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戰爭與中國:全球勞動力市場的一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是美國歷史、甚至是世界歷史的大日子:正是在今天,美國南方諸州成立了南方聯盟國。雖然南北戰爭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爆發,但從這天開始,美國陷入了為期四年的分裂。這也象徵美國奴隸制尾聲的到來。
南北戰爭與奴隸制的終結,看似是與東亞八竿子打不著的問題。其實並非如此。我們可以注意到的是,從十九世紀開始,由於交通的發達、產業擴張、殖民地拓展,勞動力市場正式開始以全球的規模浮現。大量的移工跨洲際地移動。美國奴隸制的終結也意味著美國忽然多出大量的勞動力需求,而正因為此時勞動力市場已經跨越陸海的邊界,美國的人因此可以把腦筋動到遠方——東亞的人頭上。
實際上,世界各地的奴隸制終結,與東亞在十九世紀的世界性人群移動有根本性的關聯。日本人、韓國人、中國人或者甚至台灣人遠渡重洋,到夏威夷、美國、中南美洲或非洲工作,他們的工作很多以前都是給奴隸做的。全球史總是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告訴你世界是千絲萬縷地連結在一起,那怕是南北戰爭這種看起來與東亞無關的歷史事件。
回到主題,如果想了解美國南北戰爭如何導致美國前奴隸主把腦筋動到東亞上,歡迎參閱故事上刊登的拙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夢幻勞動力:比黑奴更優質的華工,是南方莊園主不可及的夢」(標題的評價性文字是當時史料的想法,不代表我的立場)(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he-chinese-coolie-in-america-history?fbclid=IwAR3BPIVMl6XcUFevrYrvDfy_bamFi2d8pC60DyGGnxdUmVjghneoGCjYSRM)
圖片是當時的中國苦力船上怎麼樣懲罰苦力的畫作。來自於紐約公共圖書館(https://digitalcollections.nypl.org/items/510d47e1-1d44-a3d9-e040-e00a18064a9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段時間,我總以為蘇聯的音樂多半都是革命歌曲或軍歌之類的。直到我聽到這首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這首溫柔細膩的情歌,在1957年於全球爆紅,是當時最受歡迎的蘇聯歌曲。 當時是蘇聯集團的中國也很快有了翻譯。據說此曲也是在當時的中國膾炙人口。譯者是薛范。 其實有些歌詞細膩之處我覺得中文版並沒有翻譯出來
現在大家都知道,西班牙著名的小說《唐吉軻德》是由賽凡提斯所寫。但是,這本由兩部組成的小說,其實在當時,還出現了一本抄襲剽竊的版本:《靈巧的下級貴族唐.吉柯德.德.拉曼查,第二卷(Segundo tomo del ingenioso hidalg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在1588年的夏秋之際,英法之間的英吉利海峽,即將見證現代歐洲史的轉捩點。此時的英國戰艦雲集,匯集了當時英國海軍的精華,由著名的海盜德雷克爵士率領。他們枕戈以待的,則是此時歐洲最強大的帝國:西班牙帝國匯集全國之力,打算入侵英國的無敵艦隊(Armada invencible)……
眾所皆知的事,在近代早期,菲律賓長期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1896年,不滿於西班牙統治的菲律賓人發起大規模的獨立革命。隨後由於西班牙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迅速敗給美國,西班牙政府在未知會菲律賓人的情況下就把菲律賓賣給了美國。從而,菲律賓獨立革命的對手一下子從腐朽的西班牙帝國轉成了蒸蒸日上的美利堅合眾
【邊境的另一頭也是人】 俄語的部分動員是「мобилизация частинная」,直譯雖然也是部分動員,不過,據我的俄國朋友說,實際上動員的規模相當龐大,部分動員只不過是總統用來欺騙國內外的術語,要顯得狀況好像還沒這麼可怕。未滿六十歲、身體健康的男性都在可能徵招之列。而要判定不適宜當兵的標準相
