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驗,每隔一段時間會發現「不知為何而戰」的感覺?然後會開始產生「恩?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到底為什麼在做這件事?」等問題,嚴重時會進一步會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它是一種憂鬱情緒,是一種煩惱會讓我們已經進入自我懷疑、俗話說的鑽牛角尖的狀態。每當這種狀況發生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知道要喊暫停了,先放下手上的工作,好好來檢視一下發生什麼事。
去年第四季我接受了「建議」開始著手寫點東西,沒多久就發生狀況。我認為自己工作上溝通,平時表達能力都不錯,於是我幫自己找了個寫作平台很快就在上面寫起來,我很隨意沒有計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過很快我發現這種一時興起的做法大有問題。我發現工作上的溝通表達、私底下的個人日記寫作跟要在網路上公開寫自己的觀點是三件事,最大差別是「情感」的拿捏,工作上的溝通注重邏輯,個人日記充滿感情,在網路上分享則是要兩者兼具。傳統教育體制讓我們很少主動談自己,更要減少暴露情感,避免競爭對手給予致命打擊,對於在網路上分享、暴光自己、反體制的作法感到相當彆扭。加上很隨意、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沒有固定主題也沒有一套寫作的系統性思維,所以很快就進入「迷茫」狀態了!可見,腦袋接受新的想法,換個思維或許很快,但是心理接受再到身體力行並非一蹴可及。我決定再度「放棄」開始閉關找問題!
一開始就先「徹底隔離無腦耍廢」,無腦的行為可以讓我們的腦袋得到休息、緩和焦慮情緒幫助我們認清事實速度。再來就是七個習慣裡柯維提到「自我察覺」,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我對它的解釋是:「站在客觀的立場,問自己做什麼、想什麼、感覺到什麼的一個過程」,簡稱「反省」。等腦袋冷靜後自然會有很多問題浮現,為什麼我要寫東西呢?要寫什麼呢?我有什麼值得說嘴的呢?我的文筆沒有想像中的好怎麼辦?萬一被認識的人看到怎麼辦?好丟臉啊… 根據有經驗的過來人:「此刻只管寫,寫就對了。」可是我怎麼也說不過自己不肯再前進。
其實,「過來人們」說的是對的,只要相同的一件事情重複的講、一個觀念重複的聽,本來覺得奇怪的事情慢慢接受變得習慣。我仔細回顧過去發現也有「無私分享」的相關經驗,我發現自己很樂於在工作上與我的團隊成員分享各種軟體工程知識與團隊管理經驗,成員們沒有支付我半毛錢。會分享除了是自己歡喜做,我更堅信過去累積的知識經驗為團隊成員們帶來的幫助,「無私分享」讓我得到累積到團隊的信任、良好合作態度還更快的知識迭代。原來,我們不管是哪一行,「無私分享」行為都會存在,就像爸爸媽媽教小孩一樣,不求回報的本質並沒有什麼不同。
領悟是一瞬間的事,還有技術問題要處理。我開始總結觀點,並且幫自己在 Notion 上建立了一個寫作系統,可以隨時記錄靈感、進度管理、每天定時定量、專注有意識地寫,我開始享受這個過程了,反正本來就沒有完美的寫作這件事,真的就是「只管寫、寫就對了」,習慣大師 James Clear 也說過把重點放在系統與過程上,直到它內化變成習慣。現在有了寫作系統的好處是,我很清楚我的每一篇文章的生產履歷,每天切換不同題目寫也比較不會膩,柯維也說了「習慣也是解決煩惱的好方法」,每天做養成習慣最重要。
所以我又回來試試了,我打算像在工作上幫助自己的團隊成員們或對自己的小孩們一樣。因為我堅信我的知識人生經驗都一定可以幫助到需要的人,至少至少… 幫助到我的子孫,對吧。如果你哪天又發現我突然消失不見,那我肯定又是閉關去了,等我一下很快回來。可以催更,我會聽到的。