修,都淪為補老師作業的最佳時間,這還是最好的,老師自己本身也在填鴨式教育狀況下長大,有時對這樣的新趨勢也會無所適從。
剛好所任教的設計相關科系,大學畢業進入職場以後,一定會二度學習,或是因為設計職場的生態,需要終生學習,除了代表學校與業界知識技術的落差外,也與大環境及教學模式有關,在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後,才是真正有機會能夠從滑翔翼人成為飛機人的開始。
「如果覺得有趣而開始收集的知識與想法,如果只是記在筆記本上面而不加以整理,那麼就算吸收了再多的知識,也不過是知道了很多事情而已。」
過了一段時間回來讀到這一段話,真的是心有戚戚焉,作者認為知識需要編輯力,將編輯能力視為與知識本身同樣重要的能力,除了從書中獲取知識以外,也相對要有編輯能力,將書中學到的知識與自己現有知識結合,甚至落實在生活中,這些知識才能真實的被運用來讓我們人生更好。
如同在瓦基的《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作者自序中提到「當我們把書中所學的付諸實現,去實驗對生活能帶來什麼改變,唯有如此,個人成長才會真的發生」;或是吳淡如在〈人生實用商學院〉介紹過李松蔚《5%的改變》,每天只要百分之五的改變,複利效應下,一年便能改變很多;亦如同楊倩琳在歐陽老師節目中建議的「每天看十分鐘的財經書,每年就3650分鐘,十年就36500分鐘了」來自《原子習慣》在生活中的實踐推薦一樣,知識結合自己現有概念,更加穩固知識不容易遺忘不說,會變得更加容易在生活中運用,甚至產生具創意的想法,這才是我們真正獲得的改變。
古德說「誦經不如解經,解經不如行經」,這也不禁讓我佩服古老的智慧,很早就知道實踐的重要,無論是哪種知識,唯有一步一步實踐,才能體會來自知識的力量,而獲得知識利益的,都是實踐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時分享自己的美術歷程,有時分享學生遇到的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