從1909年開始,西班牙在北非陷入了一場漫長的殖民戰爭,稱之為里夫戰爭(guerra del Rif)。盤據今日部分摩洛哥的西班牙殖民政府,開始遭遇當地人強烈反抗。從最開始只是零星的武裝衝突,到了1920年代,出現傷亡數萬甚至十數萬人的慘烈戰爭。長年戰爭的最終結果,仍以西班牙聯合法國鎮壓摩成功洛哥人
有段時間,我總以為蘇聯的音樂多半都是革命歌曲或軍歌之類的。直到我聽到這首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這首溫柔細膩的情歌,在1957年於全球爆紅,是當時最受歡迎的蘇聯歌曲。 當時是蘇聯集團的中國也很快有了翻譯。據說此曲也是在當時的中國膾炙人口。譯者是薛范。 其實有些歌詞細膩之處我覺得中文版並沒有翻譯出來
現在大家都知道,西班牙著名的小說《唐吉軻德》是由賽凡提斯所寫。但是,這本由兩部組成的小說,其實在當時,還出現了一本抄襲剽竊的版本:《靈巧的下級貴族唐.吉柯德.德.拉曼查,第二卷(Segundo tomo del ingenioso hidalg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在1588年的夏秋之際,英法之間的英吉利海峽,即將見證現代歐洲史的轉捩點。此時的英國戰艦雲集,匯集了當時英國海軍的精華,由著名的海盜德雷克爵士率領。他們枕戈以待的,則是此時歐洲最強大的帝國:西班牙帝國匯集全國之力,打算入侵英國的無敵艦隊(Armada invencible)……
眾所皆知的事,在近代早期,菲律賓長期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1896年,不滿於西班牙統治的菲律賓人發起大規模的獨立革命。隨後由於西班牙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迅速敗給美國,西班牙政府在未知會菲律賓人的情況下就把菲律賓賣給了美國。從而,菲律賓獨立革命的對手一下子從腐朽的西班牙帝國轉成了蒸蒸日上的美利堅合眾
【邊境的另一頭也是人】 俄語的部分動員是「мобилизация частинная」,直譯雖然也是部分動員,不過,據我的俄國朋友說,實際上動員的規模相當龐大,部分動員只不過是總統用來欺騙國內外的術語,要顯得狀況好像還沒這麼可怕。未滿六十歲、身體健康的男性都在可能徵招之列。而要判定不適宜當兵的標準相
從1909年開始,西班牙在北非陷入了一場漫長的殖民戰爭,稱之為里夫戰爭(guerra del Rif)。盤據今日部分摩洛哥的西班牙殖民政府,開始遭遇當地人強烈反抗。從最開始只是零星的武裝衝突,到了1920年代,出現傷亡數萬甚至十數萬人的慘烈戰爭。長年戰爭的最終結果,仍以西班牙聯合法國鎮壓摩成功洛哥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是南美館第一次結合藝術史研究和作品修護成果的展覽,乍看「修護」兩個字就有點軟掉,該不會又是看不懂的字一大堆的硬邦邦理論研究展?看完後很震撼⋯⋯不但對裡面用的修護科技印象深刻,也因此被修護後的畫作深深感動。
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究竟是如何從一片荒蕪的新大陸發展成為今天的超級大國的?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美國最早的「國家級生意」說起。 在美國獨立之前,北美殖民地的經濟命脈掌握在英國手中。當時,英國對北美殖民地實行重商主義政策,嚴格控制著殖民地的對外貿易。在這種背景下,北美殖民地的經濟
Thumbnail
1970年代,「南美和、北華興」兩校青少棒球隊為爭取世界代表權,屢屢在球場上對決,令觀戰的民眾熱血沸騰。風格迥異的兩支球隊,透過棒球的較勁讓我國躍上世界舞臺,也為日後臺灣青棒、成棒發展奠定基石。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副研究員 徐紹綱
Thumbnail
高雄房地產「馬太效應」形成,南高雄/北高雄/大鳳山所形成的三大生活圈形,仍會持續發展優勢一段時日。 北高雄人口總數多、增加快,南高雄人口密度高,都會繼續維持前者發展快速,後者生活機能完整的優勢。大鳳山則集中原先縣區發展優勢 目前高級職缺「相對稀缺」,台積電效應帶動就業與發展,才是目前北盛南衰主因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拜登將出兵保護台灣?這是今天三大報頭條。 南北戰爭前夕,泰國國王真的寫信給布坎南總統,願意送大象去美國幫忙打仗...
Thumbnail
今日美中關係處於新冷戰,美國仍拒絕"脫鉤",可以1990年代美國大眾文化的"與敵同眠"主題況之。女人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早上起來告“強姦”的案件集中在那個年代,卻非宗教保守主義的反性,乃是女權與"父權社會"的鬥爭。美國的偉大制度"異性戀羅曼史"因此淪為殺戮戰場。美國倡議"全球化"亦違反原意,成為戰場。
Thumbnail
書名中的革命是指1776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原本看書名還沒意識到,一開始以為跟中南美洲的革命歷史有關,買回來看時才知道是美國獨立戰爭有關的歷史。之前看了一半就沒看,最近看了《大亂局》後,想起來這本書有歷史相關性,所以就重頭再看一次,並把他看完。 其實本書設定讀者客群應該是美國人,特別是那些熟讀美
Thumbnail
  本書討論美國擴張主義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問題包括:為什麼美國總在不斷擴張,有時甚至直接介入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美國的擴張主義是怎樣形成的?這種擴張與它的歷史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本書描述了美國征伐與暴力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對美國的想像與認知。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是南美館第一次結合藝術史研究和作品修護成果的展覽,乍看「修護」兩個字就有點軟掉,該不會又是看不懂的字一大堆的硬邦邦理論研究展?看完後很震撼⋯⋯不但對裡面用的修護科技印象深刻,也因此被修護後的畫作深深感動。
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究竟是如何從一片荒蕪的新大陸發展成為今天的超級大國的?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美國最早的「國家級生意」說起。 在美國獨立之前,北美殖民地的經濟命脈掌握在英國手中。當時,英國對北美殖民地實行重商主義政策,嚴格控制著殖民地的對外貿易。在這種背景下,北美殖民地的經濟
Thumbnail
1970年代,「南美和、北華興」兩校青少棒球隊為爭取世界代表權,屢屢在球場上對決,令觀戰的民眾熱血沸騰。風格迥異的兩支球隊,透過棒球的較勁讓我國躍上世界舞臺,也為日後臺灣青棒、成棒發展奠定基石。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副研究員 徐紹綱
Thumbnail
高雄房地產「馬太效應」形成,南高雄/北高雄/大鳳山所形成的三大生活圈形,仍會持續發展優勢一段時日。 北高雄人口總數多、增加快,南高雄人口密度高,都會繼續維持前者發展快速,後者生活機能完整的優勢。大鳳山則集中原先縣區發展優勢 目前高級職缺「相對稀缺」,台積電效應帶動就業與發展,才是目前北盛南衰主因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拜登將出兵保護台灣?這是今天三大報頭條。 南北戰爭前夕,泰國國王真的寫信給布坎南總統,願意送大象去美國幫忙打仗...
Thumbnail
今日美中關係處於新冷戰,美國仍拒絕"脫鉤",可以1990年代美國大眾文化的"與敵同眠"主題況之。女人與男人發生性關係,早上起來告“強姦”的案件集中在那個年代,卻非宗教保守主義的反性,乃是女權與"父權社會"的鬥爭。美國的偉大制度"異性戀羅曼史"因此淪為殺戮戰場。美國倡議"全球化"亦違反原意,成為戰場。
Thumbnail
書名中的革命是指1776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原本看書名還沒意識到,一開始以為跟中南美洲的革命歷史有關,買回來看時才知道是美國獨立戰爭有關的歷史。之前看了一半就沒看,最近看了《大亂局》後,想起來這本書有歷史相關性,所以就重頭再看一次,並把他看完。 其實本書設定讀者客群應該是美國人,特別是那些熟讀美
Thumbnail
  本書討論美國擴張主義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問題包括:為什麼美國總在不斷擴張,有時甚至直接介入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美國的擴張主義是怎樣形成的?這種擴張與它的歷史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本書描述了美國征伐與暴力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對美國的想像與